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时间:2023-01-29 12:09:2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

  上一周,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伯伯到我们学校做了一个精彩的讲座《来自大自然的灵感》,给我们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后来,我就买了好几本有关于他的动物小说,真是太精彩了。最近几天,我看了其中的一篇----《最后一头战象》,看完后深深地被书中的情节感动了。动物其实和我们一样!有着高尚而美丽的品质和情感。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头战象嘎羧,在与日寇的战斗中侥幸生还,被寨子的人照顾休养了二十多年。在预感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它披戴上当年作战的鞍马,风尘仆仆的赶路。而它并不是去祖传的象冢,而是奔赴当年和它并肩作战的牺牲的伙伴的墓前,掘墓自葬,与曾经一同作战的伙伴们埋在了一起。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和敬佩的情感呀!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段话:“我和波农丁悄悄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喔---喔---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读到这里,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回荡。我在想:象的友情为什么比人类的友情更打动人?它们的友情为什么有如此力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意。”动物和人一样,重情重义,有恩报恩。

  合上书页,令人回味无穷,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2

  象,在我们心目中是庞大而又温顺的。但在《最后一头战象》中,象,还是重情重义的。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大象嘎羧与战友曾在洛江边浴血战斗,唯独它幸免于死,并被波皮丁收养。它五十多岁这天,突然要披起象鞍,在埋藏它的战友的“百象冢”挖了个坑,躺下安然死去。

  嘎羧,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有着人的情感。文中有段话这么写:“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

  它,是那么地留恋当年洒过热血的战场,忘却不了自己勇猛杀敌;忘却不了曾经的威风凛凛;忘却不了这一切……可那,都已经过去,它仍然留恋,它仍然难忘!它,是多么重情义!嘎羧,它何止是留恋战场呢?它还怀念它的并肩战友!当它预感到死亡即将降临时,它没有去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来到了“百象冢”,它躺在了战友们的尸骸当中,与同伴们一起沉睡了。它,是多么重情义!

  天下重情义的'生物,何止是象?狗也是如此啊!

  有一次,我正在老家的山上闲荡,突然看见一只黄狗,吓得魂飞魄散,可它并不搭理我。我壮着胆子,走进一看,只见它趴在一座坟墓前,低声哀鸣,看上去已经几日没吃东西了。原来它在为主人守坟。我万万没想到,一只不起眼的黄狗,都不忘抚养之恩,拼死守坟。和嘎羧,岂不十分相似?

  象,在我心中的印象又加深了一层,原来它是如此重情义啊!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3

  自从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之后,我对大象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以前以为大象很凶猛,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大象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可爱。

  我从中还知道了象冢。象冢就是每一只大象感觉自己要死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天。走到一个象族开始的地方。给自己挖一个坑把自己埋起来。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给大象拔刺和象警。

  大象知道小象的脚扎进了刺,就请人来帮忙。在治愈小象之后,大象还会感谢人。我想这就是人常说的'知恩图报吧!象是动物,连它都知道知恩图报。我们人还没有做到呢。大象就懂得了这道理。

  象警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大象是动物的守护神。大象在河里保护动物,鳄鱼就不敢靠近。动物喝完水后,大象还会护送上岸。一直到达安全地带。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也让我对大象的了解更深了。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4

  这本书是沈石溪写的一本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800字。当我见到封面上那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我就喜欢上了它。

  《最后一头战象》写的是一头在日寇和象兵的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救了出来,但身负重伤。村民每天会给它冲澡,准备食物,嘎羧的伤口渐渐愈合了,但它的一条前腿因伤得太重而瘸了。在这后的`二十六年里,村民们天天给嘎羧最好的待遇,渴了饿了可以随时找一家人,他们都会给它最好的水和果子。但渐渐老去的嘎羧吃的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它不再吃东西了。正当它虚弱得站都站不稳时,忽然向村民要回了自己当年上战场用的象鞍,准备离开村子。村民们听说了,纷纷赶来为嘎羧送行,这时猎人波农丁和作者沈石溪商量后决定悄悄跟着嘎羧去象冢偷几根象牙。结果发现嘎羧去了“百象冢”――上次抗日战争时战象战死后埋的地方。嘎羧挖开土,跳进洞和战友们埋在了一起。波农丁和沈石溪觉得自己不能拿战象的象牙,默默得离开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诉说了一头象和人的感情。象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在这个故事中,嘎羧在临走前,绕着寨子起了三圈,对救它养它的人表达恋恋不舍的感情。这让想起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个小女孩在路上捡了一只猫,精心喂养了它几个月,后来有一天晚上,附近有猫叫声,原来是猫妈妈来找孩子了,小女孩打开门,小猫箭一般得冲了出去,女孩好伤心呀,一会儿,小猫又回来了,在小女孩的脚边不停得蹭着,叫着,小女孩蹲下来,抚摸着小猫,终于小猫还是走了,依依不舍得跑向了它的家。

  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整整二十六年,嘎羧把寨子当成了自己的家,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

  但是当它感到死神降临时,却选择了离开这儿,去了“百象冢”,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伴们葬在一起。可见嘎羧这二十六年来并未忘记它们,还有现在背在背上的,和它经历风雨,在小阁楼上放了二十六年象鞍!和战友们躺在一起,也许是对嘎羧最好的归宿吧!

