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31 11:37:30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家的房子的外观特征

  2、学习归类并填写简单的分类统计表

  活动准备:

  1、挂图:《房屋博览会》

  2、亲子活动单:住房样式调查表

  3、房屋做法示意图

  4、各种房子资料

  5、事先到幼儿园附近勘察地形,决定户外活动的路线。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外出参观幼儿园附近的房子,丰富幼儿关于房子的经验。

  ——在参观途中,引导幼儿观察看到的房子的样式。

  ——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幼儿园,说一说幼儿园的房子看起来怎样,

  二、教师拿出幼儿的亲子活动单,请幼儿说说自己家的房子想看到的哪一种。

  三、教师帮忙做一张全班幼儿家房子的调查统计表。

  四、展示挂图:《房屋博览会》,向幼儿介绍各式各样的房子,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有关建筑的.知识。

  区域活动:

  1、主题展示区

  展示住房样式调查表和住房样式统计表,让幼儿充分感受房屋的多样性。

  2、美工活动区

  ——建筑欣赏。投放挂图《房屋博览会》,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特色的房子,请幼儿尝试画己喜欢的房屋。

  ——盖房子。投放尝试画己喜欢的房屋。

  ——投放与家人、房子有关的折纸书,鼓励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表现房屋。

  3、益智活动区

  ——投放各种积木,让幼儿建构各种造型和格局的小房子

  ——投放资质的不同难度的房子拼图。

  活动;

  1、能说己家房子的样式。

  2、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约翰弟弟

  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 教育幼儿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钢琴乐谱

  活动过程:

  一、 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春天》

  3、《我们大家做得好》

  4、《小鸟醒来了》

  5、《蜜蜂做工》

  二、导入活动

  1、有一个外国小朋友叫约翰,他比我们更小,所以我们可以叫他约翰

  弟弟,约翰弟弟每天早上起床,妈妈都会唱一首好听的歌。

  2、歌曲的名字叫《约翰弟弟》,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约翰弟弟的`妈妈是怎样叫醒他的?

  三、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示范,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歌曲。(教师在琴声伴奏下再次范唱歌曲。)

  4、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晨钟是什么?晨钟是什么声音?

  5、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分句学念歌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老师念完小朋友再念。

  2、完整教唱歌曲: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唱唱这首有趣的歌曲,老师大声唱,小朋友轻轻地学。

  3、小朋友大声地唱,刘老师轻轻地唱,我要听一听那个小朋友唱得最好听。

  4、请小朋友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这首歌。

  五、教育幼儿早睡早起

  1、约翰弟弟每天能按时起床,你们呢?

  2、我们每天晚上要早点睡觉,早上要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身体才会更健康。

  六、复习歌曲《火车快飞》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创设一个鱼塘情境;

  2、制作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鱼若干;

  3、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的`小盆各一只;

  4、小猫头饰一只;人手一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老师饰猫妈妈,小朋友饰小猫在睡觉。猫妈妈说:“天亮了,公鸡叫了,我的宝宝快起床。”小猫一起叫着“喵喵¨¨”,并奔跑到妈妈身边。

  2、猫练本领。(运动觉感知)

  (1) 妈妈布置任务及要求:妈妈先和小猫一起说儿歌小猫小猫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鱼;小猫小猫喵喵,站起身来伸伸腰;小猫小猫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

  (2) 接着妈妈说,小猫做动作(如:我的小猫叫三声,我的小猫拍两次手,我的小猫蹲五次,我的小猫走一步,我的小猫转两圈,我的小猫跳四下等)。

  (3) 练本领。第一次要求:妈妈说慢一些,小猫可以数出声来;第二次要求:妈妈说快一些,能干的小猫不数出声来。

  (4) 小结。表扬小猫有本领。

  3、小猫摸鱼(视听觉感知)

  (1) 妈妈交代游戏内容:我们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鱼塘摸鱼。

  (2) 提出要求:请小猫听妈妈敲小铃的次数去摸鱼,摸好后,看清鱼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3) 小猫摸鱼。妈妈敲小铃,让小猫听铃声摸鱼并学习检查。检查顺序:先请妈妈检查;接着和伙伴相互检查;最后请小猫自己检查。

  (4) 小结。夸小猫真能干,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宝宝。

  4、小猫摸奖品。(触摸觉感知)

  (1) 发奖品。妈妈给每位宝宝一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请小猫把眼睛闭起来,摸摸袋中有多少食品。

  (2) 一起分享食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独占意识较强,有好吃的东西或好玩的玩具总是喜欢自己独霸,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最近我们班争抢玩具的现象屡禁不止,虽然老师也引导孩子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或和别人商量:“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 “你愿意和我交换玩玩具吗?”“我和你一起玩好吗?”但收效甚微,我想可能是在情感上激发得还不够,孩子并没有真正体会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光知道做法并不能让小年龄的孩子做到真正分享,所以我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向故事中的榜样——小猪学习,萌发幼儿这方面的情感。

  活动目标: 学说故事中的短句,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草地背景图,录音。

  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

  1、出示小猪:这是谁呀?

  今天小猪要去旅游了,你们猜猜看猪妈妈会给他准备什么好吃的食品?

  2、出示图片(包里的物品可以拿下来):看,妈妈给小猪准备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都有些什么呀?

  Tips:

  通过猜猪妈妈准备什么食品这一问题,让孩子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同时让孩子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猪准备这一食品,如:准备面包,因为它能填饱肚子,准备饮料,因为旅游时会累,会口渴等,从而理解事物的关联性。

  二、猜猜、学学

  1、播放小鸟的叫声。听听谁来了?

