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5 08:59:5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科学教案 篇1

  小班科学活动:虫子和苹果

  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应该关爱和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虫子和苹果》,旨在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幼儿从小客观看待大自然的眼光,体验成长的快乐,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现象。

  活动目标;

  1、了解生长需要营养。

  2、激发幼儿尊重生命,并感受成长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1、苹果为虫子提供了生长的营养是合理的现象。

  活动准备:

  1、fish课件、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讨论与分享

  提问:

  苹果被虫子吃了,它心里面怎么想呢?

  如果这个虫子不吃苹果那么它会怎样呢?

  如果这个苹果没有被吃掉,它会怎么样?

  如果被虫子吃了以后,种子落在地上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看课件)

  3、游戏:我们要长大。

  4、小结

  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我们美丽奇妙的大自然,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和我们一地长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品,并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

  活动重点: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会认读数字6。

  活动难点:

  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3.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6这张苹果卡、6张桃子卡、哨子一个、课件、格子纸、彩笔小印章。

  活动过程:

  1认读数字6. 教师用猜谜的形式引出数字6,“有一位数字宝宝他的样子像老师用的哨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数字6”

  2.学习6的形成 “数字6给老师带来好吃的水果,我们看看有什么。”“5个苹果,6个梨。”让幼儿点数回答,提问:苹果,梨哪个多?多几个?如何让苹果与梨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理解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

  3.利用Flash课件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巩固6的形成。

  设情景:数字6邀请小动物们到他的城堡做客,但城堡的大门很奇怪只为数量是6的动物们开门这就急坏了数字6请小朋友们帮忙让动物们都进入城堡.例:五只猴子能进入城堡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巩固5添上1是6,6比5多1,5比6少1。

  4.玩【看数字盖印章】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出现数字是几就盖几个小印章,认读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制作会跑的小车感兴趣:

  2、探索车轮会转的小汽车的制作方法。

  3、感知轴能待定车轮转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制作小车的经验。

  2、牙膏盒、钻好孔的车轮、习惯、剪刀、泡沫、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汽车展示会:幼儿参观各种汽车作品。

  ——引入:这里有一些老师和小朋友们做的车,你们看一看,玩一玩,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自由参观汽车展示会。

  ——幼儿讨论交流:这些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会跑得车是什么样的?与不会跑的车有什么不同?

  2、汽车设计师:思考怎样做一辆会跑的小车。

  ——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想一想: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要用到哪些材料?怎么做?

  ——幼儿思考并表达。

  3、汽车制造师: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摆放材料时要有区别。如:有的组可以有辆成品车,有的组可以有辆半成品的车等等。

  4、汽车大检查:幼儿检查自己设计的汽车。

  ——你们的汽车都做好了吗?我是汽车检查员,来检查你们的小汽车质量如何,质量过关的停在右边的汽车厂卖,质量不过关的停在左边的修理厂。

  ——幼儿分别将汽车开至教师设立的质量检查处。

  ——幼儿交流讨论:不能跑的车为什么跑不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汽车底盘。

  5、汽车大检修: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

  ——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门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之一,它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开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家总是从材料入手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对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因此,我尝试从门的开关方式入手,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在学一学、玩一玩的游戏中了解生活中门的开关方式的多样性。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门的.开关方式的多样性。

  2.运用说、唱和身体动作等形式,来表现门的开关方式。

  3.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享受模仿表演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关门的图片、录像。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歌曲《红苹果》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谜面:进来一推,出去一拉,关上一声响,谁也进不来。

  谜底--门。

  (二)了解开门的不同方式。

  1.你见过什么门?我们能怎样开、关?

  (推拉门,真有趣,推过去它就开、拉过来它就关。)

  游戏:推拉门。

  2.除了一推一拉就打开的推拉门,你还见过什么门?它们又是怎样打开的?幼儿讨论交流。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与幼儿一起相关经验。出示相应的图片,同时分别逐个介绍几种常见的门。

  (1)手移门①幼儿说说并介绍。②教师出示图片并成儿歌。③游戏:手移门。

  (2)感应门①观看录象,幼儿介绍教师补充。②成儿歌。③游戏:感应门。

  (3)旋转门①观看录象,幼儿介绍教师补充。②成儿歌。③游戏:旋转门。

  4.幼儿分别模拟各种门玩游戏,加深对开关门方式的了解。

  (三)说说唱唱,提升经验。

  1.这些门真有趣,里面还藏着一首儿歌呢,一起来说说。

  推拉门,真有趣,推过去,它就开,拉过来,它就关;

  手移门,真有趣,移过去,它就开,移过来,它就关;

  感应门,真有趣,靠近它,它就开,离开它,它就关;

  旋转门,真有趣,转过去,我进去,转过来,我出来;……

  2.用《红苹果》的旋律来唱一唱。

  3.幼儿配乐边唱边做开关门的游戏。

  活动延伸:

  1.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

  2.找找周围的门,看看它能怎样打开,唱唱、说说、做做。

  活动建议:

