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2-11-06 10:38:44 教案 我要投稿

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1

  一、设计说明。

  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是教育实践所得出的方法。本课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并不陌生,所以本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后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

  生1:就是求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能铺多少块地砖。

  生2:就是求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能摆多少个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

  (2)交流算法。

  生1:我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所需地砖的块数。即地砖的块数=客厅的面积÷地砖的面积,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是统一单位。解题过程如下:

  客厅的面积:6×3=18(平方米),

  统一单位: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

  需要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

  生2:我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再用乘法算出需要地砖的块数。即地砖的块数=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在计算时也要注意统一单位。解题过程如下: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长铺的块数:60÷3=20(块),

  宽铺的块数:30÷3=10(块),

  所需地砖的块数:20×10=200(块)。

解决问题教案2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战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战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试一试:

  1、师:首先来看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什么?想玩吗?要玩的话先要解决2个有关飞镖的问题:

  (出示)假如掷2镖,想要得9环可以怎么投?

  (生:1环和8环……)看来答案不止一种,你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出来吗?

  同学在自身的练习本上列举。

  全班交流,选择有遗漏的、无序的,有序的交流。让同学起来说说是怎么想的?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为什么?

  (很有序,不遗漏,不重复 板书)

  大家都会解决了吗? 假如你觉得你刚才的方法需要改进,那现在可以修改以下。

  2、(例2改编)出示标有6 8 10环的把子。

  (出示)假如中2镖,结果会各中几环呢?

  你能将所有的可能性列举出来吗?(同学独立完成,师指导, 同桌之间交流)

  (展示同学的解题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从这张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6种不同的情况?你还能知道什么呢?看来这种方法真的不错!

  老师自身也设计了张表格(黑板出示表格),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图略)同学说老师写,你们觉得这张表怎么样?

  下面谁想来试一下身手呢?

  二、游戏揭题探索新知:

  1、游戏

  (1)(请坐姿好的同学上台投掷,并记录。)

  投之前我这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考虑:投掷2镖,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呢?

  (同学投)看来除了中2镖外还有哪些情况啊?

  (2)你能将你的想法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的记录下来吗?

  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推荐记录比较清楚的一位上台交流。

  不中 0+0

  中 1 6 8 10

  中 2 6+6 6+8 6+10 8+8 8+10 10+10

  谁有不同的方法呢?经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觉得自身的'方法需不需要改进的?老师给你1分钟时间改一改。

  (3)同学们的完成了,老师的还没完成,你能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表格补充完整吗?

  (图略)

  虽然同学的方法和黑板上的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列举的时候有个一起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一列举

  想想看,以前你在哪运用过这种战略呢?(组合数字、搭配问题)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四、运用列举战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P64页例2场景图,指名同学读题。

  (1)同学读题,只要1本最多3本是什么意思?

  同学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交流。

  3、出示练习十一第1题。

  同学解答。并说一说自身的方法。

  4、练习十一第2题。

  同学解答。并说一说自身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解决问题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同学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同学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扮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同学为安排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同学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同学研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发明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扮演情境,吸引同学“进场”。接着,定格在扮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同学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同学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同学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同学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同学展示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同学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考虑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同学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同学探索的欲望,增强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同学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同学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假如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同学,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同学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解决问题教案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71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具]

  每生印一张例1的方格纸 /学生准备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情激思。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小结: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爱迪生和他的助手阿普顿,巧妙地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陌生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年级:列表法、还原法;五年级:列举法、还原法;六年级:替换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2个平面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吗?生:没有

  师: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呢?(生发挥想象力回答,但要说明的是平面图形)

  2.引导交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的什么可能相等?生:面积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谁来说说看。

  生:可能说“数方格/折剪拼移转”(如学生讲到数方格,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方格补好)

  师:好,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手头的图形,同桌协商选用哪种方法,然后分好工,每人完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操作,然后放在一起验证一下。(同桌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3.指导验证。

  师:验证下来,发现,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确实相等的同学学举手!

  你们组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指名回答。

  学生说想的过程,并投影出示学生的作业纸。(生可能回答上半圆平移下来就是下半圆,他们的面积吻合;“花瓶”突出来的半圆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圆,只要分别把他们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师表扬。

  师演示刚才学生说的过程。

  师:这样旋转和平移后都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变成长方形后面积确实————相等!为什么?