  看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为嘎羧感动。

  过了二十六年,嘎羧依然十分清晰得记得自己的责任:一头战象的责任。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5

  在中国被入侵的历史中,人们把大象作为战斗的武器。它冒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踩死敌人无数,可是到最后还是被敌人无情的子弹射中而死。

  战斗后,大家在江边挖了一个大坑,把阵亡的大象全部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块碑:白象邾。后来发现一头战象还活着,人们把那头战象救活了,只是腿短了一些,有一次他在小阁楼上找什么东西,原来再找它的象鞍。他重披象鞍绕村中转了几圈,他知道死神逼近了,他挖了个坑,它死了,他没有到遥远的祖宗留下的象镯,,他在百象琢挖了一个坑,和曾经的战斗过的同伴埋在了一起。作为一头战象他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战象一嘎羧,静静地躺下了。但是他给了我更多的感悟:象,有如此的感情,他的真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他在战场上那种不屈的精神,令人难忘,这不仅使我联想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被入侵的历史那是为什么呢?贫穷是根本原因。不能是屈辱的历史再次重演,我们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希望,为了国家的'强盛,我们要努力拼搏,为了民族的复兴,我们要发奋;为了和谐社会,我们要珍爱动物。

  我们可以从战象的经历中懂得了大自然的神奇所在的动物,虽然不会和我们用语言来交流,但他们懂得情感,为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不要滥砍滥伐,随便喷洒农药,使山川更绿,河流更清,空气更清新,还给动物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家园,与人类和谐生存。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6

  我原以为,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动物。不过,这个故事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作者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本人作战的象兵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翔。作者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它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农丁要回象鞍,独自上路迎接死亡的故事。

  我明白了我们要善待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7

  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沈石溪写的小说《最后一头战象》。在书里,他给我们讲述了一头叫嘎羧的老象在它生命中最后一段历程。

  嘎羧是一位让人敬仰的战斗英雄。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象兵,嘎羧参加过许多场战斗。 1943年,日本鬼子通过缅甸,企图进攻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嘎羧等象兵们与鬼子在打洛江畔打了非常惨烈的一仗,这一仗,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嘎羧是唯一的死里逃生的幸存象兵。战后,寨民们集中掩埋了战死的大象,把嘎羧运回寨子,细心治好它的伤,并且在日后的几十年里象对待功臣一样尊敬和照顾它。

  后来,嘎羧老了,生命到了尽头。它翻出战争年代它作战用的`象鞍,让人帮它披挂起来。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向常年照顾它的寨民们依依惜别。它走到埋葬其他战象的地方,自己挖了一个坑,躺了进去。至死,它也没有忘记过去和它一起战斗过的伙伴,在天堂里,它要和伙伴们在一起。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觉得嘎羧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8

  这个学期,老师给我们借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我写完作业后,就捧起书看了起来。

  这是一篇感人的小说,讲了一头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战象叫嘎羧,他知道自己将要死了,就披挂上当年的象鞍,来到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缅怀战友、凭吊战场。最后,重情义的嘎羧,和自己的战友躺在了一起,他只是一头大象,却像人一样有情有义,真了不起。

  看完后,我想大象都能这样有情义,而我们人呢?我们还不如大象。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9

  在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一本书。这本书是沈石溪写的。

  这本书是本动物小说,主要写了大象和猪还有熊的故事。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棕熊的故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由于熊妈妈被猎人关在了笼子里用铁链锁住,小熊被作者和同伴收养在观察站。后来,熊妈妈从观察站领回自己的小宝贝。可是,有一次因为捕猎,熊妈妈受了重伤再一次把小熊交给观察站收养,最后熊妈妈因患重病去世了。这篇文章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也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当读到母熊为保护孩子和猎豹打斗的场景,我的心不由得颤动了一下,为这伟大而无私的母爱鞠了一躬。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想起了以前我和妈妈的一件事。记得那一次,妈妈买了一个黄灿灿的'大柚子回家。我不顾形象大口大口地吃。没过一会,这个大柚子已被我吃了一半。

  夜里,我左右翻腾睡不着,隐约感觉到有种要吐的感觉。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疼痛难忍,大叫妈妈。妈妈立刻从床上起来来到我这。过了一会,妈妈说:这可怎么办啊,去医院吧!妈妈用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带我去医院,那时,大概是凌晨一两点左右。

  经过这件事后,我深受感动。懂得了一个大道理: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爱。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0

  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像人类一样的情感。

  课文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是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它的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和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拥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显得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添上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读了这篇课文,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1

  《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所写,其中包括了《最后一头战象》《野猪囚犯》《智取双熊》等关于象、野猪、熊的小说。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一篇就是《象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是我和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因缺水而来到一个湖,但由于湖中有凶猛的鳄鱼而不敢到湖中喝水。后来来了几头大象,在湖边围成一个警戒线鳄鱼不敢靠近,最后我们高兴地在湖里喝水玩闹。

