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2-11-25 14:23:26 教案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1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巴金爷爷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从前我们曾读过他的《海上日出》,那绚丽壮观的景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在你的印象中,“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你认为“鸟的天堂”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在课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

  3、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榕树、鸟儿)

  4、在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先把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看看能不能借助小组力量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学生讨论交流)还有哪些疑问呢?(梳理问题,板书)

  5、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全班交流)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

  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现在,就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跟随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描述画面)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学生回答,并让其写在黑板上。大、茂盛、绿、勃勃生机等)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9自然段,看看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榕树的这些特点?划出有关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学生读课文,划词句)

  2、咱们来交流一下。你可以就某一个特点来说。谁先来?(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3、学生抓住“大”的特点来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榕树的“大”?(“真”“一株”“不可计数”“卧”等)

  这株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老师查阅资料得知:(出示资料)这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20亩是多大?(667平方米*20=13340平方米)咱们的操场大约是4000平方米,这棵榕树的树冠覆盖面相当于三个操场还要多。

  4、学生抓住“茂盛”的特点来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榕树生长得很茂盛?(指名说,谈体会)

  5、此情此景,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地感叹:(出示句子,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6、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把这棵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大榕树展现给大家,好吗?谁先来?(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能表现榕树特点的词语读重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茂盛的大榕树。谁还想给大家展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名读,齐读)

  三、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我们仅仅看到了一株庞大的茂盛的榕树,没有看见一只鸟。“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巴金爷爷不禁这样想。第二天早晨,我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这次看见鸟儿了吗?

  读课文10——14自然段,划出描写鸟儿的句子。(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谁来把描写鸟儿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

  (出示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试试你能体会到什么?

  (板书:多、欢快)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很多?你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句子或几个词谈一谈。(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生活得自由、欢快?

  3、想不想把鸟儿的多、欢快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4、看到这么多可爱、机灵的小鸟,面对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读?

  (出示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的眼睛骗了我?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刚才,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欣赏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鸟儿的自由、欢快。“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那么,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查找的资料,分析一下。(学生分析原因)

  2、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食物和水分,同时鸟儿的粪便又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繁茂。而且,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爱树、护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儿们的天堂。

  五、作业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榕树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鸟的天堂》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教学难点

  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

  1.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

  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检查反馈。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教学反思

  小学生形象思维潜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透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透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资料,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远:茂盛干、枝

  近:根、叶

  第二次——鸟多

  欢、叫、飞、扑

  教学反思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鸟的天堂》教案3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1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悟、议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2、《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感情朗读,评读。

  四、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喜欢那一次?你能读给或将给你的同学听听吗?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

《鸟的天堂》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教学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 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 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 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 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 两题。

《鸟的天堂》教案6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鸟的天堂》教案7

  一、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二、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师应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图或实景录像带。

  2要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而不是他认为的许多株,也不是有的朋友说的两株。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前文的句子,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难读的语句、段落,教师可适当范读,亦可用音乐、图像、语言等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一要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还应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背诵的部分,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鸟的天堂》是进行这项训练的第一篇例文,“思考·练习”第二、三题就是体现这个训练重点的。教学时,可以凭借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具体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这两个问题,细细品读课文,能够读出点味道,有点自己的感悟。

  第二步,就这两个问题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某一处标点的使用说说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再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自己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第三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读,然后抄下来。

  4在学习了写大榕树和众鸟活跃场面两部分之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就“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怎样理解‘感到一点儿留恋’这句话”等问题,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本课字词教学,注意让学生读准以下多音字的音:“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兴奋”中的“兴”读xīng,“不可计数”中的“数”读shǔ。“巢”字上部分不容易写好,提示学生把三个“〈”写匀称。一些词语应结合课文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静寂:很静。

  应接不暇:暇,没有事的时候。本课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堂:在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鸟的天堂”指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6“思考·练习”中选做题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一次有趣的练笔机会。可鼓励学生尝试一下,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

  四、参考资料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鸟的天堂》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⑶ 领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情意目标:

  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⑵ 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⑶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⑵ 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

  (点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

  二、抓重难点,自主感悟

  1、检查预习:

  作者几经过鸟的天堂?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哪些段落写榕树?哪些段落写鸟儿?

