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10:27:1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5篇【精】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5篇【精】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搭的不同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中的公用边。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火柴(棉签)若干、记录单和彩笔。

  活动过程:

  1、游戏"变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要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

  教师:仔细看一看老师的幻灯片中有几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小结:两个三角形共用6根火柴棒拼搭成,一共6条边。

  (4)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来变魔术了。拿掉一根火柴棒,还剩下几个火柴棒呀?你们能不能用5根火柴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

  教师"变魔术",用5根火柴棒演示拼搭出两个三角形的方法。

  2、教师讲解"公用边"。

  (1)教师:我们用了5根火柴棒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之前我们需要用了6根火柴棒,而现在只需要5根火柴棒呢?为什么呢?

  (2)请个别幼儿找出"公用边"。

  教师:原来这条边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这条边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公用边"。

  3、幼儿操作。

  (1)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的这个魔法来变魔术了哦!

  (2)第一次操作:用6根棉签棒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棉签棒,请小朋友在取出6根棉签棒在桌子上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教师: 6个火柴棒能搭出4个方向不一样的图形。四条边都是这个两个图形的公共边。还想不想玩变魔术的游戏呀?

  (3)第二次操作:用7根棉签帮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教师:说一说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老师还发现有人是竖着搭。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竖着搭的公共边在哪里?这些边是谁的公用边? 你们想不想在在继续闯过呀?

  (4)第三次操作:拼一拼、画一画、记一记。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再一次尝试,开动你们的脑筋拼出5个正方形。看看你用了多少根棉签棒,是如何拼出来的。用最少的火柴搭出5个正方形,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在记录单上,记一记一共用了多少根棉签棒?

  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4、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搭成功了,那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下节课的时候我们来一起讨论你是如何办到的?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来发现图片、某些物品的中心点,从而知道某些物品有中心点的原理。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绳子、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来找出它的中心点。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又快又好,准确地找到这段绳子的中心点。

  二、幼儿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请你来找找看圆的中心点在哪?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用笔点好。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圆的中心点在哪?

  4、教师小结: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结果,并选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准确的操作结果。

  5、请幼儿再试试:学用刚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三、幼儿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1、请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点好。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点在哪?

  4、小结:边对边、角对角对折,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点。

  四、幼儿探索寻找圆形队列的中心点。

  1、出示: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刚才我们是用对折的方法找到的中心点,现在这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方形,不能折,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2、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中间的圆心上,横的中心线与竖的中心线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3、出示:八个圆片排列成的长方形。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4、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两条中心线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五、幼儿操作探索其他物品的中心点.

  1、那么,你知道我们桌子的中心点在哪儿吗?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测量出桌子的中心点。

  3、让幼儿来介绍与同伴合作的操纵过程和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一)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二)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二)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三)磁性数字1—6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二)为恐龙装电话

  1、出示贴有恐龙头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动要求。

  恐龙园要给恐龙们家里装电话,请大家为恐龙们设计六位数的电话号码。

  2、出示数字1—6,提出设计要求:

  为六位数的号码,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

  3、小小设计员

  幼儿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将6个数字组合成6个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

  (三)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

  请2—3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大家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的。(要求:为六位数的号码;每一家的号码都要用到六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合起来是整体。

  2、能运用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图片;手偶架、小熊手偶2个;2个苹果及盘子;长方形等分卡。

  2、幼儿操作材料: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花形、八角星形、梯形、三角形纸卡若干张;毛线每人一根;玩具若干。

  3、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帮小熊分苹果,学习二等分。

  1、帮两只小熊把1个苹果二等分。

  演示讲解:把一个苹果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其中的一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或一半。

  2、提问讲解:整体大于部分。

  3、用苹果演示,部分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整体。

  引导幼儿说出:1个苹果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两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1个。

  4、两个苹果平均分成1个1个,也叫二等分。

  二、操作练习:把圆形纸进行二等分。

  1、两名幼儿合作将一张圆形纸二等分,每人能得到其中的二分之一。

  2、提问:谁知道用什么方法证明二等分后的两部分一样大?二等分的一份是原来物体的多少?(二分之一或一半。)

  3、请幼儿数一数8个半圆合起来之后是几个圆形。

  三、在操作中探索:将长方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1、请幼儿动脑筋,讲一讲什么是四等分。

  玩折纸游戏:请幼儿尝试用横折、竖折、斜折等多种方法将长方形四等分。比一比,看谁分得快,看谁的方法与别人的不一样。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四等分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小窍门。

  方法:先二等分,再四等分。

  3、观看、总结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找出错误的四等分。

  四、找一找、试一试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四等分,哪些不能四等分,并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不同的图示编8的减法应用题,能熟练地进行运算,进一步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

  2、启发幼儿看分合式列算式,进一步掌握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按格式书写的习惯,提高幼儿的书写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表现形式不一的.减法图3幅(有的是用虚线表示“走了”,有的是用“剪刀”表示;有的是用“去掉符号”表示),8的分合式若干;8的加减算式若干。

  学具:幼儿用笔、作业本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7以内的减法。

  (出示算式卡)依次复习8的加减法。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题并列式,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1、(出示图一)问: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剪刀表示什么?跑走了几只小鸡?原来有几只小鸡?

  2、可以用什么来计算?谁来编编这道应用题。(提醒幼儿总数应该包括留下的和减去的)让幼儿个别编题,集体解答。

  3、(出示图二)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虚线表示什么?走掉了几只小猫呢?原来有几只小猫?

  4、(出示图四)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斜线表示什么?吃掉了几个?原来有几个苹果?

  5、幼儿集体编题,集中解答。(重点引导孩子懂得“走掉的”、“吃掉的”等都是原来有的。)

  三、学习看分合式写算式,进一步巩固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

  1、小朋友看看这是一个完整的分合式吗?看看它少了什么? 谁会把它补充完整?引导幼儿说出:原来8可以分成1和7,所以在另外一边填上7。

  2、谁会用分合式变算式呢?引导幼儿写出8-1=7、8-7=1、1+7=8、7+1=8四道算式。 (引导幼儿读算式并讨论交流)

  3、请一幼儿示范写算式,然后集体检查并认读。

  四、幼儿作业。

  1、看分合式变算式。

  2、听口报应用题写算式。

  五、整理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2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1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2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