  生:长和宽一样,所以面积一样。

  (长是5格,宽是4格,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都是20格。)

  师再次演示变化过程,提问:在2个图形变化的过程中,他们什么不变?(面积)都把他变成了什么图形的面积?生:长方形。

  有没有用“数的方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更好的比较两者的面积,运用了解决问题的一个什么策略呢?是的,是把两个未学过的图形(复杂繁琐的)转化成已学过的(简单的)两个面积相同的长方形来比较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又一个策略——转化。(板书:转化)

  4.出示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继续看一组图形:出示p72练一练。

  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解题关键:平移前后周长不变)

  集体交流校对方法,并演示。

  5.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师:同学们,其实“转化”的策略并不神秘,在我们以前图形学习中就曾经很多次运用了“转化”的策略,你能回想出哪些呢?

  同学们合作交流,将自己思考的内容在组内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同时从别人的发言中丰富自己的认识。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

  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2)我们除了在图形变化中运用转化,在计算中也同样适用。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若学生不能说出算理的转化过程,师先出示1.25*7.8=?1/7除以2/9是多少,让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转化的重要性

  然后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8+1/16

  师:(1)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并强调单位“1”相同。

  (2)相邻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后一个是前一个的1/2)

  师我们一起来画图表示看看。师根据题目依次画图。

  师:你能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看图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师提示:求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他是如何进行转化的?

  如果再添一个分数+1/32呢?

  (3)小结:“转化”中一种常见、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可以积极地使用“转化”策略来解决。

  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转化策略用得好?

  2、请大家在书上完成练习十四的1,2,3,然后集体校对,进行星级评定(合计5道,五星级评评定)。

  第1题:

  (1)学生数一数,得出结果。(15场)

  (2)交流简便思路,学生最初可能有两种情况。

  生1:用“顺加”的方法:8+4+2+1=15场。

  生2:用“倒减”的方法:16-1=15场

  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只是猜测,需要通过举例去证明。

  (3)如果有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后汇报。

  (4)教师讲授:16支球队中只有1支球队是冠军,其他15支球队都要先后被淘汰,所以一共要进行16-1=15(场)比赛。照此类推,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进行64-1=63(场)比赛。

  第2题:(演示直接校对)追问:怎么想到转化的方法的?

  第3题:(重点讲评八卦图)

  已知该八卦图的半径是五厘米,求红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解答(思路:转化成2个圆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愿意运用转化的策略吗?为什么?

  生回答出示: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

  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

  掌握转化的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多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小结:当然,有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3题(1)

  2、练习十四第4题:有三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

  S圆形——S长方形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教案6

  一、复习铺垫,引出策略

  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宽。再提出问题:如果我想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讨论并动手画一画。

  接着让学生交流方法,预设:1、可以把长增加。2、可以把宽增加。3、可以把长和宽同时增加。由此引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例题,感知策略

  1、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尝试画图帮助理解题目。

  3、让学生说说画图有哪些技巧,画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4、列式解答后再和学生一起回顾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明白:将文字转化成图形思考起来更方便,画图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三、尝试应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境,出示“试一试”。刚才例题是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而“试一试”则是把长方形的宽减少。

  有了刚才的画图经验,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图思考,列式解答。

  2、在交流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画图过程。

  3、让学生根据画出的示意图进行解答。

  4、看图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运用策略

  1、出示题目。

  让学生说说这道题与我们的例题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在教学中先帮学生分析题中关键的一句话(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然后再由学生尝试画图。图画好后边看课件演示边分析数量关系,进行口头列式。

  2、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尝试画图。

  再根据图动脑想出解题的多种方法。

  之后结合课件进行交流。

  3、小结:让学生说说通过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体会。

  五、总结全课,提升策略

  最后我进行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运用了画图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再提出两个问题回顾本课知识:画图的策略有什么优点?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解决问题教案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联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红彩带

  绿彩带比红彩带短 2/7 ,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练习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3/7 ,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

  4、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 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

  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转化思路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繁 简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设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解决问题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愿意积极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从前,有个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它只要能发现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马上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猜猜看它发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终于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出发去寻找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师:第二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行不行?

  师:我们必须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需要帮助吗?

  师:小木偶终于找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列出一个怎样的综合算式呢?

