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8 11:17:4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家用电器真方便》

  二、活动目标:

  1、对幼儿进行使用家用电器方面的安全教育。

  2、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几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知道其名称和基本功能。

  三、活动准备:

  1:用纸箱做成的冰箱、洗衣机等,各种衣服、食物小玩具若干。

  2.搜集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

  3.请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冰箱和洗衣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电器,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谈活活动。请幼儿说出冰箱(洗衣机)的用处,没有冰箱(洗衣机)会怎样,鼓励幼儿说的越多越好。

  2、游戏《放放说说》。幼儿每人一件衣服或食物小玩具,分别放在“洗衣机”或“冰箱:里同时说出:我拿的什么,放进洗衣机(冰箱)里。

  3、幼儿展示搜集的各种电器图片,分别介绍电器的名称、用途。再将相同的家用电器图片放在一起,巩固练习。

  4、介绍一种电器的发展,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得方便,同时进行教育。

  〈三〉结束部分:表扬上课认真听讲的幼儿,鼓励差的以后要向好的学习。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看一看家里还有什么电器,并说一说它的用处。

  大班科学活动――喂小动物

  一、活动名称:喂小动物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性。

  2、引导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3、帮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爱吃的食物。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帮助幼儿了解四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2、在场地四周分别放置熊猫、小兔、猫和狗的头像;竹子、罗卜、小鱼和骨头的图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

  讲解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带幼儿做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幼儿扮饲养员,手拿画有动物爱吃食物的图片站在起点后。游戏开始,教师说:“现在小动物们饿了,想吃自己最爱吃的食物,看哪个饲养员喂得有对有快。”说完让幼儿喂小动物。

  分组进行比赛。

  让其中一组做的好的幼儿做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对喂得对有快的幼儿,教师进行表扬。收放教具下课。

  五、活动延伸:课后教师和幼儿继续练习。

  大班科学活动――一样的我们(程玲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活动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是幼儿时期,对于声音格外的好奇和感兴趣。大班的幼儿是对各种声音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最好时机,可以增长小朋友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小朋友们对于美妙声音的喜爱。

  【活动目标】

  1、了解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声音的来源是某些物体发生了振动。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2、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环节: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扑克牌人手二十张。

  2、记录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扑克牌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扑克牌来玩新游戏。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两张扑克牌让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两张扑克牌,你们去试一试,看能不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然后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纸上,待会来告诉大家。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出示记录纸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2)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呢?

  (3)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4)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5)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1)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2)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0张扑克牌,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扑克牌来搭小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会也请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2、幼儿尝试。

  3、请先搭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和他人进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4、集体交流。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与幼儿的记录纸进行比较)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纸和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延伸活动】

  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用更多的扑克牌搭更高的房子好不好?

  【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在开始进行这个活动之前,我还一直在担心,小朋友们能不能想到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如果启发不起来,那么我的这个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他们在用一张牌站起来时就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用扑克牌站的又高有稳的这个环节,对幼儿虽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在探索中尝试,一直兴趣有佳,最终结束时还意犹未尽。本次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也获得乐趣。整个活动条理清晰,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很清楚很顺畅。

  当然,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也有失误,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但是在幼儿用一张牌站起来时想出的很多方法时,这儿我引导的还不够,没发现幼儿更多的闪光点。在合作和组合的问题上没有提出来,导致有的幼儿是用扑克牌在组合不是合作。这也给我在以后的活动中敲响了警钟,设计教学活动一定要考虑周全,在上课之前要设想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注意幼儿的引导,这样上课才能更加的从容不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