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1 14:04:0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知道水中倒映的现象。

  3.丰富词汇:“倒影”。

  准备:

  大水盆,盆里盛有清水。准备一些小猪纸偶。

  活动与指导:

  1.分散活动“看倒影”。准备一些较大的水盆,盆里盛有清水,让幼儿看水中的倒影: “我们在镜子里能看到自己,我们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样的?”让幼儿分散活动,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儿拿着物品)。

  活动后进行谈话:“在水面上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个纸月亮,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月亮在哪里?月亮什么时侯出来?”“月亮出来了会不会有倒影呢?在哪里有倒影呢?请听故事‘找月亮”’。

  教师讲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提示幼儿:“再听的时侯要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猪纸偶,教师操纵纸偶讲第二遍故事。

  3.讲故事进行提问,边问答边教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说话。

  “开始,猪老大对猪老二说了什么?”

  “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第二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后来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让幼儿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谈话:“想一想,还可以在地上找到哪里的月亮?”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扩散。

  5.教师操纵纸偶,以小猪的口吻对幼儿说:“喜欢听我的.故事吗?我带着你们再讲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带领幼儿讲一遍故事。

  “我是爱动脑筋喜欢发现的小猪,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发现呀,今天晚上你们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几个月亮。”

  鼓励幼儿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组织谈话:“我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我用什么办法映出了月亮?”

  让幼儿讲述各自的探索与发现。

  附故事:

  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猪老大和猪老二在一起,小猪老大说:“听说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说:“真的?那我们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说“好!”

  他俩请来了一群小猪,四处去寻找。走到山泉边,一只小猪高兴地叫起来:“哇,山泉里有一个月亮!”另一个小猪又说:“哇,露珠里有一个月亮!”另一只小猪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个月亮!”它们还看到水桶里有一个月亮,镜子里有一个月亮,水潭里有一个月亮,望远镜里也有一个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数不清。一只小猪意外地发现,每头小猪的每只眼睛里都有一个小月亮呢!

  小猪们带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兴兴回家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电线可以随意弯折扭曲的特性。

  2.运用多种方法玩电线,并尝试造型。

  3.能积极探究,大胆想象和表达。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电线的软硬适合幼儿操作。

  2.课件“好玩的电线”(电线弯折成的太阳、大树、花朵、飞机、汽车等),音乐《欢乐舞》,电线弯折的跳舞小人。

  3.幼儿经验准备:有认识弧线、螺旋线与波浪线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请来的小客人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会是谁呀?这个小人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2.师(举起一把彩色电线):电线宝宝来到我们班,小朋友要热情一点哦。

  (采用情景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感知电线宝宝

  1.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根电线宝宝,把它找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再跟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电线宝宝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2.师:你在哪里看到过电线宝宝?它有哪些用途?废旧的电线宝宝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强调“废旧的电线”)

  (幼儿在这一环节逐步感知、了解了各种电线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了经验准备。)

  三、用电线宝宝变魔术

  1.教师用电线宝宝表演魔术。

  师:老师想为你们表演魔术,你们想看吗?

  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数到“3”睁开,教师将电线扭一扭成波浪线形状,提问:电线宝宝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教师分别用彩色电线变出弧线和螺旋线,边变边说出变的.方法,让幼儿能够观看清楚。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老师用电线宝宝变出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你可以用手比画比画。

  小结变波浪线、螺旋线和弧线的方法:电线宝宝扭一扭,变出一个波浪线宝宝;电线宝宝弯弯腰,变出一个弧线小宝宝;电线宝宝绕圈圈,变出一个螺旋线宝宝。

  2.幼儿操作尝试。

  师:电线宝宝非常想和你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布置任务:那就请你们用电线宝宝绕一绕、弯一弯、扭一扭,变出自己喜欢的线宝宝吧。变好的小朋友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变的是什么线宝宝,它们还像什么。

  3.和电线宝宝一起舞蹈。

  师:我们变出了这么好看的线宝宝,和它们一起跳个舞吧。(师生随音乐自由舞蹈)音乐停时,摆成各自电线宝宝的造型。

  (用提问和变魔术两种形式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掌握了电线的各种玩法。随音乐舞蹈既活跃了气氛,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四、电线宝宝变变变

  1.师:电线宝宝真好玩,能变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形状。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电线变的图片,你喜欢哪幅图?是用几根电线变出来的?

  2.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变出更好看的东西呢?可以去找好朋友一起商量着变图形哦。

  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并将变好的图形拍照。

  3.观看照片,启发思考。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变的图形,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还像什么?

