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9-11 08:01:0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热]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快乐,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自主观察探索,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幼儿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关于蜗牛的视频

  2、蜗牛、青菜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蜗牛?你找到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二、观察蜗牛的外形

  1、观看关于蜗牛的视频,并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从蜗牛的身体、壳、触角、颜色观察

  3、教师小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谈话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讨论: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蜗牛的?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

  四、进一步探索,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1、教师提供大白菜等,幼儿观察探索

  2、把蜗牛放在饲养角中供幼儿观察

  教学反思:

  在课前的经验准备中,我让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先去寻找蜗牛,有一个知识的前置学习,则更有利于观察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引入中,我首先让幼儿对已获得的经验进行分享交流,当激发起幼儿学习兴趣时,马上进入主题。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我结合所收集到的放大图片让幼儿学习,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之后,又播放了一段关于蜗牛生长的视频片段,使学习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

  课后,我将孩子们带来的'几只蜗牛放入自然角中,继续让幼儿观察饲养,由此可设计更多的延伸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小蜗牛的主要特征,知道了它是用腹足爬行的,当下雨或遇到危险时小蜗牛会把自己缩在壳里。《蜗牛的秘密》这一活动正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我通过捉蜗牛、观察蜗牛等多种形式来认识蜗牛,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把教学合理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在饲养角中观察蜗牛,小朋友显得很兴奋可认真了,刚开始,由于初次解除这种爬行方式,大家都觉得好玩,随后我还带领幼儿了解蜗牛的“十不怕”。小朋友听的都可认真了,当孩子们听到老师讲述的情景爬行,躲雨、找食物,也会不由自主的学习小蜗牛的动作,有几位幼儿还站了起来做动作,这时我并未阻止那些小朋友,整节课都是让幼儿“自由发挥”,通过这样这一节观察小蜗牛的课,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享受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来感受音乐中的行进与停止。

  2、尝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开车歌》音乐。

  2、小呼啦圈。

  3、汽车、火车的牌子。

  4、交通信号灯(红灯、绿灯)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 “有谁是坐汽车来幼儿园的?”

  “通常是谁在开车呢?”

  “他是怎么开车的?”“什么时候车子会停下来呢?”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和幼儿讨论:车子遇到红绿交通灯时,该怎么做。(提示:红灯停、绿灯行)

  2、欣赏《开车歌》

  请幼儿仔细听,然后讨论:歌曲旋律中的那个地方像是车子遇见红灯了。

  请幼儿坐下来,随着歌曲用双手做开车和等待的.动作。

  3、观看图片,讲解规则

  (1) 当看到汽车图片时,请幼儿4人一组,1人当司机,3人当乘客。

  (2)

  当看到火车牌子时,请幼儿6人一组,1人当司机,5人当乘客。到老师所指定的马路上开车。

  4、开车游戏

  (1)老师与幼儿共同游戏,引导幼儿注意根据音乐进行游戏。

  (2)教师退出游戏并出示不同种类的车型,幼儿按要求分组,听《开车歌》进行游戏。

  (让幼儿在玩的同时能够相互交换角色,轮流扮演司机与乘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通过让幼儿园小班小朋友折纸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下面带来幼儿园小班《折纸》教案,欢迎阅览!

  教材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这说明了手和大脑的密切关系,"心灵手巧"、"十指连心"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午饭之后我经常让他们折纸,我也常常有意无意在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每次孩子们在活动开展之初兴趣都很高,摆弄几下之后就没有兴趣了,因为他们会折的东西有限,如何教小班幼儿学折纸,让他们乐于动手,主动参加活动呢?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案设计:

  一、目标:

  1.学习用双三角的'折法,制作小鱼。

  2.使用的记号笔、蜡笔、水彩笔等美术工具和材料,对小鱼进行装饰。

  二、准备:

  小鱼范例若干、大小不同正方形纸若干、背景图鱼池一张、胶棒三、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昨天晚上老师折了许多小鱼,我们来看看吧。

  我们给这几条小鱼找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幼儿学折小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折双三角。

  折好后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之后把小鱼送到鱼池去玩。

  3. 幼儿折纸,教师个别指导。

  4.活动结束今天小鱼们玩的很开心,我们去给他们找个家好么。

  反思:

