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0-08 13:00:5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语言教案(推荐)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教学建议:

  1.应简单、有效地让幼儿知道操作的方法,使他们尽快进入情境。

  2.在熟悉材料的使用方法后,可启发幼儿不受原制作法的局限,创造性地变化材料的用法,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各项活动内容也可根据需要交叉或同时进行,使活动丰富多彩,更有吸引力。

  3.尊重幼儿的想像,不要以成人的所谓“合理性”来苛求孩子。幼儿的想像是精彩的,也是幼稚的,对此,要欣赏、宽容。只要幼儿

  能“自圆其说”,就要加以肯定。指导的重点在于:促使幼儿喜欢想像,鼓励多角度想像,想得新颖独特。

  4.可采用幼儿喜欢的讲故事方式。如可使用扩音器讲故事,讲的人有精神,听的人也更能集中注意力。也可对着录音机讲故事,再放出来自己听或让大家听。

  编故事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一种途径,然而好题材难找,幼儿编讲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是目前教师最感困惑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教师想让幼儿从被动变为主动,从部分幼儿参与到全体幼儿参与,就不能固守“主观赐予”的做法,不要牵引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转,这样教师累,幼儿也累。为此,我尝试让幼儿利用沙子、水、毛线、棉花、易拉罐等物品随意“做”出各种抽象、虚幻的画面。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画面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空间,增强了幼儿的编讲兴趣。而老师则成为热心听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交流。

  这类活动有以下特点:

  ① 简易好玩。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简单、好玩,既是学习又是玩乐,这样的`活动怎么会不吸引孩子呢?

  ② 富有想像。由于画面含义是不确定的,全凭编讲者自己去搜索、去解释,所以编讲者有很大的自由度,有任意发挥的余地。

  ③ 面向全体。这类活动能人人动手,人人编讲,避免了少数幼儿参与,多数幼儿旁听的现象。因为没有压力,又没有划一的要求,所以特别适合那些能力弱和胆怯畏缩的孩子,使他们也能轻松参与。

  ④ 形式多样。这类活动的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这些活动能吸引孩子反复做、反复讲,所以也适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 沙子讲述的故事

  材 料:沙子、玻璃板(边缘打磨过)、幻灯机。

  做 法:

  幼儿分散操作。将沙子任意、不规则地撒在玻璃板上,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然后将玻璃板平稳地放到幻灯机上,屏幕(或平整的白墙)上就会出现沙画的影子。这是什么地方?好像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哈,看出来了,是有趣的事情,我来讲给你们听。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家是什么》的内容并尝试仿编。

  2.喜欢听散文诗,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诗《家是什么》的内容。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屋檐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家里的家具、摆设,了解自己家里的人。

  2、物质准备:散文PPT(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以及爸爸妈妈的笑脸等图片);轻音乐;温馨的家的图片PPT(其中有各种常见的家具)以及纸质的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家(交流关于家的经验)

  1.出示家的PPT。关键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关键提问:你的家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处呢?(对幼儿不是很熟悉的东西,稍微做一点讨论,帮助更多的幼儿了解)

  小结过渡:家里有温暖的`床,家里有漂亮的摆设,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都爱我们的家,那家是什么呢?我们来听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家是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理解散文的内容)

  1.完整朗诵散文诗1-2遍。

  关键提问: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能用散文诗里的话说一说吗?

  小结:(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散文诗内容进行总结)。

  2.出示图片,回忆散文的内容,进一步熟悉散文诗中的句子。

  (1)关键提问:看到这张图片让你想起散文中的哪一句?

