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3 11:25:0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初步了解恐龙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比较两杯水多少的方法,培养认真细心的操作习惯。

  2.初步感知守恒,知道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准备

  每人一样多的两杯彩色水,透明的杯子、水笔、即时贴小纸条、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量杯一只,饮料一大瓶。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出示两杯水,师:我碰到了一个难题,今天想请小朋友帮我解决这个难题,这里有两杯水,一杯是红色的,一杯是绿色的,不知道哪杯多,哪杯少,你们猜猜看,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在朋友式的谈话中开始,一下子拉近了师幼的距离,我的问题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并讲了自己的理由,发言非常热烈)

  2.实践操作,比较小两杯水的多少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我还是不能确定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验,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哪杯多,哪杯少?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想好了就动手试一试。

  幼儿商量,实践操作。

  集体交流:清个别幼儿边操作边介绍,教师随机评价。

  师:你比出的结果怎么样?用的什么方法?

  让幼儿把水倒入原来的杯子里。

  师:事实证明两杯水是一样多的,可为什么看上去红色的水位比绿色的水位低呢?

  小结:哦,我明白了,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为了避免操作时的盲目性,我让幼儿先相互讨论一下,通过同伴的经验来扩展自己的思维。他们都想到了把水倒在一样大的两个透明杯子里,直观地看到了两杯水是一样多的。通过再把水倒入原来的杯子里,幼儿看到一样多的水在不同的杯子里水位是不一样高的,而我简洁、明了的小结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到: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3.再次操作,尝试新的方法

  师: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比较出了两杯水的多少,用一个杯子能不能比较出两杯水的多少呢?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想好了就动手试一试。

  幼儿思考,实践操作。

  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随机评价。

  (在第一次探索成功的基础上,我的问题再次把幼儿的探索活动引向了深入。我强调幼儿要先想一想再动手,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免操作时的盲目性,他们通过在杯子上画标记、贴纸条等方法,实践证明两杯水是一样多的。)

  4.引发思考,扩展思维

  师:今天,你们帮助我解决了一大难题,不仅让我知道了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还看到你们用了许多方法来测量水的多少,谢谢你们!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

  (鼓励幼儿以后去试一下。)

  出示量杯,向幼儿介绍量杯的作用。

  (老师真诚感谢的话语,令孩子们高兴万分。然而,探索无止境,我的问题又一次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他们想出了许多种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幼稚,甚至有些不切合实际,我都一一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得加以呵护。量杯的出示,激起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5.分发饮料,加深理解

  幼儿每人拿一只瓶子(大小不同)放在一起,老师给瓶子里倒一样多的饮料,请幼儿说说哪瓶多,哪瓶少。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每个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它不受瓶子大小、形状的影响。

  (发饮料,一方面是我对幼儿作出的努力表示真诚的感谢,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水的守恒的理解。孩子们开心地喝着甜甜的饮料,当我问起谁喝的多,谁喝的少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一样多”,并且还能说出原因,说明他们通过这次活动,对水的守恒已有了初步感知。)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提到的测量方法,数学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瓶子、量杯及水等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调制泡泡水,以及老师演示调制泡泡水的过程,使幼儿初步感受到水的特性,知道洗涤用品溶解会产生泡泡,并用自己调制的泡泡水吹泡泡,体会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与同伴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和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的快乐;

  难点是在掌握洗涤用品上的用量上,幼儿把握的不好。

  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等常见洗涤用品;2.人手一杯水和一根搅拌棒,吹泡泡的工具;3.音乐《吹泡泡》;4.调制好的泡泡水一瓶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老师这有一瓶神奇水,它能变出很多的泡泡。”(教师演示,提高幼儿的兴趣。)

  “你们想要这瓶神奇水吗?”(想)“可是老是这只有一瓶,怎么办呢?”(自己动手制作)

  小朋友们快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这瓶神奇水是怎么调制出来的。(里面加了洗衣粉;里面加了洗洁精等)由于幼儿在家都玩过,因此幼儿很快答上来了。

  二、 幼儿自己动手调制神奇水,老师观察。

  1、让幼儿从四种洗涤用品中选择一种进行调制。

  “老师这有四种洗涤用品,请选择你觉得能调制出神奇水的一种进行调制,请小朋友大胆的尝试。”

  2、幼儿尝试自己调制的神奇水能否吹出泡泡。(个别提问,神奇水是否调制成功)

  三、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调制过程。

  1、让调制不好的幼儿讲述。

  2、让调制好的幼儿讲述。

  3、分别提问:加入了多少洗涤用品?有没有搅拌?

