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6 09:03:09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荐】大班教案10篇

大班教案 篇1

  背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火,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做饭、取暖、照明。无论是在哪方面用火,稍不注意,都可有发生火灾事故。幼儿是未成年人需要教育,更需要保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幼儿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是现实的需要,是“生活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幼儿“学会生存”的重要方面。本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通过教育,使消防安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使幼儿从小树立消防意识,掌握消防常识,培养自救自护能力,这对于幼儿自身,将受益终生;对于整个社会,则具有提高全民族素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看火灾现场,了解发生火灾的危害性。

  2、了解发生火灾后简单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

  3、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4、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火灾现场录像带、图片、“紧急出口”、“火警电话119”标志,各1个,小毛巾、小被、小脸盆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幼儿观看火灾现场录像。

  2、教师提出问题:(1)发生了什么事?(火灾)

  (2)如果发生了火灾会怎么样?

  (火灾带来的危害性)

  3、请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4、教师总结:火灾带来的危害:A、大火能烧掉一座座房,让人们无家可归,烧掉一片片森林,让动物也没有家园。B、大火能烧死人和动物。C、污染空气。

  二、出示图片,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说出引发火灾的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

  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

  (1)小朋友不能随便玩火。

  (2)点蜡烛、蚊香时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5)不能随便玩电、插头、插坐等。

  四、学习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

  1、提出问题、讨论:如果真正发生了火灾,我们该怎么办?

  (1)赶紧找电话,打火警电话119(认识消防标志“火警119”)。

  (2)在公共场所时赶快找安全出口(认识消防标志“紧急出口”)。

  2、幼儿进行消防演习。

  3、请幼儿观看录像,总结逃生的自救方法:

  (1)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用湿的衣服、被子包住身子,弯腰逃离火场。

  (2)喊大人来救。

  (3)往窗口阳台处扔东西。

  4、幼儿再一次进行消防演习,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寻找长大的变化,理解长大的内涵。

  2、体验长大的快乐和自豪,萌发不断成长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之间互相帮助的照片、幼儿学写字的照片、幼儿自己叠被子的照片、 课件,小时侯的鞋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1、今天张老师带来一段录象,我们一看这段录象里有什么? 看到谁了?:这段录像的名字就叫——长大。

  2、孩子们,你们的身体长大了吗?说说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体在长大?

  :你们看长大多好呀,身材变高了,手臂变长了,脚变大了,身体变宽了,人也越长越漂亮了,长大了真好!

  二、看看说说——长大的秘密。

  我再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这是我带来的三张照片,里面拍的都是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他们做的三件事情,奇怪的是每一个看到这三张照片的人都会说相同的一句话:“恩,长大了。”我们一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长大的秘密。

  照片一:叠被子

  1、你觉得他长大了吗,为什么?

  2、来,说说看孩子们,你现在做什么事情是自己做的?

  :我送给他三个字,也送给你们,能独立,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别人帮忙了。

  照片二:会写字

  1、说说他长大了吗?为什么?

  :你看,长大就是这样,要学着做一些难一点的事情 ,还要学着做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2、说说看,你跟他一样学会什么新本领了?

  :你看,这么难的'事都会了,真了不起,长大了。送给这个小朋友三个字,同时也送给你们,有本领,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新本领,真了不起,长大了多好啊。

  照片三:会帮忙

  1、他会帮助别人了是吗?

  2、我想问一件事情,你们都帮过别人的忙吗?你帮过谁的忙?

  3、一般你帮过人家的忙,人家会送你一句什么话?当别人说谢谢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长大了多好啊,长大了就会帮助别人,长大了就能为自己感到自豪,为自己感到快乐,我送给他三个字,也送给你们,会帮忙。

  :你们看,长大了多好呀,做的事情不一样了,有本领了,会帮助了,能独立了,能为自己感到自豪了为自己感到骄傲了。

  三、经验提升

  1、今天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可了不得。他说了一句话,不仅让自己为自己感到骄傲,还让他周围所有的人都为他感到骄傲。(讲述故事)

  2、你们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什么感觉?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故事里最感动的是哪句话?就是这句话,你们会说吗?一起说说。

  3、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养育我们,每天辛劳的工作无私的照顾,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那你们会照顾家里的人吗,你们有什么心里的话想对他们说呢?

