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2-08-06 08:58:0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大班教案合集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以下是“大班音乐《郊游》教案与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教案 篇2

  一、亲亲热热——皮小猴,找朋友

  指向:愿意大方地介绍自己。

  准备:小猴手偶1只。

  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猴”手偶:“我叫淘淘,今年X岁,我属X。你是谁?告诉我,好吗?然后宝宝说:‘我叫XX,今年X岁,我属X。’最后大家一起拍手说:‘XX,XX,你是我的好朋友!’”

  2、教师逐一问候每个宝宝,宝宝响亮地作自我介绍。

  二、做做玩玩——比高矮

  指向:学习按高矮排序,能耐心、专注地操作。

  准备:人手1份高低形状插棒玩具(插棒与底板分开,放在小盘中)。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

  2、教师出示底板和高低形状的插棒,让宝宝看看、说说。

  “今天,老师要来造房子。看,设计师在这块地上画好了房子的形状,宝宝看看,都有哪些形状呢?”引导宝宝观察底板上的形状。

  “原来设计师要我们造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房子。现在,老师要在这里造出房子来啦!”边说边一一将高低形状的插棒插进底板。

  3、教师:“老师造了很多房子,有的高,有的矮。宝宝,请你看一看,哪些房子高?哪些房子矮呢?”

  根据宝宝指点,教师将最高的或最矮的房子一一取出,排成一排:“我们要将矮房子造在前面一排,最高的房子造在最后一排。宝宝,你会这样造房子吗?”演示用一种形状的插棒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插入底板。

  4、宝宝独立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玩“造房子”游戏,教师逐一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

  提示家长:指导宝宝将插棒按形状先分类,再比较每种形状插棒的高矮;应让宝宝独自将插棒按高矮顺序插入底板。

  5、1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的音乐(自选),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活动材料。

  三、蹦蹦跳跳——船儿摇到外婆桥

  指向:能边念儿歌边做模仿动作,并学习听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纸棍若干(或塑料棒),数量与宝宝人数相等。

  过程:

  1、教师边做摇船的动作边念儿歌《船儿摇到外婆桥》。

  2、教师带领宝宝双手持棍,边念儿歌边随着儿歌的节奏做动作。(详见“活动5”)

  3、游戏中,教师不断发出指令“大雨来了”、“大风来了”、“太阳出来了”等,宝宝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游戏2~3遍。

  四、涂涂画画——太阳

  指向:能大胆地用排笔涂画,体验色彩活动的乐趣。

  准备:排笔、小盘若干,红、黄、绿颜料,抹布。

  过程:

  1、教师介绍作画工具,引起宝宝的兴趣。

  2、教师示范用排笔和蜡笔画太阳,边画边说:“有圆圆的太阳,有红红的太阳,还有黄黄的太阳,太阳的.四周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些光芒有些像一根一根的线,有些像尖尖的屋顶……”

  3、宝宝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家长:提醒宝宝换笔时,将笔放回相应颜色的盘中;宝宝蘸颜料时,帮助宝宝将笔放在盘的边上刮一刮后再画,不要将颜料弄到其他人身上;画完后,轻轻洗笔,轻轻洗手;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宝宝画画,鼓励宝宝大胆地作画。

  五、开开心心——拣布球

  指向:会听信号进行游戏。

  准备:软体球若干,空箩筐1个,将软体球和空箩筐放在场地两端。

  过程:

  1、教师请宝宝玩“拣布球”的游戏,把布球运回家。

  2、教师示范玩法。

  教师边念儿歌边从起点捡起一个布球:“拣布球,拣布球,拣到布球走(跑、跳、爬)回家!”然后,沿路线走到空箩筐前,将布球放入箩筐。接着,用不同的方式(跑、跳、爬)拣球运球。

  3、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宝宝每次只能拣1个球。

  4、集体游戏。

  游戏时,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念儿歌,并听信号运球。

  提示家长:提醒宝宝按指定路线运球,1次只能取1个软体球。

  家庭延伸:

  在家可以训练宝宝听家人的语意(信号)做一些相应的游戏或事情,比如:“宝宝,请把地上的玩具放回箩筐。”“宝宝,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坚持一段时间后,您会发现宝宝能听信号行动了,越来越能干喽!

