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2 07:24:1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8篇(合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8篇(合集)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加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

  2、学习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数量之间的多少,一样多。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小狗图卡、生日蛋糕图卡各一张,小猫图卡4张,小兔图卡3张,小鱼图卡5张,胡萝卜图卡3张,数字卡片1-5。

  2、两组不相等数量实物图三张,幼儿用书练习第12页。

  活动过程:

  1、以生日为情境,引出活动。

  导入:今天是小狗的生日,他邀请了好朋友一起在森林里为他庆祝生日。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来了?来了几只呢?(出示小猫图卡)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谁来了?来了几只呢?(出示小兔图卡?)

  2、通过看数字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字。

  师:这么多好朋友都来了,小狗真开心,过生日之前,他要和好朋友们玩一个看数字拍手的游戏,小朋友

  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呢?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数字卡上是数字几,我们就拍几下手,拍的小候,我们的小嘴要说“数字几,我拍几下手”。

  老师先出示数字1示范看数拍手游戏。

  游戏开始:出示别的数字卡,让幼儿根据出示的数字拍手。

  3、通过给小狗过生日,知道去1或加1的方法,可以使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相等。

  师:小朋友们真棒,游戏做得非常好。现在生日就要开始了,小狗为他的好朋友准备了他们爱吃的食物。

  我们先来看看为小猫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鱼5只)

  师:这是什么呢?有几只?5只小鱼。

  师:那小朋友们看看小猫有几只呢?4只小猫。

  师:它们一样多吗?不一样

  师:谁多谁少呢?小鱼多,小猫少。

  师:小朋友看看多了几只小鱼呢?多了一只小鱼。

  师:那一只小猫只能吃一只小鱼,多了一只小鱼,小朋友来帮小狗想想办法,怎么样让小鱼的数量和小猫的一样多?去掉一只小鱼。

  师:4只小猫,4只小鱼,现在他们的数量一样多了吗?一样多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狗为小兔们准备了什么美味的食物。(出示胡萝卜两根)

  师:这是什么呢?有几根呢?两根胡萝卜。

  师:那小兔有几只呢?三只小兔。

  师:他们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呢?不一样。小兔多,胡萝卜少。

  师:胡萝卜少了几根呢?一根。

  师:一只小兔要吃一根胡萝卜,这边才两根,还有一只小兔没有胡萝卜。那小朋友再帮小狗想想办法,要怎么样才能让每只小兔子都吃上一根胡萝卜?加上一根胡萝卜。

  师:现在他们一样多了吗?一样多了。

  4、幼儿参与活动,巩固用加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出示两组不相等数量实物图三张,请幼儿上前操作,对操作结果进行点评。

  5、小结:当两组数量不相等的物品,他们之间多一个或者少一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变成一样多呢?加上一个或者去掉一个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变成一样多。

  师:我们这个活动就叫“使两组数量相等”。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12页练习。巩固用加1或者去1的方法让两组数量相等。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它却是稍纵即逝的。他们在观察、摆弄或操作中也许发现了什么,但由于没有成人及时的鼓励或指导或许它就这样过去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一天午后,我备完课把笔筒忘在了桌上,孩子们午睡起床看到后,纷纷围在了我的笔筒边,细细地观察着里面各种各样的笔,还相互探讨了起来。

  “这是什么笔?怎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

  “咦,这支笔的笔尖是弯的。”

  “这支笔写出来的字怎么和其他笔不一样?”

  “笔里面有些什么?”

  ……

  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想探索的强烈愿望,我忽然想到《纲要》中曾说过的话“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何不抓住孩子当前的这一兴趣点,让它成为教育的最佳契机呢?

