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06 14:27:0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中,幼儿发现娃娃家里的小电话会发出叮铃铃的声音……由于小班幼儿的依恋情结,他们经常对着话筒说:“喂,爸爸,早点来接我……”

  因此,我就选择了“打电话”这个游戏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欣赏、学唱歌曲《谁找我呀》,丰富幼儿有关铃声的经验,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各种铃声进行探索。

  在短短几十分钟的集体活动中,怎样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的美,激活他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呢?我的思路是:

  1.兴趣在经验准备阶段,我和幼儿一起认识各种有趣的电话,开展制作小手机的亲子活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让幼儿学会玩“宝宝打电话”的音乐游戏。从幼儿日前最喜欢的音乐游戏进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渐进幼儿每拨一次电话,都有不同的感知重点,可以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学唱歌曲。第一次拨打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第二次拨打的重点是让幼儿仔细倾听歌曲;第三次是通过谜语编唱的形式给游戏增加挑战,同时让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为接下来的跟唱打下伏笔。给小鸭拨打电话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弹唱示范、多媒体情境展示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的旋律唱歌曲《谁找我呀》

  3.表达引导幼儿运用已经学会的、自己喜欢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置喜欢的铃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地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2.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铃声产生好奇。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各种有趣的手机。

  2.多媒体课件:打电话的动画。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谁找我呀》

  师:(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森林背景)森林真美呀!我们一起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好吗?(播放音乐,唱歌表演打电话。用问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景:“喂,喂,喂,请问你找谁?”“我要找×××。”“找我干吗呀?”“和我一起做游戏……”)

  二、在情景中感受、学唱歌曲

  1.给小狗打电话

  (多媒体播放手机图案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

  师: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幼儿看动画读电话号码,当铃声响起时,播放歌曲《谁找我呀》:你打我电话,找我有事吗?我正忙着呢,请你多等一下。马上就来了,马上就来了,你别挂!)

  师:咦?小狗的电话铃声和我们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音乐铃声,会唱歌的铃声……)

  2.给小免打电话

  师:你们听到小兔的电话在唱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歌词重复唱。)

  师:(扮演小兔接电话)“你好呀,我是小兔,找我干吗呀?”(鼓励幼儿用完整语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小兔,我想请你去公园玩……”。)

  3.给小鸭打电话

  师:我也想打电话给我的动物朋友,听谜语,猜猜我的电话要打给谁。(唱出谜语:我有圆脑袋,穿着黄黄衣,走路摇摇摆,猜猜我是谁。幼儿回答正确后,再唱:唱歌呷呷呷,爱吃鱼和虾,我是小鸭子,你们猜对了)师生共同拨打电话,教师范唱歌曲《谁找我呀》。

  4.给大象打电话

  请幼儿说说大象和小免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辨别声音粗细、快慢的不同,并学唱大象的歌曲铃声。

  三、设计歌曲铃声

  师:小动物们的电话铃是歌声,真好听!我们也给自己设计一个音乐铃声吧!(教师演唱一首幼儿学过的歌曲作为自己的手机铃声,启发幼儿运用学过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计铃声。)

  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手机,说说、唱唱自己设计的歌曲铃声。(复习熟悉的歌曲。)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模、尝一尝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并尝试说出水果的特征。(硬、软、滑、扎、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2.知道水果是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

  3.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

  和水果宝宝做游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生活中见过几种常见水果。

  (物质准备)白板课件、苹果、香蕉、橘子、猕猴桃、魔箱

  重点: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常见的水果。

  活动难点:

  能用简单的形容词,说出水果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今天我们来参加森林的水果大会,哇,有好多水果呀!”你们快看看他们都是谁?

  二、看一看、猜一猜

  1、出示PPT,幼儿观察水果影子,并猜一猜它是什么水果?

  2、出示水果横截面,引导幼儿再猜一猜会是谁。为什么?

  3、出示完整水果图片,看看小朋友们猜对了吗?它是谁?

  三、摸一摸、闻一闻

  1、出示魔箱,请幼儿把手伸进去摸一摸,你摸到什么了?拿出来看看?他是谁?他是什么样子的?

  2、将幼儿分组进行魔箱探秘。孩子们你快看看崔老师请了四位水果公主来咱们班做客,每个水果公主手里都有一个魔箱,请你快去找到水果公主,去魔箱里探秘吧。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触摸水果的感觉。(光滑的、粗糙的)

  4、闻一闻水果表皮的.气味。

  四、尝一尝

  1、水果公主那有四种水果,请你去找一位公主去尝一尝,猜一猜你吃的是哪种水果?味道是什么样的?

