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8 12:04:3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锦集七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区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区分“1”和“许多”。

  2.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小兔子动物头饰若干个,魔术口袋1个(内可装1个乒乓球,许多块积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参考游戏:老师带幼儿们去游乐园玩。在游乐园门口老师把门票发给幼儿们,并请幼儿们仔细看一看手中的票上印的是什么(有的是印了一只蜜蜂,有的是印了许多只蜜蜂)?数一数,有几个?教师还要求手拿门票是一只蜜蜂的幼儿从红色拱门进,手拿门票是许多只蜜蜂的`幼儿从蓝色拱门进。(检票时老师在一旁注意检查)

  2.进到游乐园后组织游戏

  (1)观看池塘里的鱼。参考提问:哪种鱼是“1”条,哪种鱼是“许多”条(有1条红颜色的鱼,有许多条黑颜色的鱼);观察周围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2)观看动物马戏。参考提问:什么动物叫了“1”声,什么动物叫了“许多”声;兔妈妈邀请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兔妈妈跳1下,小朋友就跳1下,兔妈妈跳许多下,小朋友就跳许多下(也可先跳许多下,再跳1下)。让幼儿通过听、动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

  (3)还可组织一些活动(如钓鱼),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区分“1”和“许多”

  教师引导幼儿摸魔术口袋,摸一摸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散步时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比较大小。

  2.能依照大小的线索,判断出不同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趣味练习:比较(1-95 1-96)

  活动过程:

  一、直观感觉大小

  1.出示图片:大象和蚂蚁

  教师讲解图片: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它们是相互帮助的好朋友,

  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的身材小,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2.观察

  小朋友看一看苹果和草莓谁大谁小?

  蜜蜂和小狗谁大谁小?

  二、比较大小

  1.趣味练习-图片

  妈妈的衣服和我的衣服,哪件更大?

  大人和小朋友的穿着有什么不同?

  谁的衣服比较大?谁的比较小?

  2.比较三张图片:小鸡,蝴蝶,大象

  观察后找出谁最大?谁最小?

  3.请幼儿拿出幼儿用书,并提问:

  说说看,画面上琪琪和小威,谁的身体比较大?谁的身体比较小?

  请用图卡实际操作比比看,并想想看衣服、裤子、鞋子穿在哪里才是正确的。

  三、幼儿操作

  给幼儿提供活动角操作机会,熟悉将大小物品做分类并将衣物与玩偶做匹配。

  让幼儿在操作中能分辨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体验寻找图形的乐趣。

  感知生活中圆形与方形的物品。

  回忆圆形与方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提前在班级各处放置一些圆形与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品。

  经验准备:已经认识了圆形和方形,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

  课件准备:“圆形与方形”组图;“生活中的圆形和方形”组图;“妙妙的话”音频;游戏音乐。

  纸面教具:《圆圆与方方》。

  材料准备:马克笔。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圆形与方形”,帮助幼儿回忆圆形与方形的特征。

  ——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圆形没有角,它的边圆溜溜的,很光滑。方形有四个角和四条直直的边,分为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长方形面对面的边相等。

  出示组图“生活中的圆形与方形”,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圆形与方形的物品。

  ——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品?(时钟、镜子、瓶盖)

  ——生活中还有哪些方形的物品?(毛巾、枕头)

  播放音频“妙妙的话”,发放纸面教具《圆圆与方方》,引导幼儿寻找图片中圆形与方形的物品。

  ——哎呀,不好,刚刚3个图形和老师说了一个坏消息。大魔王趁熊猫奇奇睡着的时候,用魔法把奇奇困在了梦境世界中,只有奇奇破解大魔王设下的关卡,才能回到现实世界,否则就只能一直留在梦境世界。我们一起帮助奇奇打败大魔王,回到现实世界吧。

  1.播放音频第一段,操作课件,引导幼儿找到房间内圆形与方形的'物品。

  ——请先认真观察房间内的物品,找一找圆形与方形的物品在哪里?

  2.播放音频第二段,操作课件,引导幼儿找到客厅内圆形与方形的物品。

  ——客厅内有什么?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是方形的?

  3.播放音频第三段,操作课件,引导幼儿找到室外存在的圆形与方形。

  ——室外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是方形的?

  4.发放纸面教具,巩固幼儿对圆形与方形物品的掌握。

  小结:恭喜小朋友们帮助奇奇找到了各种圆形与方形的物品,打败了大魔王,顺利回到现实世界。

  播放游戏音乐,组织幼儿玩游戏“找一找”,鼓励幼儿找一找班级中圆形与方形的物品。

  ——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班级内有哪些圆形或方形的物品?