  于是,我顺应了孩子们探索笔的这种需要,带着他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笔,查找有关笔的资料,一个关于笔的系列活动展开了,而“有小圆珠的笔”是其中的一个探索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从而在这一探索活动过程中了解圆珠笔的基本构造。

  2、尝试用圆珠笔进行符号装饰画,增强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具有继续探索圆珠笔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二)具体过程

  一、复习巩固对其它笔的认识,引出“圆珠笔”。

  1、出示一些字、画作品,让幼儿观察,说说它们是用哪种笔写出来或画出来的。(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复习巩固已认识的一些笔的`知识。)

  2、出示圆珠笔作品,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吗?它的名字叫圆珠笔。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圆珠笔来画画,高兴吗?(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出今天要认识的笔,从而为以下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二、观察圆珠笔,初步了解其构造,产生装配圆珠笔的兴趣。

  1、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画画的圆珠笔不是由我给你们的,而是要你们自己装配出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你们能克服困难把它装配出来吗?(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装配圆珠笔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愿意克服困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在装配之前,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三种类型的圆珠笔,它们都基本装配好了,旁边还有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先去看一看,它的外面是怎样的,里面有些什么?是怎样装配起来的?。看的时候不要挤,要互相谦让,要小心些,别把里面的零件弄丢了。我们可以每一种圆珠笔都看一看,想一想,和小朋友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已装配好的圆珠笔及简单示意图,初步了解三种圆珠笔的组成零件及装配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观察要求。在观察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是三种观察材料,旨在能力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

  三、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了解圆珠笔的改造。

  1、孩子们,看好了吗?你们发现圆珠笔的装配方法了吗?其实,这些圆珠笔有的装配起来很容易,有的零件比较多,比较难,请你选择一种圆珠笔试着把它装配出来。(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装配中,幼儿肯定要出错,这时教师要允许他们出错,观察他们出错的原因,为寻找正确的装配方法其实也就是对圆珠笔构造的正确认识打下基础。

  2、幼儿集中,教师提问;你们都装配好了吗?没有装配好的小朋友请你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共同解决。(此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幼儿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从学习的“此岸”到达清晰自己思路的“彼岸”。)

  3、幼儿再次装配圆珠笔。要求已装配好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别的小朋友或者继续装配没有装配过的圆珠笔,没有装配好的继续装配。(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习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探索,再发现,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挑战自我的机会。)

  4、幼儿自由讲述在装配中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有一个表达,分享探索发现结果的机会。)

  5、教师简单小结

  三、尝试用圆珠笔画画。

  1、幼儿找一支自己喜欢的圆珠笔,

  2、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欣赏圆珠笔绘画作品来激发幼儿用圆珠笔作画的兴趣。)

  3、教师示范画法,提出作画要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习新的作画方式,教师还提出了不同的作画要求,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导时,对不同的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6、欣赏幼儿作品。(此环节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与条件。)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遇上下雨天,孩子们大多只能在室内活动,有的孩子便抱怨,下雨天太不好,不能让他们在外面游戏、追逐和玩耍;而望着外面的雨,孩子们又有一种冲动,想去接接雨滴、在小雨中奔跑、踩踩地上积的雨水……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其初步了解雨,感受雨带来的乐趣,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嬉戏、玩耍,充分地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培养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让他们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雨天里寻找快乐,体验和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使幼儿通过和小雨一起玩,初步了解雨。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了解天气情况,选择一个小雨天进行此活动。

  2、幼儿自带雨伞、雨衣、雨鞋等雨具,并学会使用这些雨具。

  3、幼儿每人带一个废旧的盒子、杯子、瓶、罐等盛雨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谈谈雨天的感受,说出喜欢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师:你喜欢下雨天么?为什么?

  2、幼儿讨论雨天里能做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想出既淋不到雨,又能和雨一起玩的办法。

  (1)幼儿到小雨中和雨一起玩。

  ①幼儿自己穿上雨鞋、雨衣,打开雨伞(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到雨中自由玩耍(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独自玩、两三个人或几个人一起玩),教师进行观察。

  ②在幼儿充分感受、自由玩耍、观察发现的同时,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例如:雨是怎样落下来的?落在那里?落到的地方变成什么样了?将雨伞转圈,伞面上的雨水会怎么样?尝试伸出小手去接接雨点,看有什么感觉?手会怎么样?用小脚踩踩地上积的雨水等等。l③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和小雨一起玩的,以及在雨中有什么样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很开心地和雨一起玩,而且有很多发现,我们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再次和小雨一同玩耍。

