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9-05 10:21:5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教案大全【8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在了解四种做菜方法的基础上,认识"炒"、"炸"、"烤"、"爆"四个"火"字旁边的汉子。

  2.学习用身体动作创编这几个"火"字旁的汉字的动作。

  3.尝试合作仿编儿歌,体验自编生活儿歌和表演的乐趣。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PPT2.图片:小厨师、炒青菜、炸鸡腿、烤肉串、爆米花;字卡"炒"、"炸"、"烤"、"爆"。

  3.录音:炸鸡腿。

  4.厨师帽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探讨做菜方法,建构儿歌。

  1、请出小厨师,激发幼儿学做小厨师的兴趣 。

  师:"小朋友们看,谁来啦?"(出示小厨师图片)"你从哪儿看出他是一位小厨师?""我们一起学学小厨师的样子吧!"带领幼儿边说边表演"带上厨师帽,挂上小围裙,大家快快来,一起来做菜"。

  "小厨师准备要做菜了,我们一起跟小厨师学做菜吧。"

  2、探讨四种菜的不同做法。

  (1)师:"看看小厨师做的第一道菜是什么?"(出示青菜图片)"这绿油油的青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有目的引导,并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原来绿油油的青菜是炒出来的呀,我们一起来炒青菜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做炒的动作边说"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

  (2)师:"我们再来看看小厨师做的第二道菜是什么?(鸡腿)""你们吃过这样的鸡腿吗?吃起来有什么感觉?""香香、脆脆的鸡腿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鼓励并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说一说、学一学鸡腿是怎么炸出来的。

  教师与幼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炸鸡腿、炸鸡腿、炸炸炸"

  (3)师:"第三道菜特别香我们看一看是什么?"(出示图片肉串)"这么香的肉串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烤两串香香的肉串吧。"师幼边做烤的动作边说"烤肉串烤肉串,烤烤烤"。

  (4)师:"第四道菜要请小朋友猜一猜,黄色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香香脆脆的,用玉米做出来的"。"

  3、带领幼儿连贯学说儿歌。

  师:"今天我们学做了哪几道菜啊?""怎么做的我们边说边表演给小厨师听一听、看一看吧"

  4、师幼完整念一念,做一做。

  二、认识"火"字旁的汉字。

  1.提问。

  教师:我们做这四道菜用了不同的做菜方法,有炒、炸、烤、爆,这四个字宝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

  2.教师小结。

  教师:因为用这些方法做菜的时候都要用到火,所以这些字都有一个火字旁。现在我们也可以用微波炉、电磁炉等小家电来做菜。

  三、仿编儿歌,巩固认识四个"火"字旁的`字。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回忆。

  教师:我们除了吃过炒青菜,你还知道什么菜也是炒出来的?

  教师:用炒的方法可以做出好吃的菜。用炸、烤、爆的方法也可以做出许多不一样的菜呢!

  教师:你可以来选一种做菜的方法。和好朋友说一说这是什么字,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做出什么菜。请个别幼儿表演。

  四、带上厨师帽,念着儿歌,胃老师做菜。

  师:小朋友带上厨师帽,真像一个真正的小厨师。我们一起到后面去为客人老师表演做菜,让他们也尝尝我们的手艺吧!"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自编儿歌,边做边表演,体验做厨师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欣赏乐曲,能很好地听辨《快乐的小厨师》各段的节奏和乐曲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节奏特点;并能很好地说出“最后一段听起来的感觉是很开心,很高兴的”等等。但当在我提出:“谁能猜猜音乐快、慢的时候都像小厨师在做些什么?”时,我发现孩子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对厨师劳动的了解)对每段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无法理解、分辨,更无法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讲述

  2、丰富词语“凶猛、惊慌、撒腿就跑、架、又快又稳”

  3、喜欢看图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4副图片、对话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副图片,这4副图片组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来听一听。

  二、分段出示图片讲述

  (一)出示图1

  1、初步讲述图1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具体讲述图1

  提问:

  A、这是只怎样的大老虎(凶猛),看到小兔后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B、小白兔看到老虎后流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又会怎么做呢?(惊慌、撒腿就跑)

  C、跑啊跑啊,跑到了河边,看到了谁在干什么?小兔子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3、幼儿完整讲述图1

  4、教师完整讲述图1

  (二)出示图4,揭晓悬念

  师:大象伯伯会帮助小兔子吗?最后小兔子有没有被大老虎吃掉呢?