  我通过看老师折纸-跟老师折纸-自己折纸三步走。活动中,几个中班年龄的幼儿在跟着老师折纸之后基本能折出双三角形来,部分能力强的小班幼儿在老师的反复指导能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幼儿都出现了折错、乱折的情况,但是我想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应该允许幼儿犯错,同时我也发现,我们班孩子对折纸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对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是要反复练习的。

  通过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在折纸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孩子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2、实验: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小结: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小结: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培养目标

  1、 通过活动幼儿园大班教案,让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基本学会穿脱鞋袜,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会穿脱鞋袜。

  2、 培养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重点:教幼儿学习穿脱鞋袜难点:穿袜及穿鞋幼儿园小班教案时,要把后脚跟提上来准备:让幼儿掌握猜幼儿园中班教案谜语(鞋、袜)、节奏《小鞋子》及歌曲《郊游》幼儿园大班教案,三块布,布上放小石头若干,颜料三盘,三张白纸,湿拖布三把,教案《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会穿脱鞋袜》。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幼儿念谜面,父母猜谜底。(鞋、袜)

  二、节奏《小鞋子》三、引导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学习脱鞋袜。

  1、 师:“小鞋子在哪里?”,幼儿:“在这里。”引导幼儿做各种动作:摇摇鞋,幼儿园小班教案踏踏脚等。

  2、 引导幼儿摸摸鞋尖、鞋后跟、鞋底、鞋面。(可拟人化如:给鞋尖洗脸、给鞋后跟刷牙等。)

  3、 师示范讲解脱鞋:手放在鞋后跟向下脱。幼儿练习脱鞋。

  4、 脱鞋后,引导幼儿摸摸袜尖、袜后跟、袜筒。

  5、 指导幼儿脱袜:手放在袜筒,向下脱。四、游戏:“郊游”。师生共同光着脚丫去郊游,即手拉手,边走边唱歌曲《郊游》,并体验光着脚踩石头的感觉。

  三、学习穿鞋袜。

  1、请幼儿谈谈光着脚丫踩石头的感受。

  2、学习穿袜:先把袜子放平,手拿幼儿园中班教案袜筒,套在脚尖上,向上拉。

  3、 学习穿鞋:手拿鞋底,脚伸在鞋中,提上后脚跟。

  4、幼儿穿上鞋后,边走边唱体验穿上鞋踩石头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

  2、 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 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沉到水中。体验玩水的快乐。

  物质准备:装满水的水缸每组三个;抹布;记录表(人手一份);图片(蚂蚁和池塘);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的塑封照片及实物(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认识各种材料

  看图听故事:有一只小蚂蚁,它在池塘边散步,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在池塘里了。“救命啊!救命啊!”它在水里不停地喊。谁来救救它呀?“我来,我来!”看,谁来救小蚂蚁了?

  教师边讲述边展示操作材料: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

  师幼共同描述材料;这是长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报纸、长长的汤勺、正方形的泡沫、圆圆的海洋球。

  二、看材料——猜想实验结果

  1、学习记录猜想结果

  教师继续讲故事:可是,它们怎么救小蚂蚁呀?它们说:“我们跳进水里后,只要我们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让小蚂蚁爬到我们的身上,这样就可以救起小蚂蚁了。”你们猜猜看,谁能浮在水面上,救起小蚂蚁呢?

  幼儿:报纸可以救小蚂蚁。

  教师:为什么呢?

  幼儿:因为它很轻,可以浮在上面。

  教师:那你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那谁会沉下去呢?

  幼儿:我觉的勺子会沉下去,因为它很小。

  教师:你认为小的东西会沉下去,那好,你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底部。

  教师:那还有其他材料能不能救起小蚂蚁呢?请我们小朋友们都来猜一猜,谁能浮在水面上的,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沉到水底的,就把它贴在水杯的底部。

  幼儿用在水杯的水位粘贴实物照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2、交流猜想记录情况

  教师:谁愿意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猜的?为什么?

