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6 14:15:50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

  2、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球、箩筐四只、螃蟹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跟着螃蟹妈妈一起运动(侧着慢行,双手平举、快行、踢腿等)。

  2、练习沿着线慢慢地侧行、加快速度侧行。

  二、探索练习

  1、请螃蟹宝宝尝试运瓜(球),但不能用到大钳子(手)2、请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幼儿再次练习。

  三、合作运瓜

  1、幼儿尝试合作运瓜。

  提示幼儿运的时候步子要整齐,不能让瓜掉下来。

  2、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再次练习。

  四、游戏运瓜比赛

  五、结束

  1、放松运动

  2、请幼儿将瓜搬回家。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捉弄别人,就会伤害别人,失去朋友。

  2、教会幼儿做错了事要勇敢承认,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

  3、通过讨论逐渐养成幼儿积极、大胆,清楚地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知错能改,与他人分享快乐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积极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

  一、 出示小狐狸图片,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小狐狸)最近,小动物们都不愿意理睬小狐狸,因为它总喜欢搞恶作剧,什么叫恶作剧?

  二、 欣赏故事前半段,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师:小狐狸是怎样捉弄小动物们的?

  幼1:小狐狸骗小鸭子吃池塘里的星星,结果小鸭子喝了一肚子的水。

  幼2:小狐狸骗小刺猬扎西瓜,等刺猬扎上了西瓜,它把西瓜一推,小刺猬就四脚朝天下不来了。

  师:小动物被捉弄之后,还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吗?

  幼:大家都不愿意和小狐狸做朋友了。

  师:没有了朋友,小狐狸好孤单啊!

  三、 欣赏故事后半段。

  师:小狐狸在做什么呀?

  幼1:小狐狸在用锯子、用榔头钉东西。

  幼2:小狐狸做了枪和炮。

  师:原来小狐狸做了一把亮闪闪的枪,它要拿枪去干什么呀?

  幼:去捉弄森林里的其它的小动物。

  师:小狐狸拿着枪,对准了小动物们。这时候是谁冲在了前面保护大家呢?(小黄狗)

  现在老师演小狐狸,你们做勇敢的小黄狗,嘴巴张大,我要开枪了。这些小黄狗有什么反应?(老师做打枪姿势)

  师:那小黄狗接住子弹后是什么样的?

  师:咦!原来子弹是用巧克力做的。小黄狗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它小动物。这时,小动物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吃巧克力。

  师:这一次,小狐狸还捉弄别人吗?那它是怎样做的?

  幼儿自用回答。

  师:小朋友你愿意做小狐狸的朋友吗?为什么?那我们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怎么做呢?

  教师:因为小狐狸知道了搞恶作剧会伤害朋友,所以它知错就改,带来了美味的糖果和小动物们分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做错了事要勇敢地改正,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大家就会更喜欢你。

  师:不一会儿子弹就被打光了,小狐狸又跑回家拿了什么?

  幼:推出一门大炮。

  师:炮里哄出了什么?(巧克力)

  师:于是,小动物都快快乐乐地分享着美味的`巧克力。

  四、 分享快乐。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自己做错了事及时改正的例子。

  2、幼儿记录交朋友的一些方法,并说给其他人听。

  活动:

  本次活动中运用图片、声音和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问答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幼儿养成勇于担当,知错能改的好习惯,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充分发挥了主动性,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活动细节方面和环节过渡上还不够完善。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设计:

  “椅子”

  陪伴着大班幼儿走过了三个春秋,是小朋友离不了的好伙伴。

  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

  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满足幼儿好玩的心理,让他们自由设计椅子玩法。

  通过椅子游戏,练习幼儿跨、跳、平衡的动作。

  在这个活动中既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主要是以纲要为精神,幼儿的学习情况为主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活动。

  如游戏法在整个活动中就较为突出。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开始部分(准备运动)——“椅子操”。幼儿在场地上坐成3排,前后左右距离80~100厘米,与老师一起借助椅子坐如下活动:

  坐在椅子上,做上肢运动;站在椅子前做体测运动;在椅子侧面做压腿、单腿跪等下肢运动;在椅子背后站立,双手撑椅面做平衡练习;站在椅面上做上举、下蹲动作等。这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为下面的活动做了铺垫工作。

  基本部分——骑着马儿去郊游。

  先尝试玩椅子的多种方法,练习马术如:

  站在椅子上跳下去,单腿站立练习平衡等。

  接着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增强游戏难度,如:把椅子放成一排,从椅子上跨过去、走平衡等。再鼓励幼儿相互学习,进行多种尝试。设计椅子玩法的时候,我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指导,以游戏伙伴地身份加入进去,以增强游戏地趣味性。

  在活动中,跨跳的动作难度较大,我作了重点的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练习我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另外,让幼儿两两合作可以让幼儿间相互学习,降低活动的难度,而且安全系数也会相应的提高。

  在活动最后,组织幼儿与椅子上听音乐做游戏,整个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活动主体:

  在活动中,我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幼儿活动,如给每个幼儿一张椅子,以减少等待,减少不必要的整队,从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

