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9 08:15: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合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释题,并朗读课文补充资料:“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二、整体感知

  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文中所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试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是:

  “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领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绝对化的,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如此。

  三、课文研讨

  1、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列表:

  云的种类形状位置天气情况

  2、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谚语:

  “云交云,雨淋淋”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明朝大太阳”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试着用科学现象解释你所知道的一两句谚语。

  四、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五、总结课文,延伸探讨

  今天需要看云识天气吗?

  六、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3、课文作业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

  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人物。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阅读《儒林外史》,吴敬梓的资料.

  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生字生词。

  2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特点的?同时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得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极端

  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

  二自学阅读提纲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得生字生词。

  2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特点的?同时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汇报展示

  1注意严监生 绪亲六眷 两茎

  2这个片段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而,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

  ,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爱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这是令人发笑的故事,这样的笔记真是犀利!一个爱财爱过

  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四、拓展延伸

  1继续走进名著名作,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威尼斯的商人》莎士比亚 夏洛克 《怪个人》莫里

  哀 问巴世今 《欧巴妮劳郎台》 巴尔扎克 葛郎台

  2辩论:题需要吝啬,题还需要勤倍节约。

  3请结合学到的塑造人物形象,写一个性格鲜明得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病情发展变化 动作神态变化

  视财如命,惜钱成性,吝啬成病,一毛不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词语、读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阅读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了解成语的含义。

  3.自主学习《塞下曲》,理解诗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4.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准备

  搜集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词语超市”

  1.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3.讨论交流。

  4.书写第二组词语。提醒要注意哪些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

  5.抄写“词语超市”中的第二组词语。

  二、教学“金钥匙”

  1.自由读题。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思考题。

  3.拓展。

  (1)回忆《昆虫迷》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和特点。

  ①“开门见山法”,即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扣住题目。这样简洁,避免离题,便于自然展开文章的内容。

  ②“介绍背景法”,即说明情况和背景,让读者容易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快把读者带入到文章当中。

  ③“提出问题法”,即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④“倒叙引入法”,这种方法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激发阅读下文的欲望。

  ⑤“古诗名言引入法”,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结: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为正文作铺垫。希望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的作品都有很精彩的开头。

  第二课时

  一、教学“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

  2.交流。

  (1)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曹操采用什么办法使部队按时到达目的地?

  (3)小组内讲一讲自己搜集的成语故事。

  二、教学“古诗诵读”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塞下曲》描写的是塞外守边将士出击前的情景。

  2.读诗题:塞(sài)下曲。古代边塞军歌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斗生活的。

  3.介绍诗人卢纶和他的'《塞下曲》组诗。

  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

  卢纶写的《塞下曲》一组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此为第三首,描写匈奴兵利用夜色逃跑被唐军发现时追击的情形。

  4.初读古诗。

  5.自由读,多读几遍,自悟诗意。

  6.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jiàng):率领。

  轻骑(jì):轻装的骑兵。

  逐:追赶。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

  教案《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五》教案》,

  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首领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来,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7.再读古诗,体会诗境。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古诗。

  8.分小组赛读。

  9.背诵古诗。

  10.推荐阅读卢纶《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第三课时

  一、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的任务是学习写读后感。

  二、习作指导

  (一)了解读后感。

  1.什么是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就是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

  2.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写读后感,可以对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批评。写读后感还可以加深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3.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指导写读后感。

  1.以读《昆虫迷》或《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为例指导。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①读了文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②文章什么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么?

  ③文章中什么最值得学习?怎样学习?

  ④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收获?

  2.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不能只“读”不“感”,一味地抄写原文,没有什么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文章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应在“读”的基础上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所谈的感受和体会不但对自己有意义,对别人也应该有启迪。

  三、欣赏例文

  四、相互交流,开启思路

  五、学生练写读后感

  第四课时

  一、回忆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出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讲评

  讲评要点: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从原文引发感想、体会,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具有真情实感,不说大话、空话、套话。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初稿,教师相机指导

  五、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想了解太空人的生活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太空人的生活。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纠正字音,减少“生字”。

  4、提出不同的问题。

  5、默读课文,思考: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理清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是从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人的生活的。)

  (二)小组讨论,交流。

  1、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可以对比讨论,加以理解。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充分发表自己意见。

  (三)语言表达训练。

  1、读了课文之后,关于太空和太空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太空和太空人的生活,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搜集关于太空和太空人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案 篇6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 做法 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

  ※白费

  (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

  (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习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习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 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附板书:

  揠 苗 助 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 拔 高 ──── 枯 死

  (板画) (板画) (板画)

  │ /

  │ /

  错 /

  │ /

  │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

  按事物规律办事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