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窃读记》有感

时间:2023-11-05 10:44: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读《窃读记》有感1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窃读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窃读记》有感 篇1

  皮日休说:“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香,香于百卉”所以我很爱看书,读过许多美文,但《窃读记》使我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作者林海音为了读书,在书店里躲躲藏藏,并为了看一本书跑几家书店,作者喜欢下雨天在书店阅读,而且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看完后我不禁思绪万千;作者是多么爱读书,嗜书如命,何况他们那个年代学不学习并不重要,完全在于你到底爱不爱看书,林海音却到了忘我的读书境界,她为了读书,什么也不顾,并在文中说到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爱书之情。

  可相对来说,我们真应该感到惭愧。林海音千方百计想读书,可我们有些同学千方百计想逃脱读书,望着书架上一排排书,外面一层层灰,里面面面新我们不觉得自己充满罪恶感吗?家长为我们买书是想让我们阅读,而不是摆设,有人即使看了也是没有看一半,扔了。再看看林海音她为读书而读书,不顾一切代价也要坚持把书看完,她不能在家里往沙发上一躺,喝着凉茶,舒适地看书,只能靠在书柜旁,站着看书,在那种环境下谁又能像她那样爱读书呢?

  当然我并不是之所有人都不爱看书,也有许多爱阅读的同学,比如我有时作业写完已经很晚,可我急于看书,不得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冒着汗继续看书,不久视力直线下降,可我无怨无悔,正像作者一样在书海里快乐地采蜜。我也愿同学们像我一样爱读书。夜已寂静了,月亮静静地洒下余光,为我送来光芒与鼓励,我抹一把汗,翻开书在书海中尽情畅游,书永远伴我!

  读《窃读记》有感 篇2

  最近读了《窃读记》,它就像千万根针一样重重地刺入了我的内心,让我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由于家里很穷,但她很爱读书,没有条件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在书店里窃读。

  在读书条件上比,她比我可就差远了,她吃、穿都成问题,还那么爱读书。相比之下,我却。家里的书堆积如山,可我只是一时脑子热才看一会儿,奶奶常常对我说家里的书都躺在睡觉;除此之外,她克服困难读书,读了一两个小时还想再读,可我只是偶尔看一会儿,有时候家长催着读都不读,打着读,我才不情愿地抱起一本薄薄的书读;当然,她以苦为乐,读得脚发酸,肚子饿得咕咕叫,唱起了“空城计”,还要读,而我在家里面坐在沙发上看,躺在松软的床上看,饿了拿点吃的,或吃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在这么多的`条件下,我都比她好,她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也能成为作家,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我同时也要牢记“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以后也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要像作者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效力。

  读《窃读记》有感 篇3

  说到这个“窃”字,大家往往都会想起偷盗。可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题为《窃读记》,这个窃的意思不是偷盗,而是偷偷地、暗暗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林海音——一个没钱却热爱读书的女孩偷偷地在书店里读书。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其中有许多句子令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如饥似渴,对知识的渴求。

  当我读到“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时,我通过上下揣摩,明白了作者快乐是因为她读着自己喜爱的书,从书本里汲取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惧怕是因为她害怕被书店的老板发现,担心被赶走,惧怕被训斥。对书的渴望驱使着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奔向书店,扑进知识的海洋。

  当我读到“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的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作者把自己忧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作出了对比,突出了主题。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点睛之笔,“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在这里吃饭长大的是指:粮食使我们的身体茁壮成长。读书长大是指:书籍是精神的干粮,它能让我们增长见识,能使我们的心灵成长。作者用这句话再次点题,表达了自己对书的喜爱之情。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书是心灵的鸡汤。一本理想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一位导师。也是指引我们进入智慧宝殿的里程标。作者林海音生活在贫困的年代,买不起书,却仍然那么热爱书籍。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幸福快乐,我们也应该向她学习,与书成为良师益友。

  今天,我读了《窃读记》这篇文章。从中,我感受到作者求知欲望的强烈,以及书店店员为作者的好学精神所感动,以至于偷偷地给贫穷的作者留书的善举。店员的行为是一种爱,一种对具有上进心和求知欲的人的肯定和帮助。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作者由于经济拮据,没有能力购买自己喜爱的书,于是去书店偷偷地阅读无钱购买的书。作者怕被发现,就分别去多家书店阅读。可是有一天当作者再去书店时发现自己喜爱的`书卖没了,抱着快要绝望的心情走到最后一家书店时,那个并不认识,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往作者手里塞了一本书说:“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作者怀着感激的心情把书看完了。作者是低着头走出了这家书店的,他想起了老师鼓励学生用功的一句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作者觉得应该这么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我觉得作者说的这个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天生具有的一种爱。除了父母的爱以外,还有老师对我们的爱,同学之间的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我们在吃饭、读书学习中长大,更是在爱中长大。我们不能只会被爱,还应该去爱,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兄弟姐妹……这样充满爱的生活才是美好的,人生才会是快乐幸福的。

