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1-12-27 16:12: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5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中班科学活动――小水滴的秘密(聂莉莉)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的变化。

  2、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冰,给每位幼儿提供一杯水。

  2、镜子、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小水杯里的奥秘。

  1、出示几杯水,请幼儿观察。这就是我们昨天一起准备的水,看看发生变化了吗?

  2、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昨天放进了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结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经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动小水杯。

  1、将已结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动室中间,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水杯里的变化。

  2、小水滴变成了冰,我们有办法让它变成水吗?

  3、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纸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师将一杯水倒入平底锅中加热沸腾,请幼儿猜测水会怎么样。

  2、幼儿观察几分钟,看看发生了什么,平底锅中的水是否会减少。

  3、教师用镜子、纸、透明杯等举到平底锅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为什么都逃出来了?它被抓住了吗?告诉幼儿细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变成“胖胖”的水滴了。

  中班科学活动――种子排队(聂莉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种子排列的结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让每名幼儿准备如下材料:一盘种子(蚕豆、瓜子、松子各八颗)、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种子分类。

  1、请幼儿将蚕豆、瓜子和松子分类,感知并交流每种种子的数量。

  2、在一张纸上要同时记录三种种子的数量,怎样才能记清楚?。

  3、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交流。

  二、种子排队。

  1、请幼儿将三种不同的种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队,要求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整齐。

  2、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3、讨论:为什么蚕豆排的最长,松子排的最短呢?。

  4、记录排列的结果。

  三、猜测并实践。

  1、幼儿人手一张纸,纸上画有间隔数厘米的三条平行线,三条线的起点与终点一致。请幼儿猜测:把三种种子分别放在线上一个挨一个地排队(都从起点开始排),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长?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短?为什么?

  2、请幼儿自己尝试。

  3、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原因,感受物体的大小与“队伍” 长短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比本领(聂莉莉)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啄木鸟、燕子的标本或图片;田鼠、虫子图片若干‘4、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活动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出猫头鹰、啄木鸟、燕子,让幼儿说出各种鸟都有哪些本领,可让孩子们相互讲一讲,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二、用各种鸟类捕捉害虫为主线,复习4的形成与数数,学习5的形成与数数。

  三、引导幼儿用材料操作和数手指游戏,进一步理解4添上1是5。

  四、教师与幼儿合作一起制作简单的活动材料。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纸的秘密

  设计思路:

  “纸”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幼儿对“纸”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幼儿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对纸的种类、特性、用途以及纸的由来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为了培养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的精神,激发幼儿对古代科学家的崇敬,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2、幼儿自由玩纸,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幼儿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来发现纸的不同。

  3、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了解纸的特性。(易撕碎、揉皱;怕水、吸水性强;怕火、易燃烧)

  4、请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东西使用纸做成的,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纸。(不要把纸弄湿、不在火旁看书、)

  5、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纸。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大,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纸。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小篮子里的纸进行手工制作。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类型的纸,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受纸的特性。

  请家长为幼儿讲解纸的用途。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做实验等过程,使幼儿发现了质的特性。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表现得非常明显。幼儿明白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接下来让幼儿看录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大班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聂莉莉)

  活动目标: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镜子,足量的纸,笔。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谁。

  1、观察活动材料的画面,看看他们是什么?

  2、同样是树叶,同样是斑点狗,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特别的朋友。

  1、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7 页的照片。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很特别,你们看出来了没有?听听

  2、找一个好朋友,仔细比一比我们的长相,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鼓励幼儿两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4、教师参与与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从关注身高、胖瘦等明显特征转向关注有趣的、不太明显的细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弯曲度,头顶的旋涡、眉毛的浓淡等。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的观察记录汇总到大的记录表中。

  6、我们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三、寻人启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说他的名字。你们可以问我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的什么样,然后通过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谁。

  2、教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上的特征,有选择的进行描述,请幼儿裁裁老师说的是谁?

