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5 13:31:2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通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5篇(通用)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近来,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动物,对动物也有着自然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通过"找尾巴"来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想想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幼儿能在探索中大胆地说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尾巴。

  2.ppt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寻找动物的尾巴。

  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新闻,新闻里面的记者阿姨说:动物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动物们的尾巴不见了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

  师:我们来看看师那些小动物调皮把尾巴弄掉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尾巴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ppt)

  1.出示图一:小松鼠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雨伞)

  2.出示图二:燕子师: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剪刀)

  3.出示图三:金鱼师:这是小金鱼,小金鱼的尾巴像什么呀?(扇子)

  4.出示图四:蜻蜓师:小蜻蜓的尾巴像什么呀?(竹竿)

  三、说说那些动物的尾巴本领大。

  师:刚才呀我们看到了那些动物呀?这些动物们的尾巴都想什么呀?他们的本领大不大?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里看看还有谁的尾巴本领大呀?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

  (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2、第一次尝试

  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

  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

  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会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获得大和小的概念。

  二、认识汉字:大、小。

  三、萌发认读汉字的兴趣,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有过吹气球的经验。

  二、若干没有吹起来的气球。大树小树、大树叶小树叶卡片幼儿每人一张,大小字卡幼儿每人一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比比谁吹得气球大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老师拿出气球,“老师要变魔术了,请你看看气球会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吹气球(从小变大)

  2、比比谁吹得气球大,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

  3、展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教师:“哪个气球大?哪个气球小?”幼儿回答时,指到大气球教师出示字卡大,和幼儿一起读一读,认一认大字。指到小气球教师出示字卡小,和幼儿一起读一读,认一认小字。

  二、帮树叶宝宝找妈妈

  1、“小朋友听是谁在哭啊,我们来找一找”教师在录音机里播放哭声,在录音机旁放一大一小两片树叶。“找到了,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大树叶和小树叶,(是树叶宝宝在哭)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一个树叶宝宝大,一个树叶宝宝小)教师出示图片,大树叶下面有汉字大,小树叶下面有汉字小,“大树叶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大) “小树叶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小) “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大树叶,你好!小树叶,你好!)2、教师问道:“咦,你们为什么要哭呀?”播放录音机,“我们迷路了,找不到妈妈了”大树叶和小树叶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所以伤心地哭了,我们来帮他们找妈妈吧!3、“树叶宝宝你在哪里呀”播放树妈妈找树叶宝宝的声音。是谁在找树叶宝宝?出示大树妈妈和小树妈妈的图片。原来是树妈妈在找他们的宝宝。让幼儿比较两位树妈妈有什么不同,(一位树妈妈大,一位树妈妈小)教师出示图片,大树妈妈下面有汉字大,小树妈妈下面有汉字小,“大树妈妈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大) “小树妈妈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小) “我们来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大树妈妈,你好!小树妈妈,你好!)

  4、大树叶宝宝和小树叶宝宝看见有两个树妈妈又哭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的妈妈。师:“小朋友,你觉得哪个是大树叶宝宝的妈妈,哪个是小树叶宝宝的妈妈呀?”(大树妈妈和大树叶下面都有个大字,所以大树叶是大树妈妈的.宝宝。小树妈妈和小树下面都有个小字,所以小树叶是小树妈妈的宝宝。)再和幼儿认读汉字大小。

  5、请你帮帮树妈妈和树宝宝,把树叶宝宝送回去。幼儿操作,把大树叶贴到大树妈妈的身上,小树叶贴到小树妈妈的身上。教师巡回指导。

  三、看谁做得对

  1、当教师出示大树卡片时,小朋友将字卡大举起来,教师出示小起来,教师出示大家吗?我们的字宝宝也有家。”?绿房子是谁的家?树卡片时,小朋友则将字卡小举起来,比一比谁做得对。

  2、当教师出示字卡大时,小朋友将大树卡片举起来,教师出示字卡小时,小朋友则将小树卡片举起来,比一比谁做得对。

  3、请幼儿把大树和大树叶宝宝送到贴有大字的框框里,把小树和小树叶宝宝送到贴有小字的框框里。

  四、活动延伸

  我们教室里和教室外也有许多大和小,请你去找一找,大的东西贴上一个大字,小的东西贴上一个小字,然后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你找到了什么。

