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5 09:47:4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实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可以榨出果汁,对榨果汁有兴趣。

  2、愿意尝试用榨汁器榨果汁,喜欢喝果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榨汁器(事先消毒)、橙子(切成一半)、橙汁、托盘(装橙子)、人手小毛巾一块、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喝现成果汁。

  (价值取向:在观察交流橙汁的特征的过程中对橙汁有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果汁?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用亮亮的眼睛看出来橙汁是橙色的。

  2、闻闻、尝尝果汁。

  提问:橙汁闻起来有什么气味,喝起来是什么味道?

  小结:橙汁橙汁香喷喷,橙汁橙汁酸又甜。

  3、小结:你们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的办法知道这是橙汁。

  二、动手榨果汁。

  (价值取向:对榨果汁有兴趣,愿意尝试用榨汁器榨果汁。)

  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把橙子变成橙汁?

  2、介绍榨汁器。

  提问:看看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3、自制橙汁。

  ①幼儿第一次操作。

  提问: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榨出果汁的?

  小结:橙子橙子放放好,压一压、挤一挤、转一转,哎呦哎呦,橙汁出来了。

  ②幼儿第二次操作。

  要求:试一试刚才我们说到的方法,榨出更多的`果汁。

  三、喝自制果汁。

  (价值取向:品尝自己榨出的果汁,激发幼儿喜欢喝自制果汁的兴趣。)

  提问:橙汁榨好了,怎样喝到果汁。

  小结:小手小手真能干,果汁果汁有营养,果汁果汁真好喝。

  活动反思:

  果汁是幼儿非常喜欢吃得饮料,平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牛奶,对于这种水果饮料特别的感兴趣,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带着这份好奇心幼儿自己调制水果饮料,幼儿知道将水倒进杯子后要用勺子搅拌均匀,这样饮料才能充分溶解,让幼儿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小百科: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一般是指纯果汁或100%果汁。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会,引导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提问、总结来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态度。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进行科学学习。所以本活动利用三原色的组成与搭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三原色的组成,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深浅的影响。

  2.培养幼儿根据要求调色以及自由探索调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儿在配色绘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搭配、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组成;能利用三原色调配出不同颜色。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知道三原色两两组合可以调配出的颜色,以及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调色工具。

  2.三个透明塑料杯、一瓶纯净水。

  3.若干张画纸。

  4.三原色实验记录表(如表)

  三原色实验记录表

  姓名:

  颜色

  实验次数颜色1颜色2混合后的颜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老师桌上放的是什么呢?

  幼:一瓶红色的水和一瓶蓝色的水,还有一个有魔法瓶子。

  师:现在我要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这个魔法瓶子中。请小朋友们猜猜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呀?

  幼儿:紫色。

  师:为什么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在魔法瓶里变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测性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研究吧!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实验材料,理解记录表填写方法。

  师:现在实验开始了,我们要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师:先将第一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左边,再将第二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中间,最后混合两种颜色,将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右边。

  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重点说出是哪两种颜色调配的。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这些颜色都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的,通过这三种颜色就可以调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

  (二)同伴间比较,理解颜色量对色彩的影响。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调好的颜色,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使用的颜色一样,但混合出来的颜色却有一点不一样呢?

  师:我们小朋友调出来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那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放进去的颜料的`量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家调出来的颜色才会有的深,有的浅。

  3.教师提供画纸,让幼儿利用已有颜色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三、结束部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并用三原色调配出了不同颜色。而且通过实验记录表发现颜色的深浅和颜料的量有关。最后我们还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将三原色的三种颜色混合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将幼儿创作的画作展示班级的作品墙上。

  活动总结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中按照科学探索活动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来进行。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衔接紧密,突出教学重难点,更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使用实验观察记录表的方式,能好的将实验结果形成记录,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稍许不足:如果让幼儿自由记录实验结果可能会更好,但防止幼儿未能按实验步骤进行,所以给幼儿提供了实验记录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5—6岁的孩子已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并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学前后期的幼儿对周围生活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科学积极倡导让幼儿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发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 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与幽默,能听出ABA段式,初步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2、在童话情境中愉快地欣赏音乐,能根据音乐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在音乐中大胆想象,积极表现感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啤酒卡波尔卡的音乐、课件、图谱、幼儿用书第1册第42页。

  2、特点鲜明的波尔卡音乐三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嗲龄幼儿随欢快的波尔卡音乐进人活动室进行简单表演。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1)以《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情景将幼儿带人音乐,幼儿完整欣赏。(2)教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和三段体结构。

  (3)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欣赏课件)(4)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用书上的乐句图谱提示进行表演。

  (5)请幼儿看课件完整地欣赏音乐。

  3、通过几曲特点鲜明的波尔卡音乐帮助幼儿了解波尔卡音乐的基本特点。

  4、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组织幼儿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听听、看看、说说几种常见的铃声,知道铃声的意思及与我们生活简单联系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大图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激发兴趣游戏:摸摸你的**,**在哪里?

