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1 08:42: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复习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

  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一战时还没有出现法西斯主义。哦,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事实上,练习册上的题绝大部分同学们都能自己做出来。课堂上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学们提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和我讨论问题时也时不时我和说几句笑话,还有的`干脆就面带微笑向我招手,要我过去给他们讲解。甚至相互“抢”着要我过去,我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平等。当然,以上也许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与不给学生压力的理念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课堂上的时间不好掌握,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摸不准,还有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学生间的讲解有时候不很透彻,但我想要改革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也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喜欢这种没有压力和紧张的课堂。以上只是我在历史复习课上的一点体会和反思,在历史新授课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2

  一、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3

  如何讲好历史复习课?组内探讨研究后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并加深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题能力和归纳概况的能力。

  鉴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节反思如下:

  1、基础知识的归纳,积累

  对于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复习课的第一步骤应该是对课堂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积累。这一步体现在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经过本节课堂复习,我认为这一步应该放到课前完成,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但作为小科目的历史学科来说,有一定难度,难以形成惯例。

  2、重难点突破

  在基础知识积累了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小活动等方式,强化理解记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 “改革”这一专题的理解认识,突破难点的认知门槛,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深化学生对改革专题的理解。

  3、能力拓展,学以致用

  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后再利用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等检测学生对改革的掌握情况,并从中获得学生的反馈。对于基础的历史史实,学生是要死记硬背,但是,现在中考的题目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做题,拓展、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实学法指导。但在这一方面,我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没有提供充足的.史料,直接抛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的答案,以至于显得呆板生硬,学生也难以接受。

  4、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对本课的知识体系用列表对比法、联系法、总结规律性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归纳出一些学法和历史规律等,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5、合理安排,堂堂清

  本单元课容量大,理应把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放到课下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时间安排当堂练习,争取做到复习完整,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6、复习课如何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张小龙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复习课出新意。一新,思维模式、过程可以新奇,比如逆向思维;二新,例题新意,讲解可以多种方法;三新,知识新,如归纳概括一些规律,学习方法等等。用新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收获快乐与成就。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4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5

  本课知识在教材中上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下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性质的了解,学生对希特勒、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本课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把掌握的较为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形成整体性认识。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6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现代史,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木课时有一定的基础,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有比较深刻的思想认识,木课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通过查阅、分析和使用资料,以及课堂讨论的`形式,得出历史结论,来增进和他人进行交流、对话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7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8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9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初三6、7班级历史成绩总体下滑,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归纳如下:

  失分原因: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23、24、25、28和36题。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24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36题,这道题目失分率相当高。主要是对材料了理解不准确。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概念比较陌生。如第28题失分较多,如在材料中,提到古巴和海地,这是美洲的,好多学生不知道

  5、材料题失分较多。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二、今后的对策: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②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③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6、加强合作。以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多向周边学校的同行取经,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0

  九·八班学习《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我采用的是学生分段阅读方式进行,在学生分目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然后讲解,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比较窄,最后还未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问题有:

  1.部分同学始终未进入学习状态;

  2.提问后响应者较少;

  3.第一部分内容用时太多;

  4.第一部分内容阅读前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不能作答。

  我想,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有:

  1.引入是按照给九·三班上课时的设想,这对于八班同学理解较难,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究新课的热情,使其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同班级的教学设计、设想要有所不同。

  2.在阅读前所提问问题可能难度较大。

  3.没有让同学起来回答相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压力与动力,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与我害怕耽误时间的想法有关,从而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美苏争霸这部分基本上由我讲述,并且不太简洁,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实际可能通过一系列小问题概括其特点和突出事件。

  思考:

  1.教学设想必须根据班级情况适当调整并要不断总结经验。

  2.阅读前的.问题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知识,稍有难度的问题在讲解中、讲解后才提出,利于解决

  3.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予适当压力,课堂氛围才能有大的改观。

  课前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1

  课改提了好多年,我也进行了不少的摸索、尝试,但没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听不懂,怕漏了知识点,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怕这怕那,杞人忧天的思想,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依赖”的不良学习习惯。 在教改春风的鼓舞下,我试着摸索实践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现借《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设计导学案,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及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就避免盲目性,有章可循;预习部分,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表现自我;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优势、智慧。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问题:“请你找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提高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形成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在讲授本课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上,不能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在讲解史实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知识只是一个载体,传授知识也只是一个过程。要在讲解知识中,通过一定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这样这节课才更有深度和力度。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是“欧共体”的背景未讲清。应向学生指明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60年代建立“欧共体。”二是在讲述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应重点分析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应向学生指明战后西欧和日本都乐于和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进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穿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2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3

  学生们在新闻中会常听到“金融危机”这个词汇,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缺乏认识,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各了比较高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思维活跃,喜欢探究,能独自或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并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时,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和感悟。对于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这一问题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讲解。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4

  让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是感知历史的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对历史知识做出更深刻、更理性认识的学习方式。所以这节课可以通过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作深刻的'探讨,来感受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5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在选择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己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应该进行认真备课,特别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内容现在已经忘了,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内容,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间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到现在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进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平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平日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间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间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通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间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特别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间,积极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7-13

历史教学反思12-04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03-31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03-20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08-08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05-06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6-01

《船的历史》教学反思集锦12-16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