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1 11:08:4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必备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第五套人民币的不同面值,知道人民币的一些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认识人民币里的秘密。

  3、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不乱花钱的习惯。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观察发现第五套人民币里的秘密。

  活动准备

  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幼儿在超市里买东西付钱,引入主题。

  2、以变魔术的形式从钱包里展示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认识人民币这一名称。

  3、以调换位置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给6张人民币排排队,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4、幼儿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什么异同点,背面有哪些图案?

  5、活动延伸,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用来干什么?回家后把你想法说给大人听,并让大人陪同上街,自己购物。

  活动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针对这一规则,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设计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和发展幼儿原有对钱的认识的经验。

  2、在活动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互补、幼幼互动,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逐层引入,更加认清人民币,挖掘其中的秘密。

  3、整个活动下来,基本达成3个目标。但由于农村幼儿见识面不广,说不出人民币背后的`图案的风景名称,堂上气氛不够轻松、愉悦。

  4、假如今后再上这节课,我会把课前研究准备得更充分些,作好各方面的调查,尤其要酌情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殊表现。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预先收集此类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题。

  师:"瞧,谁来了呀?""天气怎么样呀?"师:"真的要下雨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往下看。"二、了解三个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播放课件后教师提问:"小兔碰到了谁?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小鱼怎么回答的.?"(幼儿单独回答)继续播放课件, 教师提问:"蚂蚁在干什么呢?(搬东西)为什么要搬东西,搬家?"(幼儿猜测商量后回答)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三个小动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现,有哪些特别表现呀?有燕子飞得低,小鱼浮水面,蚂蚁忙搬家,天就要下雨。大家真聪明。"三、分享收集的资料,知道其他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现?这么多小朋友知道呢,看来小朋友回家都认真的收集资料了,现在先请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讲一讲。一会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各种资料:尤盘、图片、绘画、口述……)教师补充介绍:"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们讲的这些老师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乌龟。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真是神奇的气象员!

  四、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快乐,一会请大家来做小老师,把知道的这些知识教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区别不同蛋的大小和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了解许多动物都会生蛋。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鸡、鸭、蛇等卵生动物

  (材料准备) 鸡蛋、鸭蛋、鸽蛋、鹅蛋等幼儿常见的蛋,各种动物及它们蛋的.图片,鸭妈妈找蛋图片

  教学过程:

  一、不一样的蛋

  ·观察图片,说说动物的名称

  ·逐一出示,说说它们的名称。

  ·比较四种蛋的差别(鹅蛋大而白、鸡蛋肉色、鸭蛋青色、鸽蛋很小,白而透亮)

  二、观看故事《鸭妈妈找蛋》

  ·欣赏故事

  ·讨论:鸭妈妈为什么找不到它下的蛋

  ·小结:很多动物都会生蛋,她们总是把蛋生在自己的窝里,这样就不会跟别人的蛋搞错了,也不会找不到自己生的蛋。

  三、找蛋

  ·出示动物图片,说说谁会生蛋

  ·找出对应的蛋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有兴趣地学习朗诵。

  准备:

  教学挂图《夏天的歌在哪里》、散文诗录音。

  过程:

  1、出示挂图,自由讲述:

  1)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夏天?

  3)夏天里会有谁在唱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散文,感受理解:

  1)欣赏配乐散文诗(2遍),问:

  2)夏天的歌在哪里?它们分别是怎样唱的'?

  3)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体验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词:

  5)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句?为什么?

  3、学习朗诵,经验交流:

  1)幼儿随着老师和配乐散文诗录音轻轻跟吟。

  2)引导幼儿交谈经验:

  3)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夏天的歌还会是怎么样的?

  5)在夏天里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能不能编到诗歌里?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讲述等活动,丰富幼儿有关动物胎生和卵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收集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图片、书籍。

  2、几种卵生动物的多媒体课件。

  3、动物图片若干。

  4、黑板两块,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前一部分。

  (1)有一天,一只小鸟从河边飞过,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2)蜻蜓在干什么呀?(蜻蜓点水是在生宝宝,它把卵子生在水里,卵子一天天长大,最后就变成了小蜻蜓。)

  3、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一部分。

  (1) 小鸟还看见了母鸡、青蛙、乌龟也在生宝宝,我们也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生宝宝的,它们的宝宝出生时是怎样的呢?

  (2)谁像蜻蜓一样把宝宝生在水里了?

  (3)还有哪些动物像蜻蜓、青蛙一样把卵子生在水里的吗?

  (4)母鸡和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呢?(母鸡孵蛋),那乌龟是怎样孵蛋呢?

  (5)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

  小结:这些动物和蜻蜓、青蛙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由动物妈妈先产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动物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

  4、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

  2、播放小马出生录像,马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马图像,这是马妈妈生下的谁?它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观察马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马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5、发散性思考: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了解人也是胎生

  1、动物有胎生和卵生,那我们人呢?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请幼儿默默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五、游戏“动物分类”

  1、交代游戏玩法:把椅子下面的动物图片拿起来,看看上面的动物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这块黑板贴胎生动物,那块黑板贴卵生动物。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找出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电脑、图片若干、鸭妈妈挂饰一个、小鸭挂饰五个、小筐一个、小鱼五条。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用物品围成一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播放许多动物的声音,以许多动物参加小猫的生日晚会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电脑演示

  (一)教师让动物一个一个地出现,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二)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1"和"许多"。

  (三)幼儿操作图片,找出"1"和"许多"的物体。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1、出示许多"小鸭"挂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分发"小鸭"头饰,让幼儿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以"小鸭捉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一个鸭妈妈带着许多小鸭去池塘捉鱼。池塘里游来多少条小鱼?

  (许多条)鸭妈妈请每只小鸭捉一条小鱼,再请小鸭把捉到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入妈妈的'筐里。

  4、以"小鸭游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加深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捉完小鱼,我们现在开始学游泳了。鸭妈妈拍到哪只小鸭,那只小鸭就跳到池塘里游泳。鸭妈妈一个一个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跳入池塘里。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鸭?(许多只)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鸭妈妈再一个一个地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的上岸,岸上就有许多小鸭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捉了许多小鱼,现在一起回家煮鱼吃吧。

  鸭妈妈带着小鸭,唱着歌儿回家:"一条一条又一条,许多小鱼水里游。一只一只又一只,许多小鸭捉小鱼。捉了小鱼回家煮,回家煮!"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06页。

  教学反思:

  整合是为了动静结合,在这节活动中学说语言、激发幼儿兴趣,不只讲表面的知识,还应讲行动的知识(即经验)。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要综合各领域。

  在整合的同时要有一个偏重的领域,(即定位本节课的重点领域)。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儿童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儿童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儿童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经典)科学教案09-10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经典)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