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9 08:24:3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汇编(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观察叶子的特征,知道叶子的构成(叶肉、叶柄、叶脉),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2、学会由整体到部分以及对比的观察方法。

  3、通过枯叶的绿叶的不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能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

  【活动重点】观察叶子,感知叶子的特征。

  【活动难点】知道叶子的构成。

  【活动准备】实物叶子、叶子小精灵、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景导入——–情景表演,激发兴趣。

  1、老师扮演叶子小仙子和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律动带入教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让幼儿从叶子小仙子身上取下叶子进行观察,揭题。师:叶子小仙子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树叶,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看一看叶子有什么小秘密。幼:(认真观察树叶,相互交流。)

  二、游戏活动准备——–借助课件视频,感知叶子的结构。

  1、感知叶子的结构

  (1)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结合视频的实物树叶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小结:叶子是由叶肉、叶柄、叶脉组成的。

  2、感知不同的'叶子都有相同的结构。

  (1)你们还见过哪些叶子,它们都有叶肉、叶脉、叶柄吗?它们的叶肉、叶脉、叶柄在哪里?

  (2)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种不同的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小结:树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形状,但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3、感知叶子都有相同,还有不同

  (1)让幼儿相互走动找找伙伴的树叶与自己的树叶不同之处。

  (2)出示课件图片,幼儿相互交流,找出不同。小结:树叶结构虽然相同,但它们的颜色、形状、名称却又不相同,,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去收集许多不一样的叶子看看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三、游戏活动过程——音乐游戏“小树叶找妈妈”。

  1、师:许多小树叶生病了,它们都有离开了妈妈,我们一起来帮树叶治治病,然后再帮树叶宝宝找到大树妈妈好不好?

  2、幼:快速找到树叶,添加叶脉、叶柄,准备音乐游戏。游戏规则:每一个小朋友手拿一片树叶,把画正确的树叶贴在树妈妈身上,等所有的树叶贴好后,看谁用时少。

  3、在音乐伴奏声中,幼儿来画树叶贴在树妈妈身上,进行比赛。

  4、在比赛结束后,因为树妈妈的孩子回家了,所以她和所有小朋友开心的跳舞,把游戏达到高潮。

  四、游戏活动拓展——–树叶秀秀秀。

  1、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叶子宝宝也是很热情的,它们还想给大家在来表演节目,现在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坐位上,让我们来欣赏叶子的表演吧!

  2、出示课件叶子的艺术品,幼儿欣赏。教师小结(德育教育):叶子宝宝的表演可真精彩,树叶艺术品虽然很漂亮,但我们不能为了作画而随意去折树枝摘树叶,我们应爱护大树妈妈,保护环境!

  3、叶子宝宝还要表演,让我们再来看看。(老师把树叶掰开,在白纸上画画,让幼儿来观察)

  4、告诉幼儿这是叶绿素,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枯叶和四季长青的叶子?小朋友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叶子的其他秘密。5。结束语:小朋友们,外面还有好多叶子宝宝在等着我们去玩,让我们去外面玩吧!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 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 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 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

  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二、教学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2、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四、教学过程。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

  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不同形状、五彩颜色、大大小小的蝴蝶,这是幼儿在生活中最渴望见到,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昆虫之一。《纲要》中指出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这次活动是在幼儿能正确感知蝴蝶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基础上设计的,以创设蝴蝶举办舞会的游戏情景,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探索以蝴蝶的某一特征来分类,使活动更具趣味性。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探索分类。

  2. 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分类标准。

  3. 能够积极探索,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点】

  能正确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探索分类。

  【活动难点】

  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斑纹不同的蝴蝶卡片, 人手一份。

  2.轻音乐《梁祝》 。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扮演蝴蝶进入教室,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佩带蝴蝶卡片结伴跳舞。

  (二)投放材料,幼儿探索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蝴蝶的不同特征。

  2.幼儿自主操作、分类。

  3.教师观察指导。

  (三)表述分类标准,相互交流经验。

  1.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标准。

  2.同伴交流、学习。

  3.师幼小结:大小 颜色 斑纹。

  (四)迁移经验,启发幼儿根据特征结伴。

  三、结束部分:

  师幼随音乐参加舞会,自由起舞。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此活动源自于省编新教材小小班上册的《魔术箱》,最主要目的是感知多种形式有和没有,题目虽是魔术箱,但过程设计里面丝毫看不出有变魔术的痕迹。所以我决定不用魔术箱这个题目,刚巧圣诞节临近,街上、商店里到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息,虽然这是个西方的传统节日,但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为此我设计了圣诞礼物这样一个课题,以圣诞老人送礼物为主线,展开了幼儿找礼物、取礼物的多种形式的探索有和没有活动。而我自己扮成圣诞老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变魔术、找礼物、取礼物的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快乐的学习,符合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活动目标:

  巩固认识“有”、“没有”,学习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形式的“有”和“没有”。

  重点:认识和感知多种形式的有和没有

  难点:能从轻重上区分有和没有。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生活中对“有”和“没有”的感知。

  物质准备:

  1、师用:圣诞服饰和变魔术的月亮玩具。

  2、幼儿操作实物:

  a、白卡纸以及用白卡纸自制的`圣诞卡(折着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b、易拉罐以及用易拉罐自制成的响罐(外形相同);

  c、娃哈哈饮料空瓶和没开饮的娃哈哈饮料(外形相同)。

  教学过程:

  (一) “圣诞老人”变魔术,幼儿巩固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

  (老师扮成“圣诞老人”以非常的热情与幼儿打招呼)

  1、小朋友好,我是“圣诞老人”,我给你们送礼物来了。

  2、我先给你们变个魔术,变变变,(打开空的手)有吗?(打开另一只手)有吗?(变了个“月亮”)。

  3、再变一次。

  (二) 幼儿找真礼物,利用多种感官探索多种形式的“有”和“没有”。

  1、“圣诞老人”: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有卡片、响罐和饮料,都放在桌子上了,还有一些没做好的卡片、响罐、喝过了的空饮料瓶,也掺在桌子上,请你们帮我找找,哪些是真的礼物,好吗?

  2、“圣诞老人“提要求:

  a、找出来以后可以给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然后放回去,

  b、再去找找另外的礼物,把卡片、响罐、饮料都找到,

  c、听到“圣诞老人”说回来,就请你们马上坐回到位置上来。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每个幼儿用看、摇、听、拿、掂等方法探索两、三种礼物。

  4、谈话:你找到了什么礼物?是怎么找到的?怎么知道它是礼物?

  5、小结:我们用看一看的方法发现了卡片,卡片里面画着花;我们用摇一摇的方法找到了响罐,它里面有东西,所以会发出声音;还用拿一拿的方法找到了饮料,它里面装着饮料,比空瓶子重多了,我们小朋友真棒。(拍手鼓励)

  (三) 幼儿选礼物,再次探索多种形式的有和没有。

  1、“圣诞老人”:现在,我要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个小朋友一只小手拿一样礼物,快去找吧!

  2、幼儿选礼物。

  3、“圣诞老人”检查,请错的小朋友更正,恭喜小朋友都找到礼物!

  4、“圣诞老人”进行礼貌教育:该对我怎么说?(谢谢圣诞老爷爷)——(不用谢!圣诞快乐)

  (四) 延伸活动

  在区角继续多种形式的探索“有和没有”。如:分辨糖纸和内包泡沫的玩具糖、空透明饮料瓶和装水的饮料瓶,等等。让幼儿通过视觉、触摸觉等感觉来分辨多种形式的“有和没有”。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科学教案【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