  (教师帮助幼儿把散文诗中的句子说完整,并肯定幼儿的表达)

  (2)关键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小结:这一句说的和你家里是一样的,所以你喜欢;这一句听了很舒服,所以你很喜欢,……

  过渡:这么好听的话,和老师一起来说说看。

  3.教师再次朗诵散文,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教师在朗诵时,适当地放慢速度,引导幼儿说后面的半句)

  过渡: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家还可以是什么呢?我们来编一编散文诗。

  (三)尝试仿编(说说自己的家是什么)

  1、教师示范:我家有沙发,我想这样编——“家是沙发,有了沙发,累了,回家可以好好地休息”。(教师边说,边把沙发的图片放在黑板上呈现)

  2.提示:你家里还有什么?你也来编一句诗。

  (在幼儿刚开始编的时候,教师要给与多一点的支持,帮助幼儿编一句诗,逐步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讲述)

  3.师生共同完整朗读仿编的诗句。

  小结:在我们心中,家都是温暖的,我们都爱我们的家。

  (四)延伸活动

  1.引出活动: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放在我们的小书房,你们可以去听一听,读一读,编一编。

  2.具体操作:把散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阅读区呈现出来,并提供一些家中物品的图片,支持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替换诗歌内容,尝试创编。同时,将散文诗录在录音机中,幼儿可以听赏,幼儿也可以使用录音机把自己创编的内容录下来。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毛笔握笔姿势

  2、了解颜体字的横画特点

  3、学习横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要领。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书法工具、毛巾、盆两个、报纸多份、横画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课题,拿出书法工具。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书法的横画。

  2、 学书法就要用到文房四宝,小朋友知道是哪四宝吗? 幼儿回答。

  3、请小朋友从抽屉拿出 书画毡,与课桌边对齐,拿出我们其中的第一件宝贝墨盒,打开盖子,自己检查刮笔的地方和盖子是不是放在指定的位置,墨盒统一放在右上角。

  4、 请小朋友听音乐排队拿第二件和第三件宝贝毛笔、墨汁回坐位 ,毛笔放在墨盒的`盖子上,墨汁放在地上靠桌子角,坐好后拿出第四件宝贝宣纸,对折宣纸成小正方形压一下打开放好,然后轻轻的拿起墨汁倒满,盖好后放到原位。

  二、老师示范握笔方法、怎样蘸墨刮笔

  1、念坐姿歌,老师检查小朋友坐姿,示范握笔姿势及方法,请小朋友自己握笔, 注意小朋友握笔姿势:拇指食指夹住笔,中指向后勾,无名指甲根抵笔,小指轻轻靠。

  2、老师示范怎样蘸墨与刮笔,然后出示横的运笔示意图,示范写横。 小朋友一起说: 逆锋起笔,翻笔向下,提笔下顿向右行笔;向右上稍提笔,折锋下顿,回锋收笔。

  三、小朋友调整坐姿,蘸墨刮笔开始写横,老师巡回辅导。

  1、写完后请小朋友听音乐排队把写好的横画放在指定的报纸上。

  2、老师,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动:我真的很不错,接着小朋友拿墨汁、毛笔有次序的放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洗手。

  四、老师收墨盒和书画毡,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来讲述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画面,学习用“有的,有的”来讲述,学习词语: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

  2、 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认识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蚂蚁和蝈蝈的单独图片,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内容。

  1、 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谁来了?

  2、 你了解它们吗?

  请幼儿自由讲述。

  3、 今天蚂蚁和蝈蝈碰面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观察图片一,通过比较来讲述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行为。

  教师采用前后出示的顺序引导幼儿有比较的讲述,

  1、先出示蚂蚁一部分,提问

  师:你从图片上知道了什么?在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做的?(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季节、地点、蚂蚁的具体动作来引导幼儿细致的讲述)

  引导孩子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讲述,丰富词语:满头大汗。

  请个别幼儿完整的.讲述。

  2、它们为什么要在这炎炎夏日里搬粮食呢?你觉得它们怎样?像对它们说些什么?

