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4 11:10:1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钉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孔,小孔间距为0.5公分)、空眼药水瓶、底部用蜡笔涂染的小纸盒(底部应涂满、涂均匀)、大小一样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围用胶面贴好)、迷迷转(把乒乓球剪成半圆形或月牙形,可装饰上可爱的小人或图案)、镜子。(不要太小) 活动过程

  1、 似谜语引出主题——水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这个谜语说的是谁:

  ——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

  2、结合从前学习的经验,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你们喜欢水吗?喜欢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吗?以前我们玩过水,水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会流动的)

  “今天,咱们再来玩一玩、看一看水还有什么秘密。”

  进行部分:

  1、 会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儿带到大水盆旁让幼儿自由玩水,老师可跟踪指导和幼儿一起玩。

  (甩手后擦手回座位坐好) 第一次小结:刚才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真好玩,水会像握手一样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后还能不能分开呢?怎样让他们分开呢?在水流的什么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等一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重点指导幼儿发现水怎样粘在一起又分开,怎样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

  第二次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水粘在一起后还能分开吗?在什么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发现,通过第二次玩,能发现上述问题。

  师:水怎么会粘在一起呢?还是请小水滴告诉我们吧!

  2、调皮的`小水滴。

  (1)请幼儿在小油盒上用装满水的眼药瓶轻轻挤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幼儿自由说),再把油盒轻轻地晃动看小水滴会怎样(会滚动、会跑),再多在油盒里滴小水滴,看这么多小水滴在一起会怎样(变成大水滴、流动起来),如果我们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们会怎样? (会变成水流动起来)

  (2)再让幼儿在小镜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镜子上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散开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们会怎样(也会抱在一起)。 小结:小水滴真调皮,跑到小油盒里时它是(幼儿接着说:像小球一样、像小豆子一样圆圆的),跑到镜子上时,它又是(幼儿接说:散开的,一片片的)但是它们都能(幼儿接着说: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开的镜子。 师:“现在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看看这次你又能发现什么”。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水里的镜子,试着把合在一起的镜子掰开,感觉镜子此刻不容易被掰开(请幼儿甩手回来)。

  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把镜子掰着玩),为什么镜子不容易掰开呢?(因为镜子中间有水)是水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转。

  师“今天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迷迷转(拿出迷迷转),你们看它们多漂亮呀,它们最喜欢在镜子上转圈跳舞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幼儿自由探索迷迷转的玩法)

  第一次小络你们是怎样玩的(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样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可它为什么老掉下来呢?

  (因为没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聪明,迷迷转不光和镜子是好朋友,还喜欢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转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样跳舞转圈了。

  (请幼儿自由玩一玩,帮助那些还没发现上述方法的幼儿正确玩迷迷转)。

  第二次小结:

  刚才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的迷迷转转不起来,他也请小水滴在帮忙了,可为什么迷迷转还是不转呢?

  (没动镜子,要把镜子晃一晃)

  小朋友真聪明,有了小水滴还要把镜子上下 体面斜一下,这样迷迷转才会起来。

  (幼儿再自由玩一下,还可以尝试两个,三个迷迷转同在一个镜子上转提高操作技巧)

  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和水在一起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是不是更喜欢水了呢?以后我们要更加节约用水,爱惜水、不浪费,让水成为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吗?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吧!

  (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玩着结束)

  注意事项:

  1、本活动属感知类活动,不属理解类,因此对活动中发生的现象不强求幼儿必须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过一种活动可考虑让幼儿说说为什么,说不出或说错了没关系。

  2、在进行“会握手的手”这一活动时,可在水龙头下进行,这样水压稳定,实验容易成功。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活动建议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种子食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并对自己所带的种子食品有所了解,并将桌子布置成长条状,布置种子食品展览。。

  2、种子妈妈形象。

  3、幼儿有关于种子的知识经验准备。

  4、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了解种子的作用。

  (出示种子妈妈形象)“种子妈妈听说小朋友最近对种子特别感兴趣,所以今天她赶来了,想考考小朋友呢!”