  让幼儿在进行搭建、尝试运动的活跃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让幼儿在自己搭建的椅子造型上练习跨、跳、平衡的技能,也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训练孩子平衡能力以及跳跃能力的体育活动,老师制定的活动目标是:

  1.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看到这样一个活动,我很喜欢的,很对我的胃口,呵呵,我感觉体育活动就应当是这样的,孩子们要有一定的运动量,对他们的身体能力要造成一定的挑战,他们才能在这样一次次的挑战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这样的带有一定挑战自我的活动也才能更大地激发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他们会因为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能力而更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因为现在的孩子受的保护太多了,再不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他们都快成“玻璃人”了,这里不能碰、那里不能磕,动一动就会摔下来。

  如何带着孩子们去活动呢?今天室外的温度很低啊,是今年第一个寒潮呢。室外温度跟室内相差好多度,外面只有2度啊。让孩子们躲在室内玩一玩吧?我马上打消了这一念头,我坚持认为,寒冷的天气也应当带孩子们到室外去溜一溜。

  于是,课前带着孩子们一起将椅子搬到操场上,放在一个避风的地方,椅子排成了两长排,一张接一张像个长龙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的.独木桥。

  开始运动了,如果一下子就在“独木桥”上走,那么肯定会比较冷的,于是,带着孩子们一起跑步,一个接一个在操场上跑了一大圈,身体有一些暖了,开始走独木桥,孩子们刚刚踏上这座长桥还有点胆怯呢,老师保护着胆小一些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一些儿,没关系,慢慢向前走,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走着,一条长龙走完了,第二条长龙摆成了桥墩,两张椅子一拼,然后隔两米再放两张椅子,孩子们跨上椅子再从椅子上跳下来,孩子们有了先前走独木桥的经验,已经能大胆地从桥墩上走了,大胆地跨上去,再跳下来,两条长龙走完了,我们又开始跑步了,带着孩子们进入寒风中,高人走,跳一跳,快快跑、慢慢走等等,跑完一圈,我们又开始了“独木桥”之旅,这一次孩子们明显大胆了许多,走的速度也快了不少,我在第二条长龙的最后设置了一个关卡:将一张椅子的椅背置于长龙中间,这样孩子们过长龙的时候就得跨过椅背再过去,对于他们没走过这么高的独木桥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于是,我重点在这里保护,提醒他们跨的时候注意安全,并鼓励他们没关系,大胆走,对于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孩子我就拉她一把,其他孩子我基本只是看着他们走,不给予帮助,孩子们一个个都过去了,而且不少孩子说:“真好玩。”

  带着勇敢地过桥的兴奋,我们又一起跑步了,这时候我采取快跑的办法,让孩子们放开脚步撒开腿快跑,孩子们跟得很快,跑得可开心了,看来他们是很少这样“疯”跑的,跑完一圈之后,感觉孩子们运动量已经可以了,就让他们一人带着一张椅子回教室了。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充分感受到了体育游戏活动的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平衡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椅子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也给了我许多的启示。

  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从而生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比如小椅子,这是园里随处可见的材料,很方便取材,孩子们玩起来兴趣也很大,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与小椅子玩游戏自由地尝试、探索、合作,从而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互相合作、协助的良好品质,真正体现了教育活动的价值。

  第二,教师要勤于观察,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培养幼儿的情绪。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这一点无法否认,教师在组织孩子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进行粗暴的制止,要更好地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孩子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不能“一刀切”。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这是一个真理。但是它所隐含的条件是在适量的情况下。什么是适量?因人而异,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切不可弄巧成拙,在活动前要了解班里所有孩子的身体状况,切不可让那些身体虚弱或是动作发展缓慢的孩子进行与他们身体状况不相符的活动。

  第四,教师在活动中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把保证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幼儿教育始终都是以安全问题来衡量的,安全也是其他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进行椅子游戏更是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面对一群四五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幼儿,老师有时候根本无法控制他的行为。特别是当孩子在屋里憋的时间较长,一旦来到户外他们似乎把自己全部的劲都用在腿上胳膊上,疯狂的跑,用力的抡,也就在这时不安全的事故也就会来。所以在体育活动前,我们一定要向孩子们讲明活动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要认真观察,防止幼儿踩伤、摔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活动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

  总之,上好一节课不容易,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选好材料有效地开展活动,让幼儿在自己搭建的椅子造型上练习跨、跳、平衡的技能,使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活动带来的乐趣。

  小百科: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现代的椅子追求美观时尚,一些椅子不再单单是坐具赋予更多科技,使人类更方便。

大班教案 篇4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小百科: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 戴 八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所以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主题参与谈话和讨论。

  2、知道火灾时如何自救。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能积极参与讲述和讨论。

  活动难点:

  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事先了解火灾的发生原因和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教师事先了解正确的火灾自救方法。

  2、物质准备:有关火灾及火灾自救的视频或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灾资料。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或视频,并说说火灾场面以及火灾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二、讨论交流。

  为什么会发生火灾?着火时应怎么做?我们要怎么样防止火灾?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想法,参与讨论。

  三、观看火灾自救资料。

  1、提问:如果遇到火灾,要怎么自救?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或视频,运用正确的词汇说出自救的方法,如:裹上湿棉被逃跑等。

  四、讨论交流:怎么预防火灾?

