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1 09:16:5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猴、梨、将、谚、樱”10个生字,会写“拔、掉、杜、短、将、鸦、梨”8个字。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

  [板书课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3、学生汇报识字的情况。

  (1)新字的字形(2)形近字(3)多音字(4)反义词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写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

  (2)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梨树苗快成活的时候,乌鸦对它说:“梨五杏四”,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喜鹊又对猴子说:“杏四桃三”。猴子又拔掉杏树改种桃树,杜鹃说:“桃三樱二。”猴子又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最后,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师设问: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个句子比较读,感悟出它们的意思相同,但表述不一样,从而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

  三、巩固识字、写字。

  [展示]

  1.整体观察字形:

  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2.“寸”字旁——耐。第四笔是“横折钩”,应一笔写出。五、六两个竖笔,右边比左边稍长些。

  3.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拔、将、短、梨、鸦”等字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

  2.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一)同学们默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都有谁和小猴说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小猴听了,有什么表现?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

  出:梨子图片

  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树苗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又浇水,又施肥……)

  3、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看:乌鸦和猴子的朗读动画。

  4、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

  乌鸦这段也读得很好,好像一只多嘴的乌鸦在呱呱。

  “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读,读得好。读出了劝说的语气。

  (如生感受说得不到位,师指导朗读:“猴哥”要读得快些,读出着急的语气。“怎么、才能”应加重语气,读出强调的语气。“五年”的“五”要拖长声,“年”要重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对”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太”应拖长音读。)

  5、看:用“耐心”说话。

  (1)读这个句子。

  (2)想想我们一般在哪些情况下用耐心这个词语,“你有这个耐心吗?”是什么意思?梨树要五年才结果,你等不起的意思。

  (3)设问: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耐心这个词语呢?

  写作业需要耐心;事情多而杂的时候,需要耐心;我们学本领的.时候需要耐心。如:我们学弹琴的时候,要有耐心才学得好。

  请同学们仿照这句用耐心说话:

  A、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背书、写话、读书,写字,我都一样一样耐心地做完了。

  B、我常常犯错误,老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

  (4)齐读这一句话。

  6、农谚“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说说看。(梨树要五年才能结果,杏树要四年才能结果。)

  7、猴子听了乌鸦劝告的话,猴子怎么想?怎么做?我们看课本是怎么写的?(对,五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板书:杏树)

  8、: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的录相或图片

  9、“猴子一想”可理解为没怎么想。人家说,马上做。

  10、朗读指导:

  “对”读得快,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猴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读出猴子的急噪心情。

  11、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12、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

  (1)按学法,学习4、5自然段。

  (2)按学法,学习6、7自然段。

  (三)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四)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展示交流。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

  教学反思:本课的 2、3自然段与4、5和6、7自然段的内容相近,结构相似,教学中,我首先以2、3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杏树,最后落脚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并让学生互相评议,其余段落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指名读课文,检查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提出不理解、重要的词语。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4.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互动学习,合作交流

  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有兴趣呢?那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阅读,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掌握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用“——”画出玻璃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作用的语句。填写手里的`表格。

  1.四人一组或自己找伙伴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各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多媒体展示。)

  2.全班交流。

  3.游戏。(你是其中的一种玻璃作个自我介绍)

  四、角色扮演,增强感悟

  1、作为一名推销员上台推销新型玻璃。

  2、评出优秀推销员。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外,你还知道哪些?请介绍。

  五、拓展升华,巩固新知

  1、在未来,你还能发明哪些新型玻璃?

  2、交流。(同学们设计的很多,有香味玻璃,有音乐玻璃,有净化玻璃等。)

  3、现在就学习作者的介绍方法,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写成文章吧!

  4、.先写完的读给师、生听。(同学互相评价。)

  六、总结: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理想就会变成现实。你们定会创造无数的奇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

  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小学语文教案07-2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0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