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2-03-12 15:04:5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5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的:

  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 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引导语:

  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引导语: 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 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 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 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的:

  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 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 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引导语:

  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引导语: 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 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 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 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学校

  活动目标:

  1.能大声念儿歌。

  2.运用形体动作与声音模仿动物。

  3.知道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儿歌:《你和我,我和你》[[]附]

  2.动物图片。

  3.挂图:《―起玩》。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起拜访动物学校。

  2.动物学校里有许多动物,用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小鸡,请幼儿猜猜看,教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再学学青蛙的叫声,请自愿的幼儿用形体动作“说出”答案。

  3.展示挂图,并和幼儿一同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科学”《―起玩》,请幼儿学学里面各种动物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轮流派一人上台,按照教师给他看的动物图卡表演该种动物的特征,哪一组最快猜出答案就得一分。

  5.活动进行―段落后,可带领幼儿念儿歌《你和我,我和你》作为活动结束。其中小鸡、青蛙可换为小猫喵喵喵、公鸡喔喔喔等。

  活动评价:

  1.能运用形体动作玩角色游戏。

  2.能分辨动物的特征。

  3.延伸活动:

  4.也可带幼儿到动物园参观,回来后再进行动物学校的各种模仿游戏。

  [[]附)儿歌

  你和我,我和你(李紫蓉)

  你学小鸡唧唧唧,

  我学青蛙呱呱呱,

  你和我,我和你,

  唧呱唧呱唧唧呱。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

  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

  趣。《小ji小ji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ji和母ji妈妈的对话能激起

  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ji,请幼儿

  以小ji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孵小ji(撕贴)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ji、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ji窝”、“草地”、“花园”

  3、蛋宝宝(椭圆形黄色蜡光纸)中间用缝纫机踩好小ji的外形。剪好圆形、三角形、ji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师:“小ji一一”

  幼:“哎一—”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幼:“好的一”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评析:开始部分让幼儿以小ji的身份进入角色,比较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

  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起来。)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ji小ji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小ji,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幼:“好的。”

  师:“小ji小ji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ji小ji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歌曲。

  师:“ji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即用琴伴奏。

  师:“小ji小ji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ji小ji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评析:教师以ji妈妈的口吻和小ji对唱,富有情感,使幼儿感觉亲切,能进入更好地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3、在游戏中拓展思路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1)玩游戏《捉迷藏》,借助胸饰创编歌曲。

  师:“小ji,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请你们躲在篱笆后面戴十二小动物的胸饰,变成

  其它小动物,妈妈唱到谁,就请谁边唱边出来,好吗?”

  (2)发挥想象,创编歌曲。

  师:“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唱的小动物以外,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它是怎么叫的?”

  幼儿讨论后回答。

  幼A:老虎它会叫的。啊呜啊呜

  幼B:山羊会绵绵叫。

  幼C:小牛会牟牟叫。

  幼D:大白鹅会冈冈冈地叫。

  幼儿回答后,个别唱,集体答。

  (评析: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唱一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唱出来。在个别唱和集体唱的过程中,共享游戏的快乐及彼此的经验。)

  4、变换角色,帮ji妈妈孵小ji。

  (1)听音乐做律动小ji慢慢长大。

  (2 )师:“小ji们都长大了,我好高兴哦!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事情呢?”

  幼:“能~”

  师:“ji棚里还有许多蛋宝宝,它们快要孵出来了,我们去帮助它们,让它们早点出来,好吗?”

  幼:“好的。”

  (3)教师讲解孵蛋的要求,幼儿学习孵蛋的方法。

  (4)将孵好的蛋(小ji)贴在背景草地上。

  (评析:教师以角色的口吻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

  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使幼儿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1、玩体育游戏“小ji吃虫”。

  2、绘画“可爱的小ji”。

  3、进行探索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

  三、活动评价

  教师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并以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本领;:活动场景布置科学,富有童趣,活动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在自然而然中,幼儿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教师能站在启发和引导的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活动中教师自身饱满、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动,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幼儿情绪活跃,主动参与。如在师生对唱时,教师的眼神、手势让幼儿对创编充满了信心,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幼儿自己准备一点吃的东西,让家长用保鲜袋装好,用圆珠笔写上名字。如:两粒糖、两块旺旺雪饼……自绘小图片六幅。

  关键点:学习使用短句:“我用x x交换你的x x ,好吗?”

  活动环节

  环节任务 操作要点

  出示图片

  引起兴趣

  1、出示图一、图六引起兴趣

  一天, 兔妹妹出去拔萝卜,我们看看,兔妹妹一共

  拔了几只萝卜?兔妹妹回到家,篮子里都有些什么?咦?怎么只有一只萝卜?还有三只萝卜哪里去了?

