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27 08:36: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集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情感。

  2、用简单动作表现蒙古族舞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地垫每人一个,有关蒙古族图片若干,视频课件,舞蹈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会。

  提问:“那达慕”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勒马手)(扬鞭手)

  2、教师指导规范幼儿动作。

  3、教师讲解舞蹈节奏。

  4、师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组表演

  (五)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教师:嘴巴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请幼儿分组两两观察(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3、辅助提问: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出示PPT,教师小结: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5、教师:我们的嘴巴可神奇拉!我们的心情不一样,嘴巴的形状也会不一样。(出示PPT)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么?

  6、继续出示多张嘴巴图片,(撅起生气的嘴巴、歪嘴巴、吐舌头的'嘴巴、挂下来的(哭)嘴巴、成圆形的嘴巴、张开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

  7、辅助提问:

  (1)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么?

  (2)你觉得看到这张嘴,他的心情怎么样的?

  (3)嘴型是怎么样的?

  8、教师:原来人的表情、心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1、幼儿嘴巴变变变小游戏,教师: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变出不同的造型。我们也来变一变。(幼儿变造型)

  2、教师:我觉得你们的嘴巴很有趣,很想把这些有趣的嘴巴画下来。

  3、教师请出其中一人当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5、教师: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6、幼儿分工作画。(背景音乐起)

  7、作品展出,教师:先谢谢模特,请小画家将作品贴到黑板上。教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你画的是谁的嘴巴?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教师拿出其中一张画: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讲述)然后教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教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教师:这里有几张有趣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背景音乐起)

  6、作品展出。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7、总结:这么小的一张嘴巴都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都可以拿来画一画、变一变,对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探索用各种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好!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好不好?(听音乐《花仙子》)做动作进教室。咱们就在这片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春天的美景(解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真美丽。)这么美的春天是谁送来的?(春姑娘)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欣赏后回答:

  a、这首曲子好不好听?你有什么感觉?(音乐在跳,像水在哗啦啦的流过去,像轮子在滚动)(很舒服,很高兴)

  小结:这首曲子的曲调非常的欢快,跳跃,非常的热烈。

  b、听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鸟等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2、请幼儿反复欣赏音乐

  (1)结合课件欣赏第二遍音乐:小朋友喜不喜欢这首曲子?美丽的花仙子也很喜欢,看!它正在听音乐慢慢的长大呢!听完后问:小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感觉一下乐曲的'旋律(听音乐教师示范指图)

  (3)请小朋友自己感觉一下(听音乐幼儿分组指图)

  3、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1)小朋友你觉得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不同)

  小结:长花时一种音乐,长藤是一种音乐,又是长花,又长藤;

  (2)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哪里不一样?(分段欣赏)先听一听长花的音乐,听一听有几个乐句,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四个乐句)听到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这段有什么特点?(欢快)依次欣赏:长藤(两个乐句、婉转)长花(同第一段)最后一段(八个乐句、起伏)

  (3)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课件):长花的音乐——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乐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问: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师引导总结:A段这四句音乐怎么样?(欢快)BAC

  4、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完整的表演一遍:

  (1)段四句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一起学一学)B段两句婉转的音乐你想怎么做?(一起学一学)C段八句起伏的音乐你想怎么做?

  (2)听音乐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继续请幼儿编)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动作都很好看

  (3)下面请小朋友欣赏刘老师是怎么表演的?问:A段欢快的音乐我是怎样做的?依次问:BAC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两遍;

  5、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表演的高兴吗?你知道这好听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1)是波兰的普罗休斯卡写的,名字叫:《单簧管波尔卡》

  (2)波尔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当他们举行盛会或非常高兴时就会跳这个舞。

  (3)这么好听的曲子使用什么演奏的呢?小朋友请看,就是它——单簧管,它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种木制乐器,直吹,发出的音很好听。

  三、结束部分:

