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11:15:0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10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10篇(合集)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认识菊花,知道菊花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

  2.能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了解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一种美化环境的花卉,知道要爱护花卉。

  活动准备:

  1.菊花课件。

  2.两盆菊花。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认识菊花。

  活动难点:

  能较形象的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知道爱护花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花卉。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都有些什么呢?

  2.播放《秋天的菊花课件》,激发幼儿观察菊花的兴趣。

  给幼儿展示各种菊花的`图片。

  教师:这些菊花一样吗?都有些什么颜色,菊花长什么样子呢?

  3.幼儿自由感知、观察菊花。

  让幼儿自由地观赏菊花图片,并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师:菊花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菊花有哪些颜色?菊花长什么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让幼儿交流之后,请1-2位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菊花。

  4.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发现,引导幼儿运用看、摸、闻等多种感官有序地观察菊花。

  教师:大家看看那面前的菊花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颜色?(各种各样)

  教师:菊花的花朵像什么?(像豆芽、卷曲的头发、燃放的烟花、萝卜丝等)我们看到了很多,但是有没有谁闻过菊花有什么气味呢?

  教师搬出两盆菊花的实物,请幼儿上来闻一闻,并告诉其他幼儿。

  教师:菊花除了长有花朵外,你还发现长有什么?(叶子)

  教师:菊花的叶子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样的?(叶子的边缘有锯齿)

  请幼儿上来观察叶子的颜色,并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教师幼儿的观察发现,并给幼儿提出思考的问题:这边只有两盆菊花,刚刚我们看到菊花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不同颜色的菊花,它们的茎和叶子是一样的吗?以后我们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可以和班里的小朋友分享你观察到的菊花。

  5.给幼儿介绍菊花的用途:可以喝

  教师:菊花除了好看之外,还可以用菊花泡茶喝。有没有谁喝过菊花茶,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6.让幼儿了解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花卉,知道要关心、爱护花卉。

  教师:菊花美不美?但是看我们教室里的菊花,快要蔫了,我们该怎么去保护它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3、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铁制用具供幼儿探索。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东西会粘在一个黑块上)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磁铁。”幼儿说出名称。“现在你们试试,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因为铁片、回形针等是铁的,木块、塑料不是铁的)“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而不能吸起木头、塑料等其他东西。”

  (2)“请你试试,把磁铁和它吸起来的东西分开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学习分类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尝试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4、小结并扩展幼儿经验。

  今天我们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硬币、木块、纽扣,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请幼儿讲述,那些东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一个针筒,一盆水。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 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

  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二个八宝粥瓶子,大记录表一张。

  3.学具: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一个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二个八宝粥瓶子(一个空的和一个装有餐巾纸)和二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一样吗?(是一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二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三、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

  符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二)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一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进八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结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一针桶水射进八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二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能积极动手,体验探索小火箭飞上天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自制饮料瓶“小火箭”人手一个。

  (2)大火箭1个。

  (3)课件。

  2、经验准备:

  (1)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课前幼儿已对火箭发射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慢羊羊)以动画人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来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其中有瓶盖的瓶子5只),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师提醒幼儿发射器放在地上不动,让火箭飞上天

  (2)个别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这个方法不能飞上天啊?引导幼儿观看瓶子后发现盖了瓶盖。

  (2)小结:(演示课件,讲解原因)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瓶子里的空气就会从瓶口冲出来,小火箭就飞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1)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个别提问:为什么你的.小火箭飞得高,他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气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会飞得越高。

  5、小结:

  今天,我们帮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办法,还找到了让小火箭飞得更高的方法,我们真了不起。你们看!(出示大瓶火箭)慢羊羊又发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飞得高,还是大火箭飞得更高呢?来,我们带着它们回到教室里再去试一试,比一比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

  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吧"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活动反思: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的形式,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

  3、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难点:向老师提出关于自己妈妈肚子里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从哪里来。

  物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课件,

  “在妈妈肚子里的我”ppt,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我从哪里来”,幼儿了解我从哪里来。(8分钟)

  1、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看了之后就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了”

  4、播放[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课件,幼儿观看。

  二、幼儿大胆提问:”在妈妈肚子里”,了解更多孕育生长过程的知识。(10分钟)

  1、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提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根据幼儿回答播放“在妈妈肚子里的我”ppt,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

  3、师:“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

  三、游戏: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孕妇的辛苦(7分钟)

  1、请幼儿说说做孕妇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大皮球。〈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准备:

  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

  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三、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型动物。

  2、激发幼儿观察和认知小蜘蛛的兴趣,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蜘蛛在哪里

  2、课件:图片-蜘蛛

  3、ppt课件:巨型蜘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谜语:一个小珠子,吐丝结子,子粘虫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师:你们知道蜘蛛在哪里吗?

  二、 展开

  1、你们想看小蜘蛛的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蜘蛛在哪里,幼儿观看。

  让幼儿说一说蜘蛛长什么样子。

  2、利用蜘蛛图片,细致的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头胸部长着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状的?

  (2):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为圆形和卵圆形,

  能纺出丝的纺织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习性。

  (1)你在哪里见过蜘蛛?蜘蛛是怎样捕食的?

  蜘蛛喜欢吃什么?

  (2):蜘蛛生活在树上、草间、石下、水边、洞穴、灌木丛等处,

  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的`蜘蛛结捕食,有的蜘蛛四处找吃的,还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虫、多足类动物为食物。

  4、了解蜘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蜘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蜘蛛?

  (2):蜘蛛能捕捉农田里的很多害虫,有的蜘蛛还可以入药。

  因此,蜘蛛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种类

  (1)Ppt课件:巨型蜘蛛

  (2)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蜘蛛有很多种类型,还有毒性蜘蛛。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小型动物,激发对小动物观察活动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19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