  小结:三只小兔子又高高兴兴地生活在森林里。

  (三)出示图2

  1、幼儿讨论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大象伯伯会怎么去救小兔呢?

  2、教师根据图片总结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大象救小兔的办法,来看看图画中的大象是怎么去救小兔的呢?

  小结:大象伸长他的鼻子,翘起尾巴。整个身体就像一座桥架在河面上。(架)小兔又快又稳地走过了桥。

  (四)出示图3

  1、大象怎么对付大老虎

  师:小兔子们都安全的到达了河对面,大象又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呢?

  小结:大象卷起他的长鼻子,在河里猛吸了一口水,对准大老虎,用力地喷去。

  2、师幼共同表演大象的动作

  3、大老虎又是怎样的呢?

  师:大老虎四角朝天,一边还喊着“饶命啊,求求你绕了我吧……”

  三、完整讲述

  1、幼儿完整讲述

  2、教师完整讲述,汲取经验

  四、给故事取题目

  师: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五、延伸活动:评价故事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我最喜欢大象伯伯,他是一个助人为乐,足智多谋的人。

  【活动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排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图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小兔子是什么表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景物、角色、动态,在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最后怎么了?”“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它会怎么说?”、“心情是怎样?”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还结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从而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引导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为讲述做好准备。

  在排图讲述《救小兔》活动中,在幼儿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开始讲述。但幼儿的讲述思路较为混乱,急于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也有个别幼儿流水帐式的讲述,重点不明确。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 “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讲述中,幼儿一般会简单表达,但在语句的丰富性方面要经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引导,幼儿才会去扩充自己的语言,在个别幼儿讲述后我提问:“小鸟是怎么飞的呢?”,就给幼儿较多的表达空间,给予幼儿回忆、学习词语的机会。同时也是幼儿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正确的动词,经老师的肯定、表扬,会成为幼儿间追逐模仿的对象。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 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活动难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2)观察图一,了解事件的起因狮子和猫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发表看法)猜一猜,狮子要吃掉小猫的理由是什么?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 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哪一幅图是说狮子在照镜子?仔细看一下狮子照镜子时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很吃惊?它可能会说什么?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 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评价要素:

  1. 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 是否喜欢阅读。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跟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了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它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连忙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看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呀!"狮子听小猫的话,倒有些糊涂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它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一走走到小猫家。

  小猫家的镜子很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可以翻转。

  "狮子,狮子,快来瞧一瞧。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看书。

  2.引导幼儿知道看书能增长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看图书

  2.图书区域

  活动指导:

  一、通过课件进行引导

  他们为什么要看书呢?你喜欢看书吗?为什么?

  二、寻找书中的`秘密

  1.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在书里面看到了什么?

  2.组织幼儿看书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的摆放:整整齐齐。

  要求幼儿看书时,一定要记住从哪里拿的,看完后再放回到原处,也要整整齐齐的摆放好。

  (2)教师选一本故事书,注意用感情和语气给幼儿讲其中精彩的部分,激发幼儿看书的欲望。

  (3)幼儿看书要求

  3.告诉老师,谁想看书?说一说你想怎么看书呀?

  提醒幼儿:拿书的时候记住位置,看完后,再放回原处。看书时,要一页一页的看,不要大声讲话,保持安静。

  4.幼儿看书,教师指导。

  三、小结幼儿看书情况

  通过读书活动,让幼儿知道,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可以了解很过很多的事情,读书可以让人们变得心胸开阔。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污染的一些现象,知道水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

  2、关心周围的水资源,有爱护水、节约用水的情感。

  活动准备

  动画片《是谁害了小鲤鱼》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价值取向: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鲤鱼中毒的原因)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我们大家一起来仔细看一看。

  ——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1、小鲤鱼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一起帮大黄狗警长想想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

  过渡:大黄狗警长觉得小朋友讲的都有道理,不过,它还是决定弄个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鲤鱼生病了,我们一看。

  ——欣赏故事第二段

  重点提问:

  1、是谁害了小鲤鱼?(原来是大黑熊的化工厂生产排出有毒的废水,流进了河里,使河水有了毒,害的鲤鱼差一点死了。)

  2、本来小鲤鱼的家是怎么样的?后来是什么原因使小河变了样?

