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30 10:03:2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够知道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脉络,是每个个体的独特标志。

  2、幼儿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两片叶子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结论,使幼儿对科学观察产生兴趣,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习过关于树叶的知识,有一定的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关于树叶的图片(特征明显、相似)、树叶模型

  活动过程:

  1.导入:(组织上课)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认真听哦,老师要出谜语了(出示图片)

  2.开始: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认识很多树叶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认一认好不好。(出示比较有特征的树叶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学过的知识)

  老师想问问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叶子吗?(有:就请几位小朋友简单回答一下)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每个人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是不是相同的。(两两一组出示相似的叶子)

  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6个人一组可以交流你观察到的结果(1~2分钟),

  请幼儿进行回答。

  3.小结:(组织纪律,进行小结)世界上有许多种叶子,每棵树也有很多片叶子,但是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脉络。这些信息就是我们自己的特点,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是独特的。

  活动延伸:

  树叶可以制作出美丽的作品,在以后的美术课和手工课一起进行制作。

  活动反思:

  《神奇的叶子》这一课的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了解、介绍叶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第二版块制作叶画。目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第三版块是编故事。目的是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发挥潜能。

  三个版块的设计,我注意做到: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生活实际“找身边的变化”入手,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从准备到展示到交流,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交流比指名让学生发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改变学习方式,在制作叶画这一环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完成还是与人合作,尊重学生的选择。欣赏学生的创作与表现,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做之前先请他们说说叶画的做法,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以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课也感到有些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要求提的不够明确。个别学生收集的叶子颜色、形状、品种较单一。有关资料查找不全面。

  2、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够,给编故事留的准备时间太短,影响了故事的质量。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玉米是秋天收获的农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通过在种植园地种植玉米,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也可通过吃煮玉米、烤玉米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品尝玉米的味道。还可以结合种植活动探究、学习正确采摘玉米的方法,并通过品尝玉米食品感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玉米生长的过程及农民种植玉米的辛苦,知道玉米是一种健康食品。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玉米的生长过程,学习采摘玉米的正确方法。

  3.喜欢吃玉米食物,感受采摘玉米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区种植玉米,引导幼儿以绘画的方式简单记录玉米的`生长过程。

  2.介绍玉米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幼苗、植株)的图片4幅,“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

  【活动建议】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谜语: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请幼儿请幼儿观察图片,交流、讨论玉米的生长过程。

  (1)将幼儿分成4组,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并按顺序排列玉米生长小卡片。

  组织幼儿分组观察每一幅图,根据自己栽培植物的经验给玉米生长图排列顺序。然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组的排列情况,尝试根据图片内容说出玉米生长过程每个时期的形态。

  (2)教师结合图片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及农民伯伯的劳作内容。

  教师结合4幅图片逐一介绍玉米在4个生长时期的样子及农民伯伯相应的劳作内容。

  提问:玉米生长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玉米是什么样子的?农民伯伯在不同的时期分别要做些什么?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设计标志,按顺序记录玉米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结合《秋天多美好》第16页和自己的记录交流、讲述玉米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玉米在每个时期的名称、外观形态及农民伯伯相应的劳作内容。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玉米可以制作很多食品。

  提问:玉米可以做成哪些食品?你喜欢吃玉米食品吗?

  结合《秋天多美好》第17页,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玉米可以做成稀饭、玉米饼、发糕等多种食品,是一种健康食品。鼓励幼儿多食用玉米食品(可提前与厨房联系,中午给幼儿食用玉米食品)。

  4、带领幼儿到种植园采摘玉米,观察、认识成熟的玉米,学习正确的采摘方法。

  (1)认识、分辨真正成熟的玉米。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成熟的玉米:外皮发黄,玉米须已经呈褐色并干枯在玉米棒上,玉米粒硬且饱满。

  (2)指导幼儿学习采摘玉米的正确方法。

  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正确采摘玉米的方法,知道采摘玉米时应该一手扶着玉米秸,一手用力掰下玉米。

  (3)幼儿采摘,体验收获的喜悦及劳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将采摘的玉米放到活动区中,晾晒后指导幼儿学习剥玉米粒。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带幼儿到玉米地进行活动,参与玉米的收获劳动。

  拓展资料

  玉米生长小常识

  玉米生长可大致分为4个时期。第1个时期:播种。这个时期,农民伯伯要先给土地松土,然后种上玉米种子,定期施肥、浇水。第2个时期:玉米种子发芽。从播种到玉米种子发芽大约一周时间。第3个时期:幼苗期。这个时期农民伯伯要定期施肥、锄草、打药,防止一些杂草把玉米幼苗的营养吸收走,防止虫子破坏玉米的幼苗。第4个时期:长成高植株。从播种到长高成植株大约50天左右,玉米长成植株后再过大约40天就会成熟。

  新!中班语言绘本《会飞的抱抱》优质课视频+配套PPT课件+教案+音乐幼儿园班本课程《镜子的秘密》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活动来自主题《弯弯绕绕》,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实用性。而对于植物的弯曲运动对于孩子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活动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的弯曲现象,并对一些弯曲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几种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5号。

  2、事先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弯绕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2.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3.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4.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藤,这根藤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5.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二)找找弯弯绕绕的植物

  1.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2.幼儿结伴去户外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认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

  2、幼儿能完整表述自己生命形成及胎儿期生长的历程。敢于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

  3、体会孕妈妈的艰辛,深化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幼儿认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

  难点:幼儿能完整表述自己生命形成及胎儿期生长的历程。

  活动准备

  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录象,电脑,大屏幕,每人一个皮球。

  活动过程

  一、讨论感受,激发探究、想象兴趣。--唤醒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了许多关于我们身体的秘密,如换牙,身体器官,内脏等等,那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怎么形成,身体是怎样长成,从哪来的吗?