  (幼儿边玩边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既发展了想象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五、游戏“我是电线小宝宝”

  玩法1:单独游戏

  幼儿扮演电线宝宝,教师出示变好形状的电线,要求幼儿用身体变出这个形状,并说说变的是什么。如教师出现一个圆圈,幼儿用手臂、身体、手指等做出圆形,并说出自己变的是太阳、气球、包子等。

  玩法2:合作游戏

  先分组合作游戏,再全班合作游戏,如变成长长的火车。游戏数次后,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废旧电线投放到活动区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电线造型,并根据这些造型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展开活动。活动过程中以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中,提升了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再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全体幼儿都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每一个幼儿探索和操作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名称:里面有什么

  目标:

  1、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身边到处是空气。

  2、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3、在科学活动中,用语言大胆地说己的发现。

  准备:

  1、塑料袋若干

  2、各种实物,如积木等

  3、水缸、充气塑料袋

  过程:

  1、教师让幼儿摸摸几个塑料袋(其中有积木、空气等)

  通过幼儿对固体、液体的感觉,引出对空气的性质的`发现

  教师同时点一下三态的性质

  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进水缸中,“发现了什么?”

  2、“哪里有空气?”教师记录

  3、幼儿找空气

  4、交流分享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2.认真观察图片上提供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物质准备: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7中食物的幻灯片、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猜猜这是谁的家。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我觉得是南瓜爷爷的家。

  师:你从那里看出是南瓜爷爷的家。

  幼:我觉得房顶上有个南瓜爷爷,所以觉得是南瓜爷爷的家。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的。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孩子从人物的特征上得到了验证,知道这是南瓜爷爷的家。)

  2.播放幻灯片,巩固围合的数数方法。

  师: 南瓜爷爷家来了许多客人?你们数一数有几个客人?

  幼:七个客人。

  师:你从哪里开始数的?

  幼一:我是从正方形开始数的。

  师:正方形还可以数吗?

  幼一: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幼二:我是从鸡蛋开始数的,也是数七个。

  幼三:我是从鸭子开始数的,一共有七个。

  师:这些客人围成了个圆圈,数圆圈我们以前都学会了,所以大家都会数了。数圆圈时要怎么数了。要先记住一个物体,然后从它开始数,数到这个物体就要停下来不能数了。

  (评析:巩固围合的数数方法:找一个有特征的物体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帮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一个新知识。)

  3.观察影子,猜猜它们是谁?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老师给它们标上数字,你们说说这些影子可能是谁呢?

  幼一:找到一号是正方形。

  幼二:二号是小鸭。

  幼三:五号是鸡蛋。

  师:小朋友把这些影子都猜出来了,我们现在来验证一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将七位客人逐一进行验证)

  (评析:通过观察影子图让孩子学会了“数一数、猜一猜”,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

  4.借助操作卡,找找哪些是蔬菜?

  (1)帮助南瓜爷爷找蔬菜邻居,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是蔬菜,并在对应的格子上打钩。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请了这么多客人,要做什么了?你们想知道吗?

  幼:想

  师:南瓜爷爷一个人住,觉得很孤独,他想找蔬菜做邻居。小朋友想一想,他的七位客人谁是蔬菜了?等下老师让小朋友自己动脑筋,自己帮南瓜爷爷找蔬菜邻居。老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操作卡。操作卡上有南瓜爷爷家的七位客人,第一位是谁?

  幼:第一位是豆干、第二位是鸭子、第三位是萝卜……

  师:南瓜爷爷要找的是蔬菜邻居,等下小朋友就从这七位客人中,你觉得谁是蔬菜,你就在它下面的格子中用红色的笔画个圆圈,第二格不能画。

  (幼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操作)

  师:你觉得谁是蔬菜了,小朋友要自己动脑筋。(进行个别指导)

  师:请一个小朋友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为南瓜爷爷找的蔬菜邻居是谁。

  幼一:我觉得南瓜爷爷的蔬菜邻居是:白菜、豆干、萝卜、鸡蛋、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师:旖旎小朋友,你要记住你第一次选择的哦.再请一个小朋友起来分享。

  幼二:白菜、豆干、萝卜、鸡蛋、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幼三:白菜、萝卜、鸡蛋、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师:你为什么觉得鸭子和豆干不是蔬菜了?

  幼四:白菜、萝卜、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评析:让孩子们自己通过以往的经验和认识,观察、思考、猜测什么是蔬菜。)

  (2)播放种植蔬菜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蔬菜。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小朋友都帮他找了好多蔬菜邻居,那到底对不对了。

  师:你觉得蔬菜是从那里来的?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蔬菜?