  生活中还有其它几种特殊的门,如伸缩门,卷帘门等,它们的开关方式也是很特别的,也可替换进活动中让孩子了解。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中教师注重了活动内容的儿歌化和组织方式的游戏化,如教师将各种门的开、关特征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根据门的开关方式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模仿表演等,通过多种手段,使孩子更好地感受了各种门的推、拉、感应、卷、旋转等开关方式,趣味性很浓,幼儿兴趣高。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四月的春季气候温润,阴雨天过后,自然角里多了几只蜗牛。"哇,蜗牛!""好玩死了!""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它缩进去了。""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画画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有的幼儿回家之后,还会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来分享给大家。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们紧紧抓住身边的资源,结合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经验的获得途径,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操作、发现来探究、关注自然,萌发好奇心,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动特别注重幼儿的亲自操作、自我发现和及时的总结与讨论,意图让幼儿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并学会从总结和讨论中不断发展。

  活动总目标

  1.对身边自然界的物体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探索。

  2.爱观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蜗牛的认识,并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和伙伴分享。

  3.探索、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一:寻找蜗牛

  活动目标:

  寻找身边的蜗牛,发现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手掌大小的正方形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制作三角袋。

  为了避免蜗牛丢失和伤亡,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盛放蜗牛的三角袋,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放置蜗牛。

  制作方法:第一步将正方形两角向中心点折;第二步沿中心线对边折;第三步沿中心点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第四步把上端两角插入袋内;第五步撑开即完成。(见图)

  (制作三角袋仅用了很短的时间,由于幼儿对寻找蜗牛怀着高涨的热情,就连平时动作很慢的小林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2.寻找蜗牛。

  教师:现在开始我们去外面找蜗牛。找到以后,把蜗牛放在你刚才做的纸袋里,先找到的小朋友可以帮助没找到的伙伴一起找。

  (幼儿到室外寻找蜗牛。开始在向阳的一面,幼儿怎么也找不蜗牛的踪影;后来,有伙伴提议到西侧的种植园,还有的跑到教学楼后面背阴的'潮湿地里,终于发现了蜗牛,孩子们兴奋的劲头简直无以言表。)

  3.交流讨论。

  教师:"你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引导幼儿发现蜗牛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思考。

  教师小结: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寻找,总能发现蜗牛的足迹。

  活动二:蜗牛的家

  活动目标:

  尝试选择最适合的材料给蜗牛建造其生活的家。

  活动准备:

  花盆,纸盒,透明塑料杯,皮筋,硬纸板,普通纸,透明塑料纸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蜗牛,让它们住哪里呢?

  有女生回应:"老师,我们给蜗牛找个家吧。"

  教师:"这个主意不错,哪里比较合适呢?"

  有的孩子说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有的要放在自然角的花盆里……幼儿想出了几种放置的容器。

  教师:"哪种物品更适合做蜗牛的家呢?为什么?"

  有的幼儿说蜗牛喜欢吃草,所以要放在花盆里;有的幼儿说蜗牛也喜欢水,所以要放在鱼缸里;还有的说抽屉比较暖和,要养在抽屉里……

  2.幼儿探索、讨论。

  教师:"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物品,有花盆、纸盒、鱼缸、透明塑料杯,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哪种物品做蜗牛的家最合适。"

  幼儿有的把蜗牛放在花盆里,有的把蜗牛放在小盒子里,没过一会蜗牛就爬走了。"蜗牛去哪了?"老师奇怪地问到。"蜗牛要爬出去了,盒子很高都能爬出去。"孩子们又是兴奋又是尖叫。

  塑料杯和鱼缸因为是透明的,幼儿更容易观察,他们眼看着蜗牛放进去一会之后慢慢爬了出来。一幼儿提议:"拿个东西把杯子口遮住,它就爬不出来了。"伙伴们纷纷行动,有的找来了纸,有的找来了硬纸板,盖在杯口上。

  教师提醒:"不透气会把蜗牛闷死的。"

  幼儿1:"那在上面啄个洞吧。"

  幼儿2:"那样它会爬出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量,幼儿决定在纸上弄出许多个小洞,然后用皮筋把纸套在杯子口上固定好。但时间不长,蜗牛分泌出的黏液把纸弄破,它们又爬出来了。

  最后大家决定把普通纸换成塑料纸,蜗牛安稳了许多,无论怎样折腾依然还在杯子里。

  教师反思:

  1.做中学的科学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幼儿操作的思维习惯,幼儿在做前思考"哪些容器可以做蜗牛的家"、做中思考"怎样做蜗牛才不会爬出去""怎样才不会把蜗牛闷死"等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操作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安全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知识内容在小学、初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许不是所有的幼儿实验都能成功,但如果他们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喜欢探索,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个人操作材料: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

  2、分组操作材料: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

  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儿做实验。

  3、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

  4、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幼儿用卡纸和积木分组合作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不会塌掉。(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桥。)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积木,提问: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

  2、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

  结束: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

  活动反思:

