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2 13:23:4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热门)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2、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

  花盆、种子;空纸壳箱

  活动过程

  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里。

  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

  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

  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小百科:发芽为动词,指植物长出芽。同义词有,萌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基本信息词目:发芽释义: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与探索,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2、引导幼儿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分离活动,找出最好的分离方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待分离的物品:花生;芝麻和黄豆;玻璃球和塑料球;大头针和牙签。

  2、分离工具:塑料筐、碗、盘子、水盆、水桶、筛子、筷子、勺子、漏勺、纸板、磁铁、镊子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动脑,寻找花生去皮的方法。

  (1)出示花生,引导幼儿想出各种花生去皮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花生米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呀?(红颜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动脑筋,来给花生米宝宝变魔术,把红色的花生米宝宝变成白颜色。怎么变呢?你说。你来试试看!有跟他不一样的办法吗?你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2)交流经验。(请幼儿先说自己的方法,然后上来演示;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办法,真棒!我们一起来拍拍手!”

  2、初步尝试探索分离两种物体的方法。

  (1)师:(出示混合物)芝麻和黄豆混在一起,玻璃球跟塑料球混在一起,回形针又跟牙签混起来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把它们分开来。我们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好吗?

  (2)幼儿自选分离活动,尝试将两样物品分开。(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活动)

  (3)交流自己的探索与发现: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你呢?

  (4)引出:(用工具)你是怎样分的?

  3、再次操作、探索,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

  (1)师:刚才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成功,都没有分完,不要紧,老师在旁边

  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工具,你们可以让这些工具来帮助你们,再去试一试,把篮子里的两样东西分开。不过,你要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工具分最合适、最快,好吗?然后,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快最好。

  (2)幼儿再次尝试,借助工具分离物品。

  (3)交流发现,总结出分离的最好办法。(若有争议,可请几名幼儿上来演示,如:用筛子分离物品)

  师:“请你来给我们讲一讲,你分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工具分的?怎样分的呢?

  还有谁分的也是这个?你用了什么工具?(勺子、筷子、小碗、水里等)

  ①玻璃球和塑料球:你为什么要把玻璃球和塑料球放到水里呢?(引导幼儿将出

  水的特性:玻璃球沉到水底,塑料球浮在水面上,)如:有的小朋友是用筷子夹的,有的小朋友是用勺子舀的,××的办法是把两种球放到了水里来分的,大家觉得哪个办法更好更快呢?为什么?

  ②大头针和牙签:大头针和牙签是谁分得呀?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样分的?(放入水中、筷子、镊子、勺子、磁铁等)你怎么会想到用磁铁来分呢?(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大头针是用铁做的)有的小朋友是用筷子夹的',有的小朋友是用勺子舀的……××小朋友是用磁铁把大头针吸出来的,你们想一想,这几种办法哪个办法最快最好啊?用磁铁把大头针吸出来,一下子就把大头针和牙签分开了,这个办法真好。

  ③黄豆和芝麻:还有芝麻和黄豆,是谁分的呢?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样分的?(筷子夹、勺子舀、筛子筛、漏勺漏、镊子夹、轻轻摇滚下去等)你为什么要用筛子筛呢?(筛子上有小孔,小的芝麻漏下去了,大的黄豆比孔大,漏不下去)用漏勺漏、轻轻摇动让黄豆滚下来、用筛子筛这些办法都很好,到底哪个办法最快最好呢?这样吧,我们让他们来个比赛,好吗?看看到底是哪个办法最快最好。(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比赛)看清楚了吗?谁先分完?他用了什么工具?现在我们知道了,用什么来分黄豆和芝麻最快最好?对,用合适的筛子来分黄豆和芝麻这个办法最快最好。

  4、观察录像,了解生活中分离物品的方法。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想了好多办法把两样混在一起的物品又快又好地分离了出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分离的东西,而聪明的大人们又想出了许多分离的方法。你见过吗?请你来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录象,看看聪明的大人是怎样来分离物品的。

  (3)幼儿观看录象。(建筑工地的分离黄沙;农民伯伯用筛子筛出干净的稻谷;洗衣机里的漏网;水池中的漏斗、扬屑等。)

  5、教师总结: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有趣的分离现象都是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如果你平时能仔细观察,多动脑筋,那么,你还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分离现象呢!发现以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讲述洗涤用品变出泡泡的方法

  3、尝试用相应的洗涤用品搓泡泡,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大书

  学具:幼儿用书、泡泡器、装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二、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述泡泡哪里来

  师:除了吹泡泡,平时,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泡泡,摸到过泡泡?泡泡是怎样变出来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启发幼儿介绍生活经验,指认图片真能干相应洗涤用品的名称,并尝试说出其用途。

  师:图上有没有会变泡泡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有什么用?

