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时间:2022-09-13 18:28:2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集锦九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级参加音乐舞蹈,在舞蹈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2,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难点;初步尝试学习创编贴近孩子生活活动的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空沐浴露瓶,毛巾,脸盆。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二,练声,复习歌曲

  三,教师以哑剧表演的行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段表演,大家猜猜看,老师在干什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教师表演,突出洗澡的动作。

  3〉请幼儿回答问题:你们是怎么洗澡的,并让个别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师请幼儿认真倾听歌曲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1〉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好听吗?

  五,教师请幼儿创编动作,并引导幼儿美化动作。

  1,师:小朋友都觉的这一首歌这么好听,那谁来想一想可以加上些什么好看的动作

  六,教师完整的表演舞蹈。并加上之前幼儿创编的.动作。

  1〉师:小朋友今天都这么乖,那么老师也想到一些好看的动作,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啊?

  2〉教师表演“洗澡歌”

  3〉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跳,那今天我们就来跳这段舞蹈吧

  七,教师喊节奏放慢速度教幼儿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们大家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站好来,认真的和老师学动作,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

  八,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的做舞蹈动作。

  1.师:小朋友学的真棒,我们现在就听这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九,复习歌曲“蚂蚁”

  十,律动出场。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动作学会了,现在我们最后在来一遍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的情叙带动了起来,因此使整节课幼儿激积性很大,都有强烈的对歌曲的创编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激积的配合老师,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次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思维及肢体语言表答能力。但创编动作对于这些从没有接触此活动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没办法让全体幼儿充份的得到发挥,教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幼儿去发挥他们自身浅在的创编能力。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劳、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新陈代谢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过温水的浸泡,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热水澡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喜欢唱歌,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创编歌曲,体会其中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激发幼儿唱准旋律中的弱起、休止。难点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胡说”来创编歌词。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胡说歌”的录音磁带。

  2、纸、笔。

  四、设计思路

  大班末期的幼儿已经唱过很多歌。但对旋律中的弱起、休止却接触不多。有目的地安排幼儿唱唱这样的歌,能提高幼儿唱准歌曲旋律的能力。然而要唱好弱起,唱好休止需要反复听赏,也需要教师生动的点破。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以“胡说”来创编,会提高幼儿兴趣。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幼儿的思维是规范的.,如袜子穿在脚上,手套套在受上;围巾博在脖子上;帽子戴在头上等等,如今让幼儿颠三倒四地唱唱,违背常理地胡编,会引得幼儿咯咯大笑,充分感受乐曲中的乐趣。当然,引导好幼儿根据旋律创编歌曲是相当重要的。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欣赏、熟悉歌曲—集体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角落活动中探索、创编歌曲

  角落活动中欣赏、熟悉歌曲

  (1)听赏歌曲、熟悉歌曲,激发对歌曲的兴趣。

  在角落区域里放置磁带,由教师组织幼儿听赏歌曲,了解歌词,并由教师形象生动地帮助幼儿掌握弱起、休止。比如教师幼儿唱准休止时可引导幼儿唱到这里就有节奏地点二下头,并转动小眼睛表示

  引导幼儿听赏歌曲、熟悉歌曲,可在角落活动中将磁带放置一~二个星期,让全班都能来参与。这是的指导重点应该是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教师孩子可运用角落游戏讲评进一步激发幼儿欣赏、数学歌曲的兴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的选材

  茶壶是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生活用品,应该说孩子们是相当熟悉的。同时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歌词风趣,以拟人的方式给予了小茶壶生命,很适合孩子来表演,个人认为十分适合中班幼儿来学习。

  二、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具体目标是:

  1. 熟悉歌曲和歌词,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茶壶,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

  2.通过小茶壶和茶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

  是理解和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

  四、活动的准备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更具趣味性,游戏性,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幼儿对茶壶已有初步的认识;教师韵律表演;活动前幼儿尝试过各种茶杯的动作模仿;茶壶PPT