  下面咱们就来听着这首波尔卡,跳圆圈舞,好吗?看!刘老师准备了好多的花环,送给小朋友带上一起跳舞。

  (1)跳法:围成圆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个舞伴拉手转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两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后交换;后四句大家拉手往里聚,然后散开,再来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兴吗?怎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欣赏活动,首先教师运用美术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乐曲结构图)形象生动的按乐曲节奏,把整首曲子明确、清晰的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能比较直观的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其次,教师引导启发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出示范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秋天的树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小结: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在这片树林里长得最高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均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反思:利用情景,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孩子在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中,获取树的有关经验。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2、示范与思考

  (1)请树宝宝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A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B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C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D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反思:美术活动中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先让幼儿掌握树的基本形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他们熟悉的部分组成的物体)

  3、创作要求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变化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5、引导评价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反思: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主观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借签的地方。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很重要。教师要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引导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评价他人的创造性、技能性,是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活动反思:

  在这一堂课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经验,选取孩子熟悉的树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美术活动,让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我使用ppt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我们身边的秋天的树林,之前带领幼儿去获得亲身体验,为每一名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和支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孩子影响最深刻的是枫树,在他们的记忆当中枫树是秋天的象征。所以在绘画中孩子选择枫树的比较多,但我加以制止,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一定有他的道理。结果真的很让我欣慰,他们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在绘画枫树林,但每个小朋友的枫树林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一个很大的树杆,但是树叶却只有几片,给人很唯美的感觉;有的画了很多的树叶,树干很细、很多,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有的画的全是树干,树叶全都在地上了,给人再来另类的晚秋。我觉得孩子有这样的创作方式,突破以往的绘画思维和课前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我准备了几幅范画,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来绘画的。有的是满是黄叶的树、有的是有几片树叶的树、有的是没有树叶的树。有的是以树上半部分为主,有的是以局部为主。所以孩子在受到教师的启发时有了自己的创作思维。我们往往在上美术课时很忌讳出示范画,害怕牵制孩子的想象创造思维,但我不并不完全赞成,孩子只有看到更多的东西时,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后才有想象的空间。这一堂课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树林可以是多角度的,打破孩子原有的经验,给幼儿创作提供铺垫。

大班教案 篇5

  主题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地为春游做准备的活动,帮助幼儿积累有计划、有主见、有条理做事的经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老师预设的网络图

  一、发动阶段

  个别活动:想去春游

  活动目标:在自主的讨论中,引发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愿望。

  活动过程:

  1、与同伴说说,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做些什么事?

  2、引导幼儿回忆春游的过程和经验。

  3、向幼儿提出今年的春游请小朋友自己来准备。

  4、说说你想去哪里春游?

  说明:幼儿的讨论是非常自由的,教师不给他们任何限制,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倾听幼儿间的交流。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将自己想去春游的地方以照片、绘画等方式进行表现。

  小组活动:收集资料

  1、幼儿根据相同的景点进行自由分组。

  2、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

  3、共同作好向同伴进行介绍时所需要的准备工作。

  集体交流:去哪里春游

  活动目标:通过分组的介绍、辩论,提高幼儿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学着用证据(相关的图片、照片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别人。

  重点和难点: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尝试说服别人。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进行过相关的个别讨论活动,幼儿已根据想去的.地方自主形成小组,通过小组的合作准备,对这景点的特点有一定的经验,并收集了一些图片、照片等证物。

  2、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活动,支持幼儿的活动。

  活动流程:

  一、教师提出春游地点的要求:我们的春游只有一天时间,哪些地方早上去下午就能回来的,而且是适合春天去旅游的,能让小朋友增长知识,或有所收获的。

  二、分组进行交流的准备

  1、商讨交流的形式以及角色的分配。

  2、小组讨论:选择的理由--为什么要选择去这里春游?(如何说服别人)

  3、选择用来证明自己组观点的资料。

  三、介绍和评选

  1、各组选派一个代表来说明理由。

  2、相互可以提出问题,提出意见。

  3、各组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说服别人。

  三、确定最受欢迎的春游地点。(决定的方法由幼儿自己想出来)

  四、说说自己投票的理由。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天空的兴趣。

  2.初步学习儿歌,朗诵时注意声调与语气。

  二、活动准备:

  四副图

  三、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白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晚上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个别幼儿发言)

  2. 完整欣赏诗歌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

  3.分段理解诗歌。

  (1)第一段内容

  师:诗歌听完了,你知道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吗?