  1、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对洗涤用品作用的认识。

  2、引导幼儿说一说洗手液、洗衣液等变出泡泡的方法

  四、教师出示洗手液,引导幼儿去盥洗室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笔是幼儿学习、画画的必备用品,形形色色的笔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本活动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笔入手,引导幼儿了解其名称、特征、用途,掌握正确的执笔安势,探究发现功能奇特的笔的秘密,如:录音功能、验钞功能等,感受各种各样的笔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笔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了解笔的发展史。

  2、尝试使用不同的水彩笔和铅笔进行绘画和写数字等活动,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

  3、体验笔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爱护笔。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笔(毛笔、记号笔、粉笔、蜡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水彩笔、录音笔、验钞笔等)。

  2、笔的发展及演变图片。

  3、搜集用不同的笔创作的各类作品,如:签字笔画的'线描画、水彩笔画、蜡笔画、水墨画、钢笔字、铅笔写的数字等。

  【活动建议】

  1、请幼儿展示自己收集的笔,同伴间相互交流各种笔的名称、形状及用途。

  2、通过观察与尝试,寻找笔的秘密。

  (1)每人选一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找出藏在笔身体里面的秘密。

  并说出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笔,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如:各种各样的铅笔能帮助我们学习写字,水彩笔和蜡笔能画出漂亮的图画,录音笔能记录下人们讲的话,验钞笔能帮助人们分辦钱币的真伪等等。

  3、结合笔的发展及演变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笔的发展过程。

  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一说:古代的人是用什么写字的?后来人们又发明了什么样的笔

  小结:世界上最原始的文字是刻画在黏土块上的,所以,当时的笔,也就是一种前端很尖的硬物。自从古埃及人发明了草纸以后,他们就用芦苇的茎做成芦苇笔。欧洲技术越来越先进,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不同职业的人、不同的场合都会用到它。

  4、欣赏用不同的笔创作的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和铅笔画画,写字。

  (1)出示签字笔画的线描画、水彩笔画、蜡笔画、水画、钢笔字、铅笔写的数字等用不同的笔创作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说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笔完成的。

  (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和铅笔画画、写字,提醒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用完了的笔要收好,爱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各种各样的笔。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天气的变化,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服。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观看电视及其它媒体上的天气预报,丰富相关经验。

  2、每人一份纸和笔,幼儿用书第2册第10页

  3、自制气温统计表如下: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气温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天天看天气预报吗?那么你们是怎样来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哦,有的通过看电视,有的通过看报纸,还有的通过听收音机,还有的浏览爸爸妈妈的手机上短消息……看来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都来当天气预报员。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播报天气,说出天气预报的作用。

  (1)下边去请一位小朋友当小小播报员,报一报今天的天气情况。教师纠正不恰当的地方。

  (2)教师:小朋友能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天气预报吗?

  幼儿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原因:天气预报关系到农民伯伯的粮食的种、收、存放;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关系到人们的旅游、出行;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安排,;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及对疾病的'预防;穿衣服的多少。

  (3)、那么天气不同,温度不同,我们应该怎么样根据天气预报来准备每天穿的衣服呢?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2、让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1)、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你设计的天气预报表的内容,说说风向,温度等分别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我写的符号°C,我们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

  (2)、下边请小朋友设计天气预报表,记录今天天气情况。注意,要将今天的风向、温度等气象元素设计齐全。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请小朋友看我做的气温统计表,看我记录的气象元素。小朋友要象我这样,每天观察天气情况,做好一个周的记录。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外边(阳台上)观察今天的天气情况,学习怎样用气温表测量气温。

  幼儿在幼儿用书第二册第10页进行记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10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