  小结:小眼睛会看,小耳朵会听,本领真大!

  二、听一听,区别铃声1、第一页:闹钟铃这是什么铃儿在说话?闹钟丁零零,好像在对喜洋洋说什么呀?

  起床要做些什么事情?模仿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裤子……小结:闹钟丁零零,我要起床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能干的好宝宝。

  2、第二页:电话铃电话响了会唱什么歌?电话丁零零,好像对喜洋洋说什么话?

  游戏:打电话小结:电话丁零零,请问你是谁,打好电话说再见,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3、第三页:车铃喜洋洋骑的是什么车?听听发出了什么声音?

  车铃丁零零,好像在说什么?

  小结:车铃丁零零,快快让开吧。过马路走横道线,做个安全的小宝宝。

  4、第四页:门铃门铃叮叮咚,好像在说什么?

  游戏:做客我们和喜洋洋一起去看朋友做客吧。《看朋友》

  三、说一说,铃儿响叮当四、唱一唱,体验快乐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纸的选择,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发表、交流各自的观点,并能虚心倾听他人的建议。

  3、学会做之前先考虑怎么做,做时不断调整,做后能看到优点和不足,并能及时改进。

  4、体验和别人合作更能做好一辆纸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种厚薄不一、颜色各异的纸(尽量多上一些)、各种车辆图片、自制一辆纸车。

  教学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辆车(纸车),你有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

  谁愿意玩一玩?

  你也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纸车吗?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做一辆漂亮的纸车。

  2、观察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做好一辆纸车,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纸了。再想想看,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看看老师做的纸车,这辆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同桌讨论一下,你们俩准备合作做一辆什么车?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老师这里有很多车型的图片,可以供大家参考,你们也可以做一辆老师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车。

  3、做一辆纸车。

  车型我们已经选择好了,接下来该考虑什么问题了呢?还是让我们发挥两个人的力量,一起研究一下吧!把你们的计划简单地记一记,以免等会儿忘记了。

  不知道这几个问题大家想好了没有,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1)选用什么纸来做车厢?理由?

  (2)选用什么纸来做车轮?理由?

  (3)轮轴怎么做?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理由?

  做车的细节大家想得很多,但其他方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比如剪刀的使用、小组的合作等等)

  看来大家的确考虑得很周到,那么我们就开始动手吧。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愉快。

  4、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纸车终于做好了,真想来一场比赛。比什么呢?大家发表一下建议。

  确定几项:

  (1)比谁介绍的纸车特点多。

  (2)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3)比谁想的改进方法好。

  (4)最后比谁的纸车跑得远。

  大家先分组准备一下,3分钟后比赛正式开始。

  下面我们分四个大组进行比赛。

  5、后续活动。

  你们想对自己的纸车作些改进吗?简单说说你们的计划。

  好好干吧,你们一定行!教师等着看你们更棒的纸车!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荷花、藕、莲子的特征,以及它们是荷花的花、茎、种子部分。

  2、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

  活动准备 ppt课件:荷花 莲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荷花、藕、莲子的特征

  1、课件演示:出示荷花、藕、莲子

  让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

  2、启发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荷花、藕、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

  莲子长在哪里?

  莲蓬是什么样子的?

  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

  讨论后知道: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荷花的茎,是一节一节的。

  荷花谢了以后长出莲蓬,莲子长在莲蓬里。

  荷花、藕和莲子是一颗植物上的茎、叶、花、种子。

  4、知识拓展

  荷花是什么季节开花?它最喜欢什么?

  如果没有水它会怎样?

  (荷花最喜欢水和高温,夏天温度高,荷花夏季开花,荷花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讨论荷花与人们的关系

  1、人们用藕,荷花,莲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欢荷花吗?为什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