  弟弟看天空,都看到了些什么呢?他是在哪儿看天空的?

  仰望,仰望是什么意思呢?一起学一学这个动作。

  (2)第二段内容

  师:弟弟向月亮提出了什么问题?

  (3)第三段内容

  师:月亮向星星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老师要加大难度,拿掉一个小图标,看小朋友们能不能记住。

  (4)第四段内容

  师:月亮、星星有没有回答他呢?小弟弟怎么样?他是怎么说的`呀?

  4.老师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之后,让幼儿跟随老师轻声念儿歌。

  5. 指导幼儿注意朗诵的语气。

  (1)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启发幼儿说出在朗诵问话部分应用什么语气,在朗诵儿歌最后部分又应用什么语气,为什么?

  (3)请个别幼儿尝试。

  (4)集体尝试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

  6.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只要像小弟弟一样,爱科学,爱学习,长大了一定也能造飞船,到星星月亮上去探索、发现它们的秘密。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教育。也有人称为是"从钢琴凳上 (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我班曾组织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孩子们对奥尔夫音乐活动有一些经验,而且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本次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跟我摇摆"》教材,我将多个素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与组合:借助"围着一棵大树",让孩子巩固节奏(X X | X X X 0 |),掌握集体舞中"拍手游戏"的部分;运用"宝宝的礼物",使活动张弛有度,动静交替。力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激活幼儿参与的热情,为孩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X X | X X X 0 |。

  2.学习《问候舞》,掌握新的集体舞中"互换朋友的方法"。

  3.体验集体舞互动的乐趣,增进伙伴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集体舞的`经验;玩过节奏游戏《围着一棵大树》。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围着一棵大树》、《问候舞》、《给宝宝的礼物》音乐。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激发参与热情。

  (一)出示节奏图谱,巩固节奏型。

  1.出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节奏吗?"2.说出节奏。

  "谁用把这个节奏读出来?"(二)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个别示范。

  "谁能用身体动作,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2.完整表现。

  "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节奏游戏吧!请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 X X 0 |"二、分步学习,掌握舞蹈要领。

  (一)学习动作:拍手游戏。

  1.独自拍手,练习节奏。

  "我在花园散步,看见一棵大树,你看我是怎样做?"(教师带领做拍腿、拍手的动作)2.互动拍手,掌握韵律。

  "我还可以这样拍。"(教师示范)"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幼儿练习)(二)学习动作:交换朋友。

  1.迁移经验,创编交换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换一位朋友吗?"2.介绍方案,新授互换方法。

  "我们还可以这样换!"(教师示范新的互换方式)(三)学习动作:搭建小桥。

  1.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围圈走的时候,发现老师干什么了?"2.要领讲解。

  "我是怎样走进队伍的呢?"三、完整表演,解决舞蹈难点。

  (一)提出难点。

  "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二)商讨策略。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三)验证方案。

  "让我们用想到的办法来试试!"四、手指游戏,放松幼儿心情。

  (一)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支问候舞,小朋友们都跳的非常出色!"(二)鼓励表扬"老师今天带来了8样礼物,来奖励大家!请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接受我的礼物吧!"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认识蜘蛛并知道蜘蛛图斯结网的特性。

  用不同的方法创造蜘蛛结网的情景。

  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蜘蛛结网的目的。

  教学幼儿热爱大自然。

  活动准备

  《好忙好忙的蜘蛛》

  胶带、尼龙绳或棉绳、碎纸。

  “蜘蛛结网”参考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1、蜘蛛为什么会吐丝结网?

