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0 18:03: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 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 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二、 重点:

  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三、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引入(1-2分钟)

  1、 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师: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 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1、 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引入――激发看树的兴趣。

  二、看图片上的树

  1、 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

  2、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 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

  1、看图先估计数量――激发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 老师用手势、用问题――鼓励发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倾听发言。

  3、 对图片中能发现的内容作一个上限估计,为后面活动得到的数字作好比较的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2、回忆:

  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

  3、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

  4、全班讨论:

  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

  1、师设问――过渡到真正的大树。

  2、师追问――调动深长的回忆,互相影响引发回忆内容。把内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过的范围内。

  3、生分小组讨论发现真正的树的内容比图上看到的多。

  4、讨论、师追问――进一步明确为什么会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1、 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到校园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2、 思考:

  天天都看到过树,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3、什么是观察(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一步比较――为提出“观察”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实地看树的.兴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问――初步认识观察与看是不一样的。

  五、交流观察的

  内容和方法

  1、 提问: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2、 小组讨论:

  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4、提出观察建议:每组观察一颗树。用各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建议课后观察更多的树,下一节课要描述自己观察的那颗树。

  1、设问、追问――推动学生想一想观察的内容。

  2、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争论――希望学生相互启发影响即将开始的观察大树的内容和方法。

  3、师生共同交流――简要了解观察大树不只是用眼睛,包括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的运用。

  4、老师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观察、记录和描述。鼓励学生观察更多的大树。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六、观察大

  学生分组观察大树。

  老师观察学生的观察活动并参与。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和成人及同伴玩游戏,情绪愉快。

  2.初步听懂成人指令和成人及同伴玩游戏。

  活动准备:

  硬纸板做的一双大手。

  活动过程:

  1.和大手比大小

  大家围坐成一圈,教师先将纸板做的大手藏在身后,然后忽然从身后拿出来:“宝宝看,这是什么?是一双大手,很大很大的手,我来和他比一比。”说完教师将自己的手和纸手合在一起做对比,“哎呀,这只手大,我的`手小。”“小朋友把你们的手伸出来给我看看。”家长帮助孩子伸出双手给教师看。“来,你们也和他比一比吧!”教师依次走到每一位孩子面前,分别比试一下:“哎呀,还是这只手大,宝宝的手小。”

  2.家长抱孩子坐在身上,然后对孩子说:“宝宝和爸爸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看孩子是否能听懂意思理解游戏的玩法。如果孩子不懂,家长可以将孩子的一只手和自己的一只手合在一起,说;“爸爸手大,宝宝手小。”然后再玩一次。还可以换一只手玩。

  注意事项:

  天热时,还可以脱去鞋子,比比脚的大小。

  活动结束:

  家长可以带孩子找教师、其他家长和同伴玩。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是纳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科学教案 篇5

  一、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学习重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的生长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学习难点:

  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竹子通过图片和查找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准备: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找一找:

  师:同学们,中国古代人们所指的“梅兰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竹子”这一课。

  师:下面我们进入“找一找”环节,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进行观察图比较。

  (二)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对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师:通过观察图片和查找资料,竹子对我们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组交流进行回答。

  (三)考一考:

  师:下面到了考考你们的环节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吗?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七:板书:

  2.竹子

  (1) 找一找

  (2) 说一说

  (3) 考一考

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概念

  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它们是什么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A、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

  C、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B、学生猜测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

  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

  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

  G、交流汇报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

  ③为矿物做份“简历”。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性质做出判断的?

  ③交流反馈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举例说一说

  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外延伸

  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心情快乐地参与探知教学,培育孩子对科学教学的兴致。

  2、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了解水的沉浮。

  3、协助孩子学习使用语言来表述,进一步提高孩子述说。

  教学预备: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石块、积木、朔料玩具、白纸片、

  一個熟鸡蛋一生鸡蛋。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产生探知的欲望。

  1、展示2个大盆,里头装有水让孩子自由在四周用玩具舀水玩。

  2、把种种积木、朔料玩具逐一投放进水中,教师:这一些物品怎么样?它们有没沉到水下?为何会漂浮在水上?请2个孩子上来试。

  3、把石块、沙投放到水中,教师:这一些物品又怎么样哩?为何会沉到水中?请2个孩子上来试一试。

  4、把棉花、海绵投放到水中,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

  (二)孩子操作、了解。

  1、孩子每人一篮积木、朔料玩具、小小石块等尝试。

  2、协助孩子用语言述说自个儿探究过程。

  (三)探讨、延伸经验。

  1、教师展示一张白纸片,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么样啊?为何浮在上方”教师慢慢用水弄湿白纸片,瞅瞅白纸片慢慢沉到水中。

  2、教师展示一生鸡蛋,投放到水中,瞅瞅它怎么样?又展示一熟鸡蛋问:它会怎么样哩?

  (四)小实验:会游泳的蛋孩子。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1、学生在认识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因此在教学中将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保证学生较顺利地获取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科学教案 篇9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重点是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通过比较不仅复习巩固了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食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饲养一种小动物。

  2、运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动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种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5、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三、单元重点难点:

  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四、课时计划:

  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4课时完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关于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优秀11-04

昆虫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模板03-26

科学教案范文07-21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刷子09-2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幼儿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