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

时间:2022-05-11 04:57:03 启蒙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评介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是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化敏研究员主编的一本提升幼儿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文集。本书选取了52个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有针对性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帮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2008年,本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

  全书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第一部分是教师与儿童。这一部分是从《纲要》的五大领域出发,将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策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力求使教师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纲要》的内涵,如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章节中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方面内容,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作者从简单、容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让教师掌握《纲要》的实践要点,为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提供帮助,让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成为主动、自信的学习者,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教师与家长。作者提出如何更好地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教师和家长交流要有一些技巧,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包括幼儿在园吃饭、睡觉、上课、游戏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其中作者认为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有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约谈,这也是美国幼教机构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短暂交谈,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幼儿在园、在家情况。教师与家长约谈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约谈前,教师与家长双方都要做准备。在交谈中,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幼儿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着重谈幼儿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幼儿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次约谈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比如,幼儿入园后的第一次约谈,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教师则说明园里的教育计划。约谈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集中讨论幼儿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配一把心灵的钥匙

  幼儿园里常会有一些个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欢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会有老师无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问题。

  这学期,小一班有个“吃饭困难户”,每到吃饭时间就哭着要回家,任凭老师怎么哄、喂都不愿意张开小嘴巴,老师来向我倾诉烦恼。于是我在用餐的时候来到了小一班,看到这个叫宁宁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着小嘴巴,把饭碗推到了桌子中间。我走过去,蹲下身子问他:“怎么了?不想吃饭吗?”他看看我,点点头。我又问:“这么好吃的红烧肉,你不喜欢吗?要怎样你才喜欢吃饭呢?告诉老师好吗?”又过了会儿,他小声地说:“我想喝水。”我赶紧倒来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终于张开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饭。而此后的每一天,饭前只要给他提供一点水,他都能很高兴地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有的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一句话就能打开一个结。关键是,有没有给孩子轻松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有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细腻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关怀,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引起成人的关注,哪怕是用极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于表现自己的手段。老师,应该是个多重角色,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关怀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抚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倾听。把自己当孩子,真正蹲下身来,会发现每个孩子那扇心灵的小窗都有一把独特的钥匙可以打开,只要有了那把钥匙,快乐和惊喜就会随之涌来。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爱与智慧打造出幼儿教师的美丽

  又到了每周的这个时候,按照以往周一班主任例会与周二副班主任例会的最后一个议程就是“三分钟的随笔交流”。而每次,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会早早地准备好等一下交流的材料并把它们认真地打印下来。今天也不例外。

  当主任和园长分别传达好文件精神和布置好本周工作后,令人期待的“三分钟”就开始了。每次当别的老师交流时,我都会留心看那位在做交流的那位老师的表情,而每次我都会发现她们的表情都很丰富,在交流一个个教学案例的时候都个个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场景,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常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这样对我说:“做幼儿教师是最开心的,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啊,当幼儿教师的确很开心,尤其是当我们把那一颗颗真心化作爱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更会感受到当幼儿教师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外行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每周的那个“三分钟”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常常都滔滔不绝,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细心地观察着每一个教育中的小事,放大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才会觉得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可以是一个鲜活的教育案例,而每一个孩子又有他们各自的可爱之处。

  说幼儿教师容易,其实不易;说幼儿教师辛苦,其实自有甘甜,当我们真正地把爱与智慧凝结在一起的时候,幼儿教育才会闪现不一样的光彩!而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幼儿教师也会散发出别样的美丽与魅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教师的第一角色