  2、幼儿去找水果公主去吃水果。

  五、教师小结

  1、你们今天都吃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2、水果的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水果都有不同的营养,而且味道也不一样,有的酸酸甜甜的,有的香香的,水果是又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

  3、我们吃了很多有营养的水果,那我们就像爱吃水果的牛一样,摇一摇变成水果牛奶。

  六、延伸活动

  1、结合日常生活,鼓励幼儿爱吃水果,吃掉各种各样的营养。

  2、教师与幼儿玩切水果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入园时间短,团结协作的能力差,为了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能力,体验协作的乐趣,我设计了这个游戏。

  二、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听老师的指挥。

  2、训练幼儿手拉手拉一个圆圈,体验共同协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一块足够大的场地。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玩过气球吗?

  2、喜欢玩气球吗?

  3、与幼儿一起回忆玩气球的情景:说说气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

  4、今天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来变一个大气球好吗?

  (二)活动指导。

  1、请小朋友手拉手拉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说放气时,大家嘴巴里发出放气的声音并向圆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当老师说打气时小朋友立即后退把圆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放掉了气球就爆炸了。

  3、组织幼儿游戏。师随时关注幼儿、提醒幼儿要慢慢的走,当心气球爆炸。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户外模仿气球来回飘动、旋转、下落等的样子,感受快乐的情绪。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和下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自然地兴趣,

  2、学习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图片。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要上科学课,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图片吧!你们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引导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

  老师:云朵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会发生什么事呢?

  老师:水面上的蜻蜓怎样了?为什么它会飞得低低的呢?

  老师:青蛙在做什么呢?我们来学一学。

  老师:这是谁?它们在做什么?

  老师:为什么小蚂蚁要赶紧搬家呢?

  (请幼儿结合自身观察过的情况再进行讲述)

  老师:原来呀,下大雨之前呀,云朵会变的黑黑的,水面上的蜻蜓会飞的很低,青蛙也会蹲在荷叶上“呱呱呱”的叫着,小蚂蚁也会把家搬到安全一点的地方,

  二、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后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老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一些下雨之前会发生的情况,那下完了雨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儿回答)

  老师:那我们继续来看图吧!

  1、引导幼儿独立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然后再相互说说。

  2、集体交流。

  老师:请小朋友们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说说下雨后有什么样的'景象。

  (幼儿回答)

  三、比较雨前和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老师:刚刚我们看了下雨之前下雨之后的图片,那么下雨前和下雨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儿回答)

  3、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后的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老师:那小朋友们,你们会用动作来表现下雨之前和下雨之后的现象吗?谁来示范一下呢?

  (老师弹奏《大雨小雨》,幼儿跟着音乐表现。)

  四、活动结束。

  老师:好啦,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到家里有机会的话也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下雨前和下雨后的变化哦。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纽扣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倾听故事,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学说小纽扣和小动物借脚的对话,体验小纽扣心情变化。)

  活动准备:小鸡、小猫、蜈蚣的教具各一个、一粒贴有五官的纽扣、一串项链

  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1、教师手拿纽扣。"有一粒纽扣,很想跟别人一样可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它没有脚,怎么办呢?你们谁能帮帮他吗?

  2、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3、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用的办法(真棒!),让我们来听听小纽扣最后长脚了没有?

  二、倾听故事

  1、教师操作教具,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有一粒小纽扣,光溜溜"到"小纽扣多么想到处去看看")

  1)"小纽扣为什么想长脚?

  2)小纽扣向谁借了脚?(小鸡、小猫、蜈蚣)

  3)小纽扣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向别人借脚啊!小纽扣看见小鸡走来,它是怎么问的?

  4)"喵喵喵(教师做动作)走来了一只小猫。我们一起帮小纽扣向小猫借脚吗?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幼儿群讲: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5)瞧!蜈蚣爬过来了,我们再帮小纽扣问问?(幼儿群讲:蜈蚣大哥你有这么多的脚,借两只给我好吗?)"

  6)小鸡、小猫、蜈蚣都不肯把脚借给小纽扣,小纽扣没有借到脚,真伤心,这时候来了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咦,小纽扣要向小朋友借脚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哟,多漂亮的小纽扣"到结束)

  1)"小朋友看见小纽扣怎么做了,小纽扣有没有长出脚?"

  2)"它跟着小朋友干了什么事?你觉得它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3、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三、想像活动

  1、说说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

  1)"小纽扣问谁借了脚?这些动物把脚借给他了吗?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难过、伤心、生气)"

  2)"小纽扣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长脚,但它感觉就想长了脚一样,因为到处去看看的愿望实现了。现在的小纽扣心情怎样?