  幼儿讨论。

  师:现在思琴老师的肚子里有个正在生长的小宝宝,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老师的肚子。

  幼儿:a我摸到杨老师的肚子是硬硬的。b我看到杨老师的肚子是圆圆的,像个大皮球。c我摸到杨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好像动了一下。

  师:思琴老师,宝宝要在你的肚子里呆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生呢,现在已经多久了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是怎样长大又是怎样出生的吗?

  二、观察与探索,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1、看一看,在此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视频让幼儿观察胎儿从胚胎时期到胎儿形成十个月生长变化的过程。

  教师:在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养育宝宝温暖房子--子宫.爸爸妈妈结婚后爸爸的精宝宝和妈妈的卵宝宝结合到一起,着床住到妈妈的温暖的子宫里面形成胚胎.开始形成小宝宝的生命.而且这个小生命要在妈妈的子宫里生活将近10个月才能出生。

  师: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是从身体的哪些部分开始生长的呢?他都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什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小生命是从身体的哪些部分开始生长的呢?

  幼儿观看视频资料:你在视频中观看到从胚胎形成到胎儿长成,你都发现了什么?最开始的胚胎是什么样子的?慢慢怎么生长的?

  2、说一说 观看课件

  在此环节中教师借助图片演示、讲解、讲述、谈话、观察等的教学方法 ,利用ppt 通过分步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胎儿形成生长的基本顺序过程和几个显著变化.

  师:“爸爸的精宝宝和妈妈的卵宝宝结合到一起,着床到妈妈的`温暖的子宫里面形成胚胎.”师:“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通过脐带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师:“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3、问一问

  在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4、学一学

  师:有的小朋友问题是:胎儿吃什么?他们都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什么?我们接着看一看。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情况。

  教师:“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做什么?我们再当一回 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Ye~~!”

  三、模仿体验--感受做母亲的艰辛

  师:让我们问问思琴老师,现在胎儿宝宝在肚子里,她是什么感受?

  1、体验游戏。

  教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放一个皮球,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在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可妈妈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为有了你,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人!” “妈妈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师:我们的生命来自母亲,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活动总结

  本节课活动氛围较好,基本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幼儿对自己怎么成长、从哪里来的特别好奇,再通过视频、课件,教师的讲解幼儿了解了很多原来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从体验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对父母的辛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要感恩自己的妈妈和爸爸。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幼儿教育)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以及磁化现象。

  2.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回形针、小铁片、铁钉、鞋扣、铁夹子等小型铁制品;积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铁制品;铁丝、毛线绳等辅助材料。

  2.每组两个盘子。其中一个将铁制品和非铁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活动过程: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出示磁铁,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领。

  (2)请幼儿操作磁铁,看看磁铁能吸起盘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两个种类,分别放进两个盘子里。

  (3)请幼儿用磁铁在活动室操作,看看磁铁还能吸起室内哪些物品。

  :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

  2.再次操作,请幼儿探索如何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

  (1)请幼儿想办法用磁铁把刚才吸不起来的东西重新吸起来,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铁吸铁钉,看谁吸的多,感受磁化现象。

  (1)请幼儿比一比,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住铁钉,看能吸住多少个,比一比谁吸的最多。

  (2)用磁铁吸回形针,一个一个连续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铁试一试,看吸起来的铁钉和回形针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4.请幼儿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怎样,感知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现象。

  5.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到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出了怎样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在用磁铁吸铁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了磁化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感知到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想象。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铁钉,幼儿感受到磁化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

  活动准备:

  自制的温度计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

  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

  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 汽车 植物 鱼)

  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

  (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

  (2)水银

  (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

  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了解一下在同样的地方为什么测量出来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温度计还有测量动物?还有测量植物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制定春天的种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2、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3、乐意参与种养材料的准备工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完成"春天可以进行的种养活动调查表"。

  2、教师根据幼儿所做的调查表内容准备一些相关图标。

  活动过程:

  1、讨论人们在春天进行的种养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我么都已经完成了"春天可以进行种养的活动调查表",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2)引导幼儿逐个介绍。(出示相对应的图标)

  2、引导幼儿将种养计划进行分类、分工。

  (1)教师: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种养内容,想想哪些是种植内容,哪些是饲养内容呢?

  (2)根据幼儿的意见留下幼儿愿意进行种养的活动。

  (3)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留下适合小朋友种养的内容。

  (4)教师:这么多的内容哪些适合我们分小组来种养?(引导幼儿挑选出适合在幼儿园小组种养的内容。)

  (5)请各个小组成员讨论种养什么。

  (6)教师:种养的内容已经确定,你们准备在哪里种养?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由谁来负责准备呢?(引导幼儿继续讨论,并明确各自将承担的准备工作。)

  3、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