  《找拱形》一课从教学预设到教学过程,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科学的创新性以及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及主动创造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中有三点达成了预设目标:一是较好地组织每个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科学探究活动、对拱形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有了提高;二是科学概念的形成突出了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点,紧密联系了学生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对拱形的具象化认识有了更多的感触,通过过程中的小组分工、汇报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拱形结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奇妙运用;三是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对拱形物体的研究有了切身的印象,在探究、对话中发现了拱形结构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人类的创造发明中的生动体现,而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学习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品德。

  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还要了解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它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点。确实,如果本节课和“力”脱离了就毫无深度可言了。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设计,所以学生能很好的感受圆顶形受力的特点。

  在本课中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不是很积极,平时要多注重培养。

  2、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延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3、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少,这样在课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课的语速有点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中我还需要考虑的更全面。

  小百科:拱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拱形可以是圆或圆柱体的一部分,有时球形的一部分也算,也可以是抛物线、椭圆的一部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难点:感知材料和声音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奇妙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看?

  2、让我们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现在你能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吗?请幼儿说说。

  二、幼儿制造声音。

  1、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2、……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两个好朋友,(教师出示)他们也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听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豆豆、米粒的铁罐,纸片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小结: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再次探索操作验证

  1)小朋友现在让我们再去找两个不同的好朋友,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声音有些像什么?

  2)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活动反思:

  这个环节有了第一个的基础,孩子们对制造声音不在是那么陌生,拿着材料就是玩,而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制造了什么样的声音,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并在同伴前演示。这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能大胆的发言,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倾听力。可是孩子们对这环节能说出听到声音是不一样的,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像下雨”,“像打雷。”敲小铃的声音。这个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的孩子们能说出来,但这声音像什么不是想象的怎么好。好旦孩子们知道这些声音不一样原来是材料不同。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

  3、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

  二、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道理。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宇宙间的众多星体,什么样的星球适合人类居呢?

  (二)猜想假设: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四)实施探究:

  1、分组讨论人类生存需要的条件

  2、交流地球适合人类居住具备的条件

  有大气、水、适宜的温度和能源。

  3、猜想除了地球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居住

  讨论:人类能在除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建立新的家园?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自己的观点举行辩论会,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我们的“未来的家园”

  1、交流地球污染程度对人类产生的不良影响,引发设计未来家园的欲望。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想象的未来家园的样子

  (五)展示交流:展示学生设计的未来家园,进行评比。

  (六)拓展活动:根据自己的设计写一篇科幻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还要融入生活中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在探讨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后,接着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到其他星球上去居住?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及环保问题。

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科学教案 篇10

  认识鞋的正反

  活动目的:

  1、分清鞋的正反,学习区分鞋的正反的方法。

  2、提高观察能力、辨别力。

  3、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纸制鞋样每人一双,贴绒板,大的一样的鞋子两双,大鞋样一双贴有笑和哭的表情。

  2、“找朋友”的音乐磁带一盘,另“开汽车”和“哭”“笑”的音乐磁带。

  3、创设鞋阿姨的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接鞋阿姨的电话:喂!是鞋阿姨啊,什么事啊?哦,好的。“刚才鞋阿姨打电话来,让我们去参观,高兴吗?”“呀鞋阿姨家的鞋可真多,

  出示一双放反的鞋样。(哭声)

  教师问:“鞋娃娃,你为什么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难受了。”

  教师:“谁来帮助鞋娃娃?”教师请一个幼儿把鞋正过来。

  鞋娃娃:“现在舒服多了,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谢谢你们。”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辨别鞋的正反。

  出示两双鞋样(一正一反)。“仔细看看,这两双鞋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表扬能认真观察的小朋友。

  教师总结:穿对的鞋子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中间有个小窝窝,就像两个好朋友张着嘴笑。如果头和头不在一起,那就是在生气,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说明鞋子穿反了。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能分清楚鞋子的正反了。

  三、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分清鞋的`正反,并学会穿对鞋。

  1、“送鞋娃娃回家”

  游戏方法:将小鞋样(幼儿每人一双)摆在教室四周。

  教师:“看!鞋阿姨家还有很多鞋娃娃没有找到好朋友呢,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再送它回家,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帮鞋娃娃找到朋友呢?”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小结,然后幼儿去帮鞋娃娃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双鞋样贴到贴绒板上,然后集体评价,看看谁找错了,为什么,应该怎么放?”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鞋子的?

  3、“找朋友”

  游戏方法:教师和幼儿将鞋子脱下放在椅子下面,一起听音乐做找朋友的游戏。音乐结束,幼儿快速找自己的鞋子穿好。

  要求:鞋子要穿对,教师检查。

  四、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鞋子的兴趣。

  “鞋阿姨今天真高兴,因为小朋友帮了她很多忙。她家的鞋娃娃多么?其实啊以后做成了鞋子就更好看了,那么那些鞋子会用什么材料来做呢,小朋友先回家去看看自己家的鞋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下次我们再去鞋阿姨家做客、交流好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经典)科学教案09-10

(精选)科学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