  4、让幼儿进行比较,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

  5、教师小结:在加入洗涤用品时,不能加的.太少,加太少了就不起泡了;洗涤用品没有容化也是吹不出泡泡的。

  四、教师进行调制神奇水,边说边进行。

  第一步,往水中加入适量洗衣粉或其它洗涤剂;(对于适量一词幼儿不明确,教师可根据水的多少,来规定要加多少洗衣粉。)

  第二步,用搅拌棒在水中轻轻搅拌,使洗衣粉溶解。

  提问:1、洗衣粉去哪了?(溶解)幼儿对溶解很难理解,可以解释为衣粉和水混在一起了,洗衣粉不见了,我们就说他是溶解了。

  2、我们用到了什么工具?(搅拌棒)

  3、搅拌棒有什么用处?(让洗衣粉溶解的快)

  第四步,用吹泡泡的工具吹出大大的泡泡。

  五、引导幼儿明确自己与老师的不同之处,让幼儿按照步骤再次进行调制神奇水。

  注意:1、调制的时候要注意洗涤用品不能吃;

  2、搅拌时不要把水弄洒

  3、吹泡泡的时候嘴巴不要离杯子太近,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六、幼儿随《吹泡泡》音乐,自由吹泡泡。体验玩泡泡的快乐。

  提醒幼儿玩完后要把剩下的神奇水倒掉,以免弄洒,把杯子收好,不要乱扔。

  活动延伸:课后可以进行吹泡泡比赛,比一比谁吹的有多又大,从而延伸到如何才能吹的又多又大。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次活动很感兴趣,对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在老师讲调制步骤时,幼儿只顾玩自己的,而不去听老师讲课,这一环节还需努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随着在区域内投放有关鱼的书籍后,孩子们对鱼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美丽的热带鱼很感兴趣,看到各色各样不同颜色花纹的鱼,很是好奇,在动手给热带鱼穿上美丽衣服的同时,有孩子提出为什么热带鱼要穿这么漂亮衣服呢?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可以挖掘其教育价值的同时,我们开展这次活动。在满足幼儿好奇心,让幼儿获得有关简单知识的同时,了解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愿望。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热带鱼花纹美丽的简单原因及几种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本领,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想象的能力,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3、初步知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关心同伴的愿望。

  材料准备:电脑一台、有关知识的VCD碟片(参考《印尼野性篇—水中奇境》)。

  活动过程:

  一、海洋生物的保护色。

  1、热带鱼的保护色。

  (1)、看有关热带鱼的VCD片。

  (2)、讨论:热带鱼为什么有这么漂亮的颜色?鼓励幼儿寻找、探究答案。

  (3)、看VCD了解答案。

  2、侏儒海马的保护色。通过看图片,幼儿发现它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相关联系。

  3、鲽鱼保护自己的本领。

  4、变幻极大师:章鱼的奇特本领。

  二、海洋生物的.其它自我保护本领。

  1、鳗鱼的自我保护意识。

  2、成群的小海龟如何逃生的。

  3、稍大一些,没有特殊本领的鱼是如何逃避敌人的攻击。

  三、讨论:

  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发现幼儿园里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说说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玩时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压力。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瓶子、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水宝宝会跳舞”

  教师吹瓶子,瓶中冒气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仔细看好咯。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哦,你发现了有泡泡冒出来了,这个水宝宝像在跳舞一样,可爱吗?那你们知道怎么会冒泡泡的吗?

  小结:你真聪明,知道向瓶子里面吹气,就能冒泡泡了,水宝宝就会跳舞了。

  二、制作喷泉

  1.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个瓶子宝宝,可是它有个盖子,调皮的水宝宝想从瓶子里面出来透透气,但是不能拧开盖子,也不能直接倒出来,更加不能去捏这个瓶子宝宝,该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瓶子、吸管、盖子,你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集体实验。

  2.请一名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经验

  师: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师:这个办法好不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二次集体实验。

  4.探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插入了两根吸管,却吹不出水宝宝呢?

  幼儿第三次集体实验。

  三、揭示原理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水宝宝能从吸管里跑出来吗?

  原理:当我们向吸管一头吹气时候,就会使瓶中的空气增加,空气压力也相应的增加,压力把水逼近另外一根吸管里,水就从另外一根吸管里出来了。

  四、游戏:给小动物喂水

  师:老师这里有四只小动物,他们都有点渴了,想喝水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去喂小动物喝水,好吗?

  带领幼儿离开。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