  4、除了告诉他们藏在心里的话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照顾他们?

  :其实照顾家人的方式有很多,一句亲切的话语就可以让人感到温暖,一个有力的拥抱就可以传递爱的信息,而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让人觉得欣慰。今天回去你们就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照顾家里的人好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二张示范照片、相片若干、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浆糊若干、抹布若干、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幼儿兴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成熟的'季节。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秋游了,并且收集了许多不同的种子,还帮你们拍了很多的照片。今天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把你们收集到的种子给照片镶上美丽的边框,你们愿意吗?

  二、集体活动

  老师这儿有两张镶好的照片边框,你们看这边框上的种子是怎样摆放的?

  三、小组活动

  要求小朋友在做的时候要用三种种子,而且要有规律,还要注意图形的摆放,颜色的搭配。

  四、评议

  展示幼儿作品,让他们上来说一说。请小朋友找找我们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物体。

  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

  难点:发现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教学反思

  我设计本次活动是让孩子们能大胆地动手,在音乐中感知美,创造美,从活动看来幼儿都充分发挥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还想出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来展示这个舞会,效果很不错。但也有一些不足,个别幼儿的衣服被颜料弄脏了,还有盖子反复使用使颜色有一点混乱了,这些都需要改进。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躲闪的灵活性及跑、跳能力。

  2、鼓励幼儿动脑筋,自己想出玩的方法。

  3、通过模仿猴子的协调幼儿动作,同时让幼儿感受运动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发展幼儿躲闪的灵活性及跑、跳能力。

  2、难点:通过模仿猴子的协调幼儿动作。

  三、活动准备:

  1、制作尾巴若干。

  2、选择适宜安全的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激趣:

  (1)老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带领幼儿一起在音乐声中欢快地跑跳,做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动作,最后模仿小猴子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孙悟空最喜欢比划什么动作呢?"

  幼:"喜欢,因为孙悟空很厉害,会打妖怪……"

  师:"现在老师要看看哪位学孙悟空学得最棒了。"

  幼儿跟老师模仿孙悟空的动作,进行放松活动。

  (2)音乐停,老师戴上猴妈妈头饰,做猴子动作,问幼儿象不象猴子?还缺什么?(尾巴)。老师转身露出藏好的花绳(当尾巴)问幼儿:"你们想当小猴子做游戏吗?"

  "小朋友们,老师现在是不是更像小猴子了呀!"问师。

  "是"幼。

  (3)请幼儿戴上头饰,每人找一条"尾巴"别在腰后。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跟老师一样,变成一只真正的猴子怎么样?老师给你们一人找了一根猴子尾巴,然后把尾巴按上"

  2、游戏介绍:

  (1)所有的幼儿将自制的尾巴塞在幼儿身后的的裤子上,幼儿两人面对面站着,教师数"一""二""三",数到"三"时开始闪躲,相互抓住对方的尾巴,先揪下对方尾巴者为胜利。

  (2)幼儿围成一大圈,看老师和一名幼儿玩"揪尾巴"游戏。

  3、游戏技巧:

  在躲闪的同时去揪对方的尾巴,谁先揪住谁先胜,游戏可反复进行。

  4、游戏规则:不能推拉对方。

  5、游戏开始:

  (1)幼儿分散,二人一组自由组合玩"揪尾巴"游戏。

  6、游戏结束:

  (1)老师把幼儿集中起来,启发幼儿想出新的花绳玩法。

  (2)请幼儿把花绳别在腰后,跟在老师身后,学猴子学样做动作,在音乐中结束。

  五、活动延伸:

  在课间活动带领幼儿多次玩耍这个游戏。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上的一分钟。

  2、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学习根据时间合理安排活动,提高效率。

  活动准备

  时钟课件,一定数量的雪花片、算术题,水彩笔,记录表、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初步感知钟面上一分钟的实长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随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闹钟)那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幼儿说完答案后,屏幕上的闹钟秒针就哒哒哒地走了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我们现在一起来数一下吧!

