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时间:2022-08-17 11:57:14 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丧葬习俗是极端复杂繁琐的,因为这是送别死者的最后仪式,所以古人也尤为重视。民国之后,全国刮起了社会新风气,旧的封建传统全部被推翻摒弃,许多仪式也变得更加简单而具有意义。那么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古时,漳州人办丧事常因迷信风水,企求吉穴而停柩不葬,棺材停放在佛寺、野外或家中,久的竟达数十年。南宋朱熹知漳州时,曾明令禁止这一陋俗,限一个月内安葬,“如违依杖一百,官员不得注官,士民不得应举”。但停柩不葬的陋俗并未禁绝,直到清代蔡世远还指出闽人有的“不修人事,专恃吉地以为获福之资,遂有迟至三年而不葬者”。清末,漳州还有贫穷人家将父母的灵柩停放在厅堂中,三餐时权当饭桌,全家围着棺柩吃饭。民国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日渐传播,愚昧的停柩不葬陋俗终于慢慢消灭。

  送终

  在漳州,长辈寿数将尽,眷属要日夜守护在病榻前,子孙即使在异国他乡也须回来送终。病危者若为女性,还须及时通知娘家。老人濒危时,家人应先整理正厅,将神明及祖先牌位用红纸或米筛遮住,俗称“遮神”。儿孙要赶到病榻前,聆听遗嘱,死者临终有儿孙到齐才算“有福气”。  现在漳州的风俗,老人断气后,儿孙要不断呼唤老人,期望通过呼叫将死者的灵魂招回阳间,这就是古礼“复”的孑遗,俗称“精神”或“叫精神”。呼叫一段时间老人均无反应,即可确信已经去世,下辈亲属一律下跪,脱下鞋帽,女性要披头散发,丧眷哀号痛哭,并在尸体未变冷之前及时为死者翕闭双眼,把四肢和头部与身体摆直。有的家庭在病人弥留之际,要请和尚、道士或长者为病人诵经。

  旧俗,濒危者未断气之前,后辈不许啼哭,抑止不住悲伤也只能转身掩面抽泣。

  发丧

  发丧是办丧事的开始。辈分高的人要办得隆重,辈分低的人丧礼从简。

  初遭丧事,孝子心情哀恸,不能视事。丧家往往要请亲族中德高望重,熟悉古礼的长者代主丧事,安排一切。孝子也要完全根据长者的吩咐行事。

  长辈谢世,子孙应及时通知亲友,并告以大殓成服和出殡的日期,通知亲友参加丧事,也通知“有喜”的人回避以免冲克。

  漳州人报丧,忌讳说“死”字,而改说“老去”、“无去”、“行去”、“过去”、“过身”、“过往”,小户人家死了人多以口头报丧,并请人互相转告。大户人家则要正式发讣告,包括由宗亲、姻亲、世交代告的写在红纸上的“公启帖”和孝眷自署的“白帖”。有的地方,死了祖辈要鸣钟鼓告丧。但死者若仍有直系长辈健在,则不能鸣钟鼓。

  报丧时,死者的子孙要披麻戴孝,奔赴亲友家门口叩首报丧,对方均不必还礼。有的地方报丧者不得进入人家的门,如要送丧帖讣告,也只能从门缝塞入。报丧人来去匆匆,故漳州人讥行路匆忙者为“报死”。

  搬铺

  依古礼,老人病危时应将铺位搬到厅堂中,俾得以寿终正寝,并用敛衾覆盖起来。

  漳州士人之家按古礼搬铺,让长辈“死得其所”。搬铺时,必须头在前,脚在后,如果病危者父母尚在世,则不能搬到正厅,只能将铺位安放在后厅或正厅的侧旁。该风俗也从漳泉带到台湾,《台湾通史》记载:“父母病笃,置床堂左,谓之‘搬铺',易箦之义也”。但民国以后,漳州民间大多是等死者断气之后才行搬铺。

  死者断气后,子女(媳)要为其擦洗遗体,趁尸体尚未僵硬换上死者结婚时穿过的白色内衣裤,称“贴dah7肉衫”。然后将尸体移置厅堂中的铺上,死者仰卧,身上覆盖布衾(白布制成,镶红边,长足以蔽足,俗称“天地被”),也即“用敛衾”。死者头上覆盖白布,头下枕以砖块垫纸帛。死者在厅堂里的铺由三块木板拼成,丧事是死者单身上路,所以忌双,无论什么都要用奇数(单数)。