  1、讨论:什么事易燃物?什么事不安全的.隐患?怎么消除?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围绕"常见的易燃物"进行交流,懂得不能玩火、不能再通道上堆积物品等。

  3、小结:小朋友不能玩火,玩火会引发火灾。如果遇到火灾,小朋友要懂得自救,拿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头尽量接近地面,赶快离开。马上到119报警电话,准确、清楚地说出火灾发生的地点。

  活动延伸:

  1、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救意识。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制作"防火安全标志"。

  3、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讨论什么是易燃物、什么是不安全隐患,并共同寻找不安全隐患,及时清除。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各种水果陆续成熟,上周我们刚刚带领着小朋友一同收获了幼儿园的琵琶,我们以“琵琶”为主题,组织幼儿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关于琵琶的知识。在过程中,小朋友很积极、主动分享着有关各种水果的话题。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春季到初夏时期的时令水果,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知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小朋友对各种水果的喜好。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3.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难点:

  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准备条形统计图图例、统计记录纸、任务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以“近段时间水果”的话题,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一起品尝了幼儿园的琵琶,好吃吗?”

  “那谁知道还有哪些水果也是这段时间成熟呢?”

  小结:随着气温的升高,季节的变化,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渐成熟。在4月底到5月初的这段时间,除开琵琶成熟了,我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草莓、樱桃、番茄、芒果、荔枝、柠檬······

  (二)引导幼儿根据近期时令水果的类型,分享自己喜欢的。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的新鲜水果上市,那你们都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三)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最受欢迎的水果”引发幼儿思考、讨论。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好吃的水果,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呢?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呢?”

  小结:对,要了解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种水果最受欢迎,不管一组一组地问,还是一个一个地问,都要通过调查才能知道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调查,记录。

  “刚刚我们说的要通过调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样做调查呢?可以怎样做记录?”

  “调查表必须需要些什么?”

  小结:可以制作一个关于近段水果的调查表,调查表必须要有调查主题、被调查的人、调查内容、调查人。

  (二)引导幼儿共同确定今日的调查主题、被调查的人,以及调查内容、调查人。(调查近期水果,你喜欢什么?针对小组成员调查,最后标记组名)

  (三)出示记录纸、笔,幼儿分组协商、讨论,制作调查表。

  “现在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记录纸和笔,一组一套,请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制作调查表,调查你们那一组小朋友都喜欢和不喜欢近期的哪3种水果?”

  (四)个别小组分享、展示调查结果。

  小结:1.符号不明确,不知道具体谁喜欢,谁不喜欢吃哪种水果。

  2.调查过程中,漏掉了个别组员,导致结果不正确。

  (五)幼儿第二次调查,并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1.幼儿合作进行第二次调查;。

  2.引导幼儿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这个调查表中,你能看出几个小朋友喜欢吃琵琶?几个小朋友喜欢吃樱桃吗?”

  “你怎么看出几个人喜欢吃琵琶吗?”

  “怎么知道是3个呢?表上没有数字3呀?哦,要数数。”

  小结:如果调查的人数再多一点,你觉得这样的记录方法容易马上看出结果吗?对,不容易。

  (六)介绍新的记录方法,尝试用条形统计图记录小组幼儿喜欢的水果信息。

  1.阅读条形统计图

  还有一种记录方法,也能让我们知道调查结果。

  “谁能看出这张表想调查什么?“

  “怎样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结果是什么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旁边的一列数字是什么意思?”

  小结:横线下面记录了要调查的内容,横线上面用格子记录数量,要注意格子和数字对整齐。

  2.幼儿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喜欢的水果情况。

  “你能用这种方法来统计一次你们这组几个人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提醒幼儿对照之前的数据)

  3.分享交流。

  “这是xx的,能看出结果吗?记录的真清楚。”

  “这张能看出结果吗?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结:记录时符号要分清楚,格子的数量要准确,最好和左边的数字对整齐,从下往上记录,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结果。

  4.对比分析幼儿两种记录方式,了解不同的记录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结:其实,每种记录方式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这样的记录表能让我们很快看出几个人,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人,而这张表就能告诉我们是“xx、xx喜欢琵琶”当我们要知道具体是谁喜欢吃琵琶的时候,这样的记录方法更清楚;当我们想要知道是几个人时,这样更方便。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回家后完成调查任务。

  “你们家人最喜欢的四种水果做一个调查,每一种水果几个人喜欢吃,哪一种最受欢迎?哪一种最不受欢迎?明天带过来给小朋友分享。”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应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去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

  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非常积极,能根据自我生活经验大胆分享,与同伴共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让幼儿在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但同时,在活动设计方面,还有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谁来画调查表,怎么画的环节中,幼儿存在争吵,幼儿共同商讨、合作意识的意识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动环节设计紧凑,但在对条形统计图的记录方法上,介绍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儿记录结果有误。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大班教案10-28

大班教案(精选)10-22

大班教案(精选)11-16

(精选)大班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