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教案

时间:2022-04-21 08:14:07 教案 我要投稿

走进大自然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大自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大自然教案(通用11篇)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2

  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

  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思路:

  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

  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几哦市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中,学生在活动中度过,在田野、学校的沙坑里进行。学生玩得很愉快同时也学到了亲身体验到自然中的乐趣。再一次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设想在其他季节、地点进行此类活动,夏游、秋游或班队活动中实施。那他们更容易理解这课的内容。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3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 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4

  一、 授课班级:

  初一级

  二、 课题:

  走进大自然

  三、 课时:

  第二课时

  四、 课型:

  综合课

  五、 教学目标:

  1、会唱《小鸟、小鸟》,能够运用正确,轻巧而活泼的声音表达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2、聆听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感受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六、 教材分析:

  1、合唱曲《小鸟、小鸟》是作曲家刘庄为电影《苗苗》创作的歌曲,这首欢乐、活泼的儿童歌曲是以平行三度为特点的童声二声部合唱,具有鲜丽、明亮的色彩效果。

  2、《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描绘

  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

  生活的向往。

  七、 教学过程:

  1、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2、检查作业:分小组表演歌曲

  3、歌曲《小鸟、小鸟》

  A、 齐唱,评价:

  a段——使用后起拍,富有跳跃感,形象鲜明,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b段——第一乐句的六度大跳与a段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B、 学生指挥,集体齐唱(副歌部分用大三指挥,把歌曲的对比感觉表现出来)

  C、 指名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同学齐唱副歌。

  D、 各组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E、 指名学生表演歌曲

  4、欣赏《苗岭的早晨》

  引入:《小鸟、小鸟》是歌唱大自然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来判断感受下面的歌曲是否也是赞美大自然的。

  A、 聆听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

  初听:感受作品描绘了什么情景

  讲解: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受

  思考:乐曲的结构,及每段的情绪

  实践:用吹口哨参与鸟鸣;用分组拍手的方式参与歌曲的旋律

  B、聆听口笛曲演奏的《苗岭的早晨》

  思考: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

  5、教学延伸:

  表演歌唱大自然的歌曲。

  八、 教学总结作业:

  收集有关苗族的知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并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能力目标:

  观察讨论使学生掌握自然的特征与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发散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使学生走进自然,更加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与同学友好合作。注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教学活动

  导入阶段:

  1、出示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通过旋转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观察人物的头像是由什么组成?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初步了解蔬菜的外形、色彩、外形等。)

  3、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材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出示课题。)评论(0)

  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老师展示收集的材料,抛砖引玉开阔思路。

  1、老师:你知道大自然中都有什么吗?

  学生:树、草、叶、花、沙土、石头、各种果实等。

  2、老师展示课件:欣赏大自然中材料的图片。

  3、老师讲解: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

  4、老师:你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有贝壳、树叶、水果、蔬菜等。

  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5、老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再看看书中的作品是运用什么材料创作的?

  学生:我发现向日葵制作的小鱼,它是半圆形。我发现用土豆制作的小脚丫,是椭圆形......

  6、运用投影仪演示制作过程: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树叶、蔬菜、香蕉等。谁来帮我,看看能制作什么?学生:可以用树叶制作小鱼、小动物、小船等。

  老师:同学们的注意真不错,让我来试一试。(请同学帮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运用投影仪演示制作过程。

  发展阶段

  1、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装作什么,怎样制作?

  2、学生分小组汇报。

  (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积极表述并指导他们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创作。)

  3、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再来看看老师收集的作品。展示并归纳制作的方法:拼摆、插接、切割等方法。

  发展第二阶段

  1、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作品,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整理阶段: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先收拾可回收材料再整理桌面。

  拓展阶段

  1、启发: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进行创作?

  2、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3、拓展思路选用多种材料,(塑料、泥、石、木等)。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走近大自然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走近大自然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走近大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走近大自然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走近大自然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教时数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小结

  教学随感:

  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2、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沙(泥)做一个童话里的城堡,谁想与我合作?

  三、分组进行制作

  制定比赛要求:

  (1)保持课堂纪律,注意安全。

  (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进行评比

  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五、讲评

  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教后随感:

  由于是户外活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随意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形状,作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大家喜欢绿色的原因。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绿色的透明玻璃纸,自制教具树、青草、小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的教室里真美呀,因为我们班来了几位美丽的客人,你们看是谁?

  (出示树、青菜、小草)。

  小朋友,这些小客人都是什么颜色的呀?你们喜欢绿色吗?

  绿色宝宝也喜欢你们,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展开

  1.教师结合挂图,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2.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绿色为什么不高兴?

  (3)山羊公公,兔姐姐,长颈鹿和小朋友分别对绿色说了什么?绿色听了之后怎么样啊?

  (4)最后,它对小木偶说了什么啊?

  3.教师再讲一遍故事,让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4.教师:你喜欢绿色吗?如果让你对绿色说句话,你会说什么呢?

  老师先来说一句:“我喜欢绿色,因为你是树叶宝宝的颜色”。

  5.教师:你们想看看绿色世界吗?