  2、蜘蛛网有什么功能?

  3、除了蜘蛛之外,还有什么动物会吐丝呢?

  二、观察挂图,阅读故事《好忙好忙的蜘蛛》

  三、把幼儿分成数组,邀请各组幼儿为“蜘蛛先生”结“蜘蛛网“,说说蜘蛛是如何织网的,然后每组选择一种结网方式和大家交流。

  四、讲述合作过程中有趣的事情。

  五、学习延伸

  1、区域活动

  美工活动:幼儿可以在美工区探索用不同的材料结蜘蛛网。

  科学活动:将挂图粘贴在科学活动区,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讲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贴近生活,对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完成了活动目标。但有的幼儿对蜘蛛感到害怕,所以没有进行实物观察。

大班教案 篇9

  运动目的

  1、生长绕停滞跑的本领。进步行动的敏捷性。

  2、练习奔驰速率。体验活动带来的快活。

  3、造就努力摸索及互助的精力。

  运动预备

  装有彩色颜料水的小矿泉水瓶每人一只,门路表示图。

  运动历程

  一、操纵彩色水瓶随着音乐做预备运动

  1、上肢活动:双手上举,头顶换瓶

  2、下蹲活动:双手侧平举下蹲,于身前、死后换瓶

  3、扩胸活动:双手前平举换瓶

  4、环臂活动:分离单手甩瓶

  5、腹背活动:分腿。腹背绕双腿换瓶

  6、手段活动:分离单手转瓶

  7、踝枢纽关头活动:瓶颠倒于地,运动踝枢纽关头,分离并腿向前跳、向后跳

  8、帮助训练:握瓶原地摆臂,高抬腿(瓶立于地,模仿抬腿一连踩瓶)。

  二、自由摸索运动

  1、老师:本日我们一路来玩彩色水瓶,各人本身动头脑,尝尝看有哪几种风趣的、差别的弄法。(幼儿自由玩瓶子,老师巡回引导,让幼儿充实施展自立性,勇敢地缔造弄法。)

  2、幼儿分成两队面临面站好。请差别弄法的幼儿做树模,各人随着学。(弄法举例:玩保龄球、抛接瓶子、夹着瓶子跳、踢瓶子、头顶瓶子、模拟炮弹、置于头顶练均衡、绕瓶顺跑逆跑等。)

  三、游戏

  1、幼儿园教育随笔“种萝卜”,奇妙部署园地。

  老师:我在“萝卜地”上挖了很多小坑。每一个坑上都做了暗号,请各人快去种萝卜吧。幼儿自由地将本身手中的“萝卜”(彩色水瓶)置放于事先画好的暗号上。

  2、“巡逻兵”,开导幼儿创想出差别的路径。

  老师:萝卜种好了,我们一路到“萝卜地”里巡逻。奈何走才气既可以到每一棵萝卜,又不会把萝卜踩倒、踩坏呢?

  (1)构造幼儿参看表示图并评论辩论巡逻路径;(2)幼儿成一起纵队,让提出要领的`幼儿排头,领导步队绕“萝卜地”举行巡逻。

  3、“接力跑”,练习曲线奔驰的速率(约2~3次)。

  幼儿每人收一个“萝卜”,成两横队面临面站好,老师解说树模游戏弄法:游戏开端时,幼儿成两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前。听到旌旗灯号后两组幼儿沿箭头偏向,绕瓶做S形向前跑,到末了一个点便从两旁直线跑回出发点线。开始跑完的一组为赢。

  四、放松运动

  做模拟行动:穿衣服-刷牙-洗脸-梳优等。

  五、清算运动园地

  老师:我们一升引瓶子玩了那么多高兴的游戏,幼儿手工制作如今我们该去苏息一下了,把我们玩的工具都收起来。我们一路带回课堂去。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03-15

大班教案03-19

大班教案03-20

大班教案03-20

大班教案03-18

大班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