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07-13 13:44: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能够正确辨认用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能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会计算经过时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2. 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最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你知道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吗?(比如学生回答“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6:30,师板书)。

  可是老师在电视报上看到“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8:30,这是为什么呢?谁知道?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一)认识24时计时法

  观察钟面,一天有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第一圈是从0时(前一天的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把第二圈的12小时按照顺序与第一圈的12小时排在一起,那么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

  刚才同学说的.“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6:30,这是用普通计时法计时,而电视报上“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8:30,这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通讯、交通等部门以及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谁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放?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生答,师板书。

  观察7:00 19:00 6:30 18:30,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进行相互转化?讨论。

  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刻上加上12,同时去掉表示时间的早上、上午、晚上等名词。将24计时法转化成普通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刻上减去12,同时加上表示时间的早上、上午、晚上等名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P73—想一想。

  2. P73—填一填。

  重点讨论怎样计算经过时间?如果计算两个整点之间的时间,直接用减法算;如果不是整点,可以先算几小时,再加上经过多少分。

  3. P74—画一画

  (1)这几个时间都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怎样在时钟上表示出来?(讨论)

  先将它们转化成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再画出来。

  (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育。

  4. P74—练一练

  重点讨论2(2)和3,怎样算经过时间?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正方形、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准备:

  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 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 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三、 练习。

  1、 基础练习。

  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2、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3、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x3= 0x6= 8x0= 12x8=

  12x4= 22x3= 24x3= 100x4=

  2、竖式计算

  22x3= 320x5= 602x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x2x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x3x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x3=72(元),72x2=144元;

  ②24x3x2=72x2=144(元);

  ③3x(2x24)=3x48=144(元);

  ④3x(24x2)=3x48=144(元);

  ⑤24x2=48(元),48x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3 0 7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二、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53 254

  20xx 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我们要搞一个活动,为希望小学捐献书籍。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并判断其结果。

  2、通过与同伴交流推理的过程和结果,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3、会用表格来解决推理问题,体会表格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柯南图片:孩子们,请你们看大屏幕,看看谁来了?

  师:柯南,你喜欢柯南吗?

  师:为什么喜欢他?

  师:哪厉害呀?

  师: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侦探。他为什么有名呀?

  师:推理能力很强对吗?(板书:推理)

  师:还有吗?

  师:对了,他善于……。也就是说柯南善于观察,能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所以在破案方面怎么样?

  师:那你们想不想像柯南一样成为非常厉害的小侦探?

  生:想!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推理知识。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推理

  二、在游戏中感受推理

  1、判断粉笔在哪只手里。

  师:我们先通过玩两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什么是推理?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粉笔放入一只手里。问:来,猜猜在哪只手里?

  师:敢不敢确定在哪只手里?

  师:有的说这只,有的说那只,为什么不敢确定?

  师:为什么我们的答案现在是不确定的呢?举手说。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师:刚才当我攥着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在左手里,有同学说在右手里。当我打开这只手的时候,你能不能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生指着我的左手,异口同声地说:那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这只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这只手里。

  师:因为老师只有……

  生:两只手。

  师:那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还剩……

  生:另一只手。

  师: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板书:排除法)

  师: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会确定在……

  生:另一种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

  2、猜猜他(她)是谁。

  师:猜猜他(她)是谁。我们经常玩的,谁愿意来玩?

  生举手。师叫到生1。

  (游戏描述:师叫一位学生到前边,这位学生背对着黑板,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位学生的名字,然后等其他学生看过后就擦掉,然后其他同学为他(她)提供线索,只能说这个学生的特点,不能说出他的名字,然后请这位同学猜出老师写的是谁。)

  师:孩子们,她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考。(板书:连续)

  师:刚才大家给她提供了几条线索?

  师:孩子们,这也是推理,其实在小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只不过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看来推理其实就在我们的……

  生:身边。

  师:它并不神秘。好,今天这节课老师还带了一个小任务,柯南想让老师在三四班找几个小侦探,当然小侦探一定符合要求。好,那我们就一起走入淘气和笑笑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师出示: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生自主读题。

  师:先说你读懂了什么?你现在知道了什么?

  师:我却有点疑问,这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是什么意思呀?能不能解释解释?

  师:那就是笑笑参加了足球,淘气就参加……

  师:也就是现在我们还不敢确定他们参加的哪一项。

  师:需要什么?

  生:线索;证据。

  师接着出示: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生自主读题,有些孩子开始有想法。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吗?

