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01 08:26:4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6篇(热)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6篇(热)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尝试创作水墨画《小蝌蚪》,运用毛笔侧锋和笔尖组合创作。

  2. 喜欢水墨画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联系水墨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毛笔、宣纸、国画颜料、墨汁、调色盘、毛毡。

  3.操作材料1《水墨画欣赏》

  活动过程

  1. 观察水墨画引起兴趣。

  提问:画上有什么?它们是怎么样的?猜一猜,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绘画的?

  2. 探讨蝌蚪的画法。

  (1) 蝌蚪的头圆圆的,用毛笔应该怎么画?(用毛笔侧着画)

  (2) 蝌蚪的尾巴和水草都是细细的,应该怎么画?(用笔尖画)

  小结:蝌蚪的.头圆圆的,我们可以将毛笔略侧一点,轻轻绕一圈,画出一个圆;蝌蚪的尾巴和水草细细的,可以将毛笔立起来小心的画出细线。

  3. 幼儿创作

  (1) 适时提醒孩子运用侧锋画蝌蚪的身体,笔尖画蝌蚪的尾巴和水草

  (2)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国画颜料画水草

  (3) 指导孩子用墨要适量

  4. 作品分享

  (1) 将幼儿作品展示,让幼儿自行交流

  (2) 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作品好在哪里。

  5、教师评价及总结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可以说是想吃啥,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们就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吃到啥。可是,班级里仍然可以看到“小豆芽”或“小胖墩”,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饮食不科学。大班的孩子,可以让他们了解相应的科学饮食知识,同时,让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知道均衡营养的重要。

  活动目标:

  1、了解健康饮食观念,感受均衡饮食的重要。

  2学习科学配餐。

  3、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每天饮食科学搭配、均衡营养的重要。

  难点:如何为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饮食配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今天我吃什么》饮食统计表

  2、营养结构图、食物图片。

  3、人手一份配餐表。

  4、彩色笔、各种食物广告、各色彩纸、剪刀、浆糊、胶布。

  情境布置:布置各种人群展板

  知识经验准备:事先了解各种水果、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营养需要。

  活动过程:

  1、比一比:展示自己的饮食统计表《今天我吃了什么》?孩子们在观察交流中,了解自己一天的饮食和其他小朋友的饮食有什么不同?

  2、讨论:谁吃的`合适?

  有的孩子一天中吃了很多的水果蔬菜,有的只吃鱼肉不吃蔬菜水果。那么,我们每天到底该吃些什么?多吃水果蔬菜好呢?还是多吃鱼肉好?怎样吃更健康更合适?

  (反思:此处我们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由于在小中班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所以,在这里,孩子们争论不休,各说各的好。)

  3、看一看:出示饮食结构图(呈金字塔),回忆饮食的科学搭配。

  观察:图上有什么?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金字塔的形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你发现自己吃的合理吗?什么地方合理?什么地方不合理?我该怎么做?

  4、小组活动——科学配餐“我当营养师”

  出示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征的婴儿、老人、孕妇、儿童、病人等人物图片展板,

  说一说:他们需要什么营养?

  配一配: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配餐小组(婴儿组、老人组、孕妇组、儿童组、病人等等);

  配餐可以通过画的形式、剪贴的形式、粘贴食物图片的形式进行;将配餐好的“营养餐表”贴在相应的人群展板进行交流分享。

  (反思:此处的活动是帮助孩子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鼓励孩子进一步提升经验,知道生活配餐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随着年龄的变化、当时的身体状况不断去调整改变,这样的饮食才是科学均衡有营养的。)

  5、广而告之:鼓励孩子在家长接送的时间,向家长们介绍自己的配餐,说明这样配餐的道理,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科学饮食教育。

  (反思:作为活动的进一步延续,我们设计了这个环节,听说让他们来当营养师,他们觉得很光荣,所以也很认真地进行配餐,有模有样地进行健康饮食宣传,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令人忍俊不住。)

  活动延伸:

  1、家园配合:收集、了解各种人群的身理特点,饮食需要的资料。

  2、将不同人群的人物展板、配餐表、食物图片投放在区角,鼓励孩子们进一步为他们设计合理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2、能模仿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身体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钟

  2、音乐《快乐的时间》

  3、乐器若干:双响筒、锣、小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1、提问:平时你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

  2、师幼一起讨论各种敲门的声音,比较切菜快慢的节奏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二、出示钟,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选乐器伴奏

  1、观看时钟,复习其特征。

  咱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声音,看看是什么?对了是钟,你们听过钟的声音吗?到点时,有一种大钟,它能发出什么声音(当当……四分节奏),1点时敲几下?3点、6点呢?

  2、听音乐辨别不同的声音。

  提问:请听这音乐里,哪里有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呢,哪里有当钟到点时当当的声音,而且来听听这些声音里告诉你是几点了?