  2、青菜、辣椒、蘑菇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名称是“交换”,听了故事,小朋友就会明白的。

  理解故事解决关键

  1、看图听故事一遍

  2、提问(1)兔妹妹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交换就是……)

  (2)它跟谁交换的?

  (3)交换东西时,兔妹妹是怎么说的?

  3、看图听故事第二遍

  幼儿学说短句

  (1) 兔妹妹的.青菜是怎么来的?它对兔爷爷说什么?个别讲。

  (2) 兔妹妹的辣椒是怎么来的?它对兔奶奶说什么?集体讲。

  (3) 兔妹妹的蘑菇是怎么来的?它对兔阿姨说什么?小组讲。

  4、小结

  兔妹妹为什么能吃到几种不同的东西?

  师:兔妹妹能吃到几种不一样的东西,它的心里一定很高兴。交换真好,既帮助了别人,又为自己带来了快乐。

  1、 游戏:交换

  游戏练习

  你们是不是也愿意与别人交换东西?老师知道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等会请你拿着自己的礼物跟好朋友交换,交换时要说:“我用x x交换你的x x ,好吗?”,比一比谁换的礼物多。

  幼儿游戏

  2、 把你交换的礼物给爸爸、妈妈看,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愉快结束。

  活动目的:

  1、幼儿初步理解“交换”的意思,知道交换的好处

  2、学习使用短句:“我用x x交换你的x x ,好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表述,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美术作品《酸奶瓶》的添画,培养与锻炼幼儿的组合能力,促进幼儿组合想像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材料:酸奶瓶图片、画笔、颜料、图画纸。

  2.环境:布置一面墙饰――《我让塑料酸奶瓶变成了新东西》和《我编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儿的作品。

  3.前期经验:幼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开展过图形组合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画着一个小朋友在看着一个塑料酸奶瓶。)

  师:你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小孩。

  师:还有吗?

  幼:一个酸奶瓶。

  师:一个小朋友在看着一个塑料酸奶瓶。他为什么这样看着酸奶瓶呢?原来他在想:我能把这个酸奶瓶变成什么呢?你们都来帮这位小朋友想想,这个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儿听了没有作出回答,只是双眼看着老师。在观察了孩子们的表现后.我进行了分析: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没有反应,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幼儿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所以不能作出反应;一个是幼儿听明白了我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过此方面的经验.加之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马上回答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调整了自己的故事讲述顺序,紧接着出示了第二幅图,为幼儿做扩思训练的铺垫。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像。(画面上画着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装成的“汽车”。)

  幼:哇!变成汽车了。(幼儿看到图画,马上有了积极的反应。)

  师:原来这个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车轱辘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小汽车,你们会把酸奶瓶变成什么呢?

  3.请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想像说出来,并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平面制作。

  幼1:我想把它变成飞机。

  师:你怎么就能把它变成飞机呢?

  幼1:在瓶子的两边加上两个硬纸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这是用结构组合的方法来实现的。老师与幼儿的对话,目的是帮助幼儿明确怎样才能把酸奶瓶改变成自己想像的东西。

  幼2:我要把酸奶瓶做成斑马的腿。

  师:要做成斑马的腿,怎么做呢?幼2:用四个瓶子,口在下面,底在上面,再安上一个身子。

  师:斑马身上会有什么呢?怎么才能一看就知道是斑马呢?

  幼2:加上一道黑一道白。

  孩子的组合想法有些出人意料,不过.她能提出这种大胆、新颖的想法.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所努力追求的效果。她的想法似乎给了其他幼儿一些启发,在后来的表述中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想法。

  幼3:我想把酸奶瓶当成尖房顶。

  师:什么样的房顶?房子用什么做呢?

  幼3:我用盒子当房子,把瓶子放在上面当房顶。

  孩子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我们在努力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如果能够鼓励幼儿用美工制作或是绘画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的一个成果肯定会对幼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4:我想把酸奶瓶做成火箭。

  师:你打算怎么做火箭呢?

  幼4:上面加个尖,下面加上火,就像火箭了。

  师:你想得太棒了!(我为孩子的想像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

  幼5:我想要用好多的瓶子,接起来当火车。

  师:火车!太棒了!还要在车身上贴上……

  幼5:轱辘。

  幼7:我要做小人。

  师:怎么就做成小人了呢?