  2、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榕树与鸟儿这两个部分。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明确目标。)

  3、自主学习:

  自学,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上你的感受。

  (点评: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汇报交流,研读课文

  1、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2、师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3、指导朗读。

  (点评: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体验,运用语言

  创设情境:

  小画眉了兴奋地唱着,它会唱些什么呢?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点评:1、开发学生上潜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2、因材施教,创设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

  五、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1、创设情境:

  说说树与鸟的关系。

  2、激发环保热情。

  (点评: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布置作业

  1、口头:

  朗读课文。

  2、书面:

  抄写喜欢的句子。

  3、实践: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 树

  大美

《鸟的天堂》教案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本课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网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议,读中写",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导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目标学习:以读为导,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

  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二、课件出示:

  目标导航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知道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生反馈,随机板书)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许多鸟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边听边找:

  课文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找出可以概括它特点的词,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师配乐朗读3自然段。

  师:一株怎样的树?有着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生:生机勃勃

  (板书:大茂盛)哪些语句突出了榕树的“大”?师:为什么不可计数?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生:没有。

  师:(出示鸟的天堂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师:继续交流,哪里写出了茂盛?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三、我交流,我收获

  课件出示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组交流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自由地读、体会)交流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课件出示:(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师: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课件出示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课件出示,思考:这里的鸟的特点

  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四、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形,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象,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鸟的天堂》教案10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该组的主题是观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在本篇课文中,作者巴金以“我”的身份,描写了自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过程,以及两次游览所看到的不同景观和不同感想。文章语句优美,结构清晰,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其中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是生动。在文章的细节描写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优美景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进一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本篇课文所用时间为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2、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清楚文章的主要结构。

  3、分析重点语句,以及文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与自然间和谐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间和谐美。

  课前准备:

  1、生自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通句子。

  2、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有关榕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置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堂”这个词吗?那你们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天堂应该是怎么样的吗?

  (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实啊,不只是人有自己的天堂,鸟也有它们的天堂,怎么,不信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板书课题:3、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 同学们都读完了课文,你能根据作者游览“鸟的天堂”的次数,给文章分成几部分。 (1——9自然段:第一次游览 10——14:第二次游览)

  3、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游览的顺序)

  三、读思结合,解析第一部分,。

  1、 请不同生分别朗读1——4自然段,随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 读完这四段话,你觉得此时这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从哪看出?

  (生自由回答,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3、 朗读5——7自然段。

  4、 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榕树的树叶、树枝,写了榕树的大及大的原因)

  5、 请课前找到资料的同学来为大家解释:为什么榕树枝干的数目会不可计数?

  (生介绍自己所查阅到的知识)

  6、 请生朗读第8自然段 。

  (1)你们觉得这一段写得怎么样?

  (生说说自己读完这一段后的感受,具体说说拿一句给了他这样的感受)

  重点体会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7、 朗读第9自然段

  8、 第一次游览“鸟的天堂”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四、深入思考,究根 “鸟的天堂”。

  那么鸟的天堂里到底有没有鸟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第二次游览。

  1、 生朗读10——14自然段。

  2、 同学们数一数,文章总共提到了几次“鸟的天堂”?将其用————划出(5次)

  3、 小组讨论:为什么前四次加引号,而最后一个却没加?

  (小组汇报答案:因为前面作者所认为的“鸟的天堂”只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并未亲身体验过。而后来,作者也亲自体验到了,所以没引号。)

  4、 你认为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

  (在次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和鸟的和谐美,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是要由人和鸟共同维护的 )

  5、 播放鸟儿的叫声,让学生展开想象,在鸟叫声中体会鸟儿们的快乐。

《鸟的天堂》教案11

  气生根是生箕空气中的一种变态根,如榕树的枝干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此种气生根没有根毛的根冠,不能吸收养分,但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由于气生根扎入土内,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树冠得以发展,故有“独木成林”之感。热带森林中的许多植物也有发达的气生根,气生根因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呼吸根、支柱根、攀根和吸器根。

  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树长起来后便有气息,气根向下长入土后成树枝,枝大成树又有气根下垂入土,如此不断循环,加上小泥堆不断因河水冲积成为小岛,树越来越大,成为有十五亩阔的榕岛了。如果您划艇靠近榕墩,环境一周,就会见到榕林里面树枝交错、鸟巢一个个散布其中、鸟群飞上飞下的奇景了,真有“人间毕竟有天堂”之感。