  二、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幼儿第一次游戏,体验一分钟时间的短暂

  ①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雪花片,现在我们就用一分钟的时间来玩玩吧!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游戏结束后,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结果记录到这张记录表上的①的'下面。小朋友在记录之前呢,请你们先把自己的学号填在上面。

  ②幼儿记录自己完成的总数。

  教师:看看你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小朋友们做的数量不一样呢?

  2、第二次游戏,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

  教师:现在老师再给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们用雪花片再次来挑战一分钟。

  ①幼儿再次记录自己完成的总数。

  ②通过两次数据的对比,引导幼儿发现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得更多。

  教师:看看这次你用了几片雪花片,和第一次插的比较一下,是不是加快速度后就比第一次插得更多呀!

  3、请幼儿收拾好雪花片,教师计时。

  教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收拾这些雪花片,看一下你们用了多少时间。

  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很短暂,可是如果我们抓紧时间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体验一分钟的长

  游戏:金鸡独立。

  教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站得稳,记住了,是单脚站立。我说开始,小朋友就把一只脚抬起来,两手可以撑开来维持平衡,但是不能扶任何东西。我说停,游戏结束。

  教师提问:一分钟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怎么又觉得长了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一动不动,没有事情可以做,很无聊,才会觉得一分钟很长。当我们游戏压饼干、做糖果比赛时大家都在不停地劳动,就会觉得时间很短。

  四、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挑战一分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延伸活动

  亲子活动:请幼儿在家和父母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事情,看看能完成哪些事,以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相关安全防护图片的展示,使幼儿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

  2、引导幼儿辨别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是安全的,并掌握遇到危险时的简单自我保护和求救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1、安全有关的.图片。

  2、水彩笔、记号笔、白纸等。

  经验准备:

  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

  如小心触电、小心滑倒、小心开水烫、注意安全等。

  教学重难点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幼儿从心里明白这么做是危险的。

  教学过程

  (一)、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安全图片上的意识,如小心触电等。

  (二)、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故事中出现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

  1、小朋友在上下楼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发生小朋友摔下楼 的情景。

  2、小朋友去碰家里或者幼儿园的插头。

  3、拿石头和沙子扔过来,扔过去。

  4、将珠子或者笔帽放入嘴里。

  5、在教室里到处乱跑、追追打打。

  (三)、教师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反思

  教育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幼儿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寻找发现画面细节,通过看、听、说、演等多种通道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感受乌龟坚持不懈朝目标前进的精神,能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课件、故事录音、呼啦圈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

  小朋友,你们了解乌龟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感受到这只乌龟现在的心情吗?

  二、师生共读,触摸故事。

  1、观察画面细节,引出故事。

  (1)听故事录音第一段。

  (2)引导幼儿观察三幅连续画面,从图中读出陶陶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做出参加狮王婚礼的慎重决定。

  2、经历第一次被嘲笑的遭遇,初步呈现乌龟的决定。

  (1)陶陶经过一片荆棘丛,遇到了谁?蜘蛛发发为什么要大笑?

  (2)陶陶会放弃吗?它怎么说的?(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3、经历雨天和烈日沙漠的考验,鲜明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1)一路上,陶陶经历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沙漠两幅画面。

  (2)一起演一演这只勇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乌龟。

  4、经历走反方向的挫折,强化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继续听故事,提问:陶陶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方向走反了)还要不要去参加婚礼?

  5、经历狮王去世,希望破灭的打击,突显乌龟坚持不懈的品质。

  陶陶经过一片岩石荒漠时又遇到乌鸦阿嚏,乌鸦告诉陶陶什么?陶陶是怎么做的?