  “教师的第一角色是‘骗子’——把孩子骗出自信、骗向成功。”这是我在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读到的一句话。是的,自信的孩子才会有强烈的进取心。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林华民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节物理课上,他对一位对物理一窍不通的学生说“看着你的解题过程,我就知道你是个读书的料……”我想,此时此刻这位学生的心里会升腾起无限的快乐,他也许会马上觉得物理其实是特别有趣的一门学科,或许就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无论中间走了哪条路,最终都会圆满解决问题。林华民的“骗”是高明的,他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骗”学生获得自信的教育案例不胜枚举。作为教师,就应像他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就会树立起来,他们就会不畏困难,信心百倍地迎接每一个挑战。高水准的“骗”应该是不会让孩子们看出老师是刻意而为的,不会让孩子感到是老师对自己降低了要求,因此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艺术。记得我班的琪琪吃饭特别慢,吃到最后总说吃不下,每次吃饭情绪都不好。于是,我就给她少盛点饭菜,让她能在一定的时间里把饭菜吃完,然后我就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琪琪吃饭有进步了。后来,琪琪吃饭时情绪明显好多了,饭也吃得多了,吃饭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牢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语言活动中,我会根据每个孩子实际的语言水平来提要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即使有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太好,我也会用类似“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很清楚”“你的想法很特别”等评价来使孩子感受到老师的认可。美术活动时,我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幅作品,放大每个孩子的优点。在班上会有一些孩子对有些事情不敢尝试,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如别人,而是可能因某次失败而失去了信心。例如,我班的冉冉其实很喜欢画画,做事也特别认真,我让孩子们设计标志,她把空白的纸交给我,怯怯地说:“我不会。”我想,这种退缩行为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将使她越来越不自信。于是,面对她递过来的纸,我微笑着说:“冉冉平时特别喜欢画画,今天一定是还没想好怎么画对吗?”“嗯。”冉冉应答着。我接着说:“那这样吧,你把纸拿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你的想法,想好了再画,明天带给老师看,好吗?”冉冉如释重负地笑了。我想先给她留个空间,凭她的能力和认真的态度一定能做好的。果然,第二天冉冉把作品交给了我,我趁机鼓励了她,她很开心。

  林华民老师将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欣赏、鼓励等用更形象的一个“骗”字来诠释,我想教师需要学会当一个高明的“骗子”,把孩子“骗”成自信的人,快乐的人,成功的人。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幼儿午餐“改革”小策略

  午餐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策略一:增加辅食,吸引用餐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吃饭难”,时常令老师、阿姨头疼。孩子们有的哭闹着要回家,有的挑食不肯吃,有的看着饭菜不会吃……于是,我们合理增加辅食吸引宝宝们吃饭,午餐除了饭、菜和汤,还提供小兔包、三明治、绿豆糕等小点心。点心外形可爱、口感松软、取食方便,孩子喜欢,自然就乐意吃。我们还及时增加各种粗粮,如米饭里加入小米、玉米、黑米、荞麦,提供小块玉米、山芋、芋艿、南瓜,每周吃三至四次,每天变换品种,令孩子们爱上幼儿园的午餐。

  策略二:结构多样,增强食欲

  为激发幼儿食欲,我们从膳食结构的多样化入手,编制花色菜单,如每周三改传统的米饭、菜肴为汉堡包、三明治、花色面条、馄饨、扬州炒饭等,并让孩子动手自做汉堡包、三明治。孩子们对午餐充满期待,常常会主动询问“今天午饭吃什么”,还会拉着家长一起看菜单。

  策略三:精心烹饪,易于进餐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烹饪制作,如蔬菜切成小丁或小段,利于咀嚼;吃虾时小班吃虾仁;鲫鱼煮烂去鱼刺做成可口的鱼汤……每天的菜肴不仅色、香、味俱全,更方便小年龄孩子咀嚼吞咽,既激发幼儿食欲,又保证营养,减少了浪费。

  策略四:关注个体,保证营养

  在体弱和特殊体质幼儿的膳食管理上,我们关注个体,提供病号饭。腹泻、消化不良或病后恢复期的幼儿,提供软饭、稀饭或面条,清淡蔬菜,配上水果并切成小丁,利于消化吸收。过敏体质的幼儿不能吃海鲜,如吃鱼、虾米时就换成肉圆、鸡腿、排骨等,确保营养。

  系列午餐“改革”小策略,使进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享受,吃饭再也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难事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例谈“中间”幼儿教育策略