  幼儿:我觉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救小蚂蚁,因为它很大,

  幼儿:我觉得三角形的报纸会浮上来的,我猜的。

  幼儿:那个泡沫可能会沉的,因为它太小了。

  幼儿:汤勺和圆圆的海洋球不能救小蚂蚁,它们都要沉到水里去的.。

  三、投材料——验证实验猜想

  教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那到底谁能救小蚂蚁呢,我们试了就知道。在你们的桌上,有几个大水缸,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水缸里,仔细看一看,看看谁是浮在水上的?谁是沉到水底的?再看看你的记录表,是不是和你刚才猜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根据你看到的情况重新贴好。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如不相符,及时调整。

  四、看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刚才小朋友把它们都放进了水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幼儿:我看到积木、泡沫、海洋球能浮在水面上。

  教师:是吗,刚才我发现他还在用手使劲地摁这个积木、泡沫、海洋球,你为什么要把这样做啊?

  幼儿:我想把它摁下去。

  教师:那摁下去了吗?

  幼儿:没有,我手拿掉,它又浮上来了。

  教师:真的吗?我有点不相信,你再试给我们看看,好吗?

  幼儿再次试验。

  教师:哇,原来积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们怎么用力摁,手一放开,就浮在水面上了,它们可以救小蚂蚁了。真是神奇。那你们发现谁不能救小蚂蚁呢?

  幼儿:我发现报纸也能救小蚂蚁的。

  幼儿:我发现报纸和汤勺不能救小蚂蚁的的。

  教师:是吗?看来两个小朋友的发现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试一试!

  教师将报纸和汤勺投入水中。

  教师:看看,它们怎么样了?

  幼儿:报纸浮在水面上的,汤勺沉下去了。

  幼儿:可是,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

  教师:哦,他说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那我们再耐心地等一会儿,我们来数数,看数到几,报纸会沉下去,1,2,3,……看,报纸怎么样了?

  幼儿:沉下去了!

  教师:你们看,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报纸先是浮在水面上的,可过了一会儿,它就沉到水底了,所以我们以后做小实验要耐心、仔细地观察,这样才能发现新知识。

  五、活动延伸——还有谁能救小蚂蚁

  教师:小蚂蚁被积木、泡沫、海洋球救起来了,特别感动。小蚂蚁说:“谢谢你们!” 积木、泡沫、海洋球说:“不用谢!要是其他朋友看见了,也会救你的。”咦!还有谁也能救小蚂蚁呢,我们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再试试,还有谁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好吗?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还有谁能救小蚂蚁,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活动反思:

  一个故事:

  活动以救小蚂蚁的故事贯穿始终,可爱的蚂蚁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幼儿思维的互动。

  两次记录:

  考虑到小班幼儿还不懂得运用符号、数字等其他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所以我设计的记录卡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第一次记录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把图片贴到记录卡上,这样既直观又形象的记录为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而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兴趣。第二次记录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处细节:

  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我既渗透了图形知识,又体现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幼儿的沉浮经验会认为:重的、大的会沉、小的、轻的会浮,我将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到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中,以唤醒幼儿的经验,形成有效的认知冲突。二是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在操作中的一个细微动作:摁!通过“摁 ”这个有趣又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动作,让幼儿明白:不管用多大的力,当这个力移开时,浮的东西始终会浮上来。也通过这个动作,使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三是在处理报纸沉浮的问题上,我以再次实验、耐心等待的方式告诉幼儿:要得出实验结论,必须细心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这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任何一个科学活动的隐性目标。

  四点遗憾:

  一是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操作、要记录、要讲述难度略大,可以去掉一种,如:泡沫,这样在活动时间上可以更充分些。二是在幼儿的表述上,沉浮有时还有点混淆,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尽量表述正确。三是幼儿天生爱玩水,在操作时,有些幼儿玩水的兴趣多于实验,所以往往会出现玩了水忘记了记录,幼儿记录的习惯还未养成。四是教师对幼儿不够放心,每每遇到幼儿不会说、不会做,急于解围、急于帮助,对幼儿留的空间不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体验迎春花迎接春天的快乐情感。

  2.喜爱迎春花,能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迎春花》;用黄色的卡纸做三个迎春花喇叭。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花在春天第一个开放吗?今天老师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迎春花课件,幼儿欣赏。(有远景、近景以及花朵的特写镜头)

  二、欣赏讨论迎春花,理解学习儿歌

  1.理解: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

  师:迎春花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呢?