  利用辅助材料――盛水容器,进一步和雨玩耍,如"雨点在歌唱…'收集雨水"等游以往遇到雨天,教师便组织一些室内活动,一般只想到雨天带来的不便,而忽视了、为教育作用,甚至在孩子们被雨所吸引,注意力转移,想去和雨玩耍、想去尝试时还去制止他们。本活动却充分利用了我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看、听、摸、踩等多种尝试,让孩子在愉快的玩耍和自我探索中了解雨。

  教师可以根据雨的大小不同(如大雨、中雨、小雨、毛毛雨等),将活动进行两次甚至三次,让孩子们在尽情玩耍的同时,积累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在狂风暴雨及雷电的天气是不宜进行此活动的,但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这种天气带给人类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一开始,我告诉幼儿,有一个小朋友到海上玩了,他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拍成了照片,想和大家分享。在给幼儿看图片前,我提出要求:“看的时候要找出这是在哪里?有些什么?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第一次欣赏图片后简单提问,再引导孩子进行第二次观察,要求他们说出特征。重点和幼儿一起观察了浪花 “卷”的特征。在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请幼儿边看配上文字的图片,边听老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听完要求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那句,并说出最喜欢这句的理由。

  每当孩子说出一句诗歌时,我就再次出示相应的画面,和他们一起重温诗歌,就这样,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诗歌。接下来,我用“我念前半句,孩子接后半句”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朗读了几遍,再邀请几个能力稍强的孩子到前面来示范。

  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出海?”教孩子折纸船,结束。

  感悟:

  1. 虽然成人感觉这首诗歌的`意境很美,但是孩子并不能真正领会。如果能看到“出海”的动态录像,或在朗读诗歌时再配上音乐,这样可能更容易让孩子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在孩子基本学会朗读后,播放音乐,让孩子随音乐有表情地朗读,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 活动延伸中有让孩子仿编诗歌的要求,可以带孩子在戏水池玩纸船,然后进行仿编。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

  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情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对虫子进行分类,了解虫子与人们及植物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活动准备

  1.带幼儿捕捉虫子并制成标本。

  2.有关虫子的多媒体课件、动物音乐会伴奏带、自制的各种虫子头饰(每人一个),益虫和害虫字卡、磁性操作图片。

  3.草丛、树林、花园、陆地(含有泥土、水)的背景图各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虫子标本,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是谁捉来的?同伴之间互相介绍,哪些虫子是自己捉(找)到的?在哪儿捉(找)到的?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观看大屏幕上的虫子,同伴间互相交流并分类。

  (1)播放课件:以不同的动画方式一一出示常见的虫子。

  (2)同伴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认识的虫子,它们长的样子,生活的地方,喜欢吃的食物,是益虫还是害虫,等等。提问举手的幼儿。

  (3)尝试分类: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事先有目的地为每组分好虫子图片,请各组幼儿共同想办法将虫子分到两个房间(可用鞋盒盖等代替),相互交流分类依据,并阐述各类虫子的共同特征。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合作,适时回答幼儿的问题并鼓励表扬爱动脑的幼儿。提问后总结分类方法,比如:有的小组按益虫和害虫分的;有的小组按是不是长翅膀分的,然后教师收回图片。

  3.帮助幼儿形成昆虫的概念。

  演示昆虫的课件,让幼儿细致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4.帮助幼儿形成益虫的概念。

  (1)利用课件出示螳螂的谜语,幼儿猜出后再以动画方式出示螳螂。

  师:对人类有好处,吃害虫保护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益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益虫”)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益虫?为什么?

  (2)课件演示:许多益虫。

  提问:这些都是益虫吗?为什么?

  5.帮助幼儿形成害虫的概念。

  (1)课件出示苍蝇的谜语,幼儿猜出后以动画方式出示苍蝇。

  师:对人类有害处,损害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害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害虫”)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2)课件演示:许多害虫。

  提问:这些都是害虫吗?为什么?

  6.巩固练习,加深对益虫和害虫的认识。

  教师将“益虫”和“害虫”字卡贴在磁性板上,请幼儿上来摸一张虫子图片,按益虫和害虫分类放到相应的字卡下面,然后请几名幼儿检查分类结果是否需要更改,并说出原因。

  7.角色游戏“虫子联欢会”。

  引导幼儿根据虫子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各种动作。

  玩法:幼儿自选头饰扮演虫子,音乐起,各种虫子在舌乐的伴奏下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此游戏可做1―2遍,教师也可参与,游戏结束,放回头饰。

  8.虫子找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虫子有不同的'家。

  (1)幼儿自选昆虫图片,相互介绍:它住在哪儿?

