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7-27 14:18: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15篇(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15篇(荐)

红楼梦读后感1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它可以说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让我们明白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毒害,亦是社会止步不前的根源。《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2

  读了西游记,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士隐义赠穷书生,贾宝玉降人间中,我懂得了感激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付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我知道了人生中诸多的机会都要靠我们去发现,去寻,好生活需要靠我们的力量去争取。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我学到了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妨宽容大度一些,当我们退一步的.时候,很多矛盾看上去就会又小又远。在埋香卓黛玉泣残红中,我懂得了机会都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人生中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难得的机遇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等等。我一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觉得有些无聊,所以很少看,可是,越往后看,越精彩。

  说了这么多,还是大家去看看吧!!

红楼梦读后感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我知道这本书是清代作者曹雪芹、董鹗著作的!

  书中刻画了众多形象,聪明领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形象丰满,风采各异!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在意,林黛玉身处屋檐下的无奈和无助,薛宝钗在贾母的安排下,嫁给宝玉,也许是真的'喜欢宝玉吧!

  林黛玉在伤心的时候,就是哭,写诗,还有葬花,表露出那种绝望和伤心!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心痛!贾家被抄家后的凄凉和寒酸!

  红楼梦就是一部千古奇作!赚足了眼泪!

红楼梦读后感4

  合上书,我想,这么庞大的一个家庭,到底为什么会有门。贾家是个大家庭,一共四十多人。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他们家的'人不学习。

  他们依靠贾政。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在北京做官。他们也依靠贾雨村,贾雨村也是北京的官员,他们家有一个亲戚是皇帝的妃子,每隔几天就送钱,所以他们一直很富有。

  贾家的人整天都在到处吃喝玩乐。贾家男人赌钱,女人打扮,也没人认真学过。后来,因贾被免去雨村的官职,贵妃去世。皇帝抄了贾家。贾的家庭最终以悲剧收场。

  看完之后才知道,不管你家有多大,不好好学习,最终还是会被你打败的。

红楼梦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本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

  西游记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示,主要内容大概是:孙悟空被唐僧救下来,历经99811难,最终成功取得了西经,虽然路上许多坎坷,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就像他们有那么多难。他们也从未放弃。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无论你做什么事,只要有一颗恒心就可以获得胜利。坚持就是胜利。像孙悟空总是在背后默默提醒唐僧,不要被妖怪的`表面所诱惑。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轻信小人。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6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红楼梦》,心情却难过到了极点。黛玉的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感到叹息不已,而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的'惊天巨变更让我沉思许久。

红楼梦读后感7

  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我读的是由原著改编的白话文版。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心胸宽广的薛宝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女孩。她,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自己的`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如书中所写的是一株“绛珠草”,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切实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我不禁深深地同情她。

红楼梦读后感8

  寒假期间,我闲着没事便打开我素不爱看的《红楼梦》。

  刚翻开,我便被它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住了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却带有神话般的色彩,而主角贾宝玉更是如凡间仙人一般。他虽乃贾母的心头肉却被父亲冤枉毒打霉呀!他的感情极不顺利林黛玉也真是的竟老是怀疑这怀疑那好了吧!死啦!她的死也和贾母有关系。谁让她想把薛宝钗当作贾宝玉的媳妇了她们的感情十分清雅而宝玉却有点狂人的味道。我还未读完,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俺说。

红楼梦读后感9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家族由盛转衰,其中的各各故事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纯洁爱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经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齿伶俐,嫉恶如仇,真乃女中豪杰啊!但是却引起贾府公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红楼梦读后感10

  曹雪芹刻画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种神韵。经过曹雪芹的手后,《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王熙凤被赋予了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理家才能高超、心狠手辣的性格;林黛玉被赋予了爱哭、喜争风吃醋的性格;贾宝玉被赋予了一种独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对每一个主人公的刻画显得那么自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比起其它三部名著来,更有难度,如不细读,必不能品味透彻……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读后感11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红楼梦读后感12

  沉鱼落雁奈何体弱多病

  满腹才气怎得多愁善感

  葬花自怜独泣

  有缘无分相离

  木石前盟哪抵金玉良缘

  唯有宫花落地,残花入土

  一缕芳魂寄青天

  ——叹黛玉

  聪明过人又得花容月貌

  广得人心懂得待时而飞

  群芳中傲然而立

  无缘也要勇争相聚

  玉腕轻挥终圆梦

  哪知痴情人弃你而去

  踏上不归路

  ——叹宝钗

  笑靥中似曾相识

  娇羞如花

  好妹妹深得我心

  谈吐中大方得体

  冷若冰霜

  美姐姐却知我意

  姐妹如此甚好

  葬花人终赛冷美人

  湘妃哭再比蘅芜笑

  奈何天公不作美

  你我无缘

  终是“公子情深,女儿命薄”

  唯有剃去万千烦恼丝

  与你同甘苦

  来世续前缘

  ——叹宝玉

红楼梦读后感13

  红楼梦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三本名著,其中有建筑方面的学问,有医药方面的学问,有美食方面的学问。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全书对于环境描写细腻,就如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的描写细腻。

  对于各个住所的描写更是以情入境,让人对于各个住所的各个特点印象深刻,对于人物的刻画大都从事情中来表现,没有正面描写。其次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刻画的人物如此之多,而让人感觉很连贯没有丝毫的混乱,对于各个人物的性格更是刻画鲜明。

红楼梦读后感14

  今天我和同学门看了红楼梦这本书。

  里面共有十三个人物:曹雪芹,薛宝钗,林黛玉,贾元香,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贾巧,李纨,等……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林黛玉,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我知道了金陵十二钗是谁,和最热闹的故事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意思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我们开完这个图书交流会,让我深深的了解金陵十二钗和作者曹雪芹这十三个人物。让我对这部经典名著《红楼梦》更加深入的了解。

红楼梦读后感15

  《红楼梦》是一部感人的爱情小说。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共演绎了一场在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的动人爱情悲剧。本小说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失去双亲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谢玉而生、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但是,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二太太有了掉包计,使贾宝玉误娶了带黄金锁的薛宝钗,林黛香消玉殒,从此贾宝玉看破红尘,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后感02-04

红楼梦读后感02-06

《红楼梦》读后感02-06

《红楼梦》读后感03-04

《红楼梦》读后感06-10

《红楼梦》的读后感11-04

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读后感06-09

红楼梦的读后感08-05

《红楼梦》读后感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