  3、黑熊排放污水是为了造汽车,它到底做的对不对?该怎样做呢?(大黑熊办工厂造汽车是好事,但办好事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随便向河里排放废水,是有害大家身体健康的,是不对的)

  4、小动物们知道小鲤鱼中毒后怎么做的?

  5、后来化工厂排放的水为什么变干净了?

  :人类在制造一些有用的'东西(纸、汽车、钢铁等)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但是只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就不会危害我们的生活了。

  二、看照片,说说水污染的现象(价值取向:关心周围的水资源,有爱护水、节约用水的情感)

  师:那像故事中的这种水被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发生呢?你来介绍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污染的现象。

  教师出示图片

  黄河水污染,村民们守着水却无法灌溉农田

  松花江水污染,哈尔滨停水四天,超市各类水抢购一空

  白色垃圾污染水源

  重点提问:是什么污染了水?(1、自然污染;2、人为污染,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1、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2、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1)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

  (2)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

  (3)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等,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便。

  :生命都需要水,水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能几天不喝水。但是人类用各种方式污染了原本清澈的水,使我们的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越来越少了。全世界每年大约两万多人因没有水喝被渴死。人类污染了水资源,最后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复述故事,能记住故事中主要角色的语言,并设计动作。

  2、乐意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青蛙、狐狸、乌龟的头饰若干,录音机。

  2、布置故事中草地、池塘的场景。

  3、幼儿每人一颗五角星。

  4、挂图《聪明的.龟龟》。

  三、活动重点:

  学习复述故事,能记住故事中主要角色的语言,并设计动作。

  四、活动难点:

  设计动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吗?

  2、结合挂图,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3、幼儿分段跟讲故事,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并设计动作。

  4、幼儿跟着录音磁带完整地讲述故事。

  5、分组排练。

  (1)讨论组内人员各自的分工:讲述故事旁白部分以及扮演不同的角色。

  (2)幼儿分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从动作以及语言语调中突出角色的主要特征。

  6、幼儿复述并表演故事。

  (1)教师提供表演头饰,每组幼儿在布置好的场景中进行故事表演。

  (2)请所有的幼儿做评委,给自己认为表演好的组贴五角星。(幼儿不能参加本组的评选。)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了解诗歌的大概内容,并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2、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不同的简短诗歌,培养发散性和求异性的思维。

  3、 学习词语:"梦"、"五颜六色"、"金黄"、"碧绿""火红"。会应用适当的词语修饰语句。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知道每个人都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欣赏过田野、河塘、秋色等美丽风景。

  2、 物质准备:梦姐姐图片、小黄鸡、小青蛙、红颏鸟做梦时的彩图片,花篮、各种颜色的花、实物投影、字卡、钢琴曲磁带。

  三、 活动方法激发法、直观表达法、观察发现法

  四、活动过程

  (一) 出示梦姐姐的图片,知道梦姐姐的形象和作用。

  1、 提示性的问话:你们做过梦么?什么时候会做梦?想知道是谁让你们做梦的么?

  2、 看实物投影,观察梦姐姐的形象(出示字卡:五颜六色)

  (二) 欣赏散文诗

  1、 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到了夜晚,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的飞出来,知不知道她去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 有感情的配乐朗诵诗歌。

  3、 回忆式的启发提问:梦姐姐都让谁做梦了? 她是怎样让它们做梦的?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梦 (出示字卡:金黄色) 利用实物投影观看小黄鸡做梦彩图同样方法提问小青蛙和红颏鸟。

  4、 看图片再次欣赏散文诗,鼓励幼儿可以跟着朗诵。

  (三) 幼儿创编散文

  1、 引导:梦姐姐最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请你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可适当提示花的颜色和梦内容的关系)

  2、 放优美的乐曲,请出"梦姐姐"为幼儿放一朵花,并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注:有各种颜色的花)3、音乐停止后鼓励幼儿创编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

  五、各领域的渗透

  1、 认知领域:人为什么会做梦?(科学)

  2、 社会领域:绘画"我的梦"3、 健康领域:怎样才能睡个好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