  小鸟闻到香味来了,胖胖拿出一个面包给小鸟姐妹,面包只有一个,怎么分呢?(将面包一分为二)

  幼儿学说“小鸟姐姐,我请你吃面包。一起野餐真开心。”

  2、猜谜请出猴子一家。

  又有谁来了?全身毛茸茸,调皮又可爱,爱爬树,爱吃桃子。

  小猴一家闻到香味来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给小猴一家,怎么分呢?(大、中、小匹配)

  幼儿学说:猴爸爸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猴妈妈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

  猴宝宝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

  3、用动作引出小兔、小猫、小乌龟。

  小兔

  蹦蹦跳跳跑来了,小猫静悄悄的走来了,小乌龟慢吞吞的爬来了。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胖胖请他们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么分呢?

  一粒一粒的分。请幼儿学说短句。

  小兔(小猫、小乌龟)我请你吃糖,一起野餐真开心。

  4、老师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Tips:

  以猜的方式引出小猪的这些朋友,并且猜的方式的变化:通过声音猜,通过动作猜,通过谜语猜,这样更能抓住孩子的兴趣。

  而每次都需要孩子想办法来解决怎么分的问题,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同时数学方面的内容巧妙的融入其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数知识。

  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每次的对话学说都是重复性的语言,更适合小年龄的孩子,更易于幼儿语言的.模仿和习得。

  三、想想、做做(经验迁移)

  1、好吃的东西分给了朋友,可小猪怎么样?为什么呢?

  师小结:小猪觉得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乐的。小猪看到小动物吃的那么高兴,心里乐滋滋的。

  2、我们如果有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应该怎么样?

  3、孩子们分享老师带来的食品,体验分享的快乐。

  Tips: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抛向他们,让孩子通过经验迁移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的分享食品,孩子的情感已得到激发,真正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好朋友互相分享带来的食品和玩具:一起玩、一起吃

  2.表演区中表演故事《小猪胖胖的野餐》

  活动反思与建议:

  1.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听、说为主,如果有操作,能动静交替,更显合理。

  2.在第三环节中,经验迁移稍嫌不够,怎样设计让孩子愿意分享的情绪能得到更深刻的体验,需要进一步思考。

  3.小结语还不够精炼,最好以儿歌式的语言来进行小结,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获得听故事的乐趣。

  2.学习适应集体生活。

  3.认识新朋友,学习和新朋友一起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附]。

  活动过程:

  教师讲述《小乌龟上幼儿园》的故事,和幼儿讨论: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

  ――小乌龟遇到谁了?

  ――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怎么办?

  请幼儿说说如果班上也有小朋友像小

  乌龟一样害怕,应该如何帮助他呢?(如:跟他说我们一起玩、请老师抱抱他、大家一起安慰他……)

  请幼儿在区域自由玩耍,鼓励幼儿邀请想妈妈的幼儿一起玩。

  活动评价:

  能说出帮助同伴的方法。

  能和朋友一起玩。

  活动延伸:

  1.第一次上幼儿园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可以请幼儿带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或全班照一张相,为第一次上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2.小组活动时间或分享时间讲述有关上幼儿园经验的图画书,减轻幼儿第一次上幼儿园的焦虑。

  [附]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

  今天是小乌龟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幼儿园里的人,小乌龟一个都不认识,他害怕地把头、手和脚通通缩进乌龟壳里。

  小青蛙走过来。“咦?这是什么东西呢?”小青蛙爬上乌龟壳,在上面跳上跳下,太好玩了!

  小鸭子走过来。“咦?这是什么东西呢?”他拿起鼓锤在乌龟壳上敲啊敲,又呱呱呱地大声唱歌,太好玩了!

  两只小鸡走过来。“咦?这是什么东西呢?”他们一起在乌龟壳上画画,还在上面挖蚯蚓,太好玩了!

  小乌龟在壳里,忍不住大哭大叫起来。小青蛙、小鸭子和小鸡都吓了一跳:“啊!他会动,还会说话呀!”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小乌龟做了好朋友。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大家一起唱唱跳跳,真是太好玩了!

  活动反思:

  《小乌龟上幼儿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角色。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情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快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因此,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喜欢知道冬天的秘密。

  2、对动物冬眠感兴趣,了解常见动物冬眠的常识。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小动物睡觉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雪姑娘找朋友

  1、出示挂图《雪姑娘找朋友》

  ——宝宝们,你们看到了谁呀?

  ——她在干什么呢?

  二、动物为什么睡觉了?

  1、为什么青蛙在冬天总是睡觉呢?

  ——原来有些小动物到了冬天很冷的时候就开始躲在家里睡觉不出来了,一直要到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才从家里出来。

  2、小熊小蛇为什么老是睡觉呢?

  ——请幼儿来告诉雪花姑娘,说说小熊冬眠。

  三、和雪花做朋友。

  1、有些动物要冬眠,可是有些动物不怕冷,还是愿意和雪花姑娘一起玩的,你们愿意和雪花姑娘一起玩么?

  请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同雪花姑娘一起念儿歌。

  观察与调整

  1、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声音比较轻,反应了冬天很安静的感觉,幼儿能够倾听,并且体会到小动物都睡觉了整个世界很安静。

  通过故事幼儿了解了小动物冬眠的习惯,教师以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怕冷,要一直躲在家睡觉来告诉幼儿。幼儿都很能接受。

  2、在儿歌的学习中由于有了故事情景和角色扮演,因此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师先扮演雪姑娘敲小动物的门,幼儿都能回答“xxx在冬眠呢。”在儿歌的学习中对“冬眠”一词也进行了巩固。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幼儿园小班教案05-11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8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2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1-28

小班幼儿园教案03-01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29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