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7 13:17:1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大班教案8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本次教学活动是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对躲在小叶子下面的小蜗牛产生兴趣,所听到的幼儿间关于小蜗牛身体颜色的一段争论之后,而组织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分辨与讨论,可以让幼儿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研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隐身妙招》教学资源、语言故事。

  2.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课件。

  3.事先画好各种有保护色的小动物。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导入活动,师: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大森林里玩呀?那我们出发吧!(随音乐走进教室)

  2.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坐好后,出示图片。

  师:大森林里可真美呀!还有这么多小动物,小朋友们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2)引导幼儿找到隐藏起来很难找的`枯叶蝶。

  师:有一个小动物它怕别人伤害它,所以躲了起来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吧。

  (3)总结枯叶蝶为什么难找。

  师:枯叶蝶可真难找,因为它和枯树叶、枯树枝基本上是一个颜色,所以这么难找。但是小朋友知道枯叶蝶为什么喜欢在枯树叶和枯树枝上吗?幼:不知道。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小故事可以告诉小朋友们答案,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4)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听完故事后请幼儿说一下为什么枯叶蝶喜欢在枯树叶上,小动物们为什么躲了起来?老鹰为什么没找到它们?

  (5)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师总结

  师:因为老鹰来了,他们有了危险就分别躲在了与自己颜色相近的植物上,这样大老鹰就不会发现它们,它们就安全了。

  (7)提问幼儿还知道那些小动物用自己的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师:原来它们可以用自己的颜色来保护自己,那么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使用自己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的吗?

  (8)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9)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10)教师小结:

  师: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它们用自己的颜色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11)出示事先画好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给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12)涂完颜色引导幼儿帮自己的小动物介绍自己。(动物叫什么名字,敌人来了怎样保护自己等)

  3.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小动物们送回家吧。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们发现教学课件在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幼儿更顺利地理解了知识。在第一部分请幼儿观看课件枯叶蝶,从而引出动物的保护色。第二部分让幼儿观察具有保护色动物的图片,幼儿都被颜色鲜艳的图片吸引住了,看着图片幼儿都能很清楚地认识动物的保护色。第三部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动物的保护色。同时,也发现如果活动之前先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孩子所了解的会更多,在活动中也会讲得更多,交流得更多,而不是都由我来向幼儿说。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都要有好的行为。

  2、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学习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好孩子”统计表一张。足够数量的红五星。

  活动过程

  1、出示统计表,引出主题。

  这是一张“好孩子”统计表。老师吧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会做的事用红五星标出来了。看到我们小朋友自己会做这么多时,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家里小朋友是不是自己做这些事情,老师不清楚,请你们自己把它标出来。

  表格内容说明以及幼儿操作要求。

  2、幼儿把自己在家的表现用红五星表示出来。贴上红五星的项目表示这些事在家也是自己做的,否则 就不贴。这个过程教师不干预。

  比较并鼓励家园表现一致的幼儿。

  找一找,哪些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做的事,在家也会做。

  在上述小朋友的序号旁加上红五星。

  请那些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特别是在家不如在园表现的幼儿)谈一谈为什么表现不一样,怎么改正。

  对家园表现一样好的幼儿再次表扬并希望他们能坚持,对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也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自己,同时提出希望,要求他们尽快改正,和其他小朋友做得一样好。

  活动反思

  一、关于材料内容的选择

  材料内容的选择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我们把“穿衣服、叠被子、洗碗、微笑”四幅图作为教学内容。意在让幼儿说出自己在家和在园在这几件事情上的不同表现。结果发现,这些事情对大班孩子来说一般都能完成,只有叠被子,因为园内是上下铺的床,安全起见,睡在上铺的孩子是不用叠被子的,睡在下铺的孩子是需要叠被子的,这对一部分孩子是不公平的,缺乏家园的对比性。“微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班内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需要这方面的引导。

  二、材料的.调整

  统计表可以设计得再丰富些,内容可以涉及到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些细节,有可以让幼儿正视自己、认识自己并真正能够获得发展、转变的内容,让幼儿有选择比较的机会。如同样是衣服的内容,可以设计洗衣服、折叠衣服、自己穿脱衣服,拉练衫、套头衫等;同样是碗的图片,可以衍生出不剩饭菜、不挑食、吃完饭后自己放掉碗勺收拾整理桌子;再如洗手也是需要经常提醒督促的一个卫生习惯问题。在幼儿园由比较严格的要求和制度来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那么在家里是否也能做到呢?这也是一个有很强对比性,值得孩子们去注意,去改正的一种习惯。

  三、活动中的亮点

  虽然本次活动的材料设计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亮点值得自己回味。首先是孩子们想象能力的主动发挥。在讨论衣服图片时,很多孩子说“我在家自己穿衣服、在园也是自己穿衣服的”有的说“在家我不洗衣服的,在园我也不洗衣服的”有的说“在家我不叠衣服的,在园我有时候叠衣服的”正是孩子们对这些图片的不同理解,才让我有了拓展材料内容的想法。

  在讨论如何使自己学会叠被子环节中,思龙说“我在园里是叠的,可是家里的被子太大了,我根本叠不动”这句话大大提醒了我,有些事情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做,而确实是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经过大家的讨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家叠小被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被子,但是在生活中,似乎被叠被子这个听起来超呼他们能力的词,把孩子们堵在叠被子门外了。

  四、活动体会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目标,突出要解决的矛盾、难点,这样才能做到物为其用。本次活动目标中隐含着“对比”,那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家在园有可能有显著区别的、针对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特点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后面的“改进”环节做铺垫,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在对比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欣赏自己的优点。让教学活动真正起到点金成石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2.学说句式“像……一样”。

