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8 09:34:4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3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育教学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进一步感知空间。

  活动准备:

  1、海底图大的1份,小的与幼儿人数相同

  2、红圆点20张(上课之前反面双面胶先撕开)

  3、图示6张(教师可随意编),黏贴的小图片每人各六张

  4、课前认识生字:左、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区分左右手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色贴纸。

  (2)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

  (3)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1)请把有红色点点的手举起来;

  2)请把有红色点点的右手举起来;

  3)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4)再次强调:我们的贴有红点点的是什么手?(右手)

  5、教师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右手红点点在这边,而我的右手红点点在那边呢?

  小结:站的方向不一样,(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和你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我们的右手就一样了

  二、基本部分: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陈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

  小结:我和你们的是相反的,你的左边我的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

  (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

  (4)、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2、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3)、总结性提问:如果我们转变方向左右还一样吗?(四个方向转,区分左右)

  三、结束部分:帮动物找家

  师:转呀转,哎呀!不知不觉转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可真漂亮,那里住着许多海里的小动物,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帮

  他们吧?

  1)出示大图片(认识生字:左边、右边),幼儿看图、根据图示的要求,自己完成练习,将图片贴到自己图片相应的位置。(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答案。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活动重点:进行二次分类

  难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胸饰、围栏围成“新家”、幼儿用书《小动物住新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

  “动物新村里造了几幢新房子,这下小动物们可热闹了。可是该怎么分房子呢?”

  2、扮演角色(体验一次分类)

  (1)、幼儿戴上胸饰扮演小动物,自己商量该怎么分,住到“新家”里。(幼儿交流)

  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生活在水里、天上、陆地)

  按照野兽与家禽分

  按照动物翅膀的数目、脚的'数目、是否是两栖动物分

  (2)、幼儿尝试进行分类

  主要让幼儿知道分类的依据

  3、贴贴玩玩(进行二次分类)

  (1)、幼儿将《小动物住新家》里的动物剪下,依据特征贴在各幢房子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数学活动中如果仅给孩子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强加给孩子,孩子学的很枯燥,久而久之会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俄国数学家欧拉说得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观察,也需要实验。”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运用操作法来学习数学,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即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在动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忘记的知识。

  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种子”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熟悉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目标:

  1、巩固数量,能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三排全排完了,数一数,每排有几颗种子,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3、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4、交流: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七颗)黄豆有几颗?C蚕豆呢?它们都是七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6、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7、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交流:讲述操作结果。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小结:大小不一的种子,数量相同,排列长短不一样。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数量不同。

  2、想一想,我们到后面墙边,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你们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吗?呆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4-10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4-10

大班数学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