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1 08:49:3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小学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小学语文教案3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1.磁带;

  2.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找几首儿歌读一读;

  4.了解《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

  教学设计: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泛滥”“心安理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讽刺愚蠢的鳄鱼的。

  (3)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促思,体会鹿的聪明。通过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表演、表达等综合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鹿的赞叹和敬佩。

  (2)教育学生不能贪婪,遇事要认真思考。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鹿和鳄鱼图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学。

  1.教师出示鹿和鳄鱼的图,板书“鹿和鳄鱼”,启发谈话: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鹿被鳄鱼吃了)

  2.教师:那如果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呢?(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同学们,鹿和多么温顺、而鳄鱼却多么的凶残。一条鳄鱼,鹿就必死无疑,更别说是一千条了。可是,今天的这只鹿非但没有死,反而把这一千条鳄鱼愚弄了。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去了解这个故事。

  (从题目入手,抓住鹿和鳄鱼这两种动物的品行以及数量上的明显悬殊,让学生想象后果,教师再通过结果的反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兴趣)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

  (1)互相检查预习时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

  2.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字音:“曾”“伺”是平舌音,“曾”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zēng”。”“蠢”是卷舌音。

  字形:“鹿”是半包围结构,的,里面注意不能多一横;“毒”要注意“母”的笔画顺序;“延”字不能写成廷”字,注意区别“虚”和“虑”。

  (2)教师再出示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想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说一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意思、概括能力等)

  三、教师提纲辅导,学生复述课文。

  1.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你们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或是其他人听吗?(想)那,我们现在就来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

  2.教师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照着提纲自己说一说。

  提纲:

  (1)鹿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一条老鳄鱼想吃掉鹿。

  (2)鹿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老鳄鱼不相信。

  (3)鹿要说老鳄鱼找不到一千条鳄鱼,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召来了一千条鳄鱼。

  (4)鹿要求一字排开,数一数是不是一千条鳄鱼。鳄鱼按要求办,排到了河对岸。

  (5)鹿踩到鳄鱼背上,数着数着逃到了岸边。老鳄鱼想伺机报复。

  (6)老鳄鱼伪装木头被鹿揭穿,众人嘲笑老鳄鱼。

  3.指名说一说,集体评议。

  4.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配上表情或动作复述课文。

  5.再指名复述课文。

  (进行复述练习,让学生在说中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只鹿。

  这是一条条鳄鱼。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只鹿居然能从一条老鳄鱼、一千条老鳄鱼的口中逃走,多聪明啊!鹿是怎样让自己逃离虎口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高高兴兴怒气冲冲不动声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1.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3.“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鹿的聪明。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启迪教育学生。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鳄鱼、鹿等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生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和书写。

  2.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要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3.教师导入新课:鹿是想出了什么办法死里逃生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想一想。

  二、继续学文,体会鹿的机智。

  1.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2.指名反馈:鹿想出了什么办法让自己脱离危险的?(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练的句子说:鹿让一千条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走到了对岸。)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鹿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策的?

  4.指名反馈,学生互相补充。

  (1)骗老鳄鱼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千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2)老鳄鱼不相信鹿,它就用激将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3)要求鳄鱼们一字排开,它要亲自数一数。

  5.教师小结:多么聪明的鹿牙。遇到危险,它冷静思考,临危不惧,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死里逃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6.教师导读:课文还讲了一件事情,也体现了鹿的聪明过人?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7.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反馈。(当老鳄鱼伪装木头要报复它的时候,它说:“如果真是根木头,他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与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结果鳄鱼居然向它游去)

  8.教师总结:这条老鳄鱼实在是太愚蠢了,它为什么会这么愚蠢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9.教师出示文中的有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贪婪者总是愚蠢大。“

  (1)引导学生理解“贪婪”的意思。(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2)文中的老鳄鱼极力希望得到什么?(指名反馈:吃掉鹿)

  (3)教师:是呀,正是因为它一心想吃掉鹿,所以对问题不加思考,不思考的人自然会变得愚蠢。

  (以学生的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解答问题,在探究鹿识怎样一步一步地实行自己的计策问题中,逐步深入理解内容,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三、总结全文,角色表演

  1.教师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读了全文,你对鹿或鳄鱼说什么呢?(一是对鹿的称赞,二是对鳄鱼的规劝:不能太贪婪,要勤于思考)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3.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一起导演这个故事。

  4.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5.再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和前面一次的表演做对比,强调导演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贪婪者总是愚蠢大。我们要像鹿那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只要勤动脑筋思考,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聪明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ǎngfànèdúyánchángqiānxū

  二、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边……一边……:

  如果……就……:

  板书设计

  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聪明愚蠢

  (死里逃生)(被嘲笑)

  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句:恶狠狠

  第二句:蔑视的语气、满不在乎的语气

  第三句:不耐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0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2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