  3.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准备:

  1.材料准备:绘本《我爸爸》

  2.音乐《爸爸去哪儿》《忧伤还是快乐》《再见警察》

  3.爸爸的照片

  过程:

  一、引出我的爸爸

  1.师:老师这有一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爸爸去哪儿》

  3.分别出示几位小朋友爸爸的照片2~7,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

  4.师:有一个外国小朋友布朗,他也想向我们介绍他的爸爸,布朗爸爸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分段欣赏绘本

  1.分别出示图片8~11

  了解布朗爸爸有哪些本领。

  2.出示图片12

  这就是布朗心中最帅的爸爸,他有很多本领!那你们的爸爸有哪些本领?可是,布朗爸爸还有一些像动物一样特殊的本领。

  3.分别出示图片13~18

  学说“像…一样”句式。

  三、完整欣赏绘本

  这就是我爸爸,我爸爸真的很酷!他什么也不怕,连大灰狼都不怕。还会走钢丝,而且不会掉下来。他敢跟巨人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轻轻松松地就跑了第一名。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 我爸爸像猩猩一样强壮,像马一样吃得多,像鱼一样游得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像河马一样会跳舞。有时又像小熊一样可爱,还很幽默呢。

  四、感受父子(女)间浓浓的情意,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1. 出示图片19,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师:咦?布朗爸爸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会扮鬼脸呢?

  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开心,让你高兴的`?

  2.出示图片20~2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师:爸爸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爸爸说吗?

  师:今天回家时请你们大声地说出你想对爸爸说的话,别忘了说那句最重要的话:爸爸,我爱你!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自己的事自己做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2、让孩子初步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及儿歌。

  3、认识鞋带散了所存在的危害及自己不会系给别人带来的不便。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感受自己的事自己做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系鞋带的方

  活动准备

  1、 一双卡纸做的鞋。

  提前通知幼儿的家长让幼儿穿一双带鞋带的鞋。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1、一手指游戏组织教学

  2、 提问导入【我们的手指初了做游戏还会做什么】

  基本部分:

  一、讨论不会系鞋带带来的危害,及引出系鞋带。

  1、在我们不会系鞋带的'时候,是谁帮我们系鞋带?{启发引导幼儿}

  2、鞋带散了有些什么危险?{讲解学习}

  3、谁知道怎么系鞋带?{激发幼儿对系鞋带的兴趣}

  二、教读儿歌并分析怎样系鞋带。

  1、教读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手拉手,变成兔耳朵,相互点点头。}

  2、教师分析儿歌。

  3、教师向幼儿讲解怎样系鞋带。

  三、教师示范系鞋带,幼儿分组练习。

  1、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朗诵儿歌。

  2、分小组练习系鞋带{一个孩子读儿歌,一个幼儿系鞋带}

  四、讨论学习系鞋带的感受。

  1、谈一谈自己学会了系鞋带的感受?

  2、说一说帮助别人系鞋带的感受?

  五、活动结束:

  1、 朗诵儿歌。

  2、 总结幼儿表现。

  活动延伸:

  绘画区——小小蝴蝶结

  亲子互动——帮家人系鞋带。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幼儿生活中小事入手,让幼儿自己的是自己做,并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完成了预期目标。在幼儿引出左右脚时,教师讲解不够有趣,有待加强。

  小百科:鞋带顾名思义是一根带子。但这不是一种普通的带子,用于绑住鞋子内、外帮面,装饰帮面,调节鞋子松紧度,保证脚踝安全性等。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家乡青花瓷盘,观察纹饰,感受蕴含在作品中的平衡美。

  2、学习用长线、螺旋线、弹簧线和城墙线等绘画装饰青花瓷盘。

  【活动准备】

  1、青花瓷盘实物若干。

  2、纸盘、蓝色勾线笔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9。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青花瓷盘。

  1、观赏青花瓷盘。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瓷盘,它上面有什么?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吗?

  2、教师总结。

  师:这是一个青花瓷盘,是在瓷的盘子上用一些色彩颜料画画,然后再烧出来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艺术品。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二、幼儿观看幼儿用书。

  1、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看看图上的几种青花瓷盘,说说它们的特点。

  师:我们来看看幼儿用书上的青花瓷盘,看年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是左右对称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相应的青花瓷盘的外形。)

  2、师:它们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呢?是什么颜色的.?

  3、师:青花瓷盘上的花纹,有的地方比较密,有的地方比较松。有一块一块的,也有用线条交织在一起,这样看上去很好看。

  三、幼儿在纸盘上绘画。

  1、师:现在请大家来画自己的青花瓷盘,你想画什么样的青花瓷盘呢?想在瓶子上画什么样的花纹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画的瓶子外形,并在瓶子上画上漂亮的花纹。)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在进行创作画青花瓷盘的时候注意左右对称,画图案的时候注意松紧布局。

  四、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挂起来,请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 理解5以内的减法。

  2、 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二、 活动准备

  1、 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 《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 白纸

  三、 活动过程

  1、 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 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力,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3、 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促故事,老师引导幼儿 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 幼儿两人一组,师 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 减法算式。

  5、 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3、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纸,看看春姑娘都带来是什么颜色的纸?那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

  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比较“春”字

  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1、师:今天春姑娘一共给你们几张纸?现在还剩下几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可

  以用哪种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用减法?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活动建议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教案(经典)08-26

(精选)大班教案08-29

(精选)大班教案09-19

大班教案(经典)09-04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精选】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精选】08-16

【经典】大班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