大班教案 篇3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首先是体验性策略:本次活动中,在每段音乐出现时,我都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从倾听到借助动作、语言、记忆唤起等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

  幼儿是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游戏,自主体验、表现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通过出示小鼹鼠图片,以小鼹鼠的角色贯穿整个韵律活动。根据音乐特点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特点,根据音乐性质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如:小鼹鼠排着队出去玩,以为大灰狼来了,来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后小鼹鼠快跑回家!最后是角色游戏及角色互换策略: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活泼、可爱的小鼹鼠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更加激发他们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从小鼹鼠的小脚到小脚长大了一点到长成大脚,通过角色的表演进行游戏。小鼹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来。结束部分的`角色替换,由幼儿替换教师做队长,更是让幼儿意犹未尽。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他们能够大胆创编手指游戏中小鼹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对A段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创编,为完整游戏打下基础。其次,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良好。手指游戏及创编身体动作时尝试让幼儿创编脚爬到的部位,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结束部分教师退出,幼儿领队,虽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做了一次队长,但是在集体游戏时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快乐。

  最后是音乐游戏的规则性。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游戏规则在活动中表现为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鼹鼠出去玩时要求幼儿轻轻快快的往两边跑出去再跑回来,而不是四散跑开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来。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但个别幼儿还是出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提醒。

  

大班教案 篇4

  目的:

  1.复习有关汉字。

  2.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准备:1.棋盘一张。

  2.25张用硬纸片做的棋子(稍小于棋盘格子),分别写有汉字。其中水果类5张,如:梨、苹果、桃、杏、西瓜;干果类5张,如栗子、核桃、枣、花生、榛子;蔬菜类5张,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黄瓜;农作物5张,如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张不写字。

  玩法:1.将棋子字朝下,打乱摆放在棋盘的粗格子里,4位幼儿分别站在棋盘的一方,每人认一类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干果、丙找蔬菜、丁找农作物)。

  2.幼儿轮流翻棋子,翻时不能让其他幼儿看见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后,就把字翻过来,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侧的格子里;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去翻它。反复轮流翻棋,谁最先找够自己5枚棋子,谁为胜。

  提示:1.为提高游戏难度,可将5枚空棋子写上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它汉字摆在棋盘中。

  2.根据游戏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写其它类物品的名称,如家禽类、植物类、文具类、乐器类等。

大班教案 篇5

  动作建议:

  (扮演农民的动作):

  前奏:

  背好劳动工具(锄头)

  第一乐句:一拍一下,做挖土豆动作

  第二乐旬:一拍一下,做装土豆动作

  第三乐句:一拍一下,做背±豆动作休止符处:两拍一下,做喘气动作

  第四乐句:一拍一下,手指点数土豆动作(扮演土豆的动作)

  第一乐句:被挖到土豆立刻站起来,表示被农民挖出来了

  第二乐旬:跑到农民身后,表示被装进大口袋里去了

  第三乐句:一拍一下,跟着农民去集市休止符处:两拍一下,做喘气动作

  第四乐句:快速排成一排排(可以是横、竖、斜、弯等)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合作表演部分:以一个农民,四个土豆为一组,合作表演。游戏熟练后,可在下遍前奏处快速更换农民,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结构,把握第三乐旬后的全音休止符,能独立作出反应。

  2、探究农民与土豆合作游戏的合拍形体动作,并遵守集体约定。

  3、锻炼合作能力:(l)能按照要求快速组队(2)“土豆”能根据“农民”的动作快速给出回应。

  活动准备:

  l、物质准备:

  (l)各种形状的土豆4颗、农民挖土豆、装土豆场景图片各一张

  (2)音乐剪辑版本、播放音响、半圆形座位摆放

  2、经验准备:幼儿有单圈集体转换方向经验,有小组合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游戏《吃土豆》:教师向幼儿介绍带来的三盘菜?(土豆、土豆丝儿、土豆片儿)一起来玩“吃±豆”的游戏。请幼儿扮演一颗自己最喜欢的±豆。

  2、理解歌曲

  教师:土豆丰收了,农民会去做一件什么重要的事情呢?(教师范唱两遍),这件有趣的事情听懂了吗?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培养孩子的音乐逻辑感:农民先……然后……接着……最后….

  3、学习动作

  师生表演围着“土豆田”一起劳动,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做律动边唱歌。

  4、创编选取动作

  讨论“农民”和“土豆”的'角色应该如何扮演,选取幼儿合拍的动作。(教师暗示:土豆一开始是在田里的,后来怎么到农民口袋里去的啦?农民装土豆的时候,土豆要跑到哪里去?士豆背到集市后,农民怎样清点自己的土豆?)

  5、尝试合作

  五位幼儿一组,一位幼儿扮农民,四位幼儿扮土豆,教师巡回指导。

  6、分享合作

  逐个请小组在同伴面前表演本组合作过程,同伴间相互评价。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认知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二)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三)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大班潜水艇教案与反思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1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大班《安全》教案04-20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06-08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 大班优秀教案05-18

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健康02-07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健康优秀教案03-10

《茶壶》大班教案09-19

大班教案:洗澡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