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2-01 09:41:4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语言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大班语言教案10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有了拾落叶的活动之后,相信孩子们已经打开了他们的思维之门,对树叶有了无限的想象,在今天的诗歌中,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诗歌中所描绘到的一些事物都非常符合幼儿的生活,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上会比较容易。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尝试仿编,鼓励他们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诗歌的内容;第二环节通过课件,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第三环节引发幼儿想象,并根据诗歌进行仿编。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2.在想象仿编的过程中,体验树叶的有趣。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想象

  1.出示第一幅图片。

  这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上。

  2.这些落叶都是什么样的?

  小结:有的像小鸟,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船……多美的秋天呀!

  二、散文诗欣赏《树叶》——通过欣赏散文诗,了解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并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出示第二幅图片。

  这么美的落叶小动物们也忍不住要对树叶说说话了,看看谁来了?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小蚂蚁到底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欣赏散文诗《树叶》

  小蚂蚁为什么捡起一片树叶说“这是我的.渡船”?

  3.出示第三幅图片。

  又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它们又会对树叶说什么呢?

  我们继续听一听。(幼儿学说小动物的话)

  4.完整欣赏散文诗《树叶》

  让我们再来听一遍,好吗?愿意的朋友,可以试着跟一起朗诵哦!

  小结:小朋友们朗诵得真好听,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三、树叶继续飘……(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想象,初步尝试仿编诗句)

  1.互动讨论

  树叶继续飘啊飘,还有谁会捡到树叶呢?它会把树叶当作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地说一说。(生生互动)

  2.尝试仿编诗句

  谁愿意用诗歌里的话来说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可先请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

  小结: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编出那么优美的诗句,真不错!下次,可以到阅读区里继续去仿编哦!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小男孩和妈妈的对话中,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

  2、激发幼儿好奇好问以及对自然界不变现象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白天、黑夜、雨的循环、春夏秋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蓝天图片,问:看到蓝天你会想到什么?

  2、有一个小男孩,他也眼巴巴地看着蓝天,他又会看到什么呢?

  3、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到哪里去了?

  二、感知理解

  1、第一小节:小男孩问妈妈白天到哪里去了。

  (1)你们知不知道白天到底到哪里去了?

  (2)师简单:白天过去了,夜晚来到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白天又来到了。

  2、第二小节:雨到哪里去了。

  (1)小男孩问妈妈雨到哪里去了?你们猜妈妈会怎么回答?

  (2)小男孩还会问问题吗?他会问什么?

  (3)这次他问云到哪里去了?谁来帮妈妈回答?

  (4):雨飘落到地上,太阳一晒变成了水蒸气,许多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又变成了云,云越积越厚,又变成了雨。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原来它们就好像刚才说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都在跳一个又一个圆圈舞呀)

  3、三小节:四季。

  (1)出示春天画面,小男孩说:可我总觉得这个时候会有什么东西不见了,你猜他觉得是什么不见了呢?真的不见了吗?它到哪里去了?而妈妈又会怎么回答他呢?

  (2)请幼儿分小组与同伴讨论讲述最后一段。

  (3)分享交流。

  4、完整讲述故事。

  三、拓展想象

  1、小男孩还在不断地问妈妈问题,那么他还会问些什么问题呢?

  2、你们还知道哪些也是循环的?

  3、呀,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循环着,没有什么会不见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福气猫不辞辛劳,把福气糕送到干家万户,送给每一个孩子,这与其说是传送福气,不如说是传送关爱,福气猫把年糕变成福气糕的情节富有戏剧性,年糕师傅给大家送福气糕的描写,又使人感受到美好的东西只有与他人分享,才更有价值;故事结尾将理解、尊重劳动者的情感自然地蕴含其中,它告诉我们: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红包、年糕、鞠躬拜年、鞭炮为故事营造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新年氛围。在新年期间讲述这个故事,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纯真。