  五、活动的过程

  1.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无论是什么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活动以“教师跟音乐表演,请孩子们猜猜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开始,老师的表演,猜谜的形式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愿望,为顺利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2. 三大活动环节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观察、理解——熟悉、表演——合作游戏三大环节进行。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1.通过教师的表演以及茶壶图片的展示,抓住茶壶的外形特征“矮又胖”,并初步尝试用动作表示“小茶壶”。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并表演。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歌曲与动作表演进行了整合,在“按节奏念歌词”“初步学习演唱歌曲”的同时,都进行了肢体的模仿。因为孩子们是好动的,而通过肢体模仿也是让孩子理解记忆歌词的手段之一,在使孩子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同时,也解决了动作表演,可谓一举两得。3.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快乐。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倒水的声音。在这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倒水的声音,模仿这种茶杯的外形,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最后是合作游戏活动,先是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扮演茶壶和茶杯,然后是个别幼儿与其他幼儿分角色扮演,最后让幼儿自己找伙伴两两合作分演角色。

  3.活动延伸

  活动中孩子们接触的是“又矮又胖”的小茶壶,为了不使幼儿思维局限,在活动的最后我特别出示其他不同形态的茶壶,让孩子们认识到茶壶的多姿,了解到茶壶并不是只有“又矮又胖”这一种,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继续表演的愿望。

  五、活动的遗憾

  1.原歌曲是一首英文歌,始终找不到原歌曲的伴奏,曾经尝试将英文歌歌词用相关软件弱化,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得用钢琴弹奏录音,虽然音效比较清楚,但是始终及不上专业的伴奏来的感觉好。同时因为我考虑到孩子们又要学唱,又要表演,有意识地将速度放慢了一些,使得歌曲的“欢快活泼”体现不够。

  2.孩子们在表演中没有将倒水的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并未及时引导,使在游戏时缺少了些趣味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学习秧歌的基本步伐和简单动作。

  2.知道秧歌是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3.乐意主动参与学习和表演活动,体验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秧歌舞录像、音乐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秧歌舞图片、十字步图谱、秧歌动作分解图谱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展出秧歌舞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教师:老师带你们去个非常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2.幼儿自由欣赏图片,模仿动作。

  教师:他们在干什么呀?你可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

  (二)欣赏《秧歌舞》,了解它是我国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

  1.教师介绍秧歌舞,丰富幼儿知识。

  教师:有谁知道这种舞蹈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学一学他们的样子吗?

  2.欣赏《秧歌舞》录像,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叔叔阿姨跳舞的录像呢,想看吗?

  (三)学习《秧歌舞》

  1.回忆录像内容,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教师:叔叔阿姨跳得真好啊!你特别喜欢哪一个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了解十字步是秧歌舞最基本的步伐,结合图谱练习。

  教师:学习秧歌舞有一个秘诀,(神秘地告诉幼儿)那就是十字步。

  3.幼儿选择动作的分解图谱,自由模仿跳秧歌舞。

  教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着图谱来学一学秧歌舞。学会了一个动作还可以换另一个学一学。

  4.对于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帮助,还可以建议他们看着电脑视频模仿。

  教师: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可以问一问其他小朋友或老师,也可以请教一下电脑博士。

  (四)自由表演秧歌舞

  1.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

  教师:你学会秧歌舞的动作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学会的`动作和一下?

  2.请大胆表现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大家学习动作。

  教师:还有谁也学会了这个动作?你们一起来表演看看。没学会的小朋友可以跟他们再学一学。

  3.配合道具,集体表演秧歌舞。

  教师:秧歌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舞起来吧!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将秧歌舞的稠带和手绢花投放至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秧歌舞。

  创编活动:引导幼儿创编秧歌舞动作,并画出动作图谱,模仿。

  家园活动:利用络视频资源,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民族风情。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准备:

  1.婴儿的啼哭声录音,小床(水果篮做成)和娃娃若干个,一块大地毯,电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

  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师: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

  师: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

  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师: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师:(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师: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

  师: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

  师: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

  师: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

  师: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师: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

  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师:(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地;

  2、通过欣赏、随乐意歌词以及看图仿编歌词等活动,;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吕;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图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猫、小提琴、喇叭小;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及小锣若干;活动过程;1、打击乐活动:小看戏;――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地唱出弱起拍。

  2、通过欣赏、随乐意歌词以及看图仿编歌词等活动,学习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吕。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图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猫、小提琴、喇叭小鼓。

  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及小锣若干。

  活动过程

  1、打击乐活动:小看戏。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给《小看戏》伴奏。

  ――教师:刚才,你们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小看戏》的?