  (2)教师介绍一些新经验(可生成新的活动:会游的虫子)。

  (3)给虫子找家,请幼儿按不同的住所,将卡片上的虫子一一送回家(泥土、草丛、树林、花园、水中……)。

  9.总结评议: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虫子,还能分出益虫和害虫,并给虫子找到了家。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多搜集一些有关虫子的标本和图片;绘画自己喜爱的虫子并制作虫子画册。

  活动自评整个活动从观看虫子标本到利用课件观看各种各样的虫子,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看到了许多无法捉到的虫子。再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观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活动导人到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提问,再到幼儿讨论交流、个别回答,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乐于观察、思考和探索,初步养成了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喜欢吃蔬菜。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爱吃的转变过程。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蔬菜若干(萝卜、青菜、蘑菇等)。

  2、小兔图片。

  3、故事磁带,相关挂图。

  4、对露水有一定的认识。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招待小客人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

  2、怎样招待朋友?

  3、我们班里有这么多的蔬菜我们就给小兔子吃点蔬菜好吗?

  4、你们愿意来招待小兔吗?教师拿出任意一种蔬菜,老师和幼儿一起说:我给你吃XX。小兔表演什么菜都不爱吃。

  5、它为什么不爱吃?

  6、如果不吃蔬菜身体会怎样?

  7、教师小结:每一样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如:多吃胡萝卜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多吃菠菜、芹菜能补血;多吃大蒜能消灭身体里的细菌;多吃青菜、白菜、包菜能帮助消化。多吃蔬菜有那么多的好处,你们愿意多吃蔬菜吗?

  8、你喜欢小兔这个样子吗?为什么?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绕腕组合动作。

  复习《勾绷脚》,要求用较规范的动作完成。

  喜欢律动活动,从中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森林狂想曲》、《钢琴曲》、《鸟飞》、《健康歌》音乐磁带;垫子。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健康歌》

  幼儿手拿垫子跟随老师听音乐合节奏做热身运动进场(幼儿自由散开,尽量舒展动作)

  二、导语

  (手机:铃……)“喂,您好!哦,是小红帽的妈妈呀,您很忙请我们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来是吗?好的,您放心好了。恩,好的,再见。”“小朋友,小红帽的妈妈让我们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来,我们小朋友愿意吗?”(愿意)好的,让我们采些水果和鲜花去好吗?要采水果和鲜花要转动手腕才可以,先看老师做一遍。(音乐)

  三、新授手腕组合

  A、教师完整示范动作。

  B、幼儿非步骤学习绕腕组合

  1、幼儿学习采苹果的动作

  (动作要领:立直、拍腿、提腕、转腕、压腕)

  2、听口令做一遍才苹果的动作。

  3、学习采鲜花的'动作

  (动作要领:跪坐、摊手、转腕、推手)

  4、听口令做一遍采鲜花的动作。

  C、听口令完整跟老师连起来做动作。

  D、听音乐合节奏跟学动作。

  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采苹果和采鲜花的本领了,好的,现在我们就去喽!

  四、复习‘勾绷脚’

  “带上我们的礼物,还要穿过一片森林才能到小红帽外婆的家,小脚丫准备了”复习‘勾绷脚’音乐:森林狂想曲

  “外婆家到了,送给您外婆,外婆夸我们呢!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刚才我们的小脚丫走了这么久,一定累坏了吧?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音乐:摇篮曲。

  五、退场

  “天黑了,我们还要送小红帽回家呢,仙女让我们变成了小天使飞回去。我们回家喽!

  音乐:律动鸟飞碎步退场。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适合我班幼儿。因为幼儿的已有经验,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从高处往下跳,钻、爬、跑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勇敢。个别孩子出现不积极的表现是因为老师讲述时没认真听!但有个别幼儿一看到大灰狼出现就赶紧躲藏起来。这说明孩子的第一反应很敏锐。如果这节课我把大灰狼重新设计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7

中班教案02-20

中班教案02-19

中班教案02-19

中班教案02-19

中班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