  在班级中总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课堂上比较安静,发言声音小,不够自信;游戏中相对活泼,但是一旦发现被老师关注会感到不自然;交往时稍显退缩,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显得不够主动。服从居多;生活中不添麻烦,大部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从不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将之称为“中间区”孩子。让“中间区”孩子重塑自信、阳光的积极品格,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启动信任引擎。建立安全依恋

  梓涵——对老师持怀疑态度的选择性缄默

  梓涵看上去很文静.平时面对老师经常一言不发,喜欢用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和小朋友们自由活动时,却显得很活泼。

  梓涵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时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缄默,这往往是幼儿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沉默不语的现象。像梓涵这样的孩子大多在幼儿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这样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一旦有了信任感,他们就能将爱的感受从父母身上延伸到老师身上。

  我开始每天和她保持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多看她几眼,多和她微笑,多说几句鼓励的话,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如此,并表现出真诚。渐渐的,我发现梓涵会有意无意地走到我身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我说说话。信任的引擎开始启动,这正是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起点。

  二、运用“期待效应”,促成发展质变

  心宇——害怕展示自己,又让人充满惊喜

  处于“中间区”的幼儿不太会展示自己,可一旦给机会让他们站上舞台,带给你的往往是惊喜。一次科学课提问:“袜子口有弹性有什么用呢?”平时不爱举手的心宇怯怯地举起了小手。他的回答尽管声音很小但非常准确:“这样袜子就不会往下滑了。”我没有提醒他要放大声音而是连忙夸奖并走过去,给了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第二天我照例打开班级网站。忽然发现了一篇“感谢褚老师”的新帖子,是心宇的`家人写的,字里行间充满感激,说孩子回家兴奋极了,告诉家人褚老师抱他了,而且把他抱起来了,他开心极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给了心宇更多的关注.只要发现他举手了就请他回答问题,而我发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并常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某天午睡起床,他居然将被子折叠得和保育老师不相上下。其实我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期待效应的实验:孩子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作为教师用充满肯定和期待的影响和暗示给“中间区”孩子带去灿烂的阳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给予持续关注,点燃表现热情

  木子——自主自理.却缺乏展现热情

  “中间区”的幼儿很多都是自主性强的孩子,不给老师添乱,以至于容易被人忽视。木子就是这样一个不用人操心的孩子。她从进幼儿园开始似乎就不曾麻烦过老师:入厕后会自己将衣裤整理好,午饭从不挑食,午睡时能很快睡着……她几乎从不举手发言,每次又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不在意,你几乎会忽视她的存在。

  我觉得木子就像一支美丽的烟火,等待有人将她点燃。但是,对于我表现出的热情,木子似乎不太领情,对我的鼓励和表扬很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我并不气馁,始终对她保持积极的关注,注意她每天的活动,将她的良好表现记录下来,时常在集体面前展示,并了解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这种持之以恒的热情关注逐渐拉近了木子与我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会主动要求做一些事情了,小手也开始举起来了……这支美丽的烟火终于被点燃了。

  四、发挥同伴互动,实现个人价值

  小鑫一从不主动交朋友.始终处于被动位置

  要让一个幼儿觉得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成员,就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感到被他人需要。“中间区”幼儿在集体中显得相对较安静.他们在被需要这一点上明显感觉不足。这就有赖于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小鑫很安静。从不主动与人交往,游戏时,他也总是跟随者,从不主动提出要求,他似乎没有在集体中的主动意识。儿童心理学曾揭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我决定找一个能带动他的同伴。我观察到他比较喜欢艺木,艺木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于是我安排他们坐在一桌,经常鼓励他们玩同一份材料或参与同一项活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互动机会。取得一定进展后,我将两人的活动范围扩展为小组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小鑫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发现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笑容也渐渐地在他脸庞绽放。

【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相关文章:

娃娃家角色游戏有效的指导策略12-08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02-13

幼儿数学教育策略11-19

幼儿教育策略06-04

家庭亲子阅读简单指导策略有哪些09-09

幼儿教育的策略分析06-04

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12-08

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03-14

幼儿园教育的改进策略06-04

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策略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