  新年时节,幼儿会收到红包,或看到别人赠送红包。引导幼儿认识红包的深层意义或者说更为健康的意义是寄寓一种新年的祝福——期盼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健康地成长。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本次活动拟定如下目标。

  1.倾听故事,能够理解故事的含义以及红包的祝福意义,开心地讲述故事中祝福的语言。

  2.结合生活经验,表演并讲述各种有关新年祝福的语言。

  3.体验祝福带来的快乐。

  三、说准备

  1.小猫布偶。

  2.幼儿用书。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9一11页。

  四、说重难点

  我把此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新年送祝福上,而最辛苦的人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则是这次活动的难点,这一思路在活动第二部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说过程

  1.出示小猫,引出故事。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

  教师:这是一只不同寻常的猫,它的名字叫“福气猫”。

  教师引导幼儿和“神气猫”问好。

  教师:“福气猫”会做什么呢?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欣赏故事。

  完整倾听故事。

  大年夜,福气猫去给人们送红包,他送的红包里面装着一句什么话? (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福气猫走到年糕师傅家的时候,已经快要天亮了,福气猫为什么觉得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 (年糕师傅不停地为大家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

  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提问:过年的时候,“福气猫”会做什么?红包里有什么?你收过红包吗?什么时候收到的?收到了,高兴吗?“福气猫”还要说一句好听的话。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汉字“恭喜恭喜,新年福气”,并带领幼儿一起学说。

  教师:福气猫的红包送完了,它是怎样做的?年糕师傅的年糕怎么变成福气糕的?

  3.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讨论。

  年糕师傅的年糕是怎么变成福气糕的? (红包送完了,福气猫给年糕师傅不停地鞠躬,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福气猫看见年糕师傅很喜欢,就在每一块年糕上都印上了自己的笑脸)

  买了福气糕的人为什么都给年糕师傅送红包?(年糕师傅是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

  学习“祝福”。

  引导幼儿模仿福气猫的口吻,学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引导幼儿学讲祝福的话,尽量避免太俗气的祝福语。

  鼓励幼儿配上动作互相讲祝福语。如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拳外面;一边拱手,一边注视着对方,充满诚意地互道祝福语。

  教师:过年了,谁还在辛勤劳动?你想怎样祝福他?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图片大胆讲述自己的猜想。

  2、原意像小老鼠一样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活动准备 1、幻灯片《一座房子和一块砖》;

  2、幼儿已知道砖可以用来砌成房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并讲述画面表达的故事内容;

  1、厨师砖和房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砖可以用来砌成房子。

  2、教师按顺序打开画面进行提问;从这个画面中,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引导幼儿根据角色的服装、动态及周围环境,猜测角色的心里活动及对话,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4、教师讲述画面的实际内容,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座房子和一块砖》。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角色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

  1、故事中的大熊和小老鼠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大熊和小老鼠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三、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故事的寓意。

  提问:

  1、小老鼠把自己从前买的第一块砖送给了大熊,是想告诉它什么呢?

  2、我们应该向小老鼠学习什么?(乐观、自信、勤劳、不怕困难)

  3、当我们在学习或游戏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小老鼠通过自己的劳动,从一块砖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座房子,小朋友们也应该像小老鼠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像小老鼠那样,一点一点地学习本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棒。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说儿歌。

  2.能运用手偶大胆表演儿歌。

  3.体验说儿歌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说儿歌。

  难点:能运用手偶大胆表演儿歌。

  教学准备:

  1.电脑模型一个,教师教具小老鼠、大花猫手偶各一个。

  2.儿歌示意图一幅。

  3. 幼儿学具小老鼠、大花猫手偶各16个。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谈话:教师出示电脑模型, “小朋友,这是一台电脑,那你们知道电脑都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电脑有很多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小朋友是不是都喜欢玩电脑呀? 幼儿回答

  老师:“有只可爱的小老鼠,它也喜欢玩电脑,可是它在玩电脑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事情,你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听。”