  生:嗯。

  师:看来我们推理能力是很强,但是孩子们,要想做一名不错的侦探,很好的侦探,还要能把你推理的过程跟大家……

  生:交流。

  师:表达清楚。(板书:表达)能跟大家交流。

  师:好,现在就请你把你推理的过程记录在大白纸上。(板书:过程)

  师:看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更能让家简单明了。用彩笔写在大白纸上。

  生开始记录自己的推理过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好,孩子们请坐好。先来看看黑板。我从咱们班搜集到四种方法。都谁用文字表达的请举手。

  (1)交流文字表述的方法

  (2)交流连线的方法。

  (3)交流列举、排除的方法(表格的另一种形式)。

  (4)交流表格的方法。

  (5)综合交流四种方法。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班出现了四种方法,刚才在大家推理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没有?

  师:抓住了关键句,

  师:我明白了,他们不仅抓住了关键句,而且依据三条线索进行逐步的推理,其实他们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一样的。

  师:而且最后推理出的结果怎么样?

  师: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能给这些方法分分类吗?

  师:好了,孩子们,那也就是我们的推理方法大体分为……

  生:两类。

  师:一类是把推理的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跟写日记似的,对吧?还有一种……

  生:简便。

  师:好,那么让你再次选择推理过程的表达方法,你会选哪边的呢?

  生:表格,简单。

  师:也就是你选择这边这类,简单明了,是吗?

  生:对。

  师:那刚才说了,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点,那这三种你觉得哪个更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懂。

  生:表格那个。

  师:它把很多的信息都写在表头上,然后综合起来进行推理。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一个更清楚。

  师:第一个把所有推理的过程都写出来,你觉得比较清楚是吗?

  师:但是如果,既能把推理过程表达清楚,又能让大家看起来比较简单,你觉得是哪一个?

  师:刚才说了,在表达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个便于和大家……

  生:交流的。

  师:好了,其实表格的方法,在推理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板书:表格)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有序的思考,而且能够把推理的过程表达得更加……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表格是否有这样的作用。请你打开数学书86页。

  四、用表格来解决推理问题。

  1、在比较中感受表格。

  2、练习用表格解决推理问题。

  3、提高题。

  师:好,请你看大屏幕。出一道难一点的题。

  师出示

  四个学生A、B、C、D正在上自习,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在练字,一个人在画画,一个人在写作业,另一个人在看书。

  1、 B没有写作业,也没有练字。

  2、 C不在看书,也不在练字。

  3、 D不在看书,也没有写作业。

  4、 A在专心的画画。

  他们各自在做什么?

  五、总结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1、请同学们寻找数学信息。

  (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小组进行交流

  3、探究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xx=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谁来了?(4只小猴)。它们现在饿了想去摘桃子。我们看看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好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 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 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我们要搞一个活动,为希望小学捐献书籍。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

  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各有哪些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2、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简单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方法:

  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问题导入

  1、大约有多少天?有那几个月?小月有几天?有哪几个月?

  你是怎样记大小月的?

  二月是什么月?有多收天?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自学闰年的产生(课件出示)

  地球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一次实际是上是365天还要多几个小时,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一年365天整。所以饶4圈后也就是四年

  多出了的时间刚好和一天的.时间相差很小所以出现了四年一闰,闰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2、闰年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

  3、练习:你知道2015是什么年吗?

  怎样判断?

  三、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一说体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68、69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新知。

  出示练习题目:篮球场是一个正方形,这个篮球场的长是28m,宽是15m,那么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m?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60+60)x2=240(厘米);60x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是20dm,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2.每张桌子都是正方形,周长是32分米,现在将两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方形桌子的周长是多少分米?3张桌子呢?

  首先求出每个桌子的边长:32÷4=8(d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

  (1)8x3x2=48(dm)

  (2)8x4x2―8x2=48(dm)

  (3)8x6=48(d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上册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北京时间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为什么同一时间,北京和新疆的小朋友做的事情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存在时差,理解北京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的产生以及北京时间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情景导入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情境导入

  1、 同学们,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15分,我们已经开始上课了,你们知道新疆的小朋友古丽在做什么吗?

  2、 播放视频。

  二、 自主探究

  1、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三、 拓展应用

  1、 看一看,说一说。上午第二节课时,笑笑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他们看到的可能是哪个时刻?

  2、 根据笑笑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学生看视频,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1)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3)分别计算笑笑和古丽下午每节课开始的时间和结束。

  四、 巩固练习

  1、 完成过数学书73页练一练第一题。

  2、 制作一个星期六的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完成计划。

  五、 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1、独立完成时间表。

  2、小组中交流,自主订正。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认真计算经过时间。

  板书设计:

  时间表

  北京时间

  新疆的日出比北京晚大约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