  幼儿透过绿色的透明玻璃纸看看周围变成什么颜色了。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象。

  三、结束活动

  在走廊的'围墙上面有绿色的玻璃,我们去看一看透过绿色的玻璃,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附:亲亲绿色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是好朋友,他们常常把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秋天到了,绿宝宝有点不高兴:“树叶喜欢黄宝宝,苹果喜欢红宝宝,天空喜欢蓝宝宝,一到秋天,大家不喜欢我了。”小木偶听见了,拉住绿宝宝的手:“不,大家都喜欢你,不信,我带你去找找看。”

  走呀走,他们遇见了山羊公公,绿宝宝问:“山羊公公,你喜欢我吗?”

  山羊公公咩咩叫:“喜欢!喜欢!我最爱吃绿绿的菜了。”走呀走,他们遇见了兔姐姐,绿宝宝问:“兔姐姐,你喜欢我吗?”兔姐姐蹦蹦跳:“喜欢!喜欢!我最爱闻青青的草了!”走呀走,他们遇见了长颈鹿,绿宝宝问:“长颈鹿哥哥,你喜欢我吗?”长颈鹿点点头:“喜欢!喜欢!我最爱听绿树叶沙沙的声音。”

  走呀走,遇见了小朋友,绿宝宝问:“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小朋友亲亲他:“喜欢,喜欢!我最爱看绿绿的颜色,它让我的眼睛明又亮!”

  绿宝宝知道大家都喜欢自己,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木偶!”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8

  [教材简解]

  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主题,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树林里有什么秘密?"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本节活动我将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来探秘自然、了解自然。

  [目标预设]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和感受。

  2、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自然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各种感官探究自然,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难点:通过游戏等形式与幼儿共同探秘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多一点实现需要的满足!

  [设计思路]

  孩子天生是个探险家,与其在教室内带领孩子观看各类图片,不如让孩子置身于自然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六大解放",促使我利用一次郊游,带领孩子通过"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记录大自然""呼吸树的游戏"等环节,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现象。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活动准备]

  1、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2、彩纸、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摸摸大自然的身体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然后互换角色。(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集体讨论:你摸到什么东西?是什么样感觉?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游戏:猜猜我摸的是什么?请幼儿描述触摸大自然的感觉,让同伴猜测物体。

  二、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

  三、印下大自然的痕迹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四、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并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探秘美妙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9

  1.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2.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并能用声势为歌曲伴奏。选择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其中一段,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能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独立完成编创两小节旋律的练习。

  5.继续学吹竖笛,掌握正确吹奏长音的方法。

  第一课时:表演《田野在召唤》,聆听《溪边景色》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反复聆听)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

  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

  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二、聆听《溪边景色》

  1. 简介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的代表。交响曲是一种大型乐曲体裁,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队套曲,由管弦乐队演奏。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各乐章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本乐章是以农村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具有田园风味的作品。

  2.欣赏《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溪边景色》,想象乐曲表现的情景。

  请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当你听到这首乐曲时,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对音乐中表现的自然景色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3.再听乐曲,听出潺潺流水声,知道它的表现方法。

  师:你能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潺潺流水声吗?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4.复听乐曲,想象颤音出现时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色。

  5.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第二课时:表演《铃儿响叮当》

  一、表演《铃儿响叮当》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4)学习主歌部分。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4.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 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完整地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吹竖笛《红蜻蜓》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设问:

  (1)你怎么理解“变迁”这个词?“铃儿响叮当”的曲调是怎么变的?变了多少次?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再次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

  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学吹竖笛《红蜻蜓》

  1.复习歌曲《红蜻蜓》,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引导学生为歌曲标上换气记号,按要求换气,唱出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吹长音,学会吹奏长音的正确方法。

  (送气时舌头要很快的向回收,像读“吐”字的感觉。)

  3.竖笛吹奏歌曲《红蜻蜓》,要求用演唱的感觉来吹奏。

  4.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特点进行力度的变化处理,有感情的吹奏歌曲。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图片

  2、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图片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

  2、看!谁出来了?(蚂蚁)

  它们在干什么呢?

  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

  上面有什么?

  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

  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

  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诗歌:大自然的'话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走进大自然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各种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教学重点:

  回顾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

  用猜谜游戏导入,观察植物。

  三、教学过程

  1、教师设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看风景图片和污染后的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板书课题。

  3、 教师展示一张白纸,怎样去装扮它,并让学生说出心中哪些美丽的大自然的景物;

  4、欣赏作品,回顾旧知,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创作。

  5、 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教师板书方法。

  6、小组合作,用画、剪、贴、手印等方法把你们心中的美丽的作品创作出来。

  四、展示作品

  1、 分小组上讲台介绍展示作品。

  2、欣赏吉安美丽风光。

【走进大自然教案】相关文章:

《走进大自然》教案01-01

《走进大自然》教案(精选15篇)03-09

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7-13

如何带入孩子走进大自然01-24

《走进小学》教案03-10

《走进丽江》教案12-18

走进丽江的教案09-17

《走进纽约》教案09-05

走进田园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