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3 09:38:1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5篇【优秀】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

  2、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对于电的了解学生们在单元学习活动之前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从家用电器的调查、交流活动中可以引出同学们对电所了解的丰富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同学们的观点梳理归纳清楚,并做一些补充完善的工作。由于接下来要进行一系列的有关电的实验,所以有关用电安全的教育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用科学文件夹记录。

  2.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3.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每人一份用于家用电器调查记录的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1.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并用科学文件夹记录了自己家的电器名称、数量和用的是什么电。在调查过程中,大家一定有许多想法和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调查成果和发现的问题。

  2.交流我们的调查成果。

  (1)研究电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小组交流科学文件夹所记载的内容。要求每个人都要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全班讨论交流:生活中常用的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电器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些?最少使用的是哪些?这些电器分别用的是什么电?

  (2)交流调查过程中的想法和问题。

  ·发现的问题有哪些?

  ·自己有哪些想法?

  3.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有关雷电的`知识

  ·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等这些地方的电很危险。

  ·富兰克林的故事

  ·物体与物体之间互相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摩擦起电的实验。

  4.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有些地方存在着触电的危险。没

  ·在户外,哪些地方隐藏着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和学校,哪些地方隐藏着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不能随便去摸电线裸露的电器、电源插头、灯泡等物体。

  ·遇到雷雨时不能到高尖的大树、建筑物等地躲避。

  ·不能用家里的交流电做实验。

  ·不能用湿抹布去擦电器。

  将课堂内讨论交流得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要养成习惯。谈谈你对电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电的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

  1、把相关的电器调查在课堂上以回顾的方式进行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教学中丰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并不等于不导电的解释,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用电安全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三角形物体的基本特征。

  2、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用“三角形的xx”讲述三角形物体。

  活动准备:

  1、托盘(人手一个)放在椅子下面。

  2、圆形、方形、三角形玩具(人手一个)。

  3、圆形、方形、三角形盒子各一只。

  4、三角形物体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师:(边进活动室边开始)宝宝,你们喜欢玩具吗?今天蒋老师准备了一些玩具,你们想玩吗?每人选一样,找个空地方玩一玩,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自由探索。

  师:宝宝们,好玩吗?带着好玩的玩具回座位,让玩具也休息一下吧!(放在椅子下)

  师:你的玩具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圆圆的(方方的)xx”

  师:你的玩具和他们一样吗?是什么形状的.?

  师:它有1、2、3三条边,还有1、2、3三只角,这是三角形玩具。哪个宝宝的玩具和他一样是三角形玩具的,给大家看一看。

  二、送玩具回家

  师:老师这有个方方的盒子,这是方方的玩具的家,这个圆圆的盒子呢是圆圆的玩具的家,这个三角形盒子呀就是三角形玩具的家,送玩具回家的时候还要说句好听的话“xx的玩具回家啦!”宝宝们拿好玩具送他们回家啦。

  师:宝宝们真能干,玩具都回家了,这是谁的家?对,这是三角形玩具的家,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三、找三角形物体

  师:在我们上课的地方也有三角形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你找到了什么?

  四、延伸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三角形的东西,看,这是什么?(看课件)

  师:今天宝宝认识了三角形的东西,回家后也来找一找三角形的东西。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

  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

  二、活动准备:

  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

  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

  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

  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

  小精灵律动进场

  (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

  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

  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

  ①小动物比赛

  ②小蛇跳舞

  ③钓鱼

  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

  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

  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

  (三)介绍磁铁的特性:

  “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

  (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

  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

  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

  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

  6、磁铁能吸到什么?

  (六)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科学教案(经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