  二.幼儿学说儿歌

  1.教师演示教具,说儿歌,提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老鼠到底要在电脑上找什么?为什么小老鼠逃跑了呢?请小朋友再听一遍。”

  2.出示儿歌示意图,幼儿看图欣赏儿歌,并回答问题。(教师边指图边示范)

  教师教幼儿叠词:蹦蹦跳跳、咔嗒咔嗒,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加深幼儿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

  教师:小老鼠看见大花猫会怎么样呢?(害怕)

  教师:小老鼠害怕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吓一跳)

  3. 幼儿看示意图与老师学说儿歌。

  a.老师大点声,小朋友小点声,与幼儿一起说儿歌.

  b. 幼儿看简易图自由练习说儿歌,教师指导。(“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先记住儿歌内容。”)

  c.幼儿分组到前面说儿歌。

  d. 幼儿做动作说儿歌。

  三.表演儿歌

  鼓励幼儿带上小老鼠和大花猫的手偶有表情的来表演儿歌。

  附儿歌:

  小老鼠玩电脑

  小老鼠玩电脑,蹦蹦跳跳真灵巧。咔嗒咔嗒按鼠标,想把美味菜单找。

  打开窗口吓一跳,蹿一只大花猫。哎呀呀不得了,吓得老鼠赶紧逃。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水果名称,知道水果有营养和吃水果的好处。

  2、学习爱吃水果的牛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

  3、感受故事的有趣,乐意随教师和同伴一起看看说说。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动物?是一头牛,牛喜欢吃什么?可是这头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呢?《爱吃水果的牛》

  二、看课件理解故事。

  1、看,这头牛为什么爱吃水果啊?这是什么地方,山坡上都是什么?

  2、主人每天都会喂它吃各种水果,第一天,吃的是什么水果?我们都吃过吧?什么味道的?西瓜能清热解暑,夏天很热的时候,吃上一片西瓜就会感觉很舒服。牛吃了西瓜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第二天呢?木瓜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长寿果",经常吃木瓜,可以健康身体,活到很大的年纪都不会生病,像寿星爷爷一样呢!主人到书上摘了好多木瓜给牛吃,牛吃完后是什么表情?

  4、第三天,主人又喂它吃了什么水果呢?这个水果长得很好看,像星星一样,这叫杨桃。杨桃吃起来有点酸酸的,但是杨桃可以预防和治疗咳嗽、咽喉疼痛,牙痛,经常吃就不会感冒,不会牙疼,还帮助消化呢。看看牛吃了杨桃又做了什么动作?

  5、我们猜猜,主人还会喂它吃哪些水果呢?

  6、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冷风,气温突然下降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呢?主人生病了。牛看见主人生病了,心里怎么样啊?你怎么看出来的?

  7、还有谁生病了?猜猜只有谁没有生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8、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怎么照顾你的?你想怎么照顾别人的呢?牛会怎么照顾主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会对主人说什么?(主人请喝草莓牛奶)我们一起来学说。说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9、牛还给会给主人喝了什么奶?请小朋友学说"主人,请喝**奶"。主人喝了水果牛奶身体好了,牛还会把水果牛奶送给谁喝呢?邻居们喝了牛奶怎样了?

  10、大家知道多吃水果能增强体质,不生病,所以邻居都喜爱吃水果了。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1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认识吗?

  12、水果不仅有营养,还能做成各种水果娃娃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是什么水果娃娃?你们想变成健康的水果娃娃吗?

  三、音乐游戏《认识你呀真高兴》,你贴上什么水果,就是什么水果娃娃,介绍自己时就说"我是什么水果娃娃"。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优点,做到互相欣赏。

  2、尝试用合适的语言夸夸自己和别人。

  3、能大胆用语言描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

  【活动准备】

  课件《夸自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夸自己》。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看课件)

  2、师:“它们在干什么呀?”(夸自己)“它们夸自己时还说了什么?”(夸自己的时候取笑别人。)“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的时候,一定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夸别人,可不能取笑别人。

  二、改编故事《我会夸》。

  1、师:小动物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想改过来。你们帮他们想想该怎么说?