  这篇文章中写道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乐融融地喝水,不论是食肉还是食草动物,都互不侵害,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希望达到的吗?忘却眼前的利益,而寻求合作,互相帮助,谁有困难都帮忙,没有纷争,没有私心,那该多好啊。

  而且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大象,学习大象们的团结互助以及对同伴的不离不弃。在生活中总会会遇有一定难度的困难,可能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这是我们就会想到团结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只有团队内每一个人都对别人着想、鼓励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这样才会团结,我也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2

  在我的印象中,大象高大但不笨重,强壮但不凶猛,是人们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帮手。但当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却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就是这样的一头性格温顺的大象,大自然中普普通通的一只动物,却如此的重情重义,如此的忠诚与执着!

  这是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一部作品,文章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重披象鞍,来到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了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喔——喔——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得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读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头威武雄壮的大象,熠熠生辉的象鞍,炯炯有神的双眼,粗壮有力的四腿,昂然屹立在朝阳的`光环中,那么耀眼,那么振奋人心!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嘎羧仍没有忘记并肩作战的战友,没有忘记挥洒热血的疆土,没有忘记心中那神圣的信念!

  一个人不可以不爱自己的国家,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爱国的情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给我的最大的教育!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3

  我读完了妈妈给我买的《最后一头战象》,躺在床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作者和象﹑野猪以及熊的故事,每一则故事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动物朋友那强烈的爱。但,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书中关于棕熊的故事。

  作者和向导强巴在野外做完了动物勘察后回到观察站时,偶然发现了一只小熊崽便把它带了回去,还给小熊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丽丽。没想到丽丽刚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是作者那张和蔼的脸,就把作者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整天和作者形影不离。一天晚上,熊妈妈冒着大雨来寻找它的孩子,他们就只好将丽丽还给了母熊。不管母熊对丽丽付出多少母爱,丽丽就是对它的母亲不理不睬,于是,母熊对作者产生了一股怒火,甚至在作者去河边洗澡也要对他进行袭击。

  一次母熊和丽丽遭到了雪豹的袭击,母熊奋不顾身保护自己的孩子,经过一场血肉搏斗,雪豹死了,但母熊的肚皮也被咬开了,肠子都漏了出来,生命危在旦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熊在观察站找到了作者,并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丽丽托付给了作者,作者对母熊的恨,顿时如春光融化积雪烟消云散了。最终,母熊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只伟大的`母熊尽到了以为母亲应该尽到的责任,并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人类,动物世界里的爱不比我们人类的少,母爱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无法让母爱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母熊虽然死了,但她对孩子的爱将永远闪亮在我们的心里。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4

  我今天读了一本名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感受很深。

  作者在十六岁时刚好遇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城里的青少年通通被赶到农村安家落户,她也在母亲和姐妹的哭泣中告别上海,来到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叫曼广弄的傣族寨子。亲眼目睹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动物故事。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掏鸟窝一不小心却碰落了马蜂窝,愤怒的大马蜂追的我无处躲藏。我忠实的.猎狗奋不顾身的冲上去,朝空中吠叫扑咬,使得我能趁机逃脱,而我的猎狗却被马蜂蛰死了。

  还有一次,我被一群别名红狼的豺狗围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上,整整两天滴水未进。粒米未沾;饿得快虚脱了,最后,村长领人把我救了出来。

  我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自己过去对动物的理解很肤浅。动物并不是仅为人类活在地球上的,它们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弱肉强食的生活圈。完全可以在丛林法则的舞台上塑造动物的本体形象。

  动物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的种种虚伪的表现,可以毫无遮掩的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为一体的原生态生命。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15

  我喜欢这本书可是有原因的。

  这本书讲的故事可感人了!讲的是一头名叫嘎羧的老战象在人们治疗下勉强可以走路。人们与它相处得很好,最后人们看着它走上黄泉路的一篇感人故事。

  我最喜欢的一个剧情是:嘎羧用鼻子给村里的孩子分香蕉一事,我从中看嘎羧非常的大方就算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会与别人分享。

  读了这篇故事我最大的感慨是:这一头战象是有情有意的,到最后临终的`时

  候并内有像其他大象一样去自己家族的那个埋藏着许多大象的象冦(kou)(大象的坟);它却去了曾经在过的战场,埋葬自己。我由衷地发出感叹就是:历史不能忘却,英雄的血泪永远感动心怀!它是动物界的一位伟大的救命也救世的英雄,它是人类铭记的榜样!我真崇尚它的品质。

  我在生活花钱大手大脚的。吃饭,没吃完我就扔了,也包括不想吃,而且用水也不节约。我从来就没想过原来:以前的一元钱就好比现在的十元钱;还有食物,现在要求光盘行动,更不应该浪费;水,以前我们这里是缺水地区,正因为我们没经历过才浪费,等再次经历的时候就晚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把历史放在眼里,放在心中。像那头老战象历史不能忘却!

  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相关文章: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12-17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03-04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09-0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4-04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02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8-04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3-24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15篇11-14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3-07

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