  2、教师朗诵歌词,感知歌词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念歌词。

  ――教师讲述歌词《森林音乐家》第一段歌词。

  ――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音乐家,第一位是谁?他有什么乐器?他是怎样演奏乐器的?

  ――教师出示小松鼠图片和小提琴乐器图片,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学唱歌曲《森林音乐会》第一段。

  ――引导幼儿看图片,教师放慢弹奏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跟唱。。

  ――教师:小松鼠怎样拉小提琴?

  ――引导幼儿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动作,然后边唱歌边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4、看图仿编歌词,学习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教师分别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图片以及小熊猫图片和小鼓乐器图片。

  ――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第二位音乐家是谁?他在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这个乐器呢?

  ――启发幼儿根据第一段歌词的`结构,仿编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词,鼓励幼儿快乐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采用上述方法,学习表演唱第三段的歌曲。

  5、完整地看图表演唱歌曲《森林音乐会》。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

  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回忆一下,听了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仔细听。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 幼儿听乐曲。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 观看教师随音乐舞蹈一遍。

  师:刚刚老师把小朋友说的东西都编成了一些动作,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来猜一猜,这些动作可能是什么意思。

  2.学唱歌曲《歌唱春天》

  师:刚刚我们听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师做的春天的动作,那下面老师来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学会?大家想想以前用过什么方法学唱歌的。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方法,看看是什么方法?

  (2)学习使用图谱记忆。

  师:看这张纸的最上面,写这什么字。(题目)

  这张纸从哪开始看呢?(从图一开始看,一在哪?在下面。)

  A.听老师唱,尝试用手指图,记忆歌词。

  师:下面听老师唱,请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们就指第一个格子,唱最后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们来试一试。

  要边听,边看,边想,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一会可以提问。

  师:听完了,来,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有空白的地方)

  把空白格子的数字,报上来!(6.7.8.11.12)

  师:怎么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没有唱?

  看看这张图片,空白的地方在哪里?(下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师:还有什么问题吧?好,没问题了,我来问,第一个格子子什么意思?(嘿,啦啦啦)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萤火虫,理解并学念儿歌《萤火虫》。

  2.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重点难点:

  1.认识萤火虫,理解并学念儿歌《萤火虫》。

  2.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下4)“传统童谣”《萤火虫》。

  2.DVD《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大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帮助宝宝认识萤火虫。

  1.引导宝宝观察画面,说一说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蓝色的背景、黄色的星星和月亮、白白的云朵、提着红灯笼的虫子)

  2.师:在夏天的晚上,有一种会发光的虫子,常常在水草边和潮湿的.地方飞舞,这就是“萤火虫”,画面上的萤火虫还提着红灯笼呢。

  3.引导宝宝猜想小女孩要把手伸出去做什么?

  二、带着宝宝有节奏地念儿歌。

  1.师:我们来念一念儿歌《萤火虫》,听一听小女孩对萤火虫说了什么。

  2.第一遍,老师遍指画面边念儿歌并辅以相应的动作。

  三、播放DVD《萤火虫》,请宝宝观看。

  鼓励宝宝边看边做动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一、作品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歌曲《欢乐颂》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展开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你们第一遍就唱得这么好,真不错,相信再唱一遍时,小朋友的声音一定会更加宏亮、好听,对不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教师:小朋友,你们唱得太好听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了,我来当指挥,你们就是合唱团的演员,好不好?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9-21

【荐】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1-12

【热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1-12

【精】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1-12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01-12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热门】01-12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热】01-10

【热】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1-11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推荐】01-11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