  读《窃读记》有感 篇4

  有些爱一直没机会爱,等有机会了,已经不爱了!我一生中遇到无数的女人,可是从来没有像你这样一个教我如此深受震憾的。也许他为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不能追你。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太不协调!但是,今生有他,我依然依然依然无悔。什么才是爱。即使不会再爱我?庙会,是中国民间的嘉年华(carnival),是现实生活中难觅的一幕科幻电影。

  这篇课文细腻地描绘了“窃读”的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尽可能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作者与书的相逢的惊喜,匆忙的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想别的留恋和满足。

  作者在书店里读书。因为只读不买,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读书时,担忧、恐慌、惧怕。当我读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和“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又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我”如饥如渴的情景。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心里非常震撼,作者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那么热爱读书,而我们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读《窃读记》有感 篇5

  如果你相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如果你相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那么,请珍惜自己成长中的每一天,请把握影响自己的每一个机会——因为细节汇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格局。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成长之路,扭转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从细节中出发,经过不断的打磨和努力,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我的观念,有了一次大改造,大反思。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立世修身,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击败人性弱点,如何健康交往······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从细节中出发,经过不断的打磨和努力,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句话他深深地教育我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记住西方谚语中说的:“魔鬼在于细节。”和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为这把细节深刻的描述了出来。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与其挖空心思为自己设计远大前程,不如从一 点一滴的细节修养开始!”成长不可逆转,细节不容忽视。

  读《窃读记》有感 篇6

  转眼间,到了五年级。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去书店窃读,从书中得到了很大乐趣的事,她常常光顾书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人群中或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直到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书店的日光灯也亮起来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跑几家书店。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真令人感动。

  在读书的时候作者是多么困难。他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他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变。我觉得作者对书是多么渴望。就算看到书是多么困难。他还是坚持要进去看书。可以体现作者对书的如醉如痴。

  作者最喜欢的还数下雨天。那样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还想让雨大些。因为雨大些,待在书店的机会就打些,读书的机会也大些。我体会到作者对书的如醉如痴。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很惭愧。因为妈妈礼拜天到书店买书,或者去图书馆看书。我要不是玩,要不是小和上念经有口无心,总而言之没放在心上。读了这课书我一定要积极看书。

  读《窃读记》有感 篇7

  开学以后,我经过老师的熏陶引导,我读了《窃书记》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里我领悟了许多感受,你们想知道吗?

  《窃读记》说的是一个家庭贫困的小女孩,顽强好学,因为没有钱买书,所以便只好书店偷偷地去读,这充分体现了小女孩那种爱读书,渴望知识的可贵精神。

  那个小女孩和我们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多了,有钱买书,却没有想要好好读书,多读好书,多增长积累知识。而我们整天就只知道这儿去玩,那儿去玩,做作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心思没有好好地放在学习上,没有想到读书的重要性。自从我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以后,我和书中的主人公小女孩一对比,就感到自己有些惭愧,我一个男生竟然不如一个环境条件那么差的女生。在那么差的环境条件下,小女孩都知道,只有读书才能丰富自己,改变自己。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把书读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书是打开知识大门唯一的'钥匙,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它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生活,顽强奋斗,不断进取。小女孩的学习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一定要把书读好。作文

  读《窃读记》有感 篇8

  读了《窃读记》这篇文章我感觉到了,作者虽然没有能力购买书籍,但却用了窃读的方法阅读书籍,感觉到书带给她的快乐和惧怕。

  在文章中,作者开门见山的写了书带给她的吸引力,让作者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不是与同学玩耍而是去窃读。读书给作者林海音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但林海音却没有能力购买所爱书籍,只能窃读。这让我想起了她的国文老师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除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以外,还需要精神。心灵的成长。

  读了林海音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的窃读经历:周六的晚上十点,妈妈催促我快点睡觉,不许看书了。我拿起正在看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塞进衣服了,钻进被窝,把我的“衣服军团”安排好后,我便把手电打开大胆地看了。所谓的“衣服军团”就是我所有的衣服把他们堆在枕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热爱阅读,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实现远大抱负!

  读《窃读记》有感 篇9

  合上书,我眼中仿佛再浮现出了那感人的情节。

  文中的林海音因为家里很穷,所以经常到书店里去看。她怕老板把她赶走,她就躲在角落里。有时在大人旁边,假装小妹妹或小女儿。她还喜欢下雨天,那样可以找借口躲雨,老板也不好意思赶她。有好多次她总忘记时间,忘记了肚子饿,还忘记了腿站酸了。

  哎!我和林海音真是天壤之别。你看我妈妈从图书馆借了好多书,我要么看一下头,看一下尾,要么看一下里面的插图,有的`甚至不看一眼。再说说家里,我一回到家想着玩游戏,想着看电视,最好是玩电脑。只有妈妈批评我才勉强看一点儿,就这样一本书往往要看几个星期。我身边的同学和我一样,书应有尽有,可以倒图书馆,也可以到书店,可我们就是不珍惜这种时光。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课外知识,正如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下定决心要要像林海音学习,更要喜欢上读书。