  教师以种子妈妈的身份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从而了解种子的作用。

  (1) 你知道哪些种子?

  (2) 种子主要有什么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种子巡回生长的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可以食用。

  (3)你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食用吗?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可以食用的的种子种类,如稻、麦、豆、花生、玉米、核桃....

  (4)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食用种子。

  教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繁殖后代以外,它还可以食用,它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人们每天都在食用着种子,我们离不开种子。

  2、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1) 了解种子食品的含义。

  教师:种子可以食用,那么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种子食品。

  (2)幼儿围坐在长条桌旁,以信息发布的形式请幼儿自由介绍自己所带来的种子食品,说说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教师:小朋友今天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那么就请你们来相互介绍自己所带来的种子食品,说说这种子食品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制作成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通过对种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种子食品。

  教师小结:今天的种子食品可真多呀!有花生、有瓜子、有玉米、有松子,有毛豆、有蚕豆、有核桃等等,它们有的是炒着吃的,有的是煮着吃的,有的.是爆着吃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了解一些需多次加工的,外形变化很大的种子食品。

  教师:除了这些种子食品,你还知道有哪些种子食品?

  组织幼儿讨论:蛋糕、饼干是种子食品吗?

  教师引导幼儿得出还有许多种子食品就在我们身边,如蛋糕、饼干、馒头等,只不过这些种子食品种子需要经过多次的加工,它们的变化很大。

  3、组织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进行统计。

  (1)激发幼儿品尝种子食品的兴趣。

  教师:今天种子妈妈来举行一个种子食品品尝会,请小朋友来品尝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2)出示记录单,提出种子食品品尝会的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在品尝种子食品时还要做好统计记录,在记录单上先统计今天一共有多少种种子食品,然后可以品尝一下每种种子食品,再将你自己喜欢的种子食品记录在记录单上。提醒幼儿注意卫生,随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中。

  (3) 幼儿自由记录并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教师引导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如用“香喷喷”“脆生生”等词语形容品尝种子后的口感。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这些种子食品。

  4、幼儿拿好记录单,一起交流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感受。

  教师:今天这里一共有多少种子食品?你最喜欢吃的种子食品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进行种子粘贴活动。

  2、继续请幼儿了解其他种子食品,鼓励幼儿调查资料,说说、画画种子食品是怎样变来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活动准备:白纸若干张 、 书若干本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书和纸师:书和纸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 (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纸能不能稳稳地站起来,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3.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通过折、卷等方法,使纸站了起来,纸这会儿开心极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师:可是,书这会儿又说了:"我不仅能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猜测:纸也能托起书吗?

  2.到底能不能,我们试一试。(幼儿再次实验)

  3.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可以任意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让它变小、变矮能托起更多的`书。

  3.幼儿操作尝试,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教师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和纸的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

  六、活动延伸:

  1.工人叔叔阿姨根据纸的这些特性,用纸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

  2.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再找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是跟纸的特性有关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出示挂图:

  (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

  (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

  (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关。

  2、运用材料自由操作,获得小球减缓速度的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橡筋、席子、积木、沙、记录表A、B、铅笔)

  2、VCD机,(有关斜坡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滑梯没有?滑下来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戏,请你们用积木、纸板搭成滑梯,看谁的小球滚得快。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球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幼儿自由议论,将自己发现的说出来)

  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

  (老师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儿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关系。

  “在下斜坡时滑得太快会很危险,得想个办法减慢速度,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小球滑得慢起来。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个小球同时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球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黑板简单记录)

  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好!那我们就把我们发现去告诉开车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引导孩子说一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幼儿探索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可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 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对此的认识。)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

  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引导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探索精神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

  [活动过程]

  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

  4、教师和幼儿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5、出示幻灯机、投影仪,教师和幼儿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6、议一议:人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幻灯机、电影机、摄像机等)

  7、我们利用影子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夏天乘凉、踩影子游戏、进行手影和皮影活动)

  8、通过活动形成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培养幼儿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欢影子的活动。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内继续投放手电筒、投影仪等,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