  3、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1)那你觉得秒针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表示最合适?钟声呢?(请个别幼儿上前演奏)

  (2)看指挥集体演奏。

  (3)听音乐集体指挥。

  三、通过时钟,复习原有认知经验,为游戏作准备

  1、在老师提供的时钟里,找出音乐里表演的钟点(3点、6点、12点)

  2、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拟这三个时刻,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运用到游戏里。

  四、音乐游戏

  1、先请个别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表演。

  2、集体表演。

  3、加乐器分组表演。

  五、结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快、愉快的情绪。

  2、感知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做出即兴动作。

  3、在集体舞中准确的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西纳西摇摆舞》音乐;

  2、手腕花人手一个(带右手);

  3、小猴头饰、图谱、小桃子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入场:跳跃入场。使用“小兔跳跳跳”感受节奏 XX XXX

  一、感知节奏。

  听节奏语言做动作

  看教师动作感受节奏:使用节奏型 XXX XXX XXXX XXX

  二、幼儿创编即兴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猴子”为原型,大方的表现自我,创编“小猴”舞蹈动作。

  三、教师示范动作。

  播放《西纳西摇摆舞》音乐,教师带小猴子的头饰,扮演小猴表演舞蹈。

  四、幼儿练习动作。

  出示舞蹈图谱,根据图谱做动作。

  五、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幼儿找好“小桃子”标记,站好队形。

  内圈幼儿不动,外圈幼儿向手腕花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交换舞伴。

  内圈幼儿顺时针转动,外圈幼儿逆时针转动,交换舞伴。

  六、放松运动。

  做拍拍手、拍拍胳膊、拍拍大腿等动作,进行放松运动。

大班教案 篇5

  一、背景:

  近来,班上的幼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剪纸——成了孩子们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会听到:(心男妈妈)“每天到家就开始剪纸,剪一堆,她也不烦。”“这孩子喜欢剪纸,剪完还要给我们讲一讲,听着还可以,可再看剪的东西,就什么也不象了,现在有时都不给我们讲了,说我们不懂。”从家长的言谈话语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总是在意孩子剪得像不像,而没有意识到幼儿在剪纸过程中思维的发展,身心的快乐。为了帮助家长能正确看待幼儿的剪纸活动与作品,我班专门设计了邀请涵,请家长来参加本班的开放日活动。

  二、过程:

  当家长们真正拿起剪刀与孩子们一起剪“动态人物”时,脸上笑容不见了,他们不时的左顾右盼,连连摇头,嘴里小声嘟囔着:“不行、不行,怎么不知从哪下剪刀好,还不如孩子剪得好呢!”

  张卓的爷爷歪着头,手拿剪刀把胳膊抬的老高,好不容易折剪出一个双手向上举起的人,打开后自己一边琢磨一边笑……看到老师走了过去,立刻把手中的作品揉成了一个纸球扔到了小篮子里,不好意思的.说:“剪得不像,看来剪纸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张卓却把爷爷扔掉的剪纸从废纸中捡了回来弄平后交给老师说:“我爷爷剪的人没有头发和耳朵,像个少林和尚,不过爷爷第一次剪人,能剪出和尚来也算不错了。”

  家长的话:

  “瞧!这孩子说的多好,想象力多丰富。”

  “他能用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方式来表扬鼓励别人,这一点比我们成人做的还好呢!”

  “孩子教我们成人应该自信。”

  三、评析:

  从家长的剪纸作品来看,和幼儿初次剪人物没有太大区别,但家长的自信心却远远不如孩子们强。从张卓对爷爷作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师平时的教育观念是用积极鼓励、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剪纸游戏的,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教师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张卓就是把爷爷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伙伴,能用一种积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作品,使他人获得自信与满足。

  这次亲身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到:孩子有他们特有的剪纸语言与表达方式,他们剪

  出了童真、童趣,剪出了自己眼中的绚丽世界。开展剪纸游戏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在参与剪纸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注意力、意志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快乐,收获了自信。亲自动手剪纸,让家长体验到剪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人都剪不好,就不能再苛求孩子“剪得像不像,好不好了。”作为成人,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在宽松自由的剪纸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剪纸手段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善待孩子的作品,欣赏孩子的作品,客观的评价孩子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踩高跷技能,发展平衡能力。

  2、能勇敢、积极地参加竞赛活动。

  活动准备:

  1、自制高跷人手一副。

  2、自制高帽每人一顶。

  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

  听《健康歌》音乐做健身操,活动身体各部位,重点活动踝关节。

  二、幼儿四散练习踩高跷。

  动作要点:双脚踩高跷,双手拉紧绳子,身体稍前倾。

  三、滑稽人赛跑。

  幼儿头戴高帽,脚踩高跷,听口令从起点走到终点,先到者获胜。游戏反复进行。

  四、游戏:我们都是滑稽人。

  玩法:幼儿头戴高帽边四处走边念儿歌,念完儿歌立刻做造型动作。可以单人造型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

  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滑稽人,不会走路不会动,动动就是黄蜜蜂。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06-08

(精选)大班教案09-19

大班教案[精选]10-08

(经典)大班教案10-17

【精选】大班教案08-20

【经典】大班教案08-10

[精选]大班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