  大班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聂莉莉)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等办法,对物体坠落现象产生兴趣。

  2、观察、认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

  活动准备:

  1、“轱辘轱辘落”教具。

  2、“美丽下落路”学具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轱辘轱辘落。

  1、演示准备。

  2、老师如果松开手,系在这根绳子上的重物会怎样?

  3、教师演示数次,引导幼儿发现重物会落下。

  4、老师用力卷起绳子,才能把重物吊起来,如果不用力,重物会自己上来吗?

  5、能够把重的东西吊起来的工具或者机器还有哪些?

  二、美丽下落路。

  1、教师演示“美丽下落路”。在白纸的一个角落,倒一小勺

  2、它是怎么造的?为什么说它有志气?

  3、你认为小燕子这样做好吗?

  三、我们应该怎样做

  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学习小燕子造房子的精神从小培养坚持性和锲而不舍的意志。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蔬菜。

  2、筐子五个,分别贴有果实、花、叶、根、茎。

  关键点:能够按蔬菜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活动过程:

  一、幼儿相互交流喜欢的蔬菜1、幼儿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2、集体认识,教师出示蔬菜,幼儿讲述名称。

  师小结:哦,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有的喜欢它的颜色,有的喜欢它的形状,也有的是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二、介绍吃的部位,并进行分类1、师:老师也带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你们来猜一猜,好吗?(幼儿猜。)师: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们?吃萝卜的时候是吃萝卜的哪个部位呢?

  2、幼儿了解蔬菜的各个部分3、出示贴有标志的“蔬菜的家”,向幼儿一一介绍。

  4、幼儿按蔬菜吃的部位分类放菜。

  5、纠错——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宝宝?为什么?

  6、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要吃它的茎,有的吃它的叶,还有的吃花和果实。

  三、延伸活动1、幼儿游戏:蔬菜对对碰2、经验积累:莴笋、荸荠吃的是哪个部位呢?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

  2、丰富幼儿相应知识,引导幼儿学会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

  芹菜 萝卜 白菜 花菜 玉米 茄子实物各一

  各种蔬菜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蔬菜宝宝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

  (二)集体学习活动。

  1、分别出示各种蔬菜,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各种吃法、味道等。

  2、蔬菜宝宝们都出场了,可是,它们却为了"比谁的贡献大"吵起来了。有的说:"我的贡献比你大,人们可以吃我的根。"有的说:"我的贡献最大,我开的花人们最爱吃,营养可丰富了。"就这样,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了,谁也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3、小朋友们快来做调解员,帮它们分分类、评评理吧!

  4、教师手拿实物,以蔬菜宝宝的口吻分别介绍自己的特点:

  芹菜:我是芹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杆(茎),我的杆又鲜又嫩又好吃。

  萝卜:我是萝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根,我的根营养丰富,还有杀菌的作用呢。

  白菜:我是白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叶,我的叶子又大又白又水灵,真好吃。

  花菜:我是花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花,我的开的花好看又好吃,还有抗癌功能呢。

  茄子:我是茄子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果,我的果实又黑又亮,营养也很丰富。

  玉米:我是玉米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籽,我的籽煮熟了香喷喷的,可好吃了,人们还说我是一种保健食品呢。

  5、它们都作了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来给它们评评理吧。

  (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籽六种不同组成部分,知道各种蔬菜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食用部分,每种蔬菜的营养都很丰富)

  6、蔬菜宝宝们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评得也很有理,它们都成了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联欢会了。

  (三)分组学习活动。

  教师:蔬菜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你能帮它们分别找到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按蔬菜不同组成部分分类)

  (四)评价活动。

  请分得又快又对的一组幼儿选一名代表上来演示,师作适当评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天然“胶水”――水

  二、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

  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能力目标: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12-27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0

《青蛙》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1-29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1-08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1-08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9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01-09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02-08

【热】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