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16 12:54:2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美术教案大全10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制作纸浆京剧脸谱并装饰。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美术制作课

  (三)、教学重难点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

  (四)、教具学具:

  脸谱资料、铅笔、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说唱脸谱》,你们了解脸谱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脸谱,(板书京剧脸谱)

  [播放课件]。旁白:脸谱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成熟于京剧。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脸谱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一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黑色一般表示刚正猛直、正义凛然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蓝色一般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形象,如清代绿林好汉窦尔敦。

  白色一般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黄色一般表现枭勇、凶猛的人物形象,如典卫。

  绿色一般表现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金银色一般表现各种神怪形象。如牛魔王。

  大体分为五种谱式: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脸谱具有怪诞神奇的形象,斑澜迷离的色彩,精巧风趣的寓意,节奏明快的黑白色块和变化流畅的线条,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装饰、火柴盒上、钥匙链上、扑克牌上、模特时装上、大街的雕塑上到处都是京剧脸谱,脸谱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认可和欢迎。让我们也为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些贡献吧!

  二、示范制作步骤:

  1. 在白纸浆脸谱上用铅笔画上初稿。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填色,勾边。

  3、刷上清漆。

  4、装饰脸谱。

  三、你们也来做一做吧!你也可以的。

  四、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五、自评、互评、师评。

  六、总结拓展

  脸谱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也有待于传承和发扬,尊重文化传承,但不一定要保持畏惧和膜拜,我们也要勇于创新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2分钟)

  师:快过新年了,如果你能得到一座漂亮的房子,你希望是一座怎样的房子?

  二、讨论饼干小屋的`制作方法,探索各种设计方案。(5分钟)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特别的房子,你们看。

  播放PPT,欣赏饼干小屋。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做的吗?怎样才能做得牢固些呢?

  教师提醒制作要点:底座要加固。简单介绍制作过程。

  三、幼儿操作,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制作饼干小屋。(21分钟)

  1.独立设计出自己想做的房子的样子。

  2.自由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四、展示自己做的礼物,介绍自己做的礼物(2分钟)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和同伴介绍自己作品中最得意的地方。

  延伸活动:

  将自己设计制作的饼干房子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古老的面具

  课时: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它的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

  2.知识目标:掌握面具的简单制作方法,利用不同材料,通过颜色合理搭配,设计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面具。3.能力目标:愿意了解面具的艺术魅力,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面具艺术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掌握面具的共性特征,能利用折纸剪贴相同的图形。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手工制作面具若干彩卡数张剪刀胶棒面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彩卡数张剪刀胶棒绳子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游戏(老师戴上面具)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老师带的`是什么?生:面具。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面具呢?生:……

  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

  师: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和道具来欣赏,同学们,你们见过面具吗?在那里见过?生:乡村庙会上都市喜庆的日子

  师:我们经常在乡村庙会上、都市喜庆的日子里,会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载歌载舞。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代沿袭下来的这个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那些人在举办活动的时候遮盖上真实的面貌呢?引出原始面具的作用: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对人类自身疾病、死亡,充满

  了迷惑好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里作祟。鬼怪是先人无知的产物,他们感到十分的恐慌,但他们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他们认为:人们既然害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他更凶恶的东西。原始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天真的把他们与丑陋、可怕、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刻画成凶神恶煞的样子了。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教师出示面具实物,引生对面具结构提出疑问:分组进行探讨:1、这些面具有那些共同的特征?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图案对称2、哪些部分可以夸张变形啊?眼、嘴、脸部图案

  师:同学们分析的十分正确,你们有信心设计一个即漂亮又凶神恶煞的面具吗?生:有。

  三、学生分组制作表现:师出示奖项激励学生:

  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团体奖、最佳创新奖

  师:现在就让我们赶快动手吧,看看这些奖项属于哪一组?

  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卫生。四、作品展示,伴随音乐学生载歌载舞:我的作品我来秀:学生自评互评。五、拓展: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具艺术。现代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人们不再愚昧无知了,面具已经成了戏剧表演和娱乐的工具,或成为了纯粹的装饰艺术品。

  《古老的面具》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学校:北合学校姓名:赵娜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苏少版美术教案——适合纹样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苏少版美术教案——适合纹样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

  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你认为怎样调整会更好吗?

  三、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拼摆”:如火柴、豆子…… 苏少版美术教案——适合纹样

  四、大家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纹样,纹样的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你们看它们是用了哪些方式?放射、直立,……大家真了不起,无意中竟摆出了这么多的方式。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

美术教案 篇5

  1.师:同学们好!

  生:赵老师好!

  2.师;今天的音乐课,赵老师要带同学们共同走进“音乐网站”。在这里,我们一起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歌曲和听过的乐曲,最后我们还要共同用声音创编一个故事,同学们喜欢吗?(生:喜欢!)请看大屏幕。(电脑展示“我的音乐网页”)这就是我们的“音乐网页”,在音乐书的最后一页有小朋友自己的音乐网页,这里有我学过的歌曲、我听过的乐曲、音乐家庭等,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完成音乐家庭和小歌星两项内容,同学们做了吗?(生:做了!)。

  3.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音乐家庭”是怎样做的。

  4.生;我来说说“音乐家庭”,我给爸爸、妈妈唱了一首《大雨和小雨》,爸爸唱了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妈妈唱了一首《丢手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

  5.师:啊,你的'家庭真是一个快乐的音乐家庭。

  6. 师:谁来说说“小歌星”?