  江门新会的“小鸟天堂”,名气很大。记得孩童时代,便知道这里因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文而名声大震,使此后的“小鸟天堂”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只要一提起它,脑海里便会构筑起一幅美好的画图,想像着新会那一棵很出名的榕树,树上每天有数不清的小鸟。

  而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鸟的天堂》教案1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习第

  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较长,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活动的景象。在这么繁复冗长的文本内容中,我迎难而上,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重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以此为中心来选取的线索,从部分到整体再回到部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体验,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不过由于太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有些顾此失彼了,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13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

  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

  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

  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

  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

  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

  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

  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

  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

  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

  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

  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

  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

  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14

  (开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几位擅长绘画的孩子,根据上节课初读课文的感受,一起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点评:根据本课特点,创新板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默读课文)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的“榕树”上增添了“一簇簇绿叶”。)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关键字:小学语文 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 : 网12345网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指黑板上的画)孩子们,你们看,这长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他刚才为我们介绍的“气根”,这直直的根就是由气根长出的支柱根。

  生:那这榕树之所以能“独木成林”就是因为长着这些“气根”,难怪课文中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榕树的壮观的美!

  师: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点评: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点评: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来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请了两名学生后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非常投入感情地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想来读一读?

  (请了4 名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鸟的天堂》

  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

  我们一起读7 、8 自然段。

  (师生一起配乐朗诵7 、8 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把7 、8 两个自然段记下来。可以按作者怎么写的这个顺序记,可以看着插图记,如果自己有更合适的记忆方法那也行。我们看看哪些孩子更能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把这两个自然段记下来。关键字:小学语文 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 : 网12345网

  (生练习背诵)

  (点评:积累语言。)

  师:会背了吗?

  生:会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生一起背诵7 、8 自然段)

  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到这种程度,真是挺不错了!今天回家以后再练习练习,相信会背得更熟练的。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师:我们继续拍掌!

  (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看孩子们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朗读课文12 、13 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读书读得多带劲呀,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快乐飞翔。美术课上,我们也画了各种各样的小鸟,来,让它们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画的小鸟贴到黑板上的大榕树上)

  (点评: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了美术课的资源。)

  师: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生:我画的是小鸟的一家,鸟妈妈正在给鸟娃娃喂食,鸟爸爸在一旁很开心地望着母子俩。

  生:我那只小鸟在大榕树上自在的飞来飞去,想找几个伙伴一起做游戏。

  生:我的那只啄木鸟正在履行“医生”的天职,在给大榕树捉虫治病。

  生:还有的小鸟在一起追逐嬉戏,玩得特别高兴。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孩子们,大榕树上增添了这么多(指黑板上的小鸟)新伙伴,当然就更热闹了!课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12 、13 自然段)

  师:(生刚读完描写画眉鸟的句子)你们看,小画眉来了!

  (多媒体播放小画眉站在树枝上兴奋歌唱的情景)关键字:小学语文 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

  师: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心中有很多感受。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很多,我们看一看。

  (多媒体屏幕上打出):

  假如你是这只小画眉鸟:

  1、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2、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编写歌词,唱一唱。

  4、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5、………

  师:如果自己还有其它表达感受的方式,那也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准备,师帮助指导。)

  (点评:1 、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2 、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师:哪只“小画眉”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写了一首诗。“天空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溪流是鱼儿的家,榕树是小鸟的家。我们在家园里快乐歌唱,我们在天堂里幸福成长!”

  师: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吗?

  生:是的。

  师:第一次写诗就这么精彩,看来你挺有这方面天赋的!希望能读到你的第二首、第三首诗。

《鸟的天堂》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任教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句子卡片

  投影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2.欣赏着榕树,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交流。(生默读课文)

  (1)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生朗读、体会、勾画)

  (2)谁来交流?

  学生交流。(大、茂盛)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疑问: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3.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开始!(生自读体会。).

  4.谁想来读?(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6.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8自然段。

  7.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1.我们继续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

  3.谁来说读后的感受。学生交流。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你们看,小画眉来了!(出示句子)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也唱起了赞歌,它在说些什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4.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

  *(2)请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还可以练习写一篇解说词。(出示“三国城”的导游解说词简要讨论怎样写)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带*为选做题。)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鸟的天堂》教案03-07

鸟的天堂教案04-04

《鸟的天堂》教案11-04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06-09

鸟的天堂活动教案08-29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1-07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3-23

小学《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8-30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6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