  设计说明:

  一、在《大大和小小》主题活动中,孩子通过各种方法来感知事物的大小。在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大与小。

  二、通过吹气球的比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感知事物的大小变化,从而对大和小有初步的概念,初步感知汉字“大”和“小”。

  三、创设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情景,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棵树的大小和两片树叶的大小,使幼儿对大小的概念进一步加深。

  四、在“看谁做的对”游戏中,幼儿通过和汉字大和小玩游戏,进一步感知和巩固学习汉字大小,从而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五、通过找一找,贴一贴身边的大小物品,希望能让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探索到不平凡的乐趣,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初步获得数、量、形、空间的感性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概念。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电话号码的收集,培养幼儿初步、分类的能力。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设计电话号码,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家庭电话号码,幼儿操作材料,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家庭号码1、你们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吧,请小朋友来写下这些电话号码?

  (幼儿写在白纸上,一个号码写一张。教师将其写的贴在黑板上。)

  2、你们看了写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幼儿:为什么有的是8位数,有的是11位数。)

  小结:8位数的是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而8位数中以2开头的是小灵通的电话号码,11位数的是移动电话号码。

  二、区分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

  1、集中区分:引导幼儿将写的电话号码的数字多少进行区分(如移动的是11位,小灵通的和固定电话都是8位数)

  2、幼儿自行区分收集的号码。(幼儿互相讨论各自写的号码是属于哪种的)

  3、归类区分号码(幼儿将移动,小灵通和固定电话号码按三排分开排列。)

  4、观察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你看看上面的三类电话号码,发现电话号码有什么秘密吗?(幼儿:有的电话号码前面的数字是一样的,有的却是不一样的。)

  小结:住在同一地区的电话号码前面4位数是一样的,如5608;而后面四个数是不一样的。

  三、小动物装电话(水中的乌龟,小鱼;陆地上的大象,老虎;天上飞的小鸟,蝴蝶。)

  1、分清陆地和水中和空中的各种不同动物。

  2、设计电话号码。

  要求: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四个数是不变的但要和后面的四个数字不一样!

  比如水里的动物前面四位数字必须是1234;陆地上的动物前四位数字是4321,而天上的动物要5678开始,而后面的数字可以不一样,你自己选择喜欢的写,但看好要是八位数的固定电话哦四、展示作品分析1、你刚才请了哪些动物朋友,是住在哪里的?

  2、你为它们设计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啊?

  3、活动延伸为小动物设计了固定电话号码,以后我们为它们设计手机号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讲述动物之间皮毛、爪子、尾巴、本领等的不同。

  2.能够结合动物的不同探索其作用及保护、捕食的方式。

  3.增加对动物的了解跟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对动物不同的调查了解。

  教师物质准备:课件《小壁虎找巴》《动物的脚》

  活动建议:

  一、谈话导入,幼儿交流回顾前期经验,引发幼儿谈论的兴趣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不一样的内容。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调查的信息,通过照片、录像等形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本领、习性。

  教师:原来动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谁想上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2.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突出动物的特点。

  如:尾巴:引发幼儿观察尾巴的形状、花纹。追问其这样的尾巴好看什么?

  花纹:这样的花纹有什么作用?爪子:为什么要长这样的爪子?本领:这样的本领好干什么?

  还有哪些动物跟它一样是用花纹来保护自己的?

  3.教师总结:原来动物的动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用处,它们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结合课件系统讲述动物的不同

  1.出示一组皮毛、爪子、尾巴局部的照片,引发幼儿的猜想,这些皮毛都是谁的?

  提问:都有什么样的花纹?猜猜看都是谁的?它们长这样的花纹都有什么作用?

  2.出示一组动物跟动物宝宝,提问它们都是怎么样生宝宝的?

  3.教师总结:动物的皮毛、爪子、尾巴、生宝宝的方式都不同。

  活动延伸:

  1.继续研究探索动物的各种小秘密以及不同。

  2.在活动区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进行表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