  (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认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应用

  师:小木偶很感激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明。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

  (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教案9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立足于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队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才能牢固与持久。而学生的生活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力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数学教学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学习活动联系起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我将教材中的“植树造林”的问题情境调整成了“看成语说百分数”的抢答游戏,利用比赛活动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比赛的得分结果生成动态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比赛活动是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开启全课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立足于形成习惯

  小学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探索的习惯、交流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等,对于他们来说会受用终身。本课教学中,我时时处处为学生提供思考质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抢答游戏后,我组织学生根据比赛的得分结果,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巧妙地引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新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法。全班汇报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的经验:“最快的是你们组,你们组怎么交流这么快?”“我发现你们组的交流挺有特点的,来,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交流的?”接下来,对于学生的各种解法,教师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对汇报的方法进行质疑:“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请教或交流的吗?”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思考中质疑,在追问中明理,在交流中提升。正如波利亚认为的一样:“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培养,一旦学生养成了这些学习习惯,他们便乐此不疲。

  三、教学立足于积累经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需要对已经经历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回顾或反思,也需要对活动过程中的某些方法进行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或引导或促成学生进行经验的积累,以形成一定的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在学习单中,我设计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让学生自主沟通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的联系,积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类比推理”与“转化”。 而“类比推理”是学生自主解决本节课新问题的法宝,为了进一步积累这种经验,我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回顾:“回顾一下,以前还有哪些内容我们也是通过类比学习的?”学生在回顾反思中进一步掌握了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在全班交流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你们都回顾反思了哪些问题呢?”学生在回顾与反思进一步积累了学习经验,提升了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应用体现了让学生将获得的经验又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一方面检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对这些经验的感悟,另一方面通过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进一步综合与改造原有经验,对问题解决的经验获得新的感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看,在基础练习“说一说”中,学生通过自己先举例说说对“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的理解,再选择教师收集的有关实例,进一步理解了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在“填一填”中,通过差量与单位“1”的量的不同出现形式,学生丰富了已有的经验。在“怎样评选进步之星好”中,通过让学生帮助老师出主意,学生体会到学习成绩的增长幅度可以作为进步之星的一个参考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考虑问题要多角度。而“我们的数学书”既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抽象能力。在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后,我及时追问:“这里的3和2又不是长和宽的具体数量,你们怎么能这样算呢?”此处追问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而且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进一步丰富了学习经验。

  总之,本堂课我注重激活了学生已有经验,尊重他们的知识起点,敢于让他们自主尝试。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今天的课堂,学生尝试在先,集体交流跟进,教师点拨善后。

解决问题教案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1. 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 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 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

  三、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 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 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08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08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 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教案11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材分析: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计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解决问题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9÷9= 42÷6= 45÷5= 27÷3= 64÷8= 36÷4= 72÷8= 36÷9= 63÷7= 72÷9= 49÷7= 32÷4=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

  师: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玩具店,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看到什么了?

  问题:

  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 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

  2.玩具熊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口答。

  师:56、8、7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分别表示总价,单价,数量(师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价格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板书:24÷6=4(元)验证结果,口答。

  5、师:对比这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都是除法,都是平均分

  (2)都和总价、数量、单价有关

  (3)一题总价、数量已知,求单价。二题总价、单价已知,求数量

  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我们还可以整理出一条乘法的数量关系式,你们会吗?

  预设:数量×单价=总价(学生没有接触过数量关系式,可能不会说)

  6、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数量关系式,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P43第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P44第6题。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1)我们18个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一共需要多少钱?

  (2)我们18个人,如果要坐小飞机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完成“练习九”P46第3题。

  在完成原有的两个问题之后,提问:爸爸、妈妈和我都口渴了,妈妈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冷饮,同学们我可以怎么买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回顾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和问题对应的信息——列式——检验——口答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 8 =7(个)

  总价÷单价=数量

  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4÷6=4(元)

  总价÷数量=单价

  答:一辆小汽车4元

  1、问题信息对应

  2、列式

  3、检验

  检验、口答

  数量×单价=总价

  4、口答。

解决问题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二、新课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3)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4) 还要烤几次?54÷9=6(次)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90-36)÷9=6(次)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2) 还要烤几次?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6(次)

解决问题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教案15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并整理信息,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 解决问题》教案03-0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1-22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07-21

《解决问题》教案(通用25篇)11-12

《解决问题》教案(通用17篇)10-11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8-26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6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08-2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