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功

时间:2022-12-28 11:25: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1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力学中的“功”

  (1)引言: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十四章功

  一、功”

  (2)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1及图注。

  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铁塔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直升飞机的拉力对铁塔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

  ③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3)教师总结并板书:“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14—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练习、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

  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

  2.功的计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计算?

  (1)演示,画板图如图1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如图1所示,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甲:拉力为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车做功;

  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2)总结,并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米”

  (3)几点说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题:课本图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W=F·s=50牛×10米=500焦。

  追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二、总结本节知识要点,复习巩固

  1.要求学生填写课本章后的“学到了什么”1,然后由学生说出填写内容。

  2.讨论本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本节后的练习1、2、3。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2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教案11-09

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12-29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02-16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01-31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15篇)02-13

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12-29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10篇)05-06

八年级物理教案15篇12-28

八年级物理教案(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