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7 08:32:1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

  今天学习了这文章后,你觉得这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本上。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

  ⑴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⑵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⑶ 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2、能力:

  ⑴ 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⑵ 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⑶ 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3、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想】

  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

  1、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2、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三、精读课文

  边读边看课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思考: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说出读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结构

  1、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3、全组共同讨论交流,教师指点。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六、作业设计

  1、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学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2、一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拔或解答。

  二、研读赏析,体味科学文艺作品的文艺性

  1、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例:

  ⑴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⑵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⑶ 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⑷ 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理解:同⑶)

  ⑸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⑹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⑺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⑻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理解:同⑺)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3、教师引申: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义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难点探讨

  1、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

  3、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见教学用书。

  四、延伸扩展作业

  1、积累词语,摘抄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

  2、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读后感。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人与宇宙之迷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燕、晴、朗、板、挥、票、坚、强”8个生字,积累“燕子、晴朗、甲板、挥手、告别、船票”6个词语。正确书写“燕、晴、朗、板、票” 5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中两句带省略号的句子,背诵第2、5小节,能正确抄写指定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不怕困难,执著坚持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中两句带省略号的句子,背诵第2、5小节。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想一想。

  (1)括号里可以填上什么词语?(天空、田野、大海……)

  (2)媒体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指名读,生范读。)

  2、出示课题,齐读。

  学习“燕”:(注意上面是横竖竖横,不要写成“草字头”))

  3、质疑

  4、师归纳问题:大海无边无际,小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去?他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燕子是怎么过海的?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完成口头填空。

  交流: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航行在大海上,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行。它们太疲倦了,就伏在我们的.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儿。后来,有的燕子(又起飞了), 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起不来了)。

  2、结合交流,学习生字“晴、朗、板、挥、票”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提醒学生读好后鼻音“晴”)

  (2)交流自己的识字好方法。

  ① 字形比较:板 扳

  ②“青”加部首组词。

  ③“挥”请同学做做动作记忆。

  ④“漂”去部首学习“票”,三拼音。

  3、 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1)指名分节读,评议。

  (2)集体连读课文。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抢读生字。

  2、写字指导。

  燕:注意上面不是草字头,中间的短横不能漏写,中间部分要写得紧凑,“四点底”的四个点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晴:左窄右宽,“青”下面的“月”是竖撇。

  朗:注意左下只有一点,左右各占一半。

  板:左窄右宽,右边有好几个撇,写时要注意有大小变化。

  票:上下各占一半,“示”第二横要写得长一些,宽度超过上半部分。

  3、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的

  1、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准确而生动的描写,体会巧妙的语言。

  3、领悟景物描写中所包含的'感情。

  二、反复诵读,配乐朗诵

  1、体会“盼春──绘春──赞春”的情感思路和文章思路。

  2、能划出美好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如:

  水涨起来了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蜜蜂嗡嗡地盟着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读了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三、合作讨论精读品味

  1、文中描绘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你最欣赏哪一种?

  2、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有什么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试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

  “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种雨各写几句话。

  2、试想下列问题。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⑴ 这段话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⑵ 这段描写与课文哪段内容相关,又有什么不同?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像雪片一样飞舞……)

  3.质疑问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3.书空。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08-15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9-05

(经典)语文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