  7.生:我最喜欢唱《大鼓和小鼓》,最喜欢演“白雪公主”,能背唱《大雨和小雨》《找春天》还有《过新年》等歌曲。

  8. 师:你真棒!会唱这么多歌曲,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经过学习都会成为优秀的小歌手。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很好我们来为自己打打分吧,(电脑打分:一颗星……五颗星)这学期我们学了很多歌曲,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能让每一位小朋友都到前面表演,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演唱两首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

  9.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用打击乐器为第二首歌曲伴奏并演唱。

  10.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这学期我们还欣赏了不少的乐曲,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那么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电脑播放两段乐曲:《鸭子拌嘴》《一个师傅仨徒弟》,学生听后说出乐曲的名字并随乐曲表演)。

  11.师:在第一单元里,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有趣的声音世界》,我们聆听了风声、雨声、海浪声等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我们还用声音创编了一个故事,是什么?(生:“小白兔盖新房”)对了,书中的“音乐网页”又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我家厨房”。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观察从厨房里会发出哪些声音呢?

  12. 生;有切菜声、洗碗声、爆锅声、打鸡蛋声、燃气灶打火声、排油烟机声、炒菜声……

  13.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录制了一组声音,请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声音?

  14生;有炒菜声、爆锅声、洗碗、刷筷子声、剁菜声。

  15.师:你能用嘴或者你身边的物体来模仿这些声音吗?试一试。

  16. 学生自由模仿、汇报。

  17.师:大家做的很好,但是老师还是觉得不好听,是噪音,为什么呢?下面请小朋友欣赏去看春节晚会上表演的一段发生在厨房里的故事,同样是表现厨房的声音,和我们敲击的有什么不同呢?(电脑播放)

  18.师:好听吗?(生:好听。)为什么呢?

  19.生:因为他们敲击的不一样。(学生回答不上来)

  20.师:同学们说不上来,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他们是把长短不同、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育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条快乐的节奏,所以我们听起来就觉得好听。比如钢盆碰在一起发出这样的声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1.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小朋友来表现我家厨房。

  22. 学生跟随画面模仿(教师旁白,瞧瞧阿姨切白菜的声音都是这样好听,谁来模仿一下。)

美术教案 篇6

  大班美术教案:绘画美丽的春天

  设计理念:

  通过幼儿课前对春天的寻找与发现,让幼儿亲身体验美丽的春天,再通过课件的播放配上背景音乐,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和创作的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先用《美丽的春天》课件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摒弃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体验--语言引导-表现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美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春天"。

  物质准备:1、《美丽的春天》的课件,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2、ppt,彩笔、蜡笔,纸、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情趣

  师语: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已来到了我们的身旁,谁愿意说一说,春天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观察与体验(完整观看一遍)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有关春天的图片,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欣赏。

  3、分段观察与引导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

  (1)第一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公园里有什么?听见了什么?他们好像在干什么?

  (2)第二组图片: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长得什么样?渗透保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3)第三组图片:观察"春天里的各种花"---桃花、梨花、野花、油菜花

  (4)第四组图片:观察春天里人们的活动:植树、放风筝。并渗透环保教育。

  (5)第五组图片:观察山村风景图片:说一说其特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巡视观看幼儿作画情况,尤其是要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作画。

  5、作品讲述

  幼儿互相欣赏,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6、课堂小结: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所喜欢的美丽的春天,并在画面的安排、颜色的选择与搭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小朋友继续努力。

  7、活动延伸:

  (1)课后,将自己的画涂上漂亮的`颜色。

  (2)双休放假时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亲自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认为首先打破了传统的"依葫芦画瓢"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课件,引导孩子观察与体验,然后鼓励孩子大胆自由的绘画与表现,最终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富有童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观察、想像、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另外,我也充分意识到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支持者。因此,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美术教案 篇7

  类型:

  教学活动

  内容:

  自如地运动手臂

  材料:

  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兔子若干个、底纹笔、蓝色水彩颜料

  方法:

  1、教师出示图片:——“请你们看一看图片里有什么?”

  2、请幼儿围在纸旁仔细看看、摸摸,确认到底有没有东西。

  3、教师示范底纹笔蘸上颜色涂在纸上,图纸上慢慢呈现出一只兔子。

  4、教师边刷颜料边说:“小兔子在XX地方。”

  5、幼儿学样动手操作。

  6、学讲“小兔子在XX地方”。

  提示:

  1、教师在活动中用语言讲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2、有条件的话,可让幼儿穿上专用衣服,以免弄脏幼儿的`衣服。

  3、图画纸最好贴在75cm高的墙上,利于幼儿自如地运动手臂。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倾向。。

  学具准备:水粉、蜡笔、彩色纸、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 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准备上课

  稳定学生的`情绪

  2、 讲授新课

  ① 导入新课:听歌曲《春天在那里》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

  ② 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

  ③ 问:你能描述一下春天吗?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将你知道的有关描述春天的故事讲出来。

  ④ 看课件

  ⑤ 分小组,利用学习资料进行讨论 :你能说出春天的颜色吗?