  死者在厅堂里的位置依死者的辈分而定。如果是未婚而殇亡,则要放在角落里。一般的安放位置是男尸偏左,女尸偏右,头向内足向外,也有将死者横放在厅堂中以避免“担楹”。死在外面的尸体不能入屋,必须在屋外搭棚停尸。

  帆绫

  搬铺后要在铺前张挂“绫”(白布做成的幔),将死者遮挡起来,这相当于古礼的“帷堂”,漳州称“帆(张挂)绫”。以前漳州的大户人家有挂多重白绫以示隆重,多者达到九重。挂上九重白绫者,子孙须在死者身边守灵,不得走出绫外。

  漳州清明民俗“知多少”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在漳州,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风俗和各种清明小吃。

  清明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春卷,即润饼,就是本地的一个重要习俗。市民毛先生告诉记者,清明包春卷是漳州的风俗,他一般是直接买好皮和店家切好的菜,拿回家自己包。

  除了润饼,漳州传统小吃“黑眼睛”在这段时间也被市民抢着购买。“黑眼睛”是用一种青草皮挤汁和糯米粉做成外皮、里面包绿豆蓉馅的甜品。“清明扫墓,祭祀祖宗买鸡、鸭、面、‘黑眼睛’。‘黑眼睛’吃了眼睛亮,以前流传是这么说的。”市民江女士说。

  放风筝亦是清明的传统习俗之一,相传风筝升到高空、随风飘远,可以除病消灾,带来平安吉祥。许多市民在踏青赏春时,都喜欢放飞五颜六色的风筝。

  扩展阅读:相关知识

  柳枝也是清明节的宠儿。柳在漳州市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惠聪告诉记者,古时候,百姓们觉得清明是鬼节,插柳戴柳可以防止鬼的侵扰和迫害。而现在,柳枝也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寄托着美好的期望。“历史上都是有这种习惯,就是上山的时候一般要戴一些柳叶,放在口袋里面,一片两片都可以,作为辟邪用的。”郑惠聪说。

  漳州的清明祭扫活动陆续开始。这也让漳州消防支队的消防官兵们,精神紧绷了起来。

  在清明祭扫活动中,焚香点烛、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活动频繁,加上祭扫区域一般草木密集、可燃物较多,稍有不慎极容易引发火灾。

  据漳州消防支队统计,从20xx年3月25日至20xx年4月25日,全市拉响火灾警情47次,平均每天都有约1.5起火灾发生,其中包括不少清明祭祀引发的火灾。20xx年4月6日上午6点许,漳州市芗城区高坑村,金源广场对面一民房内,一位村民在自家门口烧纸,险些殃及周围民房。

  漳州消防支队提醒,应切记防火安全七条禁忌,呼吁安全祭祀、文明扫墓。

  祭扫禁忌

  1.“乱吸烟”:祭扫时,请勿吸烟,尤其不要乱扔烟头,以免遗留烟头火种。

  2.“留火源”:烧完的纸钱,一定要将燃灰清理干净,切记等余火燃尽方可离去。

  3.“乱停车”:自行驾车前往的,莫将车辆放在消防车道上;停车时观察周边,不要紧靠可燃物,谨防可燃物起火引燃车辆。

  4.“涉地险”:严禁在小区内的草坪上、高压线上、汽车旁及工地、工棚附近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燃气管道旁进行明火祭祀活动,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燃。如需烧纸,应尽量清理干净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挖好的深坑或自带的桶、盆中进行。

  5.“子不教”:祭扫时注意看管好儿童,教育儿童不要随意玩火,不要自行燃放烟花爆竹。

  6.“不服管”:文明扫墓,服从墓区各项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7.“方寸乱”:一旦突遇火灾,要保持镇静,及时拨打119或110。逃生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要判明火势、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

【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相关文章:

湖南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1-27

重庆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8-04

无锡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3-03

山东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7-27

东北丧葬习俗是怎样的11-21

广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8-21

湖北丧葬习俗的特点03-31

唐山丧葬习俗有哪些08-09

厦门的丧葬习俗有哪些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