  幼:花瓣一瓣一瓣的很漂亮;黄颜色很漂亮;很多迎春花在一起很漂亮……

  师:迎春花张开的花蕊就像小朋友张开的小嘴巴,小朋友张开嘴巴笑一笑,你们真像美丽的迎春花。

  师小结:春天到了,迎春花开放了,一朵朵小黄花真漂亮,多像小朋友张开小嘴巴,露出甜甜的笑脸啊。看!(指图)“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我们一起来说说。谁愿意大胆地站起来说(请几名幼儿说一说)。

  2.感知: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滴滴嗒、滴滴嗒。

  师:张开嘴巴的朵朵迎春花,你还觉得像什么呢?(小喇叭)听听看,它的小喇叭在吹什么呢?(播放课件)

  师:你听到了什么?(滴滴嗒)为什么会有嘀嘀嗒的声音?谁在吹喇叭?它说自己是什么?(指着整株的迎春花)原来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在吹喇叭呢!什么是小号手?小号手就是吹喇叭的人!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快乐的小号手,拿上喇叭吹一吹吧!

  幼儿:全部学做吹喇叭的动作:滴滴答,滴滴答……

  3.体验:她把春天迎来啦!感受春天美丽变化。

  师:谁愿意上来做小号手吹喇叭,看看我们的大自然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

  小朋友拿着迎春花吹喇叭,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指着吹喇叭的小朋友说:他把春天迎来啦!

  画面一:春暖花开

  哇,很多美丽的花开放了,有黄的、有红的、有紫的,他把春天迎来了!

  画面二:芽儿萌发

  一棵棵小嫩芽,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你喜欢吗?他也把春天迎来了。

  画面三:快乐的小动物

  哇,燕子飞回来了,小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游戏,他把春天迎来了。

  师:还有谁想做小号手,我们一起来做小号手,吹得响亮点,看看,会不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师: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

  幼:滴滴答、滴滴答

  师:你们把春天迎来了,春天美不美呀?

  出示:综合的春景图。

  哇,你们把春天迎来了,让我们一起欢迎春天的到来!

  三、完整欣赏朗诵儿歌

  师: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迎春花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诗歌《迎春花》(倾听配乐诗歌2遍)

  诗歌好听吗?我们一起也来说一说。

  让我们配上动作再来说一说。

  师:诗歌真美,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呢?

  四、“春”字互动,进一步激发情趣

  让我们带着对迎春花的喜爱,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说一说《迎春花》吧!看看这次会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呢?(配乐朗诵儿歌,说一句诗歌就会出现一根迎春花的枝条,诗歌结束,出现迎春花枝条组合成的“春”字)

  瞧,一条,二条,这么多迎春花变成了春天的“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美丽的迎春花,找一找春天带来的美丽的变化吧!

  教学反思:

  1.简单改编,诗歌出新意。《迎春花》是一首流传了多年的诗歌,初拿到手感觉太老、没有了时代感。我仔细分析了原文,并对原文中的“它是公园的小号手”进行了剖析,公园这个词的运用让整首诗歌显得很陈旧,改成“它是春天的小号手”最合适,但诗歌后一句的内容是“迎着春天吹喇叭”,这样修改就重复了。我根据诗歌所蕴含的迎接春天的快乐的情感,把这句话改成了“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虽然只是改两个字,却让整首诗歌灵动起来。

  2.解读教材,内涵更深刻。对教材的解读是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对于“它把春天迎来啦!”这句话,我一遍一遍研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对春的渴望,对春来到的抑制不住的喜悦。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体验这份情感呢?迎春花一吹喇叭,会有怎样的春天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呢?鉴于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吹喇叭迎春天的`环节。迎春花喇叭一吹,春暖花开;喇叭再一吹,芽儿萌发,草长莺飞;所有的孩子吹起喇叭,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隐藏在文本中浓浓的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就这样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有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本次活动更有活力。精美的迎春花画面,吹喇叭后伴随着音乐展现出美丽的春景图,把孩子们带入到美好的春的意境之中。最后环节设计的伴随幼儿朗诵诗歌出现的奇妙的“春”字,再次给孩子创设了神秘的情境,带来了美的享受,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孩子带来冲击,让孩子沉浸在优美意境中充分地享受活动的快乐,享受学习诗歌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

  1、愿意和觅音熊一起修公路,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能正确识别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

  3、能按给定泥坑的形状、大小、颜色为标准,找出对应的材料进行匹配。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动物狂欢节》片段、纸制小路(上面镂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人两个篮子(内装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2.经验准备: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有所经验。幼儿看过《动物狂欢节》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帮助觅音熊的欲望。

  1、演示觅音熊和房子图片。

  师:这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觅音熊和爸爸的新家吧。

  引导幼儿观察房顶、墙、门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房顶是三角形的、墙是正方形的、门是圆形的。

  (觅音熊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一说去看觅音熊和爸爸的新家孩子们都很兴奋,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都能辨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2、激发幼儿帮助觅音熊的欲望。

  师:风怪抓走了狮子大王,我们和觅音熊他们一起去森林之心把狮子大王救出来吧!