  六、环境中的渗透环境布置:《梦姐姐的花篮》,在相应颜色的花旁边贴上相关的`彩图,便于幼儿复习朗诵。并可以让幼儿画出不同内容的自己的梦,贴在相应花的后面,自由创编。

  七、生活中的渗透可以在午睡后讲一讲做了什么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家庭教育

  1、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

  2、 在和幼儿交谈或听他讲述时,可以适当的教他一些形容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活动反思: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课件是我自己精心制作的,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可以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并在不同的梦境中去触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通过此次语言欣赏活动,不仅让幼儿在PPT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而且可以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开始部分我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识字和组词游戏引出语言欣赏的主题内容;第二部分采用PPT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让幼儿通过视、听感受散文诗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本环节采取了开放式的提问,老师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和梦内容的关系,一改一听、二问、三总结的传统模式。而是进行分段欣赏—提问—设疑—释疑—再欣赏的方式层层递进,通过我的提问"小黄鸡得到什么颜色的花?它梦见了什么?金黄与黄色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一说在小黄鸡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猜猜看在小青蛙绿色的梦中还会梦见什么?有什么感觉?——请幼儿说一说在红颏鸟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正确答案的出来,而是鼓励幼儿尽可能的讲述梦的内容,不强求答案的正确度、完整性,不断引导幼儿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推断下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仅能激起孩子带着问题学习的欲望,更给孩子创编的空间。在集体讲述时,全体幼儿都能有兴趣的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整首散文。第三环节是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纺编散文,发挥他们再造想象的能力,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用上优美的词汇:梦姐姐送给我一朵()色的花,我会做一个()色的梦,我梦见了……本环节充分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的机会,让幼儿告诉大家自己认识的颜色,以及还有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能以散文中的形式来表述。但在仿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不是很开阔,联想到的事物有类同,如果教师再引导的深入一点,那仿编出来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花(花籽、花粉)的传播道理。

  2、体验儿童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2、难点:了解花(花籽、花粉)的传播道理。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送你一顶小黄帽》、幼儿用书B《送你一顶小黄帽》。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听赏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给幼儿欣赏

  “有个故事名字叫《送你一顶小黄帽》,它是一位叫李想的叔叔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2)幼儿欣赏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幼儿用书,理解故事内容

  “蒲公英看见小鸟飞过来,对小鸟说了什么?”

  “小鸟为什么说它戴不了小黄帽?”

  “蒲公英看见小小鸡走过来,对小小鸡说了些什么?”

  “小小鸡是怎样回答蒲公英的?”

  “最后,蒲公英将小黄帽给了谁?”

  “为什么小蚂蚁再也拿不起地上的小黄帽了?”

  “为什么第二年小蚂蚁放小黄帽的地方长出了一大片蒲公英?”

  (2)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3)教师小结:原来蒲公英开出的'花便是它的花籽,小黄花随风飘扬,一旦落在哪儿,哪儿便是它扎根的地方。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图书。

  “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活动反思:

  请幼儿背诵故事《送你一顶小黄帽》第三段开始蒲公英喊累了——至结束,请家长记录:

  蒲公英喊累了,也没人要它的小黄帽,“哈,痒!”蒲公英被撞醒了,低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

  “我们要去旅游了,每人还少了一顶帽子……”蚂蚁说。“太好了,我有许多小黄帽。”蒲公英忙说:“我给你们每人一顶。”

  每只小蚂蚁都戴上了一顶小黄帽,好神气!“谢谢!”对蒲公英一鞠躬,然后去春游了。走了一会儿,一阵风吹来,小蚂蚁们摘下了头上的小黄帽,放在地上,它们觉得好舒服。接着,它们又要出发了,可是,它们却再也拿不起地上的小黄帽。小黄帽已经在泥土里扎根了。

  “现在不热了”。一只蚂蚁说:“咱们不戴帽子了吧”。

  第二年,小蚂蚁在放小黄帽的地方,长出了一大片蒲公英。风儿一吹到处都是小黄帽,谁想戴,就可以戴上一顶,可方便了。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教案05-01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7

大班语言翅膀教案11-30

大班教案:花的语言03-13

大班语言《勇气》教案12-1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5

大班语言冬天教案01-25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语言大班故事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