  ——找到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形与方形的物品,如圆圆的时钟、方方的小椅子、方方的小桌子等,这些物品每天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我们服务。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幼儿园内圆形或方形的物品。

  家园共育

  家长可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圆形或方形的物品,巩固有关圆形与方形的认知。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录音机、磁带。

  重点: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难点: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不错的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数数1~5,能点数5的数量。(重点)

  2、让幼儿喜欢参与课堂游戏。

  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数数1~5,能点数5的数量。

  活动难点:能通过图片的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听听,是谁来了?

  播放音乐《猴子上学》

  幼:猴子。

  师:哇,小朋友真棒!那就掌声有请我们的猴子小客人出场。

  二、导入:

  师:小朋友,猴子有话要跟小朋友说哦!(老师扮演猴子角色)说"各位小二班的宝宝们好,今天我要去上学了,我想请小二班的宝宝们陪我一起去上学,好吗?"幼:好。师:那我们出发咯!

  三、主题部分

  1、看ppt,开始学习1~5的数数

  师:哇,我们终于来到猴子幼儿园啦!宝宝们看,里面有好多小猴子同学哦!他们玩得好开心呢!

  师:那里面究竟有多少只小猴子呢?宝宝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引导小朋友看着图片学习数数1~5)

  2、运用故事形式,学习数数1~5师:宝宝们,猴子幼儿园好大哦!我们跟猴子一起参观幼儿园好吗?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①我们先来到课室,课室里面有上课的.桌子和椅子,有多少张桌子呢?请宝宝们数一数(1、2、3、4、5)

  ②接着,我们去到洗手间,洗手间有厕所可以方便哦!请宝宝们数一数我们有几个厕所呢?(1、2、3、4、5)

  ③然后,我们来到操场上,操场上有好多猴子在摘桃子,它们摘了多少个桃子呢?请宝宝们数一数(1、2、3、4、5)

  ④操场上还有小猴子在比赛跑步呢,我们一起帮它们加加油,好吗?我们一起喊5次"加油"(做上动作)小猴子们比赛赢了,我们一起欢呼5次"耶、耶、耶、耶、耶"!(做上动作)

  3、进行数数游戏,加固幼儿对数数1~5的学习游戏《我是模仿小星秀》

  老师扮演猴子教练,带宝宝们做不同的动作,每种动作做5下,要宝宝们一边做一边数数,例如:拍拍头、拍拍肩膀、切切手、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脚、默默膝盖等等游戏《小猴子找家》

  师:宝宝们,今天和猴子们玩了一天了,开心吗?幼:很开心师:现在猴子们累了,要休息了,你们可以帮猴子找到他们睡觉的家吗?要数清楚每个家有几张床,可以睡多少只猴子哦!

  四、结束部分

  师:宝宝们,猴子们回家休息了,我们也要回家了,今天我们和猴子一起玩,学习了数数1~5,回去记得要告诉爸爸妈妈哦!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一、 设计意图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二、 活动内容:

  做客——按数取物(5以内)

  三、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四、 活动准备:

  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 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五、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 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 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 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辨别、区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能将同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2、培养幼儿到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若干。

  2、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胸卡。

  3、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妈妈》(目的:复习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知)

  1、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引导幼儿说出名称。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图形妈妈来了,它们是谁?”

  2、帮图形妈妈找宝宝教师引导:“图形妈妈的宝宝们出去玩了,妈妈找不到它们的宝宝了,怎么办?”(鼓励幼儿找)要求:每人找一个图形宝宝。

  3、感知图形特点教师引导:“你找到的是谁?请你轻轻的把它送回妈妈那里!”教师引导:“为什么把它送回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妈妈这儿?”(鼓励幼儿说出:它们一样,都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胸卡,请幼儿自选教师提问:“你是什么宝宝?”(鼓励幼儿说出:我是xx宝宝)

  2、幼儿“找朋友”教师引导:“还有许多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在外面玩耍,请你快把它们找到。”

  (要求:只找和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看谁找的.对又快。)

  三、游戏《好朋友来跳舞》(目的:通过游戏为图形分类)

  1、教师引导:“找了这么半天,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跳只舞吧!”(要求:听到音乐响,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跳舞,音乐停止结束。)

  2、互换胸卡游戏;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4-03

小班数学教案11-03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05-30

小班数学教案:对应04-04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1-05

【荐】小班数学教案07-01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7-01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7-01

小班数学教案【热】06-29

小班数学教案【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