  3、出示蝈蝈的一部分,提问

  师:当小蚂蚁在辛苦搬运粮食的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引导幼儿从蝈蝈的脸部表情和动作来比较讲述,并鼓励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讲述,丰富词语:自由自在。

  4、 请幼儿跟着教师或个别比较完整的讲述图片一的内容。

  5、 通过蚂蚁劳动满头大汗和蝈蝈自由自在画面的比较,启发孩子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并分角色来演一演。

  蝈蝈看到蚂蚁会说些什么?蚂蚁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三、出示图片二,观察比较讲述。

  1、猜测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干什么?

  师:转眼秋天也过了,冬天来到了。这的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呢?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二请幼儿比较观察讲述。

  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呢? 它们的心情怎样?各自心里又会怎样想呢?

  3、 引导孩子完整讲述图片二的内容。

  四、鼓励孩子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夏天、和冬天的蚂蚁,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再比比夏天、冬天的蝈蝈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五、延伸活动;

  1、如果这时候你碰上了又冷又饿的蝈蝈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想法一:不理睬,让它去;

  想法二:主动帮助蝈蝈,给它们一些食物。

  不管孩子什么想法,教师多给予肯定。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指导思想:

  我选择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鞋”为主题,引导小朋友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观察、描述。知道鞋子的种类和作用。通过讨论让小朋友对鞋子的认识系统起来,并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能叫出几种特殊鞋子的名称,知道他们的作用。通过活动,提高小朋友参与谈话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小朋友学会用连贯语言谈论自己见过的鞋,了解鞋子的.种类和作用。

  2、帮助小朋友学会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

  3、启发小朋友动脑筋想象,发明一种与众不同的鞋。培养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引导小朋友围绕“鞋”的话题,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种各样的鞋。

  难点:启发小朋友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积极的想象,并能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鞋子若干,放在鞋架上。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鞋子的话题:“小小两只船,每浆也能帆,白天带人走,夜晚睡床前。”

  2、引导小朋友围绕“鞋”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

  (1)小朋友自由结伴,描述自己穿鞋的颜色、尺码、材料、作用等。

  (2)引导小朋友观察鞋架上的鞋,认识几种不同的鞋:钉子鞋、滑冰鞋、军用鞋、体操鞋等。

  (3)启发小朋友说说,还见过什么样的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启发小朋友拓展谈话范围:

  (1)我们一年四季穿的鞋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哪两个季节穿的鞋是差不多的?夏冬两季的鞋有什么特点?

  (2)鞋是由哪几种材料制成的?(皮革,塑料,布,其他等)大人与小人、男人与女人穿的鞋一样吗?

  (3)启发小朋友想象:你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鞋?这种鞋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4、教师总结谈话内容。

  活动延伸:

  学习制作鞋子;玩角色游戏《鞋子商店》;学做鞋子广告;表演音乐游戏《大鞋和小写》等。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准备

  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你们通过用眼睛看,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要求幼儿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可提下列问题:

  ①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说的?

  ②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③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了银装”?

  4.借助图片,幼儿学习诗歌。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5.幼儿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组,一人扮寻找风的人,另外三人分别扮树、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2、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创设诗歌的情境:提供荷花头饰、青蛙头饰、大荷叶、荷叶伞等;

  2、多媒体课件、下雨录音、音乐《动物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

  导语:

  (1)“下雨了,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2)“青蛙们,雨停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当作伞送给了小青蛙?

  三、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画面,幼儿观看。

  2、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气是怎样的?”

  (2)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怎样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4)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用什么词来形容欢快的心情?

  四、欣赏诗歌,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说什么?

  (2)小雨点的“滴嗒嘀嗒”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

  (3)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

  五、学习诗歌。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再次朗诵,讨论:“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六、编诗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谁?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

  3、分组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4、分享创编内容。

  5、讨论:“平日生活中你帮助过谁,心情怎样?”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教案05-01

大班语言翅膀教案11-30

大班语言《勇气》教案12-13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大班语言问路教案01-19

大班语言兔子教案01-14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7

大班教案:花的语言03-1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