  读《窃读记》有感 篇10

  从入学直到现在,我学过很多篇课文,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窃读记》这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而买不起书,于是在书店里“窃读”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们的腋下钻过去。在一片花绿封面的队列里,找到了昨天读的那本书。”这段话中有着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跨”写出了步伐之大,可见书籍对作者的召唤是多么强烈;“踮”“挨蹭”“钻”说明尽管书店人多,但作者对环境和路线非常熟悉,目标明确。从这些动作描写中足以体会到作者的急切心情。

  作者是没有条件买书,而有一些人只要说出书名,他的爸爸妈妈一定马上就会卖给他看;作者是如饥似渴地读书,而有一些人却是家里书到处都是,却没有认认真真地看完过一本,这样做好吗?这样做应该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关于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大家也都懂,可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明白没有用,只有付之于行动才会有用。

  读《窃读记》有感 篇11

  读“窃读记”有感今天,老师教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

  当我读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二页,我象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时,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小作者急切看书的样子,我心里想:那时候读书真难啊,读得那么快,如果我在那时,我一定让小作者吃得饱饱的,让他读个够,小作者真是个爱书的'人。

  我真敬佩小作者的精神。

  读《窃读记》有感 篇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题目是《窃读记》,读后,我被文中那位小女孩的那种爱读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便常常到书店读书,她很快乐,也很惧怕。快乐的是:她可以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智慧与知识;惧怕的是她只看书不买书怕被老板发现被赶去。为了不让老板发现,她常常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她是那位大人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再想想我自己,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家里的书多得像一座小山,而我却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不爱看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可爱的小狗》,我记得抓耳挠腮,也想不出该写点什么,我记得跑去问爸爸,爸爸说:“以前叫你多看书你不爱看,现在没东西可写了吧?”我回到房间,爬上书柜,随手拿了一本《少儿优秀作文选》就坐下来看,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许多篇,描写动物的作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脑子里不像之前那样没东西可写了,我迅速拿起笔,把记在脑子里的东西统统写了下去,不到一个小时,一篇作文就写好了。我立刻拿去给爸爸看,爸爸仔细地看了一遍说:“嗯,写的`不错,你刚刚不是说没内容可写吗?现在怎么又来灵感了呢?”我笑着说:“我现在明白看书有多么重要了。”所以我刚才看了作文,就知道该怎么写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我要学习文中作者爱看书的美好品质。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而每天的读书,也像吃饭一样,是必须的!

  读《窃读记》有感 篇13

  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抬起头望着金玉盘似的月亮,心情格外的轻松。啊!寒假作业终于写完了,压在身上的大山终于卸下来了,头上的紧箍咒也终于松开了。

  我哼着小曲收拾着书包,准备痛痛快快的过过游戏瘾,可语文书中的一个图片不经意的进入了我的视线——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可爱的小姑娘靠在书柜旁,正在聚精会神得读书。这个小姑娘就是林海音,这是课文《窃读记》中的插图。

  我重新细细的品味着这篇课文,文中讲述了“我”——小林海音每天放学后,便急匆匆的赶到书店,如饿狼一般的“窃读”,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腿都站麻了,站酸了,饭都顾不上吃,“我”却感到无比的快乐。

  回味着这篇课文,我被小林海音这种饿狼乞食般的求知欲所震撼。我和小林海音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每次放学,我心急火燎的赶回家,应付完作业,便沉迷于电脑游戏里。而小林海音在每次放学后急急忙忙赶往书店,沉醉在读书的乐趣中。

  我也读书,却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督促,甚至是强迫下才读那么一点,那简直是沙子过水——一无所获,即使遇见我喜欢的书,也是蜻蜓点水,虽有涉猎,但压根儿没有静下心来细心品味。小林海音读一本书,还要“窃读”,提心吊胆的藏在书店里,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腿都站麻了,站酸了,竟然还快乐。

  我家有整整两柜子书,什么《小飞人三部曲》、《长袜子皮皮》……随便拿一本,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吃着美味的汉堡包,品着香甜的果汁,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小林海音却没钱买书,还饿着肚子,悄悄的靠在一个大人的`身边充当他的“女儿” “窃读”,还得看店主的脸色行事。

  小林海音在赶往书店的途中,还在细细回味着读过的书中的内容,如同海绵吸水一般。我也在回家的途中想问题,想的却是自己的“弹头骑兵”多少级了。

  小林海音到书店里,最渴望下雨,心想着:“大些,再大些”。因为这样她就有充足的理由待在书店里,她就可以安心的读书。我也这样想过,因为下暴雨、刮大风的时候,我可以耍赖皮不去学校,赖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玩游戏。

  没错,“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不吃“精神食粮”,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小林海音在那样的环境里,时时不忘补充“精神食粮”。而我们这一代“小皇帝”“ 吃”了多少“精神食粮”呢?

  小林海音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读《窃读记》有感】相关文章:

窃读记教案04-30

《窃读记》教案04-21

窃读记教案11-04

《窃读记》教案03-11

《窃读记》教学反思05-12

关于《窃读记》教案02-24

窃读记教学反思04-14

《窃读记》教学反思03-28

读《窃读记》有感02-18

读《窃读记》有感12-30