  幼儿:好。

  (爱帮助人是幼儿一个良好的品德,听说要去帮助觅音熊,孩子们都很乐意)

  3、演示风怪刮风后破坏的道路。

  师:路怎么了?有些什么形状的坑?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觅音熊他们应该怎么办,请你帮他们想想办法。

  幼儿A:走在有坑的路上会摔倒。

  幼儿B:可以把路给补好。

  (“道路”一出现,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路坏了”“路上有洞”,当老师提出“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时,孩子们马上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路补起来”,有的孩子说“用针线给它缝起来”还有的孩子说“找石头把路修好”……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很好的运用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4、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二、游戏“修公路”。

  1、带领幼儿来到布置好的森林之路,幼儿尝试用各种图形进行匹配,完成修公路的操作。

  师:路上有什么形状的坑?有哪些形状的石块?我们一起来修公路吧。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找出最快进行匹配的方法。

  (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修公路的工具箱——放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篮子。来到森林之路前面,教师请孩子们去拿起了工具箱,看者“路”上的坑和手里的工具箱,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修公路”。)

  2、请幼儿说说自己修公路的方法,总结出修公路的方法。

  幼儿A:把石块放在洞上就修好了。

  幼儿B:把三角形的石块放在三角形的洞那里。

  幼儿C:把大的圆形放在大的那个圆形的坑那里。

  ……

  师总结:要大小、形状都一样的石块才能把路修平。

  (孩子们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进行匹配。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孩子们的`累积的经验就更加的系统。)

  3、带领幼儿走往“森林深处”,再次修公路。

  师:路是什么颜色?路上有些什么形状的坑?有什么形状的石块?一起把这段路修好吧。

  观察重点:幼儿修公路的方法。

  重点提问:这一块为什么不合适?是哪儿不合适?你为什么用这一块?等等

  (森林深处的路是一段彩色的有坑的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观察道路的颜色、坑的形状。有了前一次探索的经验,再加上对道路的仔细观察,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修公路的办法,修起了破坏的道路。)

  4、一起检查路是否修平,重点观察匹配错误的坑,请幼儿说出为什么错了,并找出正确的进行填充。

  (检查路况,既可以让孩子们检验自己匹配的图形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还可以及时的修补正确。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修公路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庆祝修公路成功

  师:路修好了,狮子大王回到森林里,于是,动物狂欢开始了。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伴随着《动物狂欢节》视频片段的播放,孩子们和视频里的动物们一起狂欢起来,动物们庆祝狮子大王回到森林,小朋友们庆祝自己成功的修好了道路,结束环节和整个活动情境相呼应,为活动结束画上完美的句号。)

  活动延伸:

  和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些什么需要“修补”的地方,想想可以用什么修好。

  活动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教师抓住激发幼儿兴趣这个关键点,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路上有坑怎么办?”“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等,幼儿都能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

  本次活动进行了两次探索,旨在通过这两次探索引导幼儿掌握图形匹配方法,既: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匹配。第一次探索教师只提供了两个匹配因素:形状、大小,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匹配。因为难度较小,所以幼儿都能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在第一次探索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形状、大小、颜色都要匹配才行。有了第一次探索的经验,第二次探索大部分孩子都能对应的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是第一次探索的升华,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消极变化甚至暂时的倒退行为,所以巩固、强化目标的延伸活动显得更加重要。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匹配的知识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衣服上的洞,包上的洞,桌布上的洞等,利用本次课的经验,孩子们可以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百科:公路的字面含义是公用之路、公众交通之路,汽车、单车、人力车、马车等众多交通工具及行人都可以走,当然不同公路限制不同。民间也称作马路,如“马路天使”里的用法,不限于马匹专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08-25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幼儿园小班教案05-11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8

小班幼儿园教案03-01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2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1-28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