  ⑥ 看课件:对比说出那张画表现的是春天,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⑦ 作业要求: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⑧ 作业步骤: 课件展示:介绍绘画方法。

  有那些颜色表现春天?

  用什么方法画的?

  你可以创作一种新方法吗?

  3、 学生作业

  辅导要点:表现春天的颜色

  表现方法

  4、 小结:展示讲评作业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5、延伸部分:你能用这张有春天颜色的纸做什么?

  用春天装扮自己

  学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色彩。

  学生回答。看书,讨论交流。欣赏、小组分析。

  学生回答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谈感受。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

  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渗透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通过看资料,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记忆联想。

  运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介绍绘画、制作材料,分析不同表现方法。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美术教案 篇9

  一、 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到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

  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

  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 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 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出示张萱《捣练图》和 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思考。

  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题内容

  ●年代

  ●材料

  ●历史背景

  ●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 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

  后者: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

  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

  3.话题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请学生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 教师总结:

  ?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

  出示郎世宁《白骏图》徐悲鸿《奔马图》和韩美林《奔马》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这三幅作品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

  ? 按形式语言上划分为: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4.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认识功能 ●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 如张萱《捣练图》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国》 吴冠中

  (三)课堂作业:

  从本书中选取一件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四)教学总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教学后记:

  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学生们对美术鉴赏课比较陌生,首先对于新课程改革要做一个介绍,并简要介绍《美术鉴赏》这本教材。这节课,教师讲解比较多,我结合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然而,有些班级的学生仍胆子较小,不敢回答,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积极,并踊跃回答问题。我发现,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开口,直到引导出他们说出答案。这一节课,我出示了一道课堂作业,主要是检验学生们对于鉴赏知识了解多少,因此,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将这些专业术语讲得浅显易懂,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上完一堂后,我感觉课堂上要多多师生互动,尽量让学生踊跃去回答,才能激发他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案 篇10

  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课时:5课时

  单元总目标:了解和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纸盒、瓦楞纸板、旧电线、塑料瓶、蛋壳、胶泥及其他多种可能利用的材料,设计与制作小摆设,了解设计从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一

  课题:装饰风格欣赏

  课题: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比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认识的异同。

  3、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初步的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

  1、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初步的装饰设计。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认识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能反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各种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装饰设计效果图范例。

  学具——自己选择的能反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介绍生活空间的基本设计风格。

  2、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简单对比介绍人们生活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空间风格特点。

  3、结合图片和演示,结合图片和演示,介绍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基本方法和装饰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方法。

  三、发展阶段:

  1、分小组,从自己最熟悉的人的职业、年龄的角度讨论人们对温馨和谐生活空间的认识和要求并归纳整理小组的最佳结论。

  2、对符合小组结论的生活空间进行整体策划。

  3、由教师统一给出一个生活空间的具体参数,如面积、结构、环境等,分组结合整体策划勾画装饰效果图的草图,

  四、收拾与整理

  可以让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对小组最佳结论的认识和理解,勾画草图,大家进行比较后取长补短,由擅长绘制设计图的同学最后绘制出代表小组成果的设计草图。

  课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3D立体模型制作软件和平面设计和平面图设计软件,在电脑中搭建一个虚拟的空间模型,这样可以方便后

  面的课程进行加工修改。

  2、尝试为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进行装饰设计。

  课后记:

  活动二

  课题:织物设计实践体验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2、认识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和美感装饰作用。

  3、根据自己对织物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重点:

  1、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2、根据自己对织物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难点:认识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和美感装饰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欣赏、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料;可进行展示的多种织物的小样品。

  学具——上节课自己绘制的装饰效果图的草图;自己收集的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料;织物的小样品;进一步修改加工装饰效果图的文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展示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织物在生活空间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2、结合同学们的认识,介绍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应用范围、造型特点和材质、色彩特点。

  3、展示织物样品,启发同学们选择和引入合适的织物完善自己的装饰设计。

  三、发展阶段:

  1、延续第一次活动进行设计的分组,结合对织物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修改完善。

  2、仍可以由每位同学按照自己对小组最佳结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原有草图上进行加工。

  四、收拾与整理:

  小组同学共同展示作品,进行比较后取长补短,在原设计草图的基础上绘制能体现织物对生活空间影响的设计效果图。同时集体讨论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准备。

  课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结合运用电脑3D立体模型制作软件和平面图设计软件,在电脑中搭建虚拟的空间模型,可以将织物效果引入。

  2、尝试从造型变化的角度、对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的织物进行再设计,以产生或加强装饰感。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精选)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10-19

美术教案(经典)10-06

(精选)美术教案09-16

[精选]美术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