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

时间:2024-04-04 11:23:0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的例3、例4及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十八的第3-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力。

  教具准备:小数加减法口算卡

  一、复习旧知

  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58+3.207=6.80-4.179=18.327-427.573=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进行检验;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最后指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谁能说一说整数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

  使学生明确整数连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讨论例3怎样列连加竖式。让学生各抒己见。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时,再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验算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整数连加怎样验算?”再向学生说明,小数连加与整数连加的验算方法一样,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然后让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验算时,列的竖式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做第1小题,检查学生列的竖式是否正确,算完之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重点纠正出错的地方。

  做第2小题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分步列式计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列式,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3、学习例4

  小组互助学习,讨论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3-7题。

  做第3题,做题之前,教师亲自解学生是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问:“怎样理解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这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做第4题,向学生说明除了第1小题,其它小题都要分步列式计算。教师对个别问题可直接纠正,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耍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说-说。

  3.做第5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在方框内。

  4.做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先不要求速度。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以后在口赞: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题目,要求在3分内完成。(小黑板)

  5.做第7题,做题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再计算。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教师行间巡视,检查学生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提醒学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于么?”

  板书设计:例3:6.08+12.3+9.72=

  例4:用计算器计算:18.7+3.96

  教学设计:本课知识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采用了自学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考虑到部分学生智力的因素,在自学中加进了讲授的方法。

  课后附记: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 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 6.03十8.47= 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 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 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 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 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 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 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 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 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 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 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 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 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 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 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比较熟练计算小数四则计算和正确地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的方法、运算顺序;思考题的分析、推理。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运算顺序

  操作过程

  板书过程:复习二

  思考题:已经知道甲、乙、丙、丁四个数都不是0,又知道:

  甲数÷乙数=0.5

  丁数÷乙数=1.01

  丙数÷0.4=乙数

  甲数÷1.25=丙数

  比较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分析:

  教师活动

  预计时间 分钟

  学生活动

  预计时间分钟

  二、复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

  1.2×105.6×0.1

  1.2÷106.3÷3

  6.5÷0.56.8×0.5

  8.3÷8.30.52÷0.26

  2)比较练习(书18面9)

  3)求未数(书19面10)

  4)递等式计算(书19面11)

  2、文字题

  1)25.6除以16的`商乘以22,积是多少?

  2)0.279除以6.2与4.5的积,商是多少?

  3、应用题(书19面13、14)

  4、思考题

  已经知道甲、乙、丙、丁四个数都不是0,又知道:

  甲数÷乙数=0.5

  丁数÷乙数=1.01

  丙数÷0.4=乙数

  甲数÷1.25=丙数

  比较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三、总结

  1)指名口答,并说说口算方法.

  2)竖式计算,并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

  3)全班齐练,反馈.

  4)全班齐练,反馈.

  2、列式计算,并写出分析思路。

  3、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4、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解答理由。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计算】相关文章: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11-20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09-28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04-03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1-20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04-03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01-17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数学教案01-17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和复名数04-03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01-17

小数除法计算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