  幼一:超市场买的。

  幼二:蔬菜店买的。

  幼三:路边买的。

  幼四:种出来的。

  师:那里种出来的。

  幼四:幼儿园种出来的。

  师:对了,我们幼儿园种了许多蔬菜,老师还经常带小朋友去观察了。那我们来看看,蔬菜是不是种出来的。我们现在来看图片,看看蔬菜是不是种出来的。

  幼:蔬菜是从地里种出来的。

  师:老师看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老师再说一遍,蔬菜时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这句话听懂了吗?都听懂了吗?那没问题啦,我们现在再一次帮助南瓜爷爷找邻居,小朋友看看这七位客人谁是种出来的。你刚刚选的食物是不是有的不是种出来的。如果不是种出来的就不是蔬菜,我们就不要选它了。

  师:现在请小朋友找一只黑色的笔,你觉得谁是蔬菜,你就在它下面的格子中用黑色的笔画个圆圈。

  第二次是不是跟第一次不一样了。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它是种出来的吗?

  (评析:通过幼儿的经验思考,老师借助播放图片,蔬菜的种植环境,使幼儿的经验的不断累积和提升,让幼儿了解了蔬菜的特征——就是长在地里的能做成菜的植物!)

  (3)验证操作卡上哪些是蔬菜?

  师:豆腐干是蔬菜吗?

  幼:不是。

  师:对了,它不是直接种出来的,它是大豆加工的。

  师:胡萝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师:鸭子呢?

  幼:不是,它是鸭妈妈下蛋然后孵出来的。

  师:对了,它是肉类食品,我们叫荤菜

  师:大白菜呢?是 因为它是种出来的 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师:鸡蛋 呢?

  幼:鸡蛋不是蔬菜,它是鸡鸭妈妈生的。

  师:它是母鸡生的,它叫蛋类食品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个别验证、集体验证、共同验证等方法层层递进,使幼儿进一步明确:蔬菜是种出来的长在地里的,能做成菜的植物!)

  4.延伸活动。

  南瓜爷爷家只有三间房子,可是有四种蔬菜,那么多蔬菜怎么住呢?

  师:我们现在来数一数,我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啊!

  幼:1、2、3、4,一共有四样蔬菜,那我们来看看南瓜爷爷家旁边有几间房子?

  幼:南瓜爷爷家有三间房子。

  师:三座房子,四样蔬菜,小朋友觉得那该怎么住啊?现在小朋友想办法啊?

  幼一:我觉得红萝卜和青瓜可以住在一起。

  师:为什么呢?

  幼一:因为红萝卜和青瓜它们两个都是瘦瘦长长的。

  幼二:我觉得白菜和青瓜在一起比较好,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幼三:我觉得马铃薯和南瓜爷爷住一起,因为都是圆圆的。

  幼四:我觉得白菜和土豆住在一起,因为它们两个比较小。

  师:老师觉得马铃薯和黄瓜也可以住一起,为什么?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分房子住,让孩子学会从蔬菜的颜色、外形、种类、大小等特征对蔬菜进行分类、合理匹配。)

  活动反思:

  这个教材是结合班级主题“秋天的蔬菜”而选择开展的,内容及创意是来之名师的教学课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两次操作?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分别在概念出现的前后,了解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程度,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第一次操作表现出来的是幼儿的经验,第二次操作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了,由经验上升为知识。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先让幼儿猜想:南瓜爷爷家旁边只有三间房子,可是蔬菜有四种,它们要怎么住?幼儿在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基础上,将蔬菜按颜色、形状、大小、种类进行了分家。最后我把马铃薯和青瓜放在一起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把土豆和黄瓜放一起住?(因为它们都要削皮)这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了原先的经验性的分类方法。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原先我们所认为的按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的方式。

  小百科:邻居,指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活动评析:

  中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奥秘——到户外寻找影子,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活动中,教师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跳起舞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设计玩影子的游戏,并教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更手影。(用应集灯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灯光中间,射到墙上的各种形态的影子,让幼儿自由操作感受到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向幼儿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并为他们提供手电筒和一些立体物体,请幼儿用手电筒往物体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关掉手电,观察还有没有影子,并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产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并小结初,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产生了影子,让幼儿发现光照方向与投影的关系。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是幼儿感知,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从中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浮》11-0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魔术》11-03

《影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11-10

幼儿园中班教案《气球》科学教案03-0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落叶》08-17

幼儿园中班动物睡觉科学教案09-2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07-0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2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