  三、故事结尾,感悟哲理。

  1、故事转折,体验惊喜和愿望实现的快乐。

  (1)观察画面,理解、体验陶陶参加到年轻狮王婚礼的意外惊喜。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礼物的细节,呈现故事结尾。

  2、教师小结点题。

  现在你们知道封面中的陶陶为什么微笑了吗?对!坚持就是胜利!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记住歌曲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学会跟唱歌曲。

  通过欣赏梳头、扣纽扣、拉手等动作,激发幼儿学动作的兴趣。

  让幼儿理解同伴间应互相帮助,友爱相处。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好朋友》歌曲磁带,录音机。

  《拍拍手、点点头》磁带,《举你的右手摆一摆》磁带。

  幻灯片(图片)一套,(梳头、扣纽扣等图片)。

  音游:小兔躲雨(音乐及材料)

  活动过程:

  一、入场《拍拍手、点点头》及练声《小鸭和小鸡》。

  小结: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拍拍手、点点头、跳跳舞,真高兴。引入练声《小鸭和小鸡》。

  二、引入游戏《举你的'右手摆一摆》让幼儿感受在一起玩的欢乐。

  三、今天,我们除了玩游戏以外,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幻灯片(或图片)问:她们在干什么?(她们在梳头、扣纽扣),欣赏其动作。学句子: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边动作边学句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里,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请你用"你帮我来……我帮你来……"说一句话。

  小结:大家都怎样?(引出团结友爱)怎样用动作表示团结友爱?(手拉手),让幼儿学动作,学句子。边手拉手边提问: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什么?(我们都是好朋友),学句子,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同伴间除有玩具大家一起玩,还应互相帮助,友爱相处。

  四、学唱歌曲《好朋友》

  1、欣赏一次,幼儿个别、集体分别学讲歌名。

  2、欣赏二次,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打拍子。

  3、集体跟唱(在位置上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4、集体表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音游:小兔躲雨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了一首什么歌?(好朋友),你们看小兔子也想和我们玩游戏,我们也和它们做好朋友吧。音乐开始:这是什么游戏?(小兔躲雨),请幼儿听音乐戴好头饰,准备游戏。小兔音乐:(小兔跳)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游玩吧!(轰轰轰……)雷声兔妈妈:下雨了,小兔子快躲进山洞吧!(小兔马上找洞避雨),找到洞避雨的小兔要帮助未找到洞避雨的小兔。小兔:让我来帮助你,小兔子快快来。小兔妈妈: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晴了,小兔子,我们回家吧!(小兔跳音乐)。小兔子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团结友爱手拉手。小兔跳音乐离场。

  教学反思

  这 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大班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绘本《两个半愿望》用一种奇妙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历程:一只百无聊赖的小乌龟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形态去模仿其他的动物,想从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一只会魔法的小白兔满足了他的愿望,但当他遇到挫折后才发现原来对他来说,做自己,最快乐!幽默轻松的故事更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发挥想象,大胆讲述小乌龟的有趣经历。

  3.感受小乌龟的情绪变化,理解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发挥想象,大胆讲述小乌龟的有趣经历。

  三、活动准备

  数字故事《两个半愿望》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快过年了,你们有什么愿望呢?

  2..引出小乌龟

  师:谜语:穿件硬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面四脚划,岸上慢慢跑。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看这只许愿龟。

  (二)教师出示数字故事封面,激发兴趣,引入情景。

  1.师:小乌龟在干什么?

  2.师:小乌龟住在哪?它的家附近多有什么?

  3.师:上面的字就是故事的名字:两个半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教师播放故事的视频,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懂得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1.师:故事中有几个小动物?它们是谁?

  2.师:小乌龟的愿望是什么?都实现了吗?是谁帮助它的?

  3.师:小乌龟实现愿望后发生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又想做回自己?

  (四)带领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故事大概内容,大胆讲述小乌龟的有趣经历。

  (五)引导幼儿思考小乌龟的情感变化。

  1.师:小乌龟无家可归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它为什么不开心?

  2.继续讲述,突出故事的转折点,增强幼儿的感受。

  师:最后实现了半个愿望,小乌龟这时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又会开心?

  3.请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做快乐的自己

  师:那最后,小乌龟找到真正的快乐了吗?

  师:原来做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呀!

  其实,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个小朋友也各有各的优点,在老师的心中,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希望你们都做幸福的自己!所以也请小朋友对自己说----

  幼儿:做自己,最幸福!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大班《安全》教案04-20

(经典)大班教案10-06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精选]10-08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精选)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