  2、幼儿依次夸夸猴子、狗熊、大象、蚂蚁。

  我们怎么帮它们呢?对,我们要知道小动物们的优点,才能帮助它们。

  幼儿说老师小结(猴子:机灵、聪明、灵活;狗熊:力气大、憨厚、可爱;大象:力气大,鼻子长能搬东西,会吸水;蚂蚁:团结、守纪律、有秩序、勤劳、会合作)。

  3、根据课件,改编故事师:我帮小猴想了一句:“我是小猴,我会爬树,我很能干,狗熊力气大,会搬木头,他也很能干!”小朋友们改编故事。

  三、夸夸自己和别人。

  1、游戏《迷迷转》请幼儿从长相、着装、性格、能力等方面夸夸自己和别人。

  长相:可爱、漂亮、帅;着装:神气、讲卫生、漂亮;性格:开朗、活泼、大方;能力:能干、棒。

  2、分组夸:四人一组,请每个幼儿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推选一名小组长来夸自己小组的成员。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发现这么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真是棒,请你们回家后再去发现自己和身边亲人身上的优点,夸夸他们!”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领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教师用图片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五、延伸环节

  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小百科: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包括了对国家主权,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表现两片树叶象眼睛的背景;图三是表现两片树叶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师准备一些树林中的动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激发幼儿想象。

  出示图一,问:图画上有什么?(小树苗)小树苗有几片树叶?(两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老师这里有一篇散文,我们来听听散文里说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好吗?

  2、教师朗诵散文片断,引发幼儿想象。

  ① 教师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眼睛。(出示图二)提问:散文里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眼睛)小树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一贴入背景图)是啊,小树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它心里怎么样?它觉得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怎么样?

  ② 教师继续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耳朵。(出示图三)提问:散文里还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耳朵)小树的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它听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入背景图)

  ③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幼儿想象后)教师讲述: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3、学习朗诵散文。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一遍后,问:散文里讲了些什么?讨论后,教师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4、幼儿讨论:学完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动:画小树苗。

  上面画上两片叶子,画好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树叶象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心里怎样想,你的小树苗长大了没有。

  

  两片树叶

  小树苗种上没几天,就长出了两片树叶。

  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上的两只眼睛。两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丽!

  瞧!这两片新叶子,又象是小树上的两只耳朵。两只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嗬,这树林会唱歌!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动物虽然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可是动物的睡姿也许是幼儿未曾关注过的,对幼儿来说既新奇又有趣。这首儿歌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需要以原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对于没有经验的幼儿来说,教师需运用图片去帮助幼儿理解。幼儿观察、发现各种动物睡觉的模样,能够发现动物王国的奇妙、有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大声跟念并学习儿化音。

  2.了解动物有趣的睡姿,增强对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用来记录创编内容的`小卡片和水彩笔。

  2.挂图《睡觉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你喜欢用什么姿势睡觉?你知道动物们都是怎么睡觉的吗?不同的动物睡觉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幼儿自主表达,分享经验。

  二、示范朗诵儿歌及讨论,了解儿歌的问答结构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的前半部分,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

  2.根据讨论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三、用问答的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根据图片内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

  2.再次以师幼对答的方式巩固练习。

  3.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学习朗诵儿歌。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的加深,逐步撤离部分图片。

  4.幼儿结伴相互问答。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幼儿尝试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方法在空白卡片上记录,如:马儿睡觉站着身儿,小狗睡觉耳贴地儿等。

  2.师幼一起问答仿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1.将图片投放到阅读区,供幼儿进一步巩固诗歌朗诵。

  2.引导幼儿在观察、阅读中增进对动物趣事了解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教案05-01

大班教案:花的语言03-1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5

大班语言礼物教案06-21

语言大班故事教案04-24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7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大班语言兔子教案01-14

大班语言翅膀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