  2、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纽扣去哪里?干什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新《纲要》注重环境的作用,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用心观察幼儿的兴趣,大自然中的鲜艳色彩,万千姿态,动人声响,神奇变化,到处都有让幼儿陶醉其中,快乐学习的素材。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一、主题的引发:

  秋天,我们组织孩子到"动物园"秋游,见到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回来后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秋游过程中的见闻,滔滔不绝地相互讲述着自己所知道的小动物。有的孩子说:"我家里养了一只黑色的八哥,会说话。"有的孩子说:"上次妈妈带我去杭州千岛湖玩,我去了猴岛,鹿岛,蛇岛等,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孩子说:"厦门海洋公园里有海豚、海狮和海豹,它们会表演顶球,跳圈,可神奇了!。"......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古灵精怪的小猴,温顺可爱的小白兔,酣态可掬的熊猫......在孩子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爱,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们天真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老师为何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借助主题活动带领幼儿一起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一同去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

  二、活动的实施:

  活动一:小小搜集员活动意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动物是幼儿生活十分熟悉,接触频繁的事物,种类十分丰富,易于搜集和观察,我便有意识地发动孩子们来做"搜集员",通过多方面途径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师幼共同创设环境,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促进孩子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观察与推进:

  茜虹:"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里面有许多我喜爱的动物。"玉馨:"老师,这是我和家里小狗一起拍的照片,看它多乖巧呀。"小唱:"这是我养的小乌龟,我把它带到幼儿园来。"铭锟:"这是我家电脑上寻找到的动物图片。"思睿:"爷爷买的小白兔,它的毛就像棉花一样,软软的。"茜虹:"我来摸摸,嘿!真的像棉花,摸上去毛茸茸的,真舒服!"铭锟:"你抓的这只是螳螂,他不是动物,是昆虫。"王锐:"不对,昆虫也是动物,老师,你能告诉我,昆虫是动物吗?"黄晟:"我家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里面都是动物资料,不然,我晚上回家帮你查一查。"第二天,黄晟真的把他的动物书拿来了,他们两个一起仔细的.查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找到了答案,知道动物包括昆虫,昆虫是动物的一种,紧接着,这个小秘密传开了,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收集下,资料越来越丰富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对收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有较浓厚的探索兴趣。你瞧,教室的墙壁上到处是动物的图片,有网上下载的,有图书,图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长画的。展示台、橱窗上摆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鸭、小鸡,企鹅,长臂猴、大象、老虎、狮子、鸵鸟等。自然角饲养了小白兔、乌龟、金鱼、小狗、鹦鹉等,一时间,整个活动室俨然成了一座动物乐园,孩子们置身于"动物王国"中,大家一起观察,一起发现,并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反思:

  孩子们已有一定的探索欲望,这对小班幼儿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且富有想象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外,在师幼的共同参与下,创设出"会说话的"的环境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探究动物的兴趣更浓厚了。

  活动二:我喜欢的小动物活动意图:

  提供条件,让幼儿与小鸡、小兔、小鸟、小鱼等小动物接触。鼓励幼儿与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白兔)一起玩耍,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请有饲养经验的饲养员或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经验,让幼儿知道人们是怎么关心、饲养小动物的,了解饲养小动物的有关常识。鼓励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或幼儿的饲养区饲养小动物,如:在自然角里养金鱼、小蝌蚪、小乌龟、蜗牛、蚕等,提醒幼儿按时给小动物喂食。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活动特点,并大胆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观察与推进:

  老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后说出自己的喜好。

  黄震:"我最喜欢老虎,因为它很威武!"欣怡:"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疏豫:"我最喜欢小花猫,因为它会抓老鼠。"贝宁:"我喜欢小狗,因为她会看家。"老师请出小动物或拿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以前,史前动物便已出现,并在各自的活动期得到繁荣发展。后来,它们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灭绝。但是,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并有了如今的多样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能勇敢、大胆地与老师一起游戏,乐意扮演小鱼角色。

  2、发展幼儿跑、跳、躲的能力。

  3、促进婴幼儿大脑皮层运动能区的`发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鱼胸饰、糖若干,鲨鱼头饰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玩手指游戏,婴幼儿跟老师学做。

  "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一转……,变变变,变出一条小鱼。"(教师手持小鱼,依次引导幼儿数小鱼1-4)

  "还有这么多小鱼,我们就一起来扮小鱼吧!"(幼儿上来领取小鱼胸饰戴在胸前)

  二、情景扮演

  1、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学小鱼游,钻"珊瑚",(家长尽量让婴幼儿一起学做小鱼游动作)

  2、配班老师吹泡泡,婴幼儿们一起追捉泡泡。

  三、游戏"鲨鱼来了"

  播放"鲨鱼"音乐,教师引导婴幼儿快躲起来,家长则找一个跳袋,提醒婴幼儿躲在跳袋里。

  音乐停,"鲨鱼"游走了,请"小鱼"们又出来游玩,游戏二次。

  四、分享食物

  "小鱼"在活动室里分散找食物(糖果),家长尽量让小朋友自身去找,找到食物、洗手后再吃。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小班幼儿园教案03-01

幼儿园小班教案05-11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29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07-29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8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