  幼7:酸奶瓶当身子,再加上头、胳膊和腿就行了。

  这都是用结构组合的方法实现的。我们千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评判幼儿的想法,正是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越来越清楚地体验到,只要采用适当的组合方法.就能使一个事物发生改变,变成自己想像到的许多其他事物。这种通过组合实现的思维发散,是最为可贵的。

  4.利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平面图画,鼓励幼儿运用图片进行自由组合。并根据自己的组合简单地创编并讲述故事。

  当幼儿用语言表述了自己想把塑料酸奶瓶所变成的东西后,我请幼儿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画面。接下来我把这些图画都展示在教室的墙饰上,并鼓励幼儿把这些图片自由组合起来,创编一个故事并讲述出来。于是,有的孩子把图1、图2组合在一起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妈妈一起出去玩,他们坐着飞机到了很远的地方,后来又坐着飞机回来了。有的孩子把图1、图2、图3组合在一起讲述:明明要去奶奶家,奶奶家很远,明明坐了火车,又坐了飞机才到了奶奶家,在飞机上明明看见了云彩。还有的孩子把图1、图2、图3、图4组合在一起讲述:小斑马坐着火车来到了动物园,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一天还坐着火箭出国了……

  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主地进行图片的任意组合。创编出一个个故事。一个幼儿的讲述,又启发了其他幼儿的想像,开拓了思路,从而引发出更多的新组合。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幼儿大胆地突破时空限制。并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去变换童话形象的位置,或做童话形象的重新组合。用这些再造的`童话形象构造出新的童话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组合能力乃至其他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汪老师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为己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组合与变通能力》的“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从培养小班幼儿创新意识人手,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篇小班语言活动设计及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思考和幼儿的表现即是她研究的一部分。活动有一些独到的地方值得大家借鉴。

  首先是选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既要适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酸奶瓶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对故事的关注。而且故事内容简单。人物动作和物品形象突出、单纯,故事过程就是由酸奶瓶变东西,过程简单,线索清晰,又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间,很适宜新小班幼儿观察、思考、想像、创新。

  其次是教法。一个好的内容能否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使孩子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教法很重要,这是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的。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开始的培养是艰难的,因为新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加上在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方面都还比较弱等因素誊当教师提出问题希望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和学习,并和教师展开互动时,常常得不到回应。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启发幼儿,唤起贴近幼儿生活的已有经验,开启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知道如何去想像和创新。在这个活动的开始,教师并没有完整地讲述故事。而是根据培养幼儿组合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的目标出发,出示了一幅画面让幼儿观察,并提出请幼儿帮助想想“能把塑料酸奶瓶变成什么?,的问题。看到幼儿半天不语的情况,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尝试为幼儿搭建适宜的台阶,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像。第二幅图的出现。让冥思苦想不知答案却又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幼儿恍然大悟,找到了思考的路径。然而,巧妙的是,教师并没有仅让幼儿说出变成了什么,而是引导幼儿观察怎么变的,酸奶瓶是如何和其他物品组合的,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就为以后幼儿有目的地想像和表达奠定了基础。这个难点的突破自然地让孩子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大胆想像出飞机、火箭、斑马、火车等,每一次想像,教师都给予鼓励,并请幼儿说清怎样使用酸奶瓶,怎样组合等,不断地帮助幼JL明晰自己的思路,避免幼儿的想像漫无边际为幼儿展开创造活动铺路。

  因为幼儿操作能力有限,教师特意根据幼儿的想像提供了一些平面材料:如酸奶瓶图片、其他一些几何图形、彩色底纸,让幼儿将自己的想像不仅用语言;还用图形拼摆组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将想像变成现实,再次鼓励他们想像和创新。而后;又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将自己的创作贴在墙上。鼓励幼儿将小朋友的画任意组合成新的故事,进行再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幼儿表达创新的兴趣。幼儿争相讲述,互相感染,创新呈现出层出不穷的趋势,非常喜人。幼儿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帮助幼儿突破了难点,更在于教师活动后的思考和设计、对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提供了想像和创造的空间,让幼儿有了充分表达自我及和同伴交流的空间。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神奇的报纸》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来组织,以《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设计程序为:情境导入—故事讲述—情境体验—角色表演—活动延伸。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让幼儿在有趣而又充满神秘的状态中专注地参与活动;运用直观的的教具——报纸、插图、老鼠图片一遍讲述一遍直观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并通过音乐游戏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与客人老师问好,交流,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客服胆小害羞心理,掌握了一些与客人交流的礼貌用语,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同时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语言不够简练,随意性强;二是缺乏教育机智,不敢超越“教学设计”而是自始至终严格按教案执行。比如:王语娇小朋友就是胆小的幼儿之一,在音乐游戏中,她抗拒与客人老师交流,我担心分散其他幼儿注意力而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引导。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小班幼儿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8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2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2-19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1-28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幼儿园小班教案《洗手歌》含反